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板体-器乐曲

正"八板"原是一首中国民间器乐曲,由于广泛流传,相继在各地产生,如:北方的《老八板》、江南丝竹《中花六板》、潮州音乐《寒鸦戏水》、河南板头曲《高山流水》、蒙古《八谱》等各乐种、剧种、曲种的均使用了八板及其变体。

因此,"八板"远不只是首乐曲名称,而是有着我国民族音乐特色的一类音乐体系

学术界对于八板的定义归纳起来有三层涵义:

  • 广泛流传于各地民间的一首器乐曲牌;
  • 由八板曲牌衍变的众多标题性器乐曲;
  • 指定格六十八板的曲体———八板体。

主要乐器为三弦、琵琶、古筝、二胡。

曲目大多 采用七声音阶的宫调或徵调式。

八板核心曲调“工工四尺上”

曲式结构严谨工整,讲究对称性和规律性,基本为 68 板体,即盼头十六板,煞尾四板,河南民间俗称这种曲体叫老八板。


 

 

“六板、八板”乐曲的由来-江南雅韵 http://beifangkunqu.jinciwei.cn/434052.html

 

“六板、八板”乐曲的由来
作者:甘涛
“六板、八板”是我国民族器乐曲中,在全国各地流传最广的古曲之一。虽是两个名称,实为一种乐曲。
据老辈说:此曲由来已久,不能确知始于何时?只曾听传说:“上古时,舜作‘五弦 琴’,歌‘南风,之曲(按虞舜时代是我国原始公社末期,‘南风曲’即*薰风曲’。其词是: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见《孔子家 语》)。该‘南风曲’就是这首乐曲的原始形态。我们没能见到“南风曲”的乐谱和有关的文字记载,只能姑存此说,以待研究、证明。
这首乐曲、曾见于以下一些记载:
公元一八一四年出版的《弦索备考》中,载有“八板变奏曲”《十六板》的弦索(琵琶、 三弦、胡琴、筝四种乐器)合奏的总谱。这是目前所见的最早记录。
一八六O年,曾有鞠士林著《间叙幽情》中的琵琶谱《六板》十段变奏曲的传抄本。
一八九五年出版的《李芳圆琵琶新谱》中,载有《六板》加花的曲谱,并改名为“虞舜薰风曲”。这很可能是受到“南风曲”的影响,也可能由于改编者有“重雅轻俗”和复古思想。现代也有人把“中花六板”仍叫做“薰风曲”。我们对传统乐曲要有善于识別,批判继承,不致被变改了民间音乐的原名,换上封建迷信色彩的假标题所蒙蔽。要分析研究,恢复来本的健康面目,归还人民。
在我国清代末,“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前后,当时学堂唱的歌声里,有一首描写渔人生活乐趣的歌曲“渔翁乐”,就是用这个曲调来填词的。因而后来也就有人把这个乐曲叫“渔翁乐”。
二、“六板、八板”乐曲的发展:
“六板”流传在江南,因不断发展,变化翻新,就把原来的老谱叫做“老六板”或称“老板”:将“老六板”用减字手法加以精简,就成为“小六板”:酌减原“六板”音符并“催快”,成为“快六板”:将“老六板”增加花字,成为“花六板”:在“花六板”基础上再增加花字,成为“花花六板”。
也有因“六板”曾用作为古典“变戏法”的伴奏,就把它叫做“戏板”(后又误称为“西板”)
尚有将“六板”应用“加花”、“添眼”、“放慢”,“变奏” 等手法,使原来板式加以扩张就渐变成为各种不同板式的“花六板”。例如:将“六板”原来的板式逐步加倍,使有板无眼的拍子的“流水板”,经过添眼、加花、放慢,变成一板一眼的拍子的“花六板”:再加花添眼、加倍放慢,变成为一板三眼的拍子的“中花六板” (又名:“中板花六” 、 “中花六”,或“薰风曲” ) :再加花、添眼,再加倍放慢,就变成为一板七眼的拍子(即正板四拍加赠板四拍合为八拍子)的“慢花六板”(又名:“慢六板”、“暗七眼花六板”)等。将 “慢、中、花、快、老”五种“六板”联奏,则称为**五代同堂”。 
再如琵琶独奏曲,将原来“六板”用不同手法作多次(七次、十次、十二次 )反复变奏,或加进新曲调而变成为七段、十段、十二段等各种不同的“六板变奏曲”。并另立新 题为“大阳春”、“小阳春I.、‘.阳春曲”、“阳春古曲或“阳春白雪”等名称:还有的将每个乐段,都另加上小标题。
而流传在北方及其他各地的名叫“八板”的同一乐曲,经过不同的发展变化后,原来的老谱,就叫做.“老八板”(又叫过“渔翁乐):将“老八板“按照北方的“加花”、“减字”及各种变奏手法的规律,就发展成为:“花八板”“大八板”、“单八板”、“阳八板”(有误 称为“洋八板”)、“倒八板”(又叫:“无工板”、“凡为工”、“去凡添工”、“凡改工”、“凡换工”、“凡亡工”、“凡忘工”,更有误称为“梵王宫”者);“随手八板”、(又名:“春光好”)、“八谱”、“八板变奏曲”(又名: “十六板”,实际是将“八板”曲调,反复变奏十六次)等。
三、“六板、八板”同曲异名原因的推测:
关于这首乐曲,为什么在我国南方的“江南丝竹”中称为“六板”,而在北方的戏曲曲牌中则称为“八板”呢?过去虽曾请教过一些老前辈,但并未得到明确的解答。大都总以为是南、北两地对该曲板数的用法不一样,因而名称也就不一样。但通过这次搜集整理,却发现最老的“六板”和“八板”乐谱都是六十八板;最早的“六板变奏曲“琵琶谱(一八六 O年传抄本及一八九五年的版本),不论是七段或十段的,每一段都是六十八板:而更早 的(一八一四年出版|)《弦索备考》中的“八板变奏曲”,《十六板》弦索合奏乐谱,将“八板”变奏了十六次(段),其每段也完全都是六十八板。可见,这決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和其它一些古曲采用六十八板的情况一样,这正是传统中一种曲体的形式。因此可以认为,这首乐曲的原始名称,很可能就叫“六十八板”。后来可能由于民间艺人对乐曲名称常有口头简称的习惯(如将“平沙落雁”简称为“平沙”;近代也有将“春江花月夜”简称为 “春江”等),可能最初将“六十八板”简称为“六八板”;之后,北方艺人又省去曲名头一个 简称为“八板”;而南方艺人则省去曲名的后一个字,于是简称为“六板”。如这种推断果能成立,则这首乐曲原始的名称可能就叫做“六十八板”,或简称为“六八板”。除此时而外,尚不知还有无其他什么原因?
四:“六板”在发展中,乐曲情绪的变化:
由于“六板”在发展中不断运用“加花”、“减字”、“变板式”、“变速度”等不同艺术手法,因而使乐曲在所表现的情绪上,也随着发生不同的变化。一般说来:
“六板”较原始的流水曲调:朴素明快,生动活泼:
“快六板”的流水曲调:精炼爽朗,轻快活越:
“花六板”的一板一眼曲调:灵活婉转,轻松流畅:
“中花六板”的一板三眼曲调:精致细腻,优美抒情:
“慢六板”的一板七眼曲调:徐缓雅致,柔婉华丽。

 


 

一流九派异趣同工--三首民间筝曲《高山流水》源流、结构、风格及演奏技法的比较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yinyyj200102007

posted @ 2018-11-07 20:58  ostartech  阅读(209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