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基础学习笔记
正文
第一章:c#基础
一、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及历史
1、程序设计语言
通俗也叫编程语言,实现人与机器交互的工具
2、历史
1)机器语言:0,1
2)汇编语言:包含一些机器语言,同时增加了一些指令,便于理解
3)C语言:和我们的自然语言非常像
4)C++:在C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增加了面向对象的特性
5)Java:SUN公司开发,被Oracle公司收购
6)C#: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7)易语言:源代码是使用中文来编写的
...
注:不同的编程语言,应用场景是不一样的
java、C#是面向企业级的应用开发
机器语言(0,1) 汇编语言(Add 1,2) 高级语言(1+2)
void main() {
printf("我爱你的钱!") ;
}
3、编译器(翻译者)
把源代码编译(翻译)成计算机能读懂的代码(0、1)
二、.NET框架(.NET Framework)
1、概述
是所有.NET程序运行的平台
C#、C++、F#……
2、组成
通用语言运行库(CLR):运行程序的环境
类库:.NET程序的工具集合
3、C#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微软公司研发的
与Java语言竞争
4、Visual Studio(VS) : 开发软件的"集成"工具
5、第一个C#程序
第一:新建一个以.cs为后缀的文件
第二:编写源代码
using System ; namespace Xxxx { class Yyyy { static void Main() { //在此编写程序,实现功能 } } }
第三:把源代码编译成二进制的代码(机器代码、目标代码)
csc Xxxxx.cs -> Xxxxx.exe
第四:运行程序
Xxxxx
注:Xxxxx表示CS文件名
6、.NET程序的编译机制(执行过程)
.NET源代码 -> MSIL -> 机器代码
两次编译
三、算法、指令、程序、软件的关系
算法:解决问题的步骤/过程
指令:编写每一条代码
程序:指令的集合
软件:程序+数据的集合
四、C#语言的基本结构及其含意(重要)
using System; namespace ch01 { class HelloWorld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sole.WriteLine("hello,world") ; } } }
说明:
1)C#程序必须以cs为后缀
2)C#程序严格区分大小写
3)标识符 : 是一个符号,用于命名。标识符的命名规则为:
一般由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
首字符必须使用字母或下划线
命名有意义
name、age、aGE123、a123b、_123A、123_C
4)using System; : 使用命名空间
命名空间:文件夹,用于组织和管理类
5)namespace Ch01 : 自定义命名空间,语法如下:
namespace 命名空间名称
{
...
}
6)class Programe :自定类(类别),语法如下:
class 类名称
{
...
}
注:类名要首字母要大写
7)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主函数,是程序的入口
注:一个C#程序,至少要有一个Main方法
static:静态
void: 空的
string[] args:传入参数
8)Console.WriteLine("我爱你C#!") ;
Console:
是系统中的一个类,表示控制台
此类在System这个命名空间
因此,使用此类,必须using System ;
或者:
System.Console.WriteLine(".".") ;
WriteLine("打印输出的内容")
是一个输出函数,把双引号的内容,
打印输出到屏幕
双引号必须是英文状态下输入
9)每一个语句必须以分号结束
10)转义字符 -> 把特殊字符转换为对应意义的字符
转义字符都是以\开始
\ -> \
" -> "
' -> '
\t -> 一个制表位(8个空格)
\n -> 换行
11)注释 : 注释的代码不会被执行,便于程序员阅读或理解代码
//单行注释
/*
多行注释
*/
注:养成注释的习惯
五、输出函数(重要)
1、Console.Write("内容"):输出内容后,不换行
2、Console.WriteLine("内容"):输出内容后,换行
3、占位符输出:
{N},N从0开始,有多少个占位符,就有多少个数据
Console.Write("姓名:张三,年龄:18") ;
Console.Write("姓名:{0},年龄:{1}","张三",18) ;
六、.Net程序的类型
1、控制台程序
2、窗体程序
3、ASP.NET应用程序 -> web应用
七、程序的错误类型
1、语法错误(编译时错误)
2、运行时错误
3、逻辑错误
第二章:数据类型
一、计算机的组成
CPU、硬盘、主板、显示器、内存、键盘、鼠标、打印机
显卡、网卡、电源、光驱....
输入设备:输入数据
输出设备:输出数据
运算器:加工处理数据
控制器:控制各部件有条不紊的工作
存储器:存储数据
外存(辅存) -> 硬盘、U盘、移动硬盘、光驱 ->容量大、速度慢、成本低、永久存放数据
内存(主存)-> 容量小、速度快、成本高、断电后数据丢失
CPU当前处理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
二、计算机的执行过程
编写C#语言程序的目的为了"处理数据"
C#语言中处理的数据都是从主存(内存)中获取
三、变量、常量
内存中开辟的某个空间,用于存储程序即将处理的数据(变量)
1、概念:
变量:可以改变的量
常量:一旦赋值,就不能改变
变量名/常量名:用于指定内存空间的名称,方便操作内存空间中的数据
2、标识符
是一个符号,用于命名(变量、命名空间、类、方法...)
在C#语言中,标识符具有以下命名规则:
1)由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且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或下划线
2)严格区分大小写
3)不能使用关键字(关键字[保留字]:已经具体特殊意义且被程序设计语言占用)
4)取名要有意义
命名规范
规则一:Pascal规则(帕斯卡命名):每个单词开头的字母大写(如:TestCounter)
命名空间、类、方法名
规则二:Camel规则(大驼峰和小驼峰命名):除了第一个单词外的其他单词的开头字母大写, 如testCounterHello
变量名
规则三:Upper规则:仅用于一两个字符长的常量的缩写命名,超过三个字符长度应该应用Pascal规则
常量,PI -> 圆周率
3、变量的定义
1)语法如下
[访问修饰符] 数据类型 变量名 ;
注:访问修饰符->控制访问变量的权限
2)赋值 -> 给变量对应的内存空间存放数据
变量名 = 值 ;
3)其它用法
[访问修饰符] 数据类型 变量名1,...,变量名n ;
int a,b,c,d;
在定义变量的同时,给变量赋值
[访问修饰符] 数据类型 变量名 = 值 ;
可以通过输入方法给变量赋值
string 变量 = Console.ReadLine() ;
注:
变量在同一个范围中,只能定义一个
在使用局部变量之前,必须给变量赋值
4.常量的定义(基本同变量)
[访问修饰符] const 数据类型 常量名 = 值 ;
注:
使用const关键字声明常量
在定义常量的时候,必须赋值
四、数据类型
具体数据的分类(归类),指定内存空间存放数据的种类
1、好处
增加安全性
规范化数据
2、数据类型的种类
1)整型(整数)
默认是int
A、sbyte,byte 字节
B、short,ushort
C、int,unit
D、long,ulong
2)浮点数型(实型、小数)
A、单精度浮点型 -> float -> F
B、双精度浮点型 -> double -> 默认
C、财务专用类型 -> decimal -> M
注:(数值型)整数和浮点数都能表示某个范围的数据
溢出:超出类型所示的范围
3.14
3.14F
3.14M
sbyte age = 130 ; //报错,溢出
3)布尔类型(逻辑)
bool
true
false
4)字符型
char
注:
字符型数据必须使用单引号;
同时,字符型数据和整型数据可以相互转换(ASCII表)
'a' -> 97
'A' -> 65
'张'(2个字符)
5)字符串型
string
0个或多个字符的序列
注:
字符串型数据必须使用双引号;
string name ;
name = "张三" ;
string cls ;
cls = "s1s148" ;
五、输入数据
Console.ReadLine():返回输入的字符串
注:+号运算符有两种运算法则
1、+号左右两边的数据如果有一边是字符串,则进行字符串连接运算
"Abc" + 100 = "Abc100"
3.14 + "AAA" = "3.14AAA"
"555" + "AAA" = "555AAA"
2、+号左右两边的数据都是数值型数据,则进行算术运算
100 + 200 = 300
100 + 3.14 = 103.14
六、类型转换
1、为什么需要类型转换
1)数据进行运算时,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1" + "2" = "12" ;
2)相同类型的数据,才可以进行正常的运算
1 + 3.14 = 4.14 ;
2、隐式转换(小 -> 大)
也叫自动转换,遵循的原则是:
小的数据类型自动的向大的数据转换
1 + 3.14 = 4.14 ;
int + double = double ;
3 + 3.14F = 6.14F ;
int + float = float ;
3.显式转换(大 -> 小)
也叫强制类型转换,语法如下:
数据类型 变量 = (数据类型)数据 ;
或
数据类型 变量 = (数据类型)(表达式) ;
int a = (int)3.14 ;
注:强制类型转换可能会丢失精度
int a = (int)3.14 + 2.5 ; //错误
int a = (int)3.94 + (int)2.5 ; //5
int a = (int)(3.914+2.5) ;//6
注:强制类型转换一般用于数值型数据
4.特殊方法转换
1)数据类型.Parse(string): 把字符串类型转化为其他类型
string s1 = "100" ;
int a = int.Parse(s1) ;
double d = double.Parse(s1) ;
2)Convert.ToXxx():其中Xxx是你要转换的数据
3)ToString():将其它类型的数据转换为字符串
C#字符串的大小写转换
using System; namespace g { class g { static void Main() { string c="H"; string d="e"; d=d.ToUpper();//把小写的a转换成大写的A,再赋值给str1,这时候str1就是大写的A了。 c=c. ToLower();//把大写的B转换成小写的b,再赋值给str2,这时候str2就是小写的b了。 Console.WriteLine("c={0},d={1}",c,d); } } }
第三章:选择(if和swich)
加工处理
1、C#程序的基本结构
using System ; namespace Xxx { class Yyy { static void Main() { //在此处编写代码,实现具体的功能 } }
2、输入/输出
Console.ReadLine() ;
Console.Write() ;
Console.WriteLine() ;
Console是一个类
使用Console类必须引用Console类所在的命名空间(System)
命名空间是组织和管理类的地方
在使用某个类之前,必须using相关的命名空间
3、变量、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 : 指定内存空间存放数据的种类
int,unit
short,ushort
long,ulong
sbyte,byte
float,double,decimal
bool
char,string
变量 : 变量是内存中开辟空间
4.类型转换
1)隐式转换,自动转换 : 小 -> 大
2)显式转换,强制转换 : 大 -> 小
数据类型 变量名 = (数据类型)变量/数据/表达式 ;
3)特殊方法
数据类型.Parse() ;
Convert.ToXxxx() ;
数据.ToString() ;
一、表达式
由数据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
1、概念
1 + 1
a + 2
"100" + c + 3.14
10 * 10 - 20
2、作用
加工处理数据
计算表达式要遵循两个法则:
1)优先级
算术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 > 逻辑运算符
2)结合方向
a * b * c/2
3、运算符
运算的符号,它结合表达式,用于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
二、运算符
加工处理
1、运算符的分类
1)单目运算符:只有一个操作数
2)双目运算符:有两个操作数
3)三目运算符:有三个操作数
1 + 1
a++ ;
a ? "aa" : "bb"
2、赋值运算符
给变量赋值
分类:
=、+=、-=、*=、/=、%=
要点:
1)把右边的数据,赋值给左边的变量
2)左边必须是变量
3)左边变量的数据类型必须大于或等于右边数据的类型
int a ;
a = 100 ;//正确,类型相同
float a ;
a = 100 ;//正确,类型大于
float a ;
a = 3.14 ;//错误,类型小于
100 = 100 ;//错误,左边不是变量
int a = 1 ;
a += 100 ; ==> a = a + 100 ;
a *= 100 ; ==> a = a * 100 ;
3、算术运算符
1)+ - * / % ++ --
注:/ : 表示除,如果两个操作数都为整数,
则进行整除运算,小数点部分直接舍弃
5 / 2 = 2
如果要计算正常的小数,则需要其中一个操作数变成浮点数
++ : 自增1
-- : 自减1
有两种形式:
前缀++ -> ++ 变量 ;前缀++,先运算后取值
后缀++ -> 变量 ++ ;后缀++,先取值后运算
前缀-- -> -- 变量 ;
后缀-- -> 变量-- ;
1++ ? ==> 1 = 1 + 1 ;//错误
int a = 1 ;
a ++ ; //2 ==> a = a + 1 ;
int a = 1 ;
++a ; //2 ==> a = a + 1 ;
int a = 1 ;
int b = a++ + 1 ;//b=2,a=2
Console.Write(a) ;
Console.Write(b) ;
int a = 1 ;
int b = ++a + 1 ;//b=3,a=2
Console.Write(a) ;
Console.Write(b) ;
int a = 1 ;
int b = a-- + 1 ; //b=2,a=0
Console.Write(a) ;
Console.Write(b) ;
int a = 1 ;
int b = --a + 1 ;//b=1,a=0
Console.Write(a) ;
Console.Write(b) ;
4、关系(比较)运算符
用于比较两个数
分类:> 、 < 、 >= 、<= 、 != 、==
运算结果:要么真(成立)->true,要么假(不成立)->false
1 > 1 = false
100 > 2 = true
100 == 100 = true
100 != 100 = false
注意:
int a == 100 ; //错误,赋值运算符是=
5、逻辑运算符
运算结果:
逻辑运算符和关系运算符运算的结果一样。
要么真(成立)->true,要么假(不成立)->false
分类:
1)逻辑与:&&
true && true = true ;
false && true = false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false = false ;
总结:
两个操作数同时为真,结果为真。否则,为假
例子:
100>2 && 20>2 ==> true
100>2 && 20<2 ==> false
2)逻辑或:||
true || true = true ;
true || false = true ;
false || true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总结:
两个操作数同时为假,结果为假。否则,为真。
例子:
100<2 || 20<2 ==> false
100>2 || 20<2 ==> true
3)逻辑非:!
真的为假,假的为真
!true = false ;
!false = true ;
例子:
100<2 || !(20<2) ==> true
100>2 || 20<2 ==> true
补充:逻辑运算符 -> 短路运算
100 < 0 && 1 > 0 ==> false
int a = 10 ;
(a=3)<=10 && (a=2)<=2 ==> false
a = 3
总结:
短路运算:进行逻辑与运算时,如果左边操作数为假,结果为假。
而右边的操作数据不需要运算。
int a = 10 ;
(a=3)<=10 || (a=2)<=2 ==> true
a = 3
int a = 10 ;
(a=3)>=10 || (a=2)<=2 ==> true
a = 2
总结:
进行逻辑或运算时,如果左边操作数为真,结果为真。
而右边的操作数据不需要运算。
6、逗号运算符 , -> 分隔,减少篇幅
int a = 10 , b = 20 ;
int a = 10 ;
int b = 20 ;
7、三目运算符 -> ? : (x>y?1:2) x>y为真输出1,反之为2
三、程序控制语句
控制程序语句执行的顺序(流程)
1、概念
去银行办卡
第一:拿身份证,打扮一下
第二:坐603
第三:吉大站下车
第四:走到银行
第五:按号、办卡
第六:回家
第一:拿身份证,打扮一下
第二:坐603
如果603被打劫了,并且被抢伤了
去医院
第三:吉大站下车
第四:走到银行
第五:按号、办卡
第六:回家
2、分类
1)顺序语句:程序代码,从上往下,一行代码一行的执行
2)条件语句:根据满足某个条件,执行相关的代码
3)循环语句:重复的执行相关代码
四、条件语句
1、if ... else
2、三目运算符 : 功能同if...else...
条件?表达式1:表达式2 ;
3、switch语句
switch(表达式/变量)
{
case 常量表达式1:语句1 ;
case 常量表达式2:语句2 ;
case 常量表达式3:语句3 ;
case 常量表达式n:语句n ;
default:语句n+1
}
注:
1)break表示退出switch语句,一般在各个case后面都加break
2)default语句可以放在switch语句的任意位置,但一般放在最后面,且不需要加break语句
3)常量表达式必须是一个常量值,数据类型必须和switch后面的表达式一致
4)case后面的常量表达式的值必须不一样, 不允许重复
5)多个case语句可以共用一组执行语句(不写break语句)
6)case后面的语句可以是多条,可不用{}括起来。
第四章:循环(for和while)
一、作用
重复做某些操作->循环
举例在生活中,重复做的事情?
人活的每一天
追女孩
吃饭、睡觉
二、循环的四个要素
1、循环变量(i,j,k)
1)控制循环的次数
2)表示要处理的数据
2、循环条件
控制是否要重复做某些操作
3、递增/递减循环变量
控制循环能正常的结束
避免死循环
使循环变量发生改变,进而使用循环条件为假,
从而结束循环
4、循环体
重复要做的事情
三、循环的三种写法
1、while
语法如下:
while(条件)
{
语句块 ;
}
注:
1>条件一般是关系运算或逻辑运算或两个的混合
2>语法有点类似if语句if
if(条件)
{
语句块 ;
}
3>执行过程
当条件为真的时候,执行大括号的语句块
语句块执行完后,回到条件继续判断
如果为真,则继续执行大括号中的语句块
直到条件为假时,while语句结束
2、do...while
语法如下:
do
{
循环体 ;
}
while(条件) ;
区别:
1)语法格式不相同
2)执行过程不相同
当循环条件为假时,while循环的循环体一次都不执行
当循环条件为假时,do...while循环中的循环体会被执行一次
执行过程:
先执行循环体,然后判断条件
如果条件为假,则循环结束,循环体被执行了一次
如果条件为真,则继续的执行循环体
循环体执行完后,继续判断循环条件,...
直到循环条件为假时,整个循环结束
注:
do...while语句后面的分号不能省略
而while语句后面不要加分号
3、for
语法如下:
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
{
循环体 ;
}
执行过程:
首先,执行表达式1(定义循环变量,给循环变量赋值),表达式只执行一次
然后,执行表达式2,表达式2是循环条件,判断是否为真
如果为假,循环结束
如果为真,则执行循环体
循环体执行后,则执行表达式3(递增/递减循环变量)
接着,执行表达式3后,则执行的判断循环条件(表达式2)
...
注:
1)表达式1:定义循环变量,并给循环变量赋初值,且只执行一次
表达式2:循环条件,就是while后面的条件
表达式3:递增/递减循环变量
2)表达式1可以省略,则一般在for语句之前编写
3)表达式3也可以省略,则一般在for语句之内编写
4)当表达式1和表达式3省略,则等同于以下内容:
for(;i<=3;)
{
printf("你好\n") ;
i++ ;
}
5)表达式2也可以省略,则此for语句就成了死循环
for(表达式1;;表达式3)
{
}
for(;;)
{
}
四、特殊语句(break&continue)
1、break:只能使用在switch语句或循环语句内(跳出)
1)switch:表示退出switch语句
2)循环:表达终止(退出)循环
2、continue:只能在循环语句内容使用(跳过)
表示跳过本次循环,继续下一次循环
注:break和continue语句,不能独立存在
五、死循环
循环条件永远为真
在开发中,要避免死循环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也要使用死循环,常用的形式有:
while(true)
{
//1.生成密码
//2.匹配
}
for( ; ; )
{
}
do
{
}while(true) ;
六、嵌套循环(难点)
1、定义 : 在循环内部,嵌套地使用循环
2、分类:根据嵌套的层数,分为双重循环、三重循环、四、五...
3、双重语法
for(;;) { for(;;) { } } for(;;) { while() { } } for(;;) { do { } while() ; }
4、三重循环
//注:以下是双重循环 for(;;) { for(;;) { } for(;;) { } } for(;;) { for(;;) { for(;;) { } } }
5、双重循环的执行过程
注:
双重循环,可以实现二维表格的效果
外循环用于控制行
内循环用于控制列,且在内循环下要换行
从外循环到内循环进行执行,
当外循环执行结束后,双重循环才结束
金字塔代码:
using System; namespace jzt { class f { static void Main() { int n=4;//表示有多少层 for(int i=1;i<=n;i++) { //找出规律 //1->3 2->2 3->1 4->0找出空格 for(int k=1;k<=n-i;k++) { Console.Write(" "); } //打印* //1->1 2->3 3->5 4->7找出星的规律 for(int j=1;j<=(i-1)*2+1;j++) { Console.Write("*"); } Console.WriteLine();//换行 } } } }
第五章:数组
一、回顾数据类型
1、作用:指定内存空间存放数据的种类
2、分类
1)基本数据类型
整型
sbyte,byte
short,ushort
int(默认),uint
long,ulong
浮点型
float
double(默认)
decimal
布尔型
bool
字符型
char
字符串型
string
2)构造数据类型(对象类型)
依赖基本类型,根据实际需求,用户构造的特殊的数据类型(数组)
二、概念
数组:数据的集合,数据类型相同,有序的
double[] cj = new double[3] ;
多个相同数据类型的有序集合
数组是一个特殊的数据类型,由用户根据需求构造出来的新的数据类型
数组依赖基本数据类型
三、为什么要使用数组
方便开发者对数据进行操作、管理
四、数组定义的语法
数据类型[] 数组名 ;
注:
1)数据类型可以为任意的基本数据类型或构造类型
2)数组名的命名必须严格符合标识符的命名规范
五、数组的操作步骤
1、定义(声明)数组
数据类型[] 数组名 ;
double[] cj ;
数据类型 变量名 ;
int age ;
注:声明数组,且声明数组中各元素的数据类型
2、创建数组:在内存中,开辟连续的空间
数组名 = new 数据类型[长度] ;
注:一般在开发中,第一步和第二步可以合并一起
也就是说,在声明数组的同时创建数组,语法如下:
数据类型[] 数组名 = new 数组类型[长度] ;
3.初始化数组(给数组赋值)
语法如下:
数组名[下标索引] = 值 ;
例如:
数组名[0] = 值1 ;
...
数组名[n] = 值n ;
或:在声明数组的同时,给数组赋值
数据类型[] 数组名 = {值1,...,值n} ;
4.使用
数组名[下标]
注:
1)引用数组时,下标从0开始,最大值为长度-1
2)Length属性:返回数组的长度大小
3)数组中的数据,称之为元素
4)遍历数组:循环
foreach循环是针对数组和集合的遍历操作
foreach(元素类型 迭代变量名 in 数组名称或集合名称)
{
...
}
六、算法实现
1、最大值、最小值
2、求和、平均值
3、搜索数据
4、排序(难点)
升序:小->大
降序:大->小
实现排序的算法有:
1)冒泡排序
数据的个数:5
比较的轮数:1 2 3 4
每轮比较的次数:4 3 2 1
谁跟谁比:相邻的两个数进行比较
2)选择排序
3)插入排序
七、多维数组
最大值,最小值,总和,平均举例:
using System; namespace f { class g { static void Main() { float[] num=new float[10]; float sum=0; float avg=0; for(int i=0;i<num.Length;i++) { Console.Write("请输入第{0}个数:",i+1); num[i]=float.Parse(Console.ReadLine()); if(num[i]>=0&&num[i]<=100) { sum+=num[i]; continue; } else { Console.Write("输入不合法,请重新输入第{0}个数:",i+1); num[i]=int.Parse(Console.ReadLine()); } } Array.Sort(num); foreach(int m in num) Console.WriteLine(m+"\t"); avg=sum/10; float max=num[0]; for(int i=1;i<num.Length;i++) { if(max<num[i]) { max=num[i]; } float min=num[0]; for(int i=1;i<num.Length;i++) { if(min>num[i]) min=num[i]; } Console.WriteLine("最高分为:{0},最低分为:{1},总分为:{2},平均分为:{3}",max,min,sum,avg); } } } }
冒泡举例:
using System ; namespace Test01 { class Programe { static void Main() { int[] arr = {23,90,9,25,16,1,8,7,6,5} ; int t ; Console.WriteLine("排序前") ; foreach(int a in arr) { Console.Write("{0}\t",a) ; } for(int i=0;i<arr.Length-1;i++) //轮数 { for(int j=0;j<arr.Length-1-i;j++) //每轮的次数 { if(arr[j]<arr[j+1]) { t = arr[j] ; arr[j] = arr[j+1] ; arr[j+1] = t ; } } } Console.WriteLine("排序后") ; foreach(int a in arr) { Console.Write("{0}\t",a) ; } } Console.ReadKey(); } }
第六章:类与对象
一、编程思想
编写程序的指导思想(方法、思路、模式)
面向过程 VS 面向对象
面向过程:把各种操作步骤,封装为相应的方法(函数)(C语言)
取号
排队
填表
办理
回去
面向对象:通过描述某个对象的属性和行为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c#与java)
张三
1、属性(描述对象的特征)
心情
姓名
身份证
手机号码
2、行为(描述对象的动作、功能、业务)
取号
排队
填表
办理
回去
与现实要符合
更容易理解、维护、扩展
二、类与对象(重点、难点)
1、类是对象的抽象(抽取、概括、归纳)->抽取有用的、本质的、共同的信息 -> 形成的一个类别(概念)
类是模糊的、不具体的、抽象的
类中包含三个部分内容:
1)属性 : 描述对象的特征
2)行为 : 描述对象的功能、技能、动作
3)事件
类是对象的模板,对象是这个模板的实例
2、对象是具体的类,是类的实例(实际的例子)
对象是具体的,实际存在的、清晰的
世界万物都是对象
三、面向对象的实现
第一:定义类
[访问修饰符] class 类名 { 1、字段 -> 表示具体的数据,访问修饰符一般是private [访问修饰符] 数据类型 字段名称 ; 2、属性 -> 封装字段,设置和访问数据(字段) ,访问修饰符一般使用public [访问修饰符] 数据类型 属性名称 { get{return 字段名称;} set{字段名称=value;} } }
说明:
set : 设置数据,并可以对数据进行验证处理
get : 获取数据
set、get根据情况可以省略不写
属性的访问修饰符一般是public
如果字段没有初始化,那么字段会有相应的默认值
属性名称和字段名称一般相同,但要使用帕斯卡命名规则
3、构造方法 -> 对象的初始化,在创建对象的同时,初始化对象;在构造方法中,可以对数据进行合法性判断
[访问修饰符] 构造方法名([参数列表])
{
构造方法体 ;
}
4、方法 -> 描述对象的动作、功能(操作) -> 成员方法(四种形式)
[访问修饰符] 数据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 {
方法体 ;
[return 数据;]
}
说明:
1)访问修饰符:控制修饰内容的访问权限,分类有:
public:公有访问,不受任何访问限制,公开的
protected:保护访问,只能在本类或子类中访问
private:私有访问,只能在本类内访问
internal:内部访问,只能在本项目内访问
对于类来说,默认的访问修饰符是internal,但一般使用public
对于类成员来说,默认的访问修饰符是private
2)命名
类名、属性名使用帕斯卡命名法
字段名使用驼峰命名法
3)自动属性 -> .Net Framework2.0之后新的特性,方便简单
public class 类名
{
public 数据类型 属性名1{get;set;}
...
public 数据类型 属性名N{get;set;}
}
说明:
不需要定义属性对象的字段
get,set简写了,但必须同时存在get,set
无法对数据进行验证
4)构造方法 -> 在创建对象的同时,初始化对象
访问修饰符一般使用public
构造方法名称必须与类名相同
参数列表表示要给对象初始化的数据,可以省略,在构造方法内指定具体的数据
语法:数据类型 参数名1,...,数据类型 参数名n
this表示当前对象
在创建对象(new)的时候,构造方法会被自动的调用
在类的内部,如果用户没有自定义构造方法,则类的内部会默认定义一个无参构造方法,形式如下:
public 构造方法名()
{
}
字段如果没有被初始化,则不同类型的字段会有相应的默认值
数值型默认为0
布尔型默认为False
字符串默认为""
字符型默认为''
第二:创建对象(实例化对象)
类名 对象名 = new 类名([参数]) ;
注:
new后面的是"构造方法",而参数就是初始化的具体数据
第三:初始化对象
方法一:
对象名.属性 = 值
方法二:
... = new 类名(值1,...,值n) ;
第四:操作(方法)
访问属性:
[数据类型 变量名 = ]对象名.属性名 ;
访问方法:
[数据类型 变量名 = ]对象名.方法名称([实参列表]) ;
四、编写程序的四个基本步骤
第一:定义变量 -> 开辟内存空间
第二:初始化,给变量赋值 -> 把数据添加到变量对应的内存空间
第三:加工处理(核心)
第四:打印输出
例子一:变量+数据类型的使用 -> 一个空间一个空间地开辟
int age ;
age = 100 ;
age = age + 1 ;
Console.WriteLine("年龄:{0}",age) ;
例子二:数组+数据类型的使用 -> 可以一次开辟多个空间(数据类型一样)
数组是一个构造类型,依赖基本类型构造的新的类型
float[] score = new float[100] ;
score[0] = 120 ;
..
score[99] = 135 ;
score[0] = score[0] + 20 ;
Console.WriteLine("分数1:{0}",score[0]) ;
...
Console.WriteLine("分数N:{0}",score[99]) ;
例子三:类+数据类型的使用
类和数组一样,也是构造类型->可以开辟多个空间,且数据类型可以不一样
第一:定义类 -> 创建新的数据类型
class Student { //1.字段 private string name ; int age ; float weight ; .... public string Name { set{name = value;} get{return name ;} } }
第二:创建对象 -> 本质上就是定义变量
Student stu = new Student() ;
第三:初始化对象
对象名.属性 = 值 ;
stu.Name = "aaa" ;
第四:加工处理/操作
第五:打印输出
第七章:方法
一、方法
对象能做什么、实现具体的功能、业务 -> 提高代码重用性、维护性
1、语法:
[访问修饰符] 数据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 { 方法体 -> 此方法具体功能的实现 [return 返回值;] }
注:
数据类型表示返回值的数据类型(注:数据类型要大于或等于返回值的类型)
数据类型使用void表示方法没有返回值
2、两个角色
主调方法 : 调用被调方法所在方法(地方) - Main
被调方法 : 被调用的方法 - kai
3、方法四要素
1)参数:主调方法向被调方法传递的数据,参数的个数:0个或多个
2)返回值:被调方法向主调方法返回的数据,返回值的个数:0个或1个 (注:返回多个 -> 数组或集合)
3)方法体-功能(业务)的实现->变量、表达式、程序控制语句
4)方法名
4、参数
1)语法:
数据类型 参数名1,...,数据类型 参数名n
2)分类:
形参(形式参数):[定义时]形式意义的表示(代表) -> int du, string where
实参(实际参数):[调用时]实际传递的数据 -> 18,"后面"
5、方法调用
数据类型 变量 = 方法名([参数列表]);
注:必须通过对象(实例)来调用的方法,叫实例方法
6、方法的分类
根据参数、返回值,方法分为以下四类
1)无参无返
[访问修饰符] void 方法名()
{
方法体 -> 此方法具体功能的实现
}
注:无返回值方法,数据类型使用void声明
2)无参有返
[访问修饰符] 返回值的数据类型 方法名()
{
方法体 -> 此方法具体功能的实现
return 返回值 ;
}
注:有返的方法,一般在方法内直接把结果返回,不会做过多的处理
在调用有返的方法时,一般需要定义变量,接收返回值
3)有参无返
[访问修饰符] void 方法名(数据类型 参数名1,...,数据类型 参数名n)
{
方法体 -> 此方法具体功能的实现
}
4)有参有返
[访问修饰符] 返回值的数据类型 方法名(数据类型 参数名1,...,数据类型 参数名n)
{
方法体 -> 此方法具体功能的实现
return 返回值 ;
}
根据方法的调用,分为以下两类
1)实例方法 : 必须通过对象(实例)调用的方法
类名 对象名 = new 类名([...]) ;
对象名.方法([参数列表]) ;
2)静态方法 : 不需要通过对象调用,而直接通过类名调用的方法
定义 -> 使用static声明的方法,就是静态方法
[访问修饰符] static 数据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
{
方法体 -> 此方法具体功能的实现
[return 返回值;]
}
调用 -> 直接通过类名调用
类名.方法名([参数列表])
3)特殊方法
构造方法 -> 创建对象 + 初始化对象
A)方法名与类名相同
B)构造方法没有返回值
重载方法
方法名相同 && (方法参数的个数不同 || 方法参数的数据类型不同)
public int sum(int a,int b) { return a + b; } public int sum(int a,int b,int c) { return a + b + c; } public double sum(double a,double b) { return a + b; } public double sum(int a,double b) { return a + b; } public double sum(double a,int b) { return a + b; } //出错 public double sum(int b,int a) { return a + b; } //出错 public double sum(int a,int b) { return a + b; } public static int sum(int a,int b) { return a + b; } public static int sum(int a,int b,int c) { return a + b + c; } 注:静态方法也可以重载 class Animal { ... public Animal(){} public Animal(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public Animal(string name,int age) { this.name = name ; this.age = age ; } public Animal(int age) { this.age = age ; } ... }
注:构造方法也可以重载
如何调用重载方法呢?
方法名
方法参数的个数
4)根据方法的定义,分为以下两类
用户自定义方法
系统方法
【推荐】编程新体验,更懂你的AI,立即体验豆包MarsCode编程助手
【推荐】凌霞软件回馈社区,博客园 & 1Panel & Halo 联合会员上线
【推荐】抖音旗下AI助手豆包,你的智能百科全书,全免费不限次数
【推荐】博客园社区专享云产品让利特惠,阿里云新客6.5折上折
【推荐】轻量又高性能的 SSH 工具 IShell:AI 加持,快人一步
· [.NET]调用本地 Deepseek 模型
· 一个费力不讨好的项目,让我损失了近一半的绩效!
· .NET Core 托管堆内存泄露/CPU异常的常见思路
· PostgreSQL 和 SQL Server 在统计信息维护中的关键差异
· C++代码改造为UTF-8编码问题的总结
· 【.NET】调用本地 Deepseek 模型
· CSnakes vs Python.NET:高效嵌入与灵活互通的跨语言方案对比
· Plotly.NET 一个为 .NET 打造的强大开源交互式图表库
· DeepSeek “源神”启动!「GitHub 热点速览」
· 上周热点回顾(2.1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