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类加载机制

1.JDK/JRE/JVM的关系:

  JDK 8是JRE 8的超集,包含了JRE 8中的所有内容,编译器和调试器等开发applet和应用程序。JRE 8提供了库、Java虚拟机(JVM)和运行用Java编程编写的applet和应用程序的其他组件语言。注意,JRE包含了Java SE不需要的组件,规范,包括标准和非标准Java组件。

  目前工作中常用的JDK版本为1.8,所以定位到官网:https://docs.oracle.com/javase/8/docs/index.html

   Java虚拟机把描述类的数据从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转换解析和初始化,最终形成可以被虚拟机直接使用的Java类型,这就是虚拟机的加载机制。

  在这之前,我们会通过Javac命令将.java文件编译成.class文件。比如如下源码文件: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static String address;
    private final static String hobby = "Programming";

    public void say() {
        System.out.println("Hello,Person");
    }

    public int calc(int op1, int op2) {
        return op1 + op2;
    }
}

2.编译过程:

  编译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Person.java -> 词法分析器 -> tokens流 -> 语法分析器 -> 语法树/抽象语法树 -> 语义分析器-> 注解抽象语法树 -> 字节码生成器 -> Person.class文件

  类文件(Class文件):

  oracle官网对于类文件结构的描述页面:https://docs.oracle.com/javase/specs/jvms/se8/html/jvms-4.html

  通过javac编译得到的.class文件我们用文件编辑器打开会发现:

  Class文件是一组以8位字节为基础单位的二进制流。每个Class文件的头4个字节称为魔数(Magic Number),它的唯一作用是确定这个文件是否为一个能被虚拟机接受的Calss文件。也就是 CA FE BA BE 这四个字节。类似于身份标识。

  0000 0034  对应10进制的52,代表JDK 8中的一个版本。

  0027  对应十进制27,代表常量池中27个常量。

ClassFile {
    u4       magic;                                  魔数
    u2       minor_version;                          class文件的次要版本号
    u2       major_version;                          class文件的主要版本号
    u2       constant_pool_count;                    常量个数
    cp_info    constant_pool[constant_pool_count-1]; 代表各种串常量,类和接口名,字段名
    u2       access_flags;                           访问标志
    u2       this_class;                             类索引
    u2       super_class;                            父类索引
    u2       interfaces_count;                       接口个数
    u2       interfaces[interfaces_count];           接口名
    u2       fields_count;                           属性个数
    field_info   fields[fields_count];               属性名表数组
    u2       methods_count;                          方法个数
    method_info  methods[methods_count];             方法表数组
    u2       attributes_count;                       附加属性个数
    attribute_info attributes[attributes_count];     附加属性的表数组
}

  对class文件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进入正题,他是怎么被JVM进行处理的。

3.类文件到虚拟机(类加载机制):

  JVM 将类的加载过程分为三个大的步骤:加载(loading),链接(link),初始化(initialize)。其中链接又分为三个步骤:验证,准备,解析。

  加载(loading):

  加载是类加载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加载过程虚拟机需要完成以下三件事情:

  1. 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2. 将这个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3. 在Java堆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对方法区中这些数据的访问入口

  这个过程主要就是类加载器完成。

  链接(link):链接分为3个小部分,验证、准备、解析。

  验证:验证的目的在于确保class文件的字节流中包含信息符合当前虚拟机要求,不会危害虚拟机自身安全。主要包括四种验证,文件格式验证,元数据验证,字节码验证,符号引用验证;

  准备:给静态方法和静态变量赋予初值,比如static int a;给其中的a赋予初值为0,但是这里不会给final修饰的静态变量赋予初值,因为被final修饰的静态变量在编译期间就已经被赋予初值了;内存分配的对象。Java 中的变量有「类变量」和「类成员变量」两种类型,「类变量」指的是被 static 修饰的变量,而其他所有类型的变量都属于「类成员变量」。在准备阶段,JVM 只会为「类变量」分配内存,而不会为「类成员变量」分配内存。「类成员变量」的内存分配需要等到初始化阶段才开始。例如下面的代码在准备阶段之后,num 的值将是 7,而不是 0。public static final int num = 7;

  解析:主要将常量池中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

  初始化(initialize):

  到了初始化阶段,用户定义的 Java 程序代码才真正开始执行。在这个阶段,JVM 会根据语句执行顺序对类对象进行初始化,一般来说当 JVM 遇到下面 5 种情况的时候会触发初始化:

  1. 遇到 new、getstatic、putstatic、invokestatic 这四条字节码指令时,如果类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生成这4条指令的最常见的Java代码场景是:使用new关键字实例化对象的时候、读取或设置一个类的静态字段(被final修饰、已在编译器把结果放入常量池的静态字段除外)的时候,以及调用一个类的静态方法的时候。
  2. 使用 java.lang.reflect 包的方法对类进行反射调用的时候,如果类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
  3. 当初始化一个类的时候,如果发现其父类还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父类的初始化。
  4. 当虚拟机启动时,用户需要指定一个要执行的主类(包含main()方法的那个类),虚拟机会先初始化这个主类。
  5. 当使用 JDK1.7 动态语言支持时,如果一个 java.lang.invoke.MethodHandle实例最后的解析结果 REF_getstatic,REF_putstatic,REF_invokeStatic 的方法句柄,并且这个方法句柄所对应的类没有进行初始化,则需要先出触发其初始化。

4.类装载器ClassLoader:

  JVM 类加载器作用,将class文件字节码内容加载到内存中,并将这些静态数据转换成方法区中的运行时数据结构,在堆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类数据的访问入口。类加载器是通过ClassLoader 及其子类来完成的,类的层次关系和加载顺序可以由下图来描述:

 

   分类:

  1. Bootstrap ClassLoader 负责加载$JAVA_HOME中 jre/lib/rt.jar 里所有的class或 Xbootclassoath选项指定的jar包。由C++实现,不是ClassLoader子类。
  2. Extension ClassLoader 负责加载java平台中扩展功能的一些jar包,包括$JAVA_HOME中 jre/lib/*.jar 或 -Djava.ext.dirs指定目录下的jar包。
  3. App ClassLoader 负责加载classpath中指定的jar包及 Djava.class.path 所指定目录下的类和 jar包。
  4. Custom ClassLoader 通过java.lang.ClassLoader的子类自定义加载class,属于应用程序根据自身需要自定义的ClassLoader,如tomcat、jboss都会根据j2ee规范自行实现ClassLoader。

  加载原则:

  检查某个类是否已经加载:顺序是自底向上,从Custom ClassLoader到BootStrap ClassLoader逐层检查,只要某个Classloader已加载,就视为已加载此类,保证此类只所有ClassLoader加载一次。加载的顺序:加载的顺序是自顶向下,也就是由上层来逐层尝试加载此类。

双亲委派机制:

  定义:如果一个类加载器在接到加载类的请求时,它首先不会自己尝试去加载这个类,而是把这个请求任务委托给父类加载器去完成,依次递归,如果父类加载器可以完成类加载任务,就成功返回;只有父类加载器无法完成此加载任务时,才自己去加载。

  优势:Java类随着加载它的类加载器一起具备了一种带有优先级的层次关系。比如,Java中的Object类,它存放在rt.jar之中,无论哪一个类加载器要加载这个类,最终都是委派给处于模型最顶端的启动类加载器进行加载,因此Object在各种类加载环境中都是同一个类。如果不采用双亲委派模型,那么由各个类加载器自己去加载的话,那么系统中会存在多种不同的Object类。

  我们可以通过JDK1.8的源码 ClassLoader 的 loadClass(String name, boolean resolve) 来一探究竟

protected Class<?> loadClass(String name, boolean resolve)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synchronized (getClassLoadingLock(name)) {
            // First, check if the class has already been loaded
            //首先,检查这个class是否已经被加载
            Class<?> c = findLoadedClass(name);
            if (c == null) {// 等于null,没有被加载过
                long t0 = System.nanoTime();
                try {
                    if (parent != null) {//父加载器是否为空
                        c = parent.loadClass(name, false);//存在父加载器,使用父加载器加载
                    } else {//若其父类加载器为null,则说明本类加载器为扩展类加载器,父类加载器为启动类加载器,尝试使用bootstrap classloader进行类的加载
                        c = findBootstrapClassOrNull(name);
                    }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 ClassNotFoundException thrown if class not found
                    // from the non-null parent class loader
                }

                if (c == null) {若c为空,则父类加载器加载失败
                    // If still not found, then invoke findClass in order
                    // to find the class.
                    long t1 = System.nanoTime();
                    c = findClass(name);//尝试使用自定义类加载器进行加载
                    // this is the defining class loader; record the stats
                    sun.misc.PerfCounter.getParentDelegationTime().addTime(t1 - t0);
                    sun.misc.PerfCounter.getFindClassTime().addElapsedTimeFrom(t1);
                    sun.misc.PerfCounter.getFindClasses().increment();
                }
            }
            if (resolve) {//通过传入的标识来控制是否要对该类进行初始化操作
                resolveClass(c);
            }
            return c;
        }
    }        

   源码中将双亲委派机制体现的淋漓尽致,详细看了这个源码的小伙伴对双亲委派机制不会再陌生了。

实战分析:

  了解了类加载的基本概念即流程后,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深印象:

例子1:

class School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chool 静态代码块");
    }
}
class Teacher extends School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Teacher 静态代码块");
    }
    public static String name = "Tony";
    public Teacher() {
        System.out.println("I'm Teacher");
    }
}
class Student extends Teacher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 静态代码块");
    }

    public Student() {
        System.out.println("I'm Student");
    }
}
 class Initializatio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Teacher's name: " + Student.name);    //入口
    }
}

  以上这个例子的输出会是什么样得呢?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没有输出"Student 静态代码块"?这是因为对于静态字段,只有直接定义这个字段的类才会被初始化(执行静态代码块),因此通过其子类来引用父类中定义的静态字段,只会触发父类的初始化而不会触发子类的初始化。

  对面上面的这个例子,我们可以从入口开始分析一路分析下去:

  1. 首先程序到 main 方法这里,使用标准化输出 Student 类中的 name类成员变量,但是 Student类中并没有定义这个类成员变量。于是往父类去找,我们在 Teacher类中找到了对应的类成员变量,于是触发了 Teacher的初始化。
  2. 但根据我们上面说到的初始化的 5 种情况中的第 3 种,我们需要先初始化 Teacher类的父类,也就是先初始化 School 类再初始化 Teacher类。于是我们先初始化 School 类输出:School 静态代码块,再初始化 Teacher类输出:Teacher 静态代码块。
  3. 最后,所有父类都初始化完成之后,Student 类才能调用父类的静态变量,从而输出:Teacher's name Tony

 

例子2:

class School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chool 静态代码块");
    }
    public School() {
        System.out.println("I'm School");
    }
}
class Teacher extends School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Teacher 静态代码块");
    }
    public Teacher() {
        System.out.println("I'm Teacher");
    }
}
class Student extends Teacher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 静态代码块");
    }
    public Student() {
        System.out.println("I'm Student");
    }
}
class Initializatio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Student(); 
    }
}

  首先在入口这里我们实例化一个 Student 对象,因此会触发 Student 类的初始化,而 Student 类的初始化又会带动 Teacher、School 类的初始化,从而执行对应类中的静态代码块。因此会输出:School 静态代码块、Teacher 静态代码块、Student 静态代码块。当 Student 类完成初始化之后,便会调用 Student 类的构造方法,而 Student 类构造方法的调用同样会带动 Teacher、School 类构造方法的调用,最后会输出:I'm School、I'm Teacher、I'm Student。

例子3:

class Teach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aticFunction();
    }
    static Teacher teacher = new Teacher();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teacher 静态代码块");
    }
    {
        System.out.println("teacher普通代码块");
    }
    Teacher() {
        System.out.println("teacher 构造方法");
        System.out.println("age= " + age + ",name= " + 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staticFunction() {
        System.out.println("teacher 静态方法");
    }
    int age = 24;
    static String name = "Tony";
}

  这个例子中,main 主方法所在类有许多代码,这个点我们需要关注到。

  1. 当 JVM 在准备阶段的时候,便会为类变量分配内存和进行初始化。此时,我们的 teacher 实例变量被初始化为 null,name 变量被初始化为 null。
  2. 当进入初始化阶段后,因为 Teacher() 方法是程序的入口,根据我们上面说到的类初始化的五种情况的第四种:当虚拟机启动时,用户需要指定一个要执行的主类(包含main()方法的那个类),虚拟机会先初始化这个主类。JVM 会对 Teacher 类进行初始化。
  3. JVM 对 Teacher 类进行初始化首先是执行类构造器(按顺序收集类中所有静态代码块和类变量赋值语句就组成了类构造器),后执行对象的构造器(先收集成员变量赋值,后收集普通代码块,最后收集对象构造器,最终组成对象构造器)。

  首先按代码顺序收集所有静态代码块和类变量进行赋值,即执行以下代码并且将 name 初始化为 null

static Teacher teacher = new Teacher();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teacher 静态代码块");
}
static String name = "Tony";

  而这里触发了对象的构造器(先收集成员变量赋值,后收集普通代码块,最后收集对象构造器,最终组成对象构造器),从而执行:

int age = 24; //将age赋值为24
{
    System.out.println("teacher普通代码块");
}
Teacher() {
    System.out.println("teacher 构造方法");
    //此时 name 还没赋值,所以是null
    System.out.println("age= " + age + ",name= " + name);
}

  最后执行以下语句: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teacher 静态代码块");
}
//此刻执行name赋值为  Tony 的操作
public static void staticFunction() {
     System.out.println("teacher 静态方法");
}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确定类变量的初始值。在类加载的准备阶段,JVM 会为类变量初始化零值,这时候类变量会有一个初始的零值。如果是被 final 修饰的类变量,则直接会被初始成用户想要的值。
  2. 初始化入口方法。当进入类加载的初始化阶段后,JVM 会寻找整个 main 方法入口,从而初始化 main 方法所在的整个类。当需要对一个类进行初始化时,会首先初始化类构造器,之后初始化对象构造器。
  3. 初始化类构造器。初始化类构造器是初始化类的第一步,其会按顺序收集类变量的赋值语句、静态代码块,最终组成类构造器由 JVM 执行。
  4. 初始化对象构造器。初始化对象构造器是在类构造器执行完成之后的第二部操作,其会按照执行类成员变成赋值、普通代码块、对象构造方法的顺序收集代码,最终组成对象构造器,最终由 JVM 执行。
  5. 如果在初始化 main 方法所在类的时候遇到了其他类的初始化,那么继续按照初始化类构造器、初始化对象构造器的顺序继续初始化。如此反复循环,最终返回 main 方法所在类。
posted @ 2020-02-22 18:21  吴振照  阅读(1438)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