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作为一个猿猴,通常很难静下心来写一些所谓的工作总结报告,即便写也是照着模板写的。不过,好像领导们也都知道这些缺点一样,每次要求写什么总结报告,都会附上模板,一般还要再加上一句:”猴子们,我只能帮你们到这了……“。所以,工作总结报告通常更像是一种填空题。坦白说,这种总结模式还真是行之有效。因为模板其实指出了总结方向,写得怎么样不好说,至少不会偏题,而且很利于汇报,简洁明了,条理还清晰呢。这对于语文不是很好的同学还是大有裨益的~
不过,这样的报告多少有点“条条框框”的感觉,因为都是就事论事,我个人总觉得少了点“人文感受”。所以,也一直就想着找个机会能随心所欲地总结总结,跳离那些条条框框。可是……可是,大家应该也都知道,我们只要一提学习啦,努力啦或者改变啦等等“进步言论”,就会发现好像进步的道路总是那么荆棘载途……一会,微信响了,本来也就想看看信息,谁知道还有其他红点,然后又掉进朋友圈里了;一会呢,脑子里面冒出一声“达康书记”,搜搜看《人民的名义》是不是又更新了,一搜又掉进别的电视剧里了。等恢复元气,决心大干一场的时候,不是要睡觉了,就是要吃饭了。一觉睡醒和一顿饱饭,效果很相似,就是事后都不记得什么“建国大业”了……
在这里,也建议大家做什么事,都不忘初心,这样才不会那么容易被外部的环境所影响。进步的道路荆棘载途是不假,一定的自律也是必须的。
所以,我也想趁着五一稍微清闲一点,好好利用这个时间,去去荆棘,总结总结我这忙碌的第一季度。
2017第一季度的工作的关键字可以概括为两个:浴火重生、焦头烂额。这也是接下来,本文要论述的主要中心思想~
2017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是非常有压力的一年,无论是在App的推广还是整个IT系统重构升级,全部压在上半年里面去完成。用老板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今年开发的基础系统要能支撑起,我们所有分支业务的扩展。同时APP这边呢,也进行了全界面重构,由白变黑。当初还真以为就改个颜色,但是其实真的是几乎所有控件都重写了一遍。同时由于界面的重新定义,后台的接入层接口也要全部升级到V2,接口的联调的和数据的定义又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其实,也从侧面反应出了,我们整个前端和后台的开发人员,默契度还是比较低,前端不理解为什么会给这样的接口形式,后台也无法理解前端为什么想用那样的接口形式。然后,总感觉,在相互伤害一样……然而,大家心里其实都明白,大家都是想把产品做好而已。
在团队里面,我的工作职责不像别的队友那么明晰。A负责个人模块,B负责交易模块,C负责市场模块等,我属于那种“什么都不负责又什么都负责”的人,因为我是所有模块替补,如果一定要起个名字的话,我觉得我更像是App的中后台,负责给UI提供数据还有各种公共控件,比如App整体框架的搭建,整个网络层的开发、Http长链接接口、整个绘图模块的开发等。虽然以前也一直是这个样子的,但是这个第一季度,我能明显感受到我的角色有一种微妙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像小组长了。组里面事无巨细,其他队友总是会问我:“这样可以吗?这样好吗?这样对吗?”,而不是以前:“rex,帮我看看…”这类的话了。那时候觉得责任好大,好像什么都负责了一样。
这样的工作状态其实是有点矛盾的。因为我个人也有一定的开发任务,虽然明面上看,确实别其他队友要少一点。但都是比较难啃的骨头,时间成本比较大。再加上平时各种零零碎碎的会议和讨论,很难静下心来写代码。所以,通常都是在下班后,19到20点高压下写代码,虽然有产出,但是编码体验真心极差无比!因为如果不赶紧做完,明天又有新的任务过来了,就会越积越多。所以,这段时间,每天下班整个人都是浑浑噩噩。也是那段时间,第一次动摇了自己革命的信仰……心里也一直想去找总监谈了一次话(没想到,总监自己先来约谈我了,有一种高人自有高招~)。虽然不是我主动约谈,但是在这里建议大家,有什么问题还是要及时跟领导沟通,不要老是闷在心里,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因为我们自己的认知范围通常都被约束在那几行代码里面了,太狭隘了,而且这也完全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和总监的谈话中,说了很多,既有职业发展也有公司规划等等。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人不是被赋予了什么的职责才能做什么样的事,而是他做了什么样的事才被赋予什么的职责。如果你整天总是考虑负责自己的模块,别的模块有问题,问问你,你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我做的,我不清楚。而不是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去思考的话。那你也只能在你这一亩三分地里面去耕耘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也表达了我的困惑和忧虑,总监也说出了他对我的想法,虽然各方面都很满意,但是现在公司正处在风口上,咱们都需要等待一个好的机会。
聊天后,细想一下,我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混乱。只要稍微屡屡,安排一下优先级,基本就没什么大碍了。为什么在实施的过程中,那么焦头烂额?!我左思右想,发现还是责任不匹配的问题造成的。你有你自己的工作范围,当然这也是你负责的范围。在这里面无论多么艰难,你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办法去解决任何问题。比如:需要外部资源的,自己会去争取,不行的就向领导、公司申请。但是,当问题超出这个范围,这个责任范围,如果是简单的事还好,如果费时费力,你本能的就会排斥,因为吃力不讨好,而且还影响自己的工作内容。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喜欢回答:“这个不是我负责的,你找XXX吧。”
而工作中,微妙的事情基本都是在如何处理超过职责范围的事务上。我虽然负责所有APP底层的工作,超出这个责任范围的事,我确实没有义务去处理。但是,如果不处理,谁处理?丢给总监?任何问题总得有人去处理,给其他队友?他们连自己负责的模块都没做完,怎么可能会去考虑职责范围之外的事呢?但这个问题就是APP的问题啊。所以,我把几乎所有APP出没有明确责任范围的问题,都扛下来了,可以说,成了APP的清洁工。慢慢地,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利和义务,也开始有了分配任务和项目进度管理的资格。现在想想,我焦头烂额,其实是因为我认为我做了很多职责范围外的事,影响到了我所谓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让我觉得内心委屈了。而跟领导谈话完后,明白了,其实,你已经被公司赋予了更多的职责,你以为那不是你的事,其实就是你负责的事。
这里,也想跟大家提个醒。在工作中,在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后,如果还有余力,尽量多考虑考虑自己团队的问题,多分担分担团队的额外任务。因为问题总是会有人来解决的。无非事选谁而已。如果自己能主动去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额外任务,或者功利一点,挑一些你自己认为对你有帮助的额外任务也行。总之,要主动去扩大自己的职责范围,你才能有更多成长的空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正循环。由于扩大了职责范围,你就会接触到更多东西,然后你能力就会提升的更快,然后你又能承担更多职责,你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就会慢慢增强。所以,再次建议大家,在有余力的情况下,比如项目不忙的时候,或者某个Sprint你任务没那么多的时候,尽量去“争取”一些额外的任务,并把它做好,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
如果说,第一季度能有什么总结的话,除了在绘图技术上更进一步熟练,就是在自我管理上,又上升了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