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的商业软件开发之路 --- 初入职场
近期开始接触到在校学生、高校实习生和毕业生,在此说一下笔者对这些徘徊在职场门口的学生一些建议,希望能给这些初学者进入软件开发行业带来一些帮助,使得毕业生能更顺利的进入软件开发公司开始职场生涯,人生来一个完美的转弯。
---------------------------------------------------------------------------------------
初入职场
课程说明
说明高校毕业生进入职场前的一些准备工作以及初入职场后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袁永福版权所有]
职场的概念
首先说明一下职场的概念。如下图所示,一个完整的人生可以划分为很多个时期,大体分为儿童期、学生期、职场期和退休期。
在各个时期都具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方式,都具有特定的人生轨道,在两个时期之间就必然存在转变,存在人生道路的拐弯和变轨。在人生的几次变轨中,以从学生期到职场期的变轨最为重要,也最为剧烈。说重要,那是因为这次变轨会影响人大半辈子的生活,说剧烈是因为这是全方面的进行变化,控制难度大,而毕业生尚未经历过足够的风雨,变轨技巧不够,就像刚学会开车的新手很难搞漂移,搞不好会翻车,从而对后半辈子的人生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在社会上存在一种“啃老族”,从学校毕业了,不工作,成天无所事事,完全靠父母供养。毕业生一定要认识到,“啃老族”是失败者,他们就是这次变轨中翻车的失败者,这种失败者是大家都瞧不起的,是没有尊严的活着。
金钱、房子之类的身外之物都可以靠父母给,但人生的变轨、思想的转变得完全靠自己,毕业生们初入职场,这是一个过渡期,需要亲自进行很剧烈的变轨,而笔者以个人的经验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希望能帮助毕业生们顺利的进行变轨,从学校过渡到职场,在人生的道路上来一个完美的转弯,迅速的从毕业生变化成合格的职场人员。
如下图所示,从学习到职场的变轨是全面的,包括人际交往、角色定位、工作学习方法、工作目标等等,涉及面很广。
在本课程中将针对这个过渡期中的一些重点方面进行说明。
团队意识
高校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多少团队的思想,由于同学们个个追求个性,追求自由,之间大多是友情关系,较少团队关系,即使存在一些自发形成的学生社团,由于没有强制的制度,也是不大稳定的。
职场就是战场,本质上就是一个个人加入到以老板为核心的团队中,去对抗另外一个以老板为核心的团队,这种对抗是永久而激烈的。
职场是一个以胜败论英雄的战场,讲究的是利益得失,靠的人多力量大,以大欺小是很正常的,不讲究武侠小说中的公平单挑,玩的就是群殴。一个人若不加入团队而冲入职场,很明显的会被群殴,个人能力再强也会吃亏。就像下图,一个将对付一个以帅为中心的团队,其结局必然是帅生将亡。
现在市场竞争激烈,战场上团队和团队之间的空隙很小了,难于生存,而且大家又是群殴。因此一个人若过于追求个性,追去绝对的自由,没有团队精神,则难于融入任何团队,这是很难生存的,只能一个人缩在一个阴暗潮湿的角落里默默的发霉等死。因此毕业生进入职场,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加入某个团队。
笔者认为职场上起码的团队精神大致包括起码的团队忠诚度、起码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起码的团队工作技能。企业并不指望毕业生能立即带来多大的效益,做出多大的贡献,但还是指望毕业生具有一些起码的团队精神来融入团队,但在实践中还是有些毕业生连这些起码的团队精神都缺失,因此在此说明一下这些起码的团队精神。
起码的团队忠诚度
毕业生初入职场,首先要要申请加入一个团队,也就是求职,而只有老板才能批准这个人加入团队。若没有最起码的团队忠诚度,则任何老板是不会批准其加入的,即使偶然加入,也会很快开除或自己离开,产生频繁的跳槽,这点很不好。
大家学过计算机原理,知道在多任务操作系统环境下的CPU时间分片的原理。多任务操作系统调度任务不会很频繁,因为每执行一次调度操作,都会消耗掉很多跟执行任务无关资源。若操作系统没多大事就频繁的进行任务调度,那这个操作系统的设计是失败的。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跳槽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任务调度,期间会花很多时间善后工作和找新的工作,找工作对人生向前发展无关的,不能长任何见识,是在浪费时间。每换一个新工作就要重新开始,于是人生就形成的锯齿状的高度轨迹。如下图所示
频繁跳槽者,主观上想尽快提高自己人生的高度,但客观上就是拔苗助长,得不偿失,频繁跳槽的坏处主要有
1. 每一次跳槽实际上就是主动放弃了其在目前团队中的地位,也放弃了此前的工作成果,不能保护自己对当前工作岗位的投资。
2. 频繁跳槽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跳槽,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就少了,有效工作经验打了折扣,不易形成有效积累。使得工作能力提上缓慢。
3. 频繁跳槽会给人浮躁,不负责任的感觉,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会或多或少的影响了自己的人脉关系,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
4. 频繁跳槽能有效的降低人们的自信心,在岁月中空耗了曾经的激情,跳槽在否定目前的工作单位的同时也是在怀疑自己的能力,经过频繁的面试和被拒绝,损害了自信心,消磨了激情,这样过了几年就很容易颓废堕落不可自拔。
5. 有着频繁跳槽的工作简历是非常难看的,一般情况下,老板是肯定不会录用频繁跳槽者。求职时隐瞒频繁跳槽经历是掩耳盗铃,因为跳槽导致的较低的工作能力是瞒不住的。
这样经过几年的频繁的跳槽,人生的高度只能是越来越低了。对于长期频繁跳槽的而导致的不良结果,笔者是亲见过例子的。因此不知跳槽之弊者,则不能用跳槽之利。
一个还有正常心态的,具有远见的职场人员是不会频繁跳槽的,而且尽量通过劳动合同自然到期来换工作。长期的工作时间使其更适应工作环境,并获得老板和同事的认可,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积累和发展,使其不断的攀登人生的高度。
在此,笔者建议毕业生们进入职场时应当建立起起码的团队忠诚度,否则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会被所有的团队抛弃,自己孤独的在一个角落里落后发霉。希望毕业生们能看到跳槽的好处,也不要忘记跳槽的坏处。
起码的团队合作精神
职场不是小说中的武林世界,而是实实在在的战场。在武林世界中是推崇公平的个人单挑,个人能力强或许能获得成功。但在职场推崇的是人多力量大,推崇的团队合作,大团队挤压甚至吞并小团队是很正常的事。
毕业生们具备了起码的团队忠诚度后,加入某个团队开始职场生涯,若没有起码的团队合作精神,不能融入团队,不能和他人一起完成任务。就像一个齿轮箱中有一个齿轮老是和其他齿轮咬合不紧,迟早是会被老板替换掉的。
在此,笔者建议毕业生们进入职场时还需要建立起码的团队合作精神,至少在工作上不要以自己为中心。具体做法可参考以下几点
1. 搞好和同事的人际关系。这里的同事不仅仅指领导或者小集体中和自己有直接来往的同事,也包括更广泛的和自己有间接关系的人。
毕业生刚出学校里出来,还保持着学校中的个性,特立独行,追求自由的风格,一时还改不了。但企业中有着各色人等,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毕业生有个性,有些刺头,在学校很宽松的环境中,这是没有什么问题。
但在企业团队中,很多人挤在一起做事,此时毕业生还在无限制的追求个性,保留身上的刺头,则会引起周围人的不满,从而影响人际关系,不好的人际关系对人对自都不好,会影响工作。
笔者建议毕业生要有限制的追求个性,减少刺头,做人不要太冲,不要无故的和同事对立,多主动和同事交流,此外还要对同事保持一定的容忍。一堆人挤在一起,难免有些磕磕碰碰,此时我们应当讲究和谐。团队建设要讲和谐,若少数人不和谐,那迟早会被和谐掉。
2. 不要建立封闭的小集体。或许有些毕业生和其同校的同学在同一个公司工作,周围陌生的工作环境和比较熟悉的同学关系可能会让这很少数的人形成一个封闭的小集体,只在小集体内部是哥俩好,而对其他人关系一般,外头人进不去,里头的人也不出来。这点是比较忌讳的,应当避免。
3. 少搞八卦,未经证实的消息少传播,不要干涉他人的私生活。侵犯别人的隐私可能会引起别人的戒备。
4. 不要清高,要虚心学习。清高就容易被人孤立,而毕业生刚从象牙塔里放出来,是存在清高的倾向的,尤其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此时毕业生需要放下清高,多向别人学习,毕业生刚出来工作,很多不懂是正常的,不厌其烦的象唐僧般的问别人人体虽然会让人烦,但一般不会有不良影响,还会留下虚心好学的良好印象。
毕业生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一般是分配到软件研发部门的,软件研发人员一般的性格较内向点。因此在部门内部人际交往中可能会遇到性格内向的人。此时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比较难,此时毕业生可以找自己的师傅或者性格比较开向的人交往,然后以此为跳板认识、了解其他人员,开展人际交往。
起码的团队工作技能
毕业生来到一个团队的最终目标就是工作,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而进行人际交往只是完成外围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目标就是为了能顺利的开展工作,完成任务。若没有起码的工作技能,无法完成任务,毕业生来到这个团队就没什么意义了。因此毕业生需要具备起码的团队工作技能。
毕业生由于刚出学校里出来,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和实用工作技能,对此企业也是理解的,否则的话企业就会直接在人才市场上找有工作经验的人。没有经验和技能不是毕业生不干活的理由,因此毕业生需要立即开始学习,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掌握起码的团队工作技能。
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其工作人员具备相关的工作技能。各行各业的工作技能是不一样的,但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1. 尽量不要给他人带来工作的不便。现实中一些毕业生完成了某项任务,但完成结果不堪入目,还需要熟手推倒重来;也有可能是毕业生完成某个工作环节中的任务,产出质量低下,结果流程跑到下一个人时,由于上一个环节的问题而带来工作不变,需要进行额外的工作。此时毕业生就给其他人的工作带来不便,毕业生需要尽量减少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出现一次两次大家还都能理解,但经常出现,则大家就有意见了。此时毕业生做事应当小心谨慎,多请教同事,工作经验和技能就从现在开始积累。
2. 发生过的错误尽量少犯或不犯。毕业生刚开始工作,很容易犯错误,这是正常的。但要注意尽量少犯或不犯相同的错误。
3. 即刻开始积累。每个职场人员都需要积累,那些从业多年、具有丰厚经验和较高工作技能的领导们当初也是没啥能力的毕业生,他们的能力都是慢慢积累出来的。因此笔者建议毕业生们从现在开始积累行业相关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不要等,不要靠,也不要被告知,而要积极主动学习。
技术之害
在此笔者给刚做技术的毕业生一个忠告:“人御技术,技术亦可御人”。笔者对此有着很深刻的体会。
在《天龙八部》中,萧远山和慕容博潜伏在少林寺偷学72绝技,不过这些武学需要和佛法搭配学习才能和谐,结果两个高手眼里只有技术没有佛法,虽然技术学了不少,功力很高,但身体却出现了大问题。这就是人御技术,技术也可反噬人。也可以说,技术对人性有着反弹伤害。
技术的反弹伤害首先是导致人性格过于简单,不灵活。
长期专注于技术的人,其性格必然是有点倔的,否则压根就坐不住来研究技术;另外一方面长期专注于技术也强化了其性格的倔性,说得好听就是执着,说得不好听就是固执。固执就是不圆滑,容易钻牛角尖。
在技术上面钻牛角尖那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因为技术是死的,所遵循的科学规律是固定的,因此比较容易发现是否有出路,若没有出路,技术人员会退出去的。因为技术人员非常尊重科学道理,遵守逻辑思维,若按照逻辑思维此路不通,技术人员会乖乖的尽早退出,不会逆天而行的。
但在与社会交往中是没有死规律可遵循的,全是活的,因此自然科学不适用,而长期钻研技术的人其思想已经被技术化,使用固定的规律处理技术问题,也会使用固定的规律处理社会问题,自然是头破血流。可能有技术人员不思改变,结果更加的封闭自己,更完整的沉入技术,问题越来越严重。
技术的反弹伤害还造成人性格以自我为中心,不利生存。
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人服务的,因此技术人员对待任何技术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若这种技术思想侵入人性,很容易造成技术人员在社会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有自闭倾向,缺乏对社会的沟通,容易固执,不易接受他人的建议,很难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所有的这些都不利于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以技术讲人术,技术侵蚀人性,这就是技术最大的弊端。人为了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获得他人的支持,而已经被技术侵蚀的人际交流能力是人际交往最大的障碍。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技术好,而且摆脱了技术的限制,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处世思路活,那此人前途无量。因此不知技术之害者不能尽用技术之利。
不过技术是无敌的,即使我们认识到技术之害,技术仍然会慢慢侵蚀人性,这是技术人员无可避免的问题。观察这个商业世界,大多数老板是源自市场部门和财务部门,真正从技术转型老板的比较少。只有很少数的达人能避免技术的这种伤害,而大多数技术人员只能说尽量减轻技术的伤害。
作为技术初学者,应当注意到这种问题,防微杜渐。技术是需要永远的深入钻研下去,但需要主动抵制技术侵蚀人性,多与社会交流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这样才能成为复合型的人才,这比单纯的技术人员有前途的多。越早注意到技术的反弹伤害,技术的反弹伤害就越小。
另外作为老技术人员,应该深刻检查自己的人性,看看技术侵蚀人性到了什么程度,再以无上的精神力量来尽可能的从人性中剥离技术属性,这个过程是相当痛苦的,不过还是得坚持不懈的执行。
关于薪酬
薪酬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毕业生们有可能会相互打听薪酬福利,可能会进行相互比较,然后产生失落感。笔者觉得这是没事找事。
实习生或毕业生的工资肯定是不高的,这到那都一样。这是因为毕业生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多少经济效益,有时还是一个负担。可能有同学说现在学费非常高,若毕业后没有足够高的薪酬,那读书不是亏本的生意么?其实若按23岁毕业,60岁退休,则有37年的工作时间,拿37年的工资。读书是一种长期投资,若自己有能力有耐性把自己做成绩优股,何必在乎这几年的工资有多少,毕业初几年工资足够基本生活就可以了。其实笔者觉得各个职场人员的收入差距是在工作8年后开始形成质的差别,而且收入的差别只是工作能力差别的一种表象而已。
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特定的主要任务,学生阶段就是学习,工作阶段前期就是赚钱糊口,工作阶段的后期就是追求事业。而从学校学习到工作之间的存在过渡阶段,也就是刚毕业后的几年,还是学习,主要就是学习转变。人生的阶段是一环套一环的,若毕业后不好好经历这几年的过渡阶段,将来的可观的收入是空中楼阁,是不现实的。若毕业后几年因为薪酬问题而频繁跳槽,其后果是不好。[袁永福版权所有]
因此笔者建议毕业生在开始的几年中无需关注薪酬问题,而是关注更重要的角色转变的问题。
关于买房
当下房地产疯狂了好多年,很多大学毕业生工作没多少年就考虑买房子的事了,笔者觉得不妥,认为毕业生买房是弊大于利的。
首先笔者认为房地产疯狂了好多年,不知道还能疯狂多久,此时买房存在风险,不过这方面是众说纷纭,不细细研究了,只说说购房费用的事。
现在房价超过50万了,毕业生刚工作,那么一点点积蓄根本不够塞房产商的牙缝的。于是有两种方式筹集房款,一是向父母要,另外一个就是银行贷款。毕业生都成年了,向父母要一大笔钱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更要命的就是银行贷款会深重的影响毕业生一辈子的人生轨迹。
比如某毕业生23岁毕业,60岁退休,工作37年。根据人类的客观存在的生理特点,其工作激情和年龄的关系大致如下图所示。
该毕业生25岁买了50万的房子,首付20万,贷了20年期限的30万元的房贷。45岁还清,按照笔者写此文时的银行利息,此人将每月还1843元贷款,总共还442323元,其中利息142323元。其工作激情和年龄的关系大致如下
若该毕业生35岁买了50万的房子,首付20万,贷了10年期限的30万房贷,45岁还清,此人每月还3059元,总计还367191元,其中利息67191元。其工作激情和年龄的关系大致如下。
对比着三个图,可以看出买房确实能降低人的激情,因为房贷具有温水煮青蛙的功能,人们在长期房贷债务的压迫下时刻考虑如何稳定的归还房贷问题,思想压力大,工作激情受到明显的压制,而且为了房贷很可能放弃一些不错的发展机会,从而会对个人事业的发展带来持续性的影响。
根据笔者的理解,事业成功需要很多个人素质,其中持之以恒的激情是基础素质之一。毕业生们若想事业有成就必须一直保持激情,房贷能明显的压制激情,因此立志追求事业的毕业生应当慎重买房。
在上图可以看到,虽然同是买房,但在25岁买房和35岁买房的行为对激情的影响存在不小的差别。25岁买房,激情受到很大的压制,一直低位运行;而35岁买房,激情受到压制,但不是很厉害,总体上还是中高位运行。这是因为20万的首付对25岁和35岁的人有着不同的概念。
毕业生25岁时没有积蓄,20万是天文数字,极其的巨大,完全靠东借西凑来获得,其过程比较艰辛,到处借钱的滋味不是好受的。此时毕业生还不能很好的调整心态,其对人生的激情水平急剧下降而难于恢复。
当人们35岁时,20万也是不小的数字,但不是天文数字,此时事业初具规模,也略有积蓄,说不定能独自承担,至少不用东借西凑;而且收入稳定,能在10年中还清贷款,缩短还贷期限,这能少交很多银行利息;而且35岁的人已经经历过一些风雨,能调整心态,对人生的激情水平不会出现明显的下滑。
有人要问,现在的房价50万,10年后可能会到100万,35岁买房子更亏。这个就事关房地产发展的趋势了,社会上流行很多说法,但谁能预测10年以后的房价呢?人们可以预计10年以后自己的大致状态,但不能预测10年以后的房价,那就先把能预计的事做好,不能预测的事到时候再说,这样做风险比较低。[袁永福版权所有]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建议毕业生不要过早的买房,应当量力而行,过早的背负沉重的房债会影响一辈子的职场轨迹的。
关于自信心
初入职场的过程就是打碎旧的自信心,重塑新的自信心的过程,破而后立,其过程是有些艰难的,目前社会上的一些不工作靠父母养着的啃老族就是没迈过这个坎的失败者,他们已经失去了自信心,颓废没落而不能自拔。
一些学生在学校中由于考试成绩好而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称赞,同学的羡慕,由此形成以考试成绩为基础的自信心。但毕业后工作了,领导和同事并不看重其考试成绩,若由于高分低能而导致了其工作能力不强,导致领导和同事的批评,于是这种自信心很快的就丧失掉,人就情绪很低落,很容易意志消沉。客观上打破了旧的基于考试成绩的自信心,但毕业生需要主观上重新建立基于功能能力的新的自信心,毕业生需要在那里跌倒了就在那里爬起来,而不要一直趴在那里不动。这个过程不会很快,有些痛苦,需要坚持,只要能坚持不懈就能慢慢凝炼出新的适应职场环境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很重要的东西,没有自信心,一切免谈;有了自信心,一切都有希望了。对于毕业生建立适应职场的自信心,笔者建议几点。
1. 一直都要保持对自己的最基本的做人的自信。这个最基本的自信就是星星之火,不能熄灭。毕业生需要知道自己是独立的人,是和领导同事一样的人类,人之间具有现实能力的差别,但都具有无限的潜力。
2. 保持积极的心态。遇到挫折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振作精神。
3. 对于成功需要自己称赞自己。毕业生虽然能力不足,但做事总有成功的时候,此时不必指望别人称赞自己,需要自己称赞自己,逐渐形成新的自信心。
小结
毕业生从学校到职场,这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道路的变轨,这个变轨很剧烈,需要在很多方面需要主动的做出变革。此时需要认识主要问题,不要拘泥于次要问题。凝神聚力的顺利的实现变轨,从而给几十年的职场之路开了个好头。
每个人的职场之路都有漫漫几十年,每个人都追求成功,但所能做出的成就差别巨大。成功具有非常多的因素,其中非工作技能的因素非常重要,本教程是偏向技术方面的,非技术的就不再深入探讨下去。[袁永福版权所有]
posted on 2011-07-04 09:42 袁永福 电子病历,医疗信息化 阅读(1055) 评论(1) 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