“因为来都来了,所以将错就错”

在了解了“机会成本,比较优势”等微观经济学知识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大家常挂在嘴边,却不求甚解的“沉默成本”!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假设你是一个大连的,刚毕业入职外企的小白领,月收入5000元,扣除五险一金,到手4000多元。你租了个房子2000元,剩下2000多,就是你一个月全部的零花钱,吃饭、买衣服、买化妆品,玩游戏,都从这2000多里出。你此刻在一个公交站,要去一个地方办事,这件事重要但不紧急。你坐公交车去2元,打车去80元。假设没有其他的交通工具可供选择,走也走不到,你打车走吗?

此刻一定有一些土豪和富婆打车走了,但是估计绝大多数同学,会选择等公交。十分钟过去了,公交车没有来,你打车走吗?

估计绝大部分同学还在等,20分钟过去了,公交车没有来,你打车走吗?

估计至少一半的同学还在公交站,40分钟过去了,公交车还没来,你打车走吗?

我估计,现在有一些同学极度动摇,虽然还没有打车,但是内心已经很崩溃了。1个小时过去了,公交车还没来,你打车走吗?

我好纠结,到底该不该打车
我想问问,一个小时举手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刚开始有一些土豪和富婆,虽然花了80元,但是一分钟没等,你们不但等了1个小时,80元钱一分没少,闹心吗?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你的内心刚刚非常折磨,你等的越久,越舍不得就此放弃,心想,为什么刚开始我没直接打车呢,现在等都等了这么久了,再打车,我这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人并不总是理性的,在做决策时总会被已经发生在过去的成本所影响,经济学上将这种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投入,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对大部分人来说,有一个四字魔咒永远绕不开,那就是“来都来了”。只要你“来都来了”,你就会买不算便宜的门票,冲破人山人海,逛遍没看头的景点;只要你“来都来了”,你就会强迫自己吃掉盘子里那难以下咽的饭菜;只要你“来都来了”,你就会说服自己坚持看完让人昏昏欲睡的电影。

经济学并不能告诉我们,已经等了一个小时候以后,是不是继续等下去。它告诉我们,在这个时间点做决策,无论如何,这一个小时已经沉没了,请完全不要考虑这个沉没掉的成本。你是否继续等下去,只取决于这个时间点,你认为公交车还要多长时间能来。

穷人思维,必受沉默成本所累!
一句话理解沉没成本:因为“来都来了”,所以“将错就错”。

而面对沉没成本,我们可以学会:

第一、敢于“半途而废”,该放弃的时候,要懂得放弃。

举个例子:假设你投了100万元创业,一年过去了,也没有什么起色,而你内心非常清楚这个窗口期已经过了,那么接下来你该如何选择呢?A:就此放弃,这也就意味着那100万和这一年多的时间打水漂了!B:你继续坚持,也就意味着你要投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而且十有八九你也会知道结果不一定就会好!那么这时你心里可能有声音在不断回响“不要半途而废,我要坚持下去……”那么这个时候,与其说你是坚韧不拔,不如说是沉默成本逼得你不能退!

其实,在确定是错误的方向上懂得放弃比坚持更可贵!

第二、让人“欲罢不能”,故意制造用户的沉没成本。

故意制造他人的沉默成本,可以为你带来巨大收益!

比如,美国有一家著名的连锁超市,第三大的零售企业,叫Costco,好市多!这家公司的案例我非常推崇,这家公司在电商对整个零售领域席卷冲击之下,它能逆势上扬,保持惊人速度在增长!究其原因,其中有个核心的一点就是“会员制”,你只有交了这55美金你才能进入它的门店,否则你连门都进不去!海量的低价商品,你只有交了钱才能享用!而这55美元就相当于商家给你制造的沉默成本!这就使你无法控制你自己,即便你知道自己吃不完,用不完,你总想多买点!

而此时的你是什么心理呢?可能觉得我只有多买点才能把那拿不回来的会员费摊薄一点,才划算!而当你的这种想法一旦作祟,商家的目的就达到了,就开始坐等数钱了!

第三、创造“覆水难收”,如果你确定要翻过一面墙,先把帽子扔过去。

有的时候,给自己设立一个沉默成本的假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婚礼就是扔到墙另一边的一顶大帽子!因为你参加过婚礼,就知道婚礼有多复杂,身边结过婚的朋友纷纷吐槽,在经过婚礼昏天黑地的筹备之后,可能都不想结婚了,哈哈哈!但是劳民伤财的婚礼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正是给婚姻投入的沉默成本!

你的潜意识会想,这么复杂的婚礼,这辈子我都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我办都办了,何不好好珍惜!而这份沉默成本投的值得!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朋友们,听小编的一句劝,婚礼、钻戒、大教堂……这些东西一个都不能少!一定要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这一份投入,你值得拥有!

有人说,这个世界,只有投资自己的成本永远不会沉没,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只有投资自己成本永远不会沉默 是这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