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概论》复习重点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习者应初步掌握大纲中确定的林学基本原理和主要
技术环节。从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为
基本内容,学习了解森林概念、森林植物、森林生态、森林与环境作用、森林计
测与效益评价的基本知识;熟悉和掌握林木遗传改良、良种生产与经营、苗木培
育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熟悉和掌握人工林栽培农林复合经营、封山育林与低效林
改造、城市森林营造的理论与技术;了解和熟悉森林抚育与主伐更新、森林健康
经营与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和熟悉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知
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学会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林业生产中,
尤其是森林培育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习者要在全面把握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如下方面的内容:有关课
程中出现的各种概念;森林的作用和资源分布;森林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森林种
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森林与土壤、森林与环境作用的形式和规律;森林
计测基本知识;林木良种选育、良种基地建设、林木种子生产与经营;苗圃常规
育苗方法、苗圃设施育苗技术;人工造林树种选择原则、人工林结构设计、造林
施工技术、封山育林与低效林改造技术;森林抚育采伐、健康森林概念、森林有
害生物及火灾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技术环节。从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为
基本内容,学习了解森林概念、森林植物、森林生态、森林与环境作用、森林计
测与效益评价的基本知识;熟悉和掌握林木遗传改良、良种生产与经营、苗木培
育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熟悉和掌握人工林栽培农林复合经营、封山育林与低效林
改造、城市森林营造的理论与技术;了解和熟悉森林抚育与主伐更新、森林健康
经营与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和熟悉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知
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学会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林业生产中,
尤其是森林培育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习者要在全面把握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如下方面的内容:有关课
程中出现的各种概念;森林的作用和资源分布;森林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森林种
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森林与土壤、森林与环境作用的形式和规律;森林
计测基本知识;林木良种选育、良种基地建设、林木种子生产与经营;苗圃常规
育苗方法、苗圃设施育苗技术;人工造林树种选择原则、人工林结构设计、造林
施工技术、封山育林与低效林改造技术;森林抚育采伐、健康森林概念、森林有
害生物及火灾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一>、绪论:
一、林学的概念及内涵
1、什么是林业?
林业是培育、保护和管理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它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
挥防护作用等多种效益的社会生产部门。
1、什么是林业?
林业是培育、保护和管理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它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
挥防护作用等多种效益的社会生产部门。
林业生产的对象: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林业的任务:现代林业发展,就是要求和谐地利用森林资源,不损害环境,十分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目标综合经营森林、高效深度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
2、什么是林学?
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是有关林业生产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的系统集合。林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它是在其
他自然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2、什么是林学?
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是有关林业生产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的系统集合。林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它是在其
他自然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3、什么是森林?
森林是一种植被类型、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据相当大的空间(或面积),具有一定的结构,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二、 国内外林学及学科发展概况
1、国外林学及学科发展概述
(1)国外林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
二、 国内外林学及学科发展概况
1、国外林学及学科发展概述
(1)国外林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
@(2)现代林学发展的特点和总趋势
2、国内林学及学科发展概述
(1)林学发展的历程
a)
@(2)我国林学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任务
@(2)我国林学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任务
a)在林木良种选育、防护林工程技术、荒漠化治理技术、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培育与高效利用技术、重大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极大地推动了林业生产力的提高。
b)
三、国内外林业发展进程与变化趋势
@ 1、世界林业发展现状
(1)全球森林的现状与林业发展
(2)近年来全球森林和林业的变化
(3)世界林业发展新格局
@ 2、世界林业发展趋势
@ 1、世界林业发展现状
(1)全球森林的现状与林业发展
(2)近年来全球森林和林业的变化
(3)世界林业发展新格局
@ 2、世界林业发展趋势
现代林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森林生态环境意义的加强,应把森林作为生产资源、环境资源与文化资源而予以科学经营,这是林业本身的属性即可再生性、低能耗性和环境友好性所决定的
2、中国的林业发展与现状
(1)中国林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视频资料放映,推荐《森林之歌》第1集)
(2)中国林业的现状
2、中国的林业发展与现状
(1)中国林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视频资料放映,推荐《森林之歌》第1集)
(2)中国林业的现状
林业生物柴油、生物酒精和生物发电等生物质能演发展已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木基复合、竹纤维等生物材料已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
(3)中国林业存在的问题
(3)中国林业存在的问题
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木材、钢材和水泥称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三材”,木材生产成了林业部门的首要任务。50多年来,我国林业累计生产木材5.0x109m3,消耗森林蓄积近8.6x109m3。中国林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同时,逐渐走到了森林资源枯竭的地步,林业陷入资源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困境。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对林业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催生了我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想转变。目前,我国林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人口压力,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新要求的高度来审视林业,可以看到我国林业的现状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生态需求的迅速增长十分不相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环节。
@(4)中国林业在世界的地位
我国林业与世界林业先进水平差距明显
(5)中国林业与世界的差距
我国林业与世界林业先进水平差距明显
(5)中国林业与世界的差距
a)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
b)森林经营水平较低
c)林业产业发展滞后、林产品供应能力不强
d)林业科技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
3、中国林业建设的任务
林业发展的中期目标:到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4%,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1.61x108hm2,占国土面积的16.7%,95%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2.0x107hm2;全国70%的城市林木绿化率达到35%;人工林良种率达到6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全国生态状况整体步入良性循环,西部重点地区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东部地区生态问题基本解决;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达到国际林业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林业发展的远期目标: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1.728x108hm2,占国土面积的18%,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良好保护;适宜治理的荒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全国70%的城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5%;我国人工造林基本实现良种化,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基于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提高森林质量、提高森林分布的均匀程度,特别是少林地区的森林数量是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未来我国林业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a)森林资源稳定上升
b)人工林成为木材生产的重点
c)进一步强化森林经营
d)城市林业迅速崛起
e)林业基础和高新技术研究有所突破
考核要求
识记:林学、林业、林学概论
领会: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的取得的重要成果、当前的任务和发展趋势;国内外
林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发展趋势;中国林业与世界林业的比较。
应用:分析中国林业建设和林业科学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
思路或构想。
考核要求
识记:林学、林业、林学概论
领会: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的取得的重要成果、当前的任务和发展趋势;国内外
林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发展趋势;中国林业与世界林业的比较。
应用:分析中国林业建设和林业科学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
思路或构想。
<二> 森林概说
第一节
森林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一、有关森林的概念
1、森林
(1)定义: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具有一定面积(空间)和密度(结构),同时包括其他生物在内受环境的制约并影响环境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2)森林界定标准
(3)森林边界的确定
(4)森林的植物组成
(5)森林的特征:
第一节
森林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一、有关森林的概念
1、森林
(1)定义: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具有一定面积(空间)和密度(结构),同时包括其他生物在内受环境的制约并影响环境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2)森林界定标准
(3)森林边界的确定
(4)森林的植物组成
(5)森林的特征:
a)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
由高低参差不齐的植物为主体所形成的森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成层现象
b)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
c)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d)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相对较高
e)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2、林分及其特征指标
(1)林分的定义
林分是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任何一个林区,都是由一个个林分组成的
(2)反映林分特征的指标
a)树种组成
林分内乔木树种种类及每种乔木所占的数量比例。通常以十分法表示。当蓄积量在2-5%之间时用“+”表示,在2%以下时用“-”表示。由一个乔木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单纯林(生境较差),由2个或2个以上乔木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生境较好)。如果一个林分内80%以上的林木属于同一树种,其余为伴生树种时,通常也视为单纯林。
b)林相
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层次状况叫林相或者称为林层。只有一个冠层的林分称为单层林,如一般的人工纯林。有2个或2个以上的林冠层的林分称为复层林,如天然林和某些人工混交林。林冠层次不清,上下联结构成垂直郁闭的林分称为连层林,如热带雨林。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称为主林层,其余林层曾为副林层。
c)林龄及其结构
林龄指林分的平均年龄。但一般情况下是以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代表林分的年龄。表示林分的年龄通常用龄级。生长慢、寿命长的树种,如云杉、红松、楠木等20年为一个龄级;生长速度中等的树种,如马尾松、油松等10年为一个龄级;生长迅速的树种,如杉木等5年为一个龄级;生长很迅速的树种,如泡桐、桉树等2-3年为一个龄级;毛竹一般1-2年为一个龄级。龄级自幼林起,用I,II,III...等表示。林分年龄不同,林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也不同,通常也可用下列等级表示林分年龄:幼龄林,干材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林分内林木之间的年龄相同或彼此之间的差异不超过一个龄级,称为同龄林(人工林)之间的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称为异龄林(天然林)。
d)起源
起源是指林分的形成方式和动力。根据林分的形成方式(繁殖方式)分为实生林和萌生林;根据林分形成的动力来源分为人工林和天然林。根据林分形成的方式和动力组合可分为人工实生林,人工萌生林;天然实生林。天然萌生林。
e)密度、郁闭度、疏密度
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株数,用株/hm2表示;郁闭度是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用0-1.0表示,郁闭度反映林冠的闭合程度,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林分的外貌特征和生产力水平;疏密度是现实林分的胸高断面积与标准林分胸高断面积之比。标准林分是指同树种、同年龄、同地位级条件下,生产力最高的林分。疏密度用0-1.0表示,标准林分的疏密度是现实林分生产力和经营水平高低的反映。
f)地位级和立地指数
两者都是衡量林分生产力和立地条件(综合生态环境)的高低。地位级用林分平均高和林龄2个指标确定;立地指数用林分中优势木高和林龄2个指标确定。
g)林型
林型是同一林学条件和立地条件下林分的总体,也是林业上根据林分的自然综合性状而划分的森林分类单位,在相同的经济条件下,其经营措施也应该相同。
@3、森林资源
@3、森林资源
(1)概念
(2)森林资源界定标准
(3)反映森林资源状况的主要指标
二、森林类型
(2)森林资源界定标准
(3)反映森林资源状况的主要指标
二、森林类型
1、森林类型的概念
2、森林类型的划分
(1)根据森林中主要树种的叶型划分
针叶林 阔叶林
(2)根据森林起源划分
天然林:根据其演替阶段的不同又可分为原始林、原生次生林、次生林等。
人工林:根据人工林培育目的的不同又分为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特
种用途林。
(3)根据森林的外貌特征划分
常绿林:又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
落叶林:又分为:落叶阔叶林、落叶针叶林
(4)根据森林中主要树种的年龄划分
同龄林 异龄林
(5)根据林木生长发育阶段划分
幼龄林 干材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6)根据森林地带性特征划分
热带雨林、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针阔混交林
寒温带针叶林
(7)根据森林树种的组成划分
纯林 混交林
第二节 森林的地理分布
一、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1、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2、森林类型的划分
(1)根据森林中主要树种的叶型划分
针叶林 阔叶林
(2)根据森林起源划分
天然林:根据其演替阶段的不同又可分为原始林、原生次生林、次生林等。
人工林:根据人工林培育目的的不同又分为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特
种用途林。
(3)根据森林的外貌特征划分
常绿林:又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
落叶林:又分为:落叶阔叶林、落叶针叶林
(4)根据森林中主要树种的年龄划分
同龄林 异龄林
(5)根据林木生长发育阶段划分
幼龄林 干材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6)根据森林地带性特征划分
热带雨林、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针阔混交林
寒温带针叶林
(7)根据森林树种的组成划分
纯林 混交林
第二节 森林的地理分布
一、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1、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1)纬度地带性
森林类型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顺序依次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
(2)经度地带性
植被类型由东南沿海的湿润区、经半湿润区到西北内陆的半干旱区、干旱区,依次为森
林区、草原区和荒漠区。
2、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森林类型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顺序依次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
(2)经度地带性
植被类型由东南沿海的湿润区、经半湿润区到西北内陆的半干旱区、干旱区,依次为森
林区、草原区和荒漠区。
2、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是以纬度地带性为基础,愈向高纬度,垂直带谱就愈简单
森林的垂直带谱以热带山体垂直地带性最为完整。如台湾玉山北纬23°30′,海拔3950m,从山下到山顶的植被垂直带谱为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雅高山寒温带针叶林、亚高山杜鹃灌丛和亚高山草甸。
又如长白山北纬42°,海拔2691m,垂直带谱的基带为针阔叶混交林带,其植被垂直带谱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山地矮曲林和亚高山草甸带、高山灌丛草甸带。
接近极地,则山体为冰雪所覆盖,只有一个无林的植被带,即冻原带,水平带和垂直带结合在一起。
3、森林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关系规律
3、森林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关系规律
a)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具有相似性和对应性
b)纬度地带性带谱与垂直地带性带谱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二、森林分布的地域性规律
三、世界森林分布
1、世界森林分布特征
2、世界主要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四、中国森林植被分布
1、中国森林植被分区
2、中国森林植被分布规律
@3、中国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
4、中国森林植被区主要特点
第三节
森林的作用
一、森林的在生态方面的作用
包括: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控制风蚀;调节气候、减灾防灾;净化大气、
防治污染;固碳释氧、平衡空气等。
二、森林的发挥社会效益方面的作用
二、森林分布的地域性规律
三、世界森林分布
1、世界森林分布特征
2、世界主要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四、中国森林植被分布
1、中国森林植被分区
2、中国森林植被分布规律
@3、中国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
4、中国森林植被区主要特点
第三节
森林的作用
一、森林的在生态方面的作用
包括: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控制风蚀;调节气候、减灾防灾;净化大气、
防治污染;固碳释氧、平衡空气等。
二、森林的发挥社会效益方面的作用
包括:森林的教育文化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旅游游憩和保健功能等。
三、森林在经济价值方面的作用
包括:木材收益、林副产品收益、能源产品收益等。
三、森林在经济价值方面的作用
包括:木材收益、林副产品收益、能源产品收益等。
森林的功能效益及意义
森林的效益内涵:
1、经济效益(直):森林的经济效益是指呗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直接开发利用变为经济形态的那一部分有形的林产品的效益。将森林里的富氧空气制成压缩罐头用于医疗、保健事业,这时氧气也是森林效益的一部分;将森林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功能直接用于卫生保健,这也是开发利用的一种形式,只要将它变为经济形态,就是森林经济效益的一部分。
2、生态效益(间):生态效益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命系统和与其相适应的环境系统在进行各种生态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效益。森林的生态效益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在其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诸如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对人类有益的全部效用。
3、社会效益(间):森林的社会效益,是指在 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被人们认识,并且为社会服务的那部分效益。包括对人类身心健康的促进、对人类社会结构的优化和社会分工的改进、对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状态的改善和创造和谐社会的作用等。
考核知识点
1、森林、林分和森林资源的概念
2、反映林分特征和森林资源状况的指标
3、森林类型及其划分
4、我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5、中国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
6、森林的作用
考核要求
识记:森林、林分、森林资源、森林类型、林木、下木、更新幼树、地被植物、层间
植物、天然林、原始林、次生林、原生次生林、人工林、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
济林、特种用途林、常绿林、落叶林、同龄林、异龄林、幼龄林、杆材林、中龄林、近
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针叶林、阔叶林、纯林、混交林、林分调查因子、疏密度、郁
闭度、树种组成系数、林分平均高、树木胸径、材积、蓄积量、林相、林型、立地质量
领会:森林的基本特性;森林类型的划分及不同类型的含义;反映林分特征的常用指
标;反映森林资源状况的主要指标;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森林分布的地域性规律;
中国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森林的作用。
应用:根据中国森林植被的自然分布区特点,分析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济林、特种用途林、常绿林、落叶林、同龄林、异龄林、幼龄林、杆材林、中龄林、近
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针叶林、阔叶林、纯林、混交林、林分调查因子、疏密度、郁
闭度、树种组成系数、林分平均高、树木胸径、材积、蓄积量、林相、林型、立地质量
领会:森林的基本特性;森林类型的划分及不同类型的含义;反映林分特征的常用指
标;反映森林资源状况的主要指标;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森林分布的地域性规律;
中国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森林的作用。
应用:根据中国森林植被的自然分布区特点,分析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植物的命名(双名法),植物的光周期现象,春化作用,植物界的基本类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植物的主要的组织和功能,叶和花的主要组成部分,果实的类型,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森林植物之间的主要种间关系,森林群落的演替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土壤和土壤剖面的概念,典型的森林土壤剖面的结构,五大成土因素,林业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森林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规律,地形因子的概念及其对森林的间接作用,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及其途径,全球气候变化与森林的相互作用原理,森林的测量,脚规的概念和用途,莹总相互树种,种源,母树林,采睡圃,生理成熟,生理后熟,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种子贮藏的方法及其试用条件,林木良种选择的途径,树木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的内涵,苗木,实生苗,自根苗,假植,催芽,苗圃设施育苗的几种主要类型,容器育苗的主要缺点,设施育苗方式的种类和它的优缺点,营养繁殖苗的种类及其方法,苗圃选择的因素,影响扦插成活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一年生播种苗的生长规律,主要的播种的方法及其适用的种子类型,立地,立地指数,立地度,经营密度,适地适树,树种选择的原则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树种选择的要求,混交林的意义和特点,混交林和纯林的优缺点,播种造林和植苗造林的特点和使用条件,造林密度对树高,胸径,材质的影响,提高我国人工林质量的主要途径,高床整地和低床整地的适用条件,农林混合经营的概念,封山育林,低效林,林缝改造的含义和主要对象,低效人工林的成因和改造条件,自然稀疏和林木分化的概念,森林哺育,间伐的概念,择伐,皆伐的概念,特点和适用条件,典型渐伐的作业步骤及其目的,森林更新的主要方法,森林健康的概念,净自然森林,病原,虫害和病害的及其主要危害树种和特性,森林火灾的种类和等级,森林成熟,林搬小搬,自然保护区,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的体系,森林区划的概念和单位,我国主要的林业经济特产
---恢复内容结束---
posted on 2019-07-02 13:39 walston1997 阅读(3464) 评论(0) 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