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阅读作业——软件工程M1/M2的总结

临近学期末,本学期的软件工程课也已经结束了,在此我对软件工程课中,我们团队M1和M2开发阶段中,我做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我是DEV,主要工作是等着上级给我分配任务,但是很多时候如果这个活我不干,其他人就干了,导致我的贡献分就危险了,所以多数时候需要抢活干,主动点才有饭吃。

在M1阶段,我们多次开会,重点讨论了究竟要加什么功能。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因为爬虫软件的功能很明确就是爬取链接及其所有子链接,而这个功能已经被实现了,所以我们讨论的重点就是如何花式爬取网页。最后我们定下来,要实现多种爬取方式,比如关键字爬取等,同时还要对爬取到的各种数据做好管理工作,比如按热度排序等。

当然我们这个阶段犯了一个比较大的错误,由于我们的用户——下一个小组没有找我们强调他们的需求,导致我们蹭蹭蹭做出来之后,我们唯一的用户表示这东西不好用啊,我们还要爬ppt啊。虽然他们没说,但是应该做好用户需求分析的应该是我们,用户才是上帝,所以我们默默把这个锅接了。

具体的程序编写,我负责的模块还是比较顺利的,并且同时我也发现了链接传递时存在中文会变成乱码的问题,最后使用统一的UT8编码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不太信任我们的TEST,所以我自己也对我自己的模块做了许多测试,确保基本功能无误才嵌入了代码。

M1阶段完成后,我们的爬虫软件也算功能众多了,看着我们做出来的软件,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的,尤其还是得到了老师的赞许。

在M2阶段,我们吸取了许多教训,比如提前询问了我们唯一的用户的需求,再三确认后才开始工作,确保完成我们唯一的上帝的要求。

M2阶段我主要负责修改网页的储存方式,因为之前是直接把文件命名为其uri的,这样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文件名过长无法在本地储存,存入数据库时会造成乱码等等。我一开始想通过将文件名做HASH函数处理后再储存的问题,后来放弃了这个想法,直接给每个网页分配一个唯一的ID,使用这个ID号作为文件名,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同时我还协助修改了许多bug。

 

http://www.cnblogs.com/wyjbjl/p/4028189.html

这是以前提出问题的博客链接。

1.像这一类书籍,怎么阅读才更有效?

以我这几年看编程书籍的经验来说吧,我第一次看C++教程时,基本只是通读了全书。真正到要写代码时,还是没有什么概念。但是比如作
业要求我写具有某个功能的程序时,我再去翻编程书,这时边看边写,就基本可以记得下来。很多时候,当自己亲自去从头写程序时才会

2.命名规范为什么是加前缀?

其实现在我还是习惯于加后缀,比如tableA,它的数量我就喜欢命名为tableA_num,因为在使用CB,VS一些编程软件的时候,打出前缀就可
以自动找到对应的变量。加后缀时的逻辑一般是这样的,先是这个变量的“名字”,再是相应的“成员”,比如“tableA_num”表示的就是
“tableA”的“数量”,由于我喜欢先搞清楚这个东西“是谁的”,再搞清楚这个东西“是什么”,因此我喜欢使用加后缀的命名方式。
前缀表示的逻辑是这样的,先是这个变量的“成员”,再是相应的“变量”,比如“num_tableA”表示也是“tableA”的“数量”。这种命
名方式先搞清这个“是什么”,再搞清楚这个“是谁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起码不会搞错这个变量的类型,后缀命名就比较容易随手一
点,点错了类型。(说的好像前缀不容易写错一样。。。算了相对不容易一些),我觉得这种命名规范在合作编程的时候只要约定一下不要
搞混了,都是可以的。

3.对于一个已经有一定规模的软件,增加功能重要还是精简功能重要?

在做过我们团队的项目后,我对这个问题也有了自己的体会,我们拿到学长的程序功能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网页爬虫,给链接,就会循环爬
取其所有子链接。这当然不能算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软件,因此增加其可用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加入了许多新功能,比如关键字爬取等等,
同时也砍掉了学长的许多功能,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被实现。如果一个模块无法完全实现既定的功能,那么容易造成冗余,还是去掉比较好

4.程序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就我本人而言,我还是非常重视程序质量的控制的。由于本人比较粗心,每写完一段,我都喜欢再看上一遍,确保没有问题。但是同时来说
,过于重视程序的质量,容易失去编程的敏捷性。我个人是程序质量优于敏捷性的,程序当场写当场debug比较好,因为刚写出的代码自己
比较熟悉,也比较好改,时间久了就不好说了。

5.DEV要不要TEST自己的代码?还是一直专注于写?让专门的TEST来做?

最熟悉自己程序的肯定是编写者,当程序比较大时,比如这次的电梯程序,涉及到许多类之间的协调,那么测试者就会十分痛苦,因为他要
先搞清楚程序的运行机理,那我才能给出比较好的测试用例,出现bug时,debug人员也要先搞清楚程序的机理才能debug。如果是编写者,
输出的数据发生异常时,他比其他人更容易想到这个错误的原因,那么是不是当程序比较复杂不好测试不好debug时,由编写者自己来做一
部分测试工作?

上面是当时自己得出的答案,经过项目的开发后,我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毕竟做项目是有工期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为了减小工作量,
DEV大可不必进行TEST工作,而专门交给TEST去做,出了问题再解决。这样的好处就是每个人的工作量都比较小,毕竟人还是要休息的。但
是如果工期比较紧的话,那DEV还是要做一些基本的TEST的,毕竟最熟悉自己代码的肯定是自己,自己TEST肯定效率是最高的。

产生的新的问题:

由于我们的用户就是下一个小组,因此我们主要要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他们的需求是会变的,比如我们写好了这个功能给他们,他们用着用着发现需要的东西又多了出来,这时候又要找我们重新加功能。也就是说,用户的需求不固定。但是各个小组间的沟通又不够,再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下一组怪我们没有提供足够的功能,而我们又怪他们不早讲,这种情况。

需求/设计/实现/测试/发布/维护
需求阶段:需求是来自用户的,了解好用户才是需求阶段最重要的任务,需求分析及其重要!否则做完了东西发现功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那是要返工的。
设计阶段:我们是在学长的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的,学长没有提供文档,因此应该读代码,确定软件各个组成部分内的算法以及各部分的内部数据组织。
实现阶段:实现主要指编码实现,编码是我们的老本行了,要说学到了什么,主要是编码时要写好文档,注意规格吧。
测试阶段:测试应该做好单元测试,写好测试用例,保证覆盖到尽可能多的情况。
发布阶段:发布前要再三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再进行发布,再发布一次可是很伤的。
维护阶段:一个模块出了问题或是进行更新时,修改的时候要注意和他有关系的模块,注意是不是要同时修改。

 

posted @ 2015-01-10 23:11  我已经报警了  阅读(194)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