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原则:多组合,少继承;低耦合,高内聚

看到了最好的答案:只讲概念理解不透,实现做个项目就知道了.
多人合作,分工完成。 分工时你不会让成员互相牵涉吧。
最好是并行工序,而不是许多前后工序。
这就是“多组合,少继承;低耦合,高内聚”的应用。
不管是分工,还模块设计。模块间,联系越少越好。

 

低耦合就是模块之间的关联少,越独立耦合度越低
高内聚就是模块的内容针对干的事情少,功能越单一内聚越高。

 

对高内聚,低耦合的理解
内聚: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耦合: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
最近编码的时候,总是在犹豫是把某个方法封装在一个类里,还是单独的封装成一个类。这让我突然想起内聚耦合这两个名词。
我们一直追求着,高内聚,低耦合。
对于低耦合,我粗浅的理解是:
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块与模块之间,尽可能的使其独立存在。
也就是说,让每个模块,尽可能的独立完成某个特定的子功能。
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接口,尽量的少而简单。
如果某两个模块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的话,最好首先考虑进一步的模块划分。
这样有利于修改和组合。
对于低耦合,我粗浅的理解是:
在一个模块内,让每个元素之间都尽可能的紧密相连。
也就是充分利用每一个元素的功能,各施所能,以最终实现某个功能。
如果某个元素与该模块的关系比较疏松的话,可能该模块的结构还不够完善,或者是该元素是多余的。
内聚和耦合,包含了横向和纵向的关系。功能内聚和数据耦合,是我们需要达成的目标。横向的内聚和耦合,通常体现在系统的各个模块、类之间的关系,而纵向的耦合,体现在系统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对于我在编码中的困惑,我是这样想的,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去考虑一个类的封装。
一个方法,如何封装,拿到现实生活中来看,看这种能力(方法)是否是属于这类事物(类)的本能。
如果是,就封装在这个类里。
如果不是,则考虑封装在其它类里。
如果这种能力,很多事物都具有,则一定要封装在这类事物的总类里。
如果这种能力,很多事物都会经常用到,则可以封装成一个总类的静态方法。

 

最后 提供一个:在Java中什么是松耦合,高内聚?

java面向对象的一种思想。
对高内聚,低耦合的理解。
内聚: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耦合: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耦合性也叫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个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则越差,模块间耦合的高低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性,调用的方式以及传递的信息。)

posted on 2010-05-10 21:48  相宜本草  阅读(936)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