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定价&风控审批策略
政策与定价
1.不同应用场景下量化风控政策设定
市场主流产品
-
无定向用途贷款(信用贷款);2.定向用途贷款(商品贷款)
无定向用途贷款申请流程:
-
进件
-
审核
-
审核结果/授信
-
贷后管理
政策制定关注点:
-
用户准入设计,排除高危用户后的目标客群;
数据准入设计,必填项的要求与考量;
个人信息验证,包括人脸/活体/实名认证;
用于用户信息验证的外部数据,根据风险考虑,是否采用强授权信息
-
审核步骤设计,策略、模型及反欺诈的介入时机与介入窗框;
不同风险等级的审批流设计及操作指南;
用户的拒绝死线及政策弹性通过的触发条件
-
授信金额的确认,不同审批流中的授信金额幅度设计;
授信的激活时机及失效限制;
授信的定价及调整许可范围
-
不同风险等级的的评级变化标准;
用户级别变化的基本条件;
高危用户的定义标准及条件应用;
针对不同产品形式的用户升级条件
二量化风险政策的业务应用流程
1.准入设计(硬规则及软规则)
硬规则:
-
用户基本准入:个人信息,生物识别,征信材料提供;
-
业务准入:渠道属性,标的物属性;
-
政策限制:特殊人群,特殊行业,特殊途径;
-
征信限制:外部查询,预期记录,内部核验
软规则:
-
用户资质调整:风险等级分层、资料缺陷调整
-
征信要求调整:额外提供材料要求、额外审批流程要求、额外数据调用要求
-
产品属性调整:因可控风险变高而带来的产品属性调整
-
用户外推:优质用户外推、次级用户同类产品外推
-
额度调整要求:升降额、额度禁用冻结等
-
审核环节设计
用户基本准入→标的物核验(如有)→审核操守及标准→用户资质评级→审批授信→贷后跟踪
数据外界及埋点要求,政策,反欺诈管制
3.额度控制及定价设计
产品设计→额度控制→产品定损、额度制定、定价设计→产品设计
你所应该知道的指标和计算:
-
通过率、转化率、授信金额、违约率
-
风险损失
-
资金占用周期
量化风险管理应用
损失估算及授信应用
-
为什么要做风险授信管理及定价
-
这个产品风险高吗?
-
-
人群分析
-
过往数据回顾
-
产品预期违约概率预估
-
这个产品的风险成本是多少?
-
贷款的还款方式(一次性还本付息、等额本息、等额等息)
-
贷款的违约情况(人群分布,产品形式分布-分期用户)
-
贷款回收情况
-
定价多少才能赚钱?
-
如何定价?(收入=成本)
-
成本有哪些?
-
风险成本
-
人力成本
-
运营成本
-
资金成本
-
-
损失与定价如何匹配?
4)定价多少才合适
预估损失→基础成本→边际成本(数据成本,获客成本) →收益平衡点 →定价
授信管理与定价的关系
-
计算损失率
-
针对产品给予风险敞口阈值
-
根据敞口及风险损失制定价格
-
风险损失的组成要素
通过计算整体授信资产的指标来得出预期的风险损失:
计算公式:Expected Loss= Probability of Default * Exposure at Default* Loss Given Default
PD:逾期率 EaD:风险敞口 LGD:违约损失率
风险损失的计算流程:
设定风险偏好→计算各客群用户数分布→计算客群违约概率→分配敞口→验证
预估信用风险损失三大要素的获取手段
-
贷前、中数据预估
-
贷后数据观测
-
催收数据观测
贷前、中、后数据观测表介绍
-
评分卡跟踪
-
评分卡稳定性回顾PSI
-
审核情况监控(TK流+拒绝+通过比列)
-
地区监控
-
资金监控 vintage资产质量
-
回款监控(本金+利息)
-
提款率监控
-
客群监控(地域/学历/评分/性别/产品等)
-
还款方式监控
-
损失预测(分期、先息后本)
3.不同产品间的风险损失计算方式
为什么风险损失需要因产品而异?
-
还款方式的不一致,导致损失的计算方案不相同
-
利息损失与本金损失因产品的还款方式和收费标准会有所不同
主流产品介绍:
-
一次性还本(多次付息、一次付息)
-
分期还本(等额本息、等本等息)
一次性还本产品损失计算方式
本金损失估计:
-
估算人群比例分布
-
估算人群违约概率
-
估算人群违约敞口
-
估算人群违约回收率
利息损失估计:
-
利息还款方案
-
利息偿还概率
-
利息计算方式
分期产品损失计算参数:
-
各期违约概率(连续违约概率及概率变化曲度)
-
各期违约敞口(本金/利息)
-
各期产品违约回收率
-
周期损失计算
4.资金占用、产品周期与年华损失的定价应用
风控审批策略
为了达到目标,从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
审批策略目标:低成本+低坏账率
低成本:搭建合理审批流程、自动化审批,减少人工、控制征信成本
低坏账率:防止欺诈风险、控制信用风险、加强贷后管理
-
审批策略架构搭建
制定策略的目标是什么?
从需求客户中,筛选出风险较小的全体,并给出对应的额度
目标分解后为一下几点:
-
审批对象为个人
-
需排除高风险群体
-
出具额度
-
熟悉产品类型,了解进件流程
熟悉产品类型:
-
明确核查审批的对象
-
了解市场行业审批流程
-
评估在客群层面是否存在明显风险
-
明确产品目标客群的范围
了解进件流程:
-
收集进件流程中可获得的进件要素
-
寻找流程中的风险点,制定对应的风险排查方法
-
根据明确的审批对象,制定主体策略模块
常规审批策略模块
-
个人信息验证
-
准入模块
-
欺诈判断
-
黑名单判断
-
信用风险评估
-
人工
-
授信
-
交易风险
注:
-
策略模块要根据产品流程来制定
-
每一个对应解决一个或者多个风险点
-
找不到解决方案的风险点需要预留位置
-
对应主体策略模块寻找风险解决方法
-
第三方数据源
-
增加进件要素获取
-
爬虫获取额外信息
-
注:数据源的选择
-
数据体量(查得率)
-
区分度(覆盖率等)
-
是否稳定
-
数据来源
-
根据确定的策略模块,设计审批流程
-
无费用在前,有费用在后
-
强高风险在前,弱风险在后
-
尽可能存留信息
注:考虑真实费用,而不是账面费用;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
确认审批流程落地方案
-
决策引擎
-
审批系统
-
征信平台
注:征信平台
-
作为第三方数据源回传数据统一存储平台
-
记录每次查询结果
-
将原始数据处理为决策引擎可使用的字段
-
可管理多个同质数据源
解决方案:准入人群,确认风险点,寻找对应的排除方法,合理组合解决方法
成本类:推广费用,审批征信费用,放款成本,征信成本
-
数据源内容介绍
基本验证
公安核查,人脸识别,活体检验,银行卡三/四要素验证,手机要素验证
黑名单(身份证,手机号,联系人手机号)
-
法院执行人/失信被执行人
-
司法诉讼、行政违法、民间欠款等
-
高危行为、欺诈名单
-
金融信贷逾期、不良
-
金融信贷资信不佳、拒绝
-
关注名单
信用
-
多头借贷
-
信用分
-
互联网标签
-
银行卡信息
-
决策引擎
概念:是只吃变量,且只吐变量的系统
作用:将风控策略落地
与传统代码实现策略有什么区别?
-
风控业务人员可自行配置或更改
-
风控策略保密性更高
-
调整更快
决策引擎简介:
-
只能处理单变量,且只能输出单变量
-
内部可建立多个规则包,一个规则对应一个产品
-
可对每个使用用户进行规则包权限控制(只读,删改)
-
也可对没个使用用户进行内部组件权限控制
-
可对组件进行冻结,避免操作风险
决策引擎内部组件介绍:
-
数据模型
-
规则&规则集
-
决策树
-
评分模型
-
一维表索引
-
代码块
-
规则流
-
规则流测试
-
策略调优
什么时候需要策略调优?
-
资产质量朝坏的方向变化
-
逾期指标偏高
-
通过率下降
-
预测的坏账比率超过逾期
调优步骤:
-
确认是调整贷前策略还是贷后策略
-
是D类调优还是A类调优
-
量化分析调优阈值
-
预测按照方案调整后的效果
-
调整后验证结果与预计效果是否一致
-
重复修正
D类调优
在通过的客群中寻找差客户拒绝
将会降低通过率,且降低逾期指标
离线即可完成量化分析
A类调优
在拒绝的客群中找好客户通过
将提高通过率,逾期指标可能增加
需要决策引擎标记豁免部分样本分析
风控审批策略(续)
-
常用量化指标
-
逾期
-
账单逾期&订单逾期
-
逾期时段(M1,M2,)
-
资产质量
-
Vintage
-
首期逾期率
-
PSI=(A-B)*ln(A/B) 用于衡量指标的波动程度
注:PSI<0.1稳定性很好
0.1<=PSI<=0.25关注
PSI>0.25异常
-
探索性规则分析
-
确定探索性规则的目标
-
将于目标相关的变量与目标整理成宽表
-
使用SAS进行探索性分析
-
寻找与目标强相关的规则
-
评分卡使用策略
原理:
1)用历史数据预测新客户的违约概率
2)当前存在即合理
3)二分类结果
什么时候需要评分卡
-
进件量较大,规则无法满足更细的切分需要
-
有许多无法判断风险类别的灰色客群
使用场景:
-
人工分流
-
客群豁免
评分卡cuttoff
调额步骤:
-
筛选可调额客户
-
分为调额组与对照组
-
调额后调额组与对照组资产趋势分析
-
根据结果回调最初筛选可调额客户的规则
最初调额客户的筛选方案:
-
历史未逾期
-
账龄达到6个月
-
活跃月份占比超过80%
-
额度使用率超过85%
-
未办理过再分期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