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个人总结

总结本课程对你带来的提升:

  • 1、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APICloud
  • 2、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一款简洁高效的原型图设计工具-mockplus
  • 3、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JavaScript语言、APICloud平台
  • 4、统计一下,你在这软件工程实践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实际有用上的代码大概两三百行,但是如果算上摸索过程中的代码最少也有1000行。
  • 5、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本地连接云数据库端、一些APP功能的实现。

总结与展望

  • 1、记录自己在软件工程课程上的经验总结

我觉得在这门课程里,最有意义的就是自己学习着做了一个APP,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的同时,课下也要用实践跟上理论,毕竟理论知识不经过实践你是不知道错还是对。总之就是,多打代码、多打代码、多打代码,重要的事情说三次。

  • 2、对于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你有什么建议和告知呢?

建议的话就是课下多学习新的东西,大学靠的更多是自学吧,不会再有老师追着你让你学,所以多接触新的知识。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并且为这个目标铺路。

  • 3、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认真的团队协作经验。《构建之法》团队合作的阶段,你们团队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哪一阶段?

所处团队:风启团队
经过了团队合作的四个阶段:

<1>萌芽阶段:风启团队成立的时候。
<2>磨合阶段:对于一些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容易起冲突,很难说服对方。
<3>规范阶段:组员们意识到一直争执是没有办法完成项目的,都各退一步,求同存异,相信彼此的实力。
<4>创造阶段:一起做项目,各自负责各自的功能模块,然后合理做出我们的寝室分配管理系统。

个人总结补充

  • (1)我看了这一段文字“在结对编程模式下,一对程序员肩并肩,平等的、互补的进行开发工作。他们并排坐在一台电脑前,面对同一个显示器,使用同一个键盘、同一个鼠标一起工作。”,有这个问题 :两个优秀的程序员在一起合作时很容易产生意见不合,意见不合时就是一番争论,这不会很浪费时间吗?根据我的实践,同组如果有两个大牛,那么他们总会因为一点点细节争论,而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有道理,都可以采纳,但是这么不停地争论就浪费了很多时间。我的困惑是结对编程模式是否存在这些弊端?。 (第四章 两人合作)

答:我觉得结对编程会引起一些争执,但是并不会一直浪费时间,待到有一定的默契时,双方会择优而选择对方的方法,并且对彼此也会有了认可。

  • (2)我看到了这一段文字“敏捷对团队的要求很简单:自主管理、自我组织、多功能型,但是这很难做到。”有这个问题:为什么说这很简单,但很难做到?根据多功能型和自我管理的概念来看,感觉就是每个人每个区域都要做,我的困惑是,这么做的话那么这个团队的每个人的工作量就会很大,每个人会不会比较分散。(第六章 敏捷流程)

答:我觉得简单是说这些要求对个人而言是简单的,但是对于一个团队而言不容易做到,团队之间是需要交流磨合的,环节之间的嵌套容易出问题。

  • (3)我看到了这一段文字“业余剧团模式:这样的团队在项目中,不同的人会挑选不同的角色。在下一个剧目中,这些人也许会换一个完全不同的角色类型,个人在团队中听从一个中央指挥的指导和安排。”有这个问题:这样的团队算不算是一个敏捷的团队?我的困惑是:不同的人挑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也就有不同的任务,也就相当于每个人都可以挑选不同的任务,符合了“自主管理”?(第五章 团队和流程)

答:我觉得它不算是一个敏捷团队,虽然有看似符合了自主管理要求,但是他是要听从一个中央指挥的指导和安排的。

  • (4)我看到了这一段文字“WBS通常从最终的产品开始,一层一层往下,把大型交付件分割为小型、具体的交付件。”有这个问题:怎么算具体的交付件?我的困惑是:既然不是所有的文件都要交付,那像哪些是可以不用列出来的?(第八章 需求分析)

答:具体的交付件我觉得是像需求说明、测试文档、系统设计这些。

  • (5)我看到这一段文字“PM做开发和测试之外的所有事情”有这个问题:那是不是本专业以外的人也可以做PM?我的困惑是:既然不开发和测试,那为什么还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只要人际关系处的好,得到团队的支持就不用自己写一行代码。(第九章 项目经理)

答:我觉得不是本专业的人不可以做PM,虽然不做开发和测试,但不代表对编程能力没有要求,我觉得在组员做项目遇到困难时,能指导得及时也很重要,并且深得人心。不是你不做开发和测试就代表你啥也不会,相反要啥都会就更好了。

posted @ 2017-06-24 16:06  wxn——是我想你  阅读(11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