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为什么喜欢“技术” ?

文章配图:星际穿越中的黑洞模型

前言

想聊聊这个话题主要是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起,就是身边很多人总是喜欢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技术,每次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关于这个话题其实我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其实每次我都不知道怎么具体表达出来,所以就还是把我的一点想法写下来,等下次身边有朋友问同样的问题的时候,我就可以把文章转发给他看了。主要想从以下 3 个方向来探讨,它们分别代表过过去、现在和未来:

  1. 技术和历史的关系
  2. 技术是如何改变我们生活的 ?
  3. 技术的未来

技术和历史的关系

我个人比较喜欢历史的,和朋友聊天我经常喜欢问别人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大多数朝代无法存在超过三百年?这是一个关于历史周期论的问题,关于历史周期论的描述,著名的马尔萨斯理论给出很好的解释,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大致就是古代的农业水平一直没有进步,有限的土地的可以供养的人数是有限的,每一个朝代刚开始的时候,人少地多大家都有饭吃,所以历史上的开元都比较容易造成“盛世”,例如著名的“康乾盛世”,”贞观之治“等等……,但是每一个朝代不断的发展人口的逐步增加,要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土地却在减少,这其中当然还包含很多皇室宗亲不断的延续,分封土地等原因,导致大量的可耕种土地流失,但是农业的技术水平却一直没有提升,没有办法在更少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所以多余的人口就需要用一种方式来消灭掉,可能是战争,饥荒,也有可能是灭霸的一个响指……这就是马尔萨斯理论的一个简单描述。

img

古人不懂科学,总是将不能解释的现象归咎于天,王朝的周期更替说是什么气数已尽,但其实背后其实是技术问题。是农业技术的发展跟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前段时间是我最崇敬的袁隆平院士去世,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如此悲痛?,不熟悉历史的小伙伴可能不理解吃饱饭对人的意义,袁隆平所做的贡献是足以改变历史的,甚至是通过技术的手段打破了历史周期论,把人类文明推向了一下阶段,我想表达的是真正能改变大家生活的不是靠什么皇帝和战无不胜的将军,让我们生活变的美好的是无数科学家带来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杂交水稻的技术改进让我们 13 亿人能吃饱饭,从历史无数次发生的饥荒,战争来看,吃饱饭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今天的生活的便利性是古人无法想象的,地铁,飞机,互联网等等……但是纵观历史你还会发现就是仅仅在距离我们100多年前,在19世纪的清朝,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实跟 1000 年前的唐朝没有太大的差别,唐朝又跟前面几百年的宋、汉的方式其实差不多。除了一些礼仪和服饰的变化。古人有时候出一趟远门一辈子就回不来了,这就是我们在古人诗词里面经常看到很多送别的词句,例如:父母在不远游,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等,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很多时候的一次送别,真的就是永别了。现代科技发展的太快,短短不到100年的时间,现在的我们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甚至可以让地球素不相识的人进行协同办公。这些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那么我们是如何逃脱历史周期论和马尔萨斯陷阱的?答案就是从 18 世界的工业革命开始

img

技术是如何改变我们生活的

上一节简单阐述了历史,说明在没有技术和科学发展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里面,中国人民经历两千年的君主独裁的封建统治,欧洲人民生活也没好到哪里去,16 世纪政教合一的欧洲遍布教皇的封闭、愚昧、教条式的黑暗统治(例如欧洲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十字军东征、教廷为了维护统治处死伽利略等事件),不过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发展,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渐从黑暗走向光明,开始崇尚科学,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利用机器替代人力,把人们从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从事更加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当中,而且对于重复性的工作,机器通常都做的比人类要好,不仅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而且没有情绪,生产效率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持续发展,更多科学家贡献了很多的技术发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发明有:

  1. 福特发明了汽车,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2. 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爱迪生普及的灯泡的使用
  3. 贝尔发明了电话,青霉素的发明拯救大量伤员的生命
  4. 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
  5. ……

在最近短短的几百年,工业革命的技术发展向灯塔一样照亮我们人类前进的道路,不仅仅是上面提到的飞机,火箭,火车,汽车,轮船等,还有欧拉公式,傅立叶变换,拉格朗日方程、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艺术史上的贝多芬,康德,米开朗基罗,达尔文,托尔斯泰……等,如果可以把时间线拉长,还有追溯到造字、造纸术的发明,让我们记载和传承知识,也让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走向未来等等。正是在这些在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发的伟大发明和贡献,才让我们人类在短短两百年间从医学、科学、物理、政治和文化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文明和便捷的生活,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明,又让我们进入了人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化浪潮革命中,过去的工业革命你我可能没有经历,但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亲身经历者,怎么能不期待未来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会给我们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 这也是我如此喜欢技术的原因。

技术带给我个人的影响

由于很多历史原因,我们国家是在九十年代才正式走上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我自己家里也是 98、99 年才有了家庭电脑,我大概十几岁才开始接触电脑(不算早也不算晚),刚开始是用电脑玩游戏比较多,后面逐渐对电脑游戏背后的编程开始感兴趣,也幻想着有一天可以通过数字 1 和 0 可以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所以最终在专业上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的几年工作时间里编写过很多的软件,也为社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了自己的贡献,比较有成就感的是曾经搭建过麦当劳的配送系统,据我了解当年我写的核心代码目前还在稳定的运行,现在每次我看到身边朋友用手机点麦当劳的外卖的时候,我都会凡尔赛的跟他说:你知道吗,你现在用手机下单后,是我写的代码在帮你在处理订单的发送、分配等工作,朋友每次听了都会觉得很神奇,我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感。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也正在亲身经历和见证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我们社会进行的改造,在这么关键的历史时刻,我们能够投入到这次信息化的革命浪潮里面,哪怕是参与一点点,在未来看来也会觉得很有意义和价值呢。

技术的未来

尽管我们人类在过去两百多年已经作为许多伟大的成就,那么我们的未来在哪里呢 ?我们很伟大吗?探讨这个话题前,我们先看一张图片:

蓝色的小点

关于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是这样的:这是一张在 1990年2月14日拍摄的照片,正当时旅行者1号在距离地球64亿公里外调转机身向地球拍摄的一张照片,那一个闪着蓝色亮点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看完这张照片后,当时的旅行者号技术负责人,著名的天文学家卡尔 萨根看完照片感叹许多,说过这样一段话经典的话:

再来看一眼这个小点。就在这里。这就是家。这就是我们。在这个小点上,每一个你爱的人,每一个你认识的人,每一个你听说过的人,每一个人,无论他是谁,都曾经生活过。我们所有的快乐和挣扎,数以千万自傲的宗教信仰、思想体系观念意识,以及经济学原理教义,每一个猎人或征服者,每一位勇士或是懦夫,每一个文明的缔造者或摧毁者,每一位君王或农夫,每一对陷入爱河的年轻伴侣,每一位为人父母者,所有充满希望的小孩,发明家或探险者,每一位灵魂导师,每一个腐败的政客,每一个所谓的‘超级巨星’,每一个所谓的‘最伟大领袖’,每一位我们人类史上的圣人或是罪人……我们的一切一切,全部都存在于这样一粒悬浮在一束阳光中的尘埃上。

地球,只是浩瀚宇宙竞技场上一个小小的舞台。想那鲜血流淌成的河流,仍由那些帝王将相挥洒。所以他们的胜利与荣耀,可以让他们成为这样一颗小小点的某一区间上,瞬间而逝的主人。想想有些永无止境的残暴,竟然就发生在这个小点上某个角落里的一群人、与几乎分不出任何区别的同样这一个小点上的另一个角落的另一群人之间。他们之间的误解能有多频繁,他们之间想灭掉对方的愿望能有多迫切,他们之间互相的仇恨能有多炙烈。

我们的故作深沉,我们想象出来的自我重要性,我们以为自己在宇宙里有什么特权的错觉,一直被这颗发着微弱蓝光的小点挑战着。我们的这颗星球,是一粒孤孤单单的微尘,被包裹在宇宙浩瀚的黑暗中。在我们有限的认知里,在这一片浩瀚之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救助会从别处而来帮助我们救赎自己。

更多的内容就不贴进来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卡尔萨根的著作《暗淡蓝点》这本书,地球已经存在 46亿年了,我们有记录的存在历史也在短短的几千年(猿人时代就不算了),如何把宇宙大爆炸的时间作为起点压缩为一年,那么我们所有的存在的时间也就是在一年最后一天的最后 5 分钟而已,所以当你如果觉得我们已经做出伟大的成就而自命不凡的时候,不妨找一个夜晚抬头仰望星空,思考一下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虽然经过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和科学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信息革命,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一度让我们快产生从智人到神的进化(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出)的错觉,但是其实人类种族依然处于极度脆弱的状态,且不说我们目前无法走出太阳系(光速限制),目前太阳系的运行轨迹看似稳定,但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例如太阳终将能源耗尽最终膨胀和坍缩为中子星(地球也会将被膨胀的太阳所吞噬),甚至地球先现有运行轨迹上,依然无法应对一次陨石撞击(在星系中出现的陨石撞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记得上一次的陨石撞击地球,就是在2亿年前,那一次撞击导致的恐龙的灭绝。也正是地球这种单点风险的脆弱,从人类的延续性上考虑,才让马斯克创立 Space 公司,想要把人类送上火星的想法。且不说外部环境可能会人类灭绝造成的风险,地球内部也潜伏许多危机,且不说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不断摩擦和随时爆发战争的可能(核武器战争可能随时把地球给毁灭),气温危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南极洲融化,不断进化和变异的病毒(例如新冠疫情),还有疾病,癌症等,都有可能把人类毁灭。我们还太渺小,我们甚至连自身结构都还没有了解,我相信未来唯有谨慎的技术进步,才能扩宽我们的认知,让我们应对未知的变化,带我们走出困局。

结束语

所以无论从过去,现在,未来来看,目前都是科技人员最好的时代,我们身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之中,我们投身在这个行业,心怀改变世界的梦想,这些都可以算是时代对我们最好的安排。最后送上在《星际穿越》里面经常听到的一首诗作为结束语,是英国著名诗人迪兰托马斯所著的《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期望我们来面对未来和未知的探索中,不要过于自大,但也不要过于悲观。永远保持不枯竭的好奇心和不屈的探索精神: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迸发出闪电,他们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善良的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他们脆弱的善行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可能曾会多么光辉地在绿色的海湾里舞蹈,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过翱翔的太阳,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懂得,但为时太晚,他们使太阳在途中悲伤,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严肃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视觉看出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样闪耀欢欣,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您啊,我的父亲。在那悲哀的高处。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posted @ 2021-07-20 08:58  肖卫卫讲编程  阅读(64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