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什么书
前天看了南都的这篇文章http://www.infzm.com/content/46119一解困扰我心中很久的疑惑。 如文章所讲,总认为好书就是经典的、口碑相传的,哪怕读的云里雾里还是得装逼的啃下去。其实好书的定义很简单:在你读过之后能引起你的思考,思考后有助于你的生活和工作,有助于个人的提升,这就是好书。经典书也许是好书的必要条件,但不见的是充分条件。更不可能有一本书能使你读过之后能立马醍醐灌顶,灵魂升华,然后道路一片平坦,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恶心成功学书籍的原因。
按照这样的定义,自己去年读过的好书应该是 《重构》,今年读过的好书应该是《代码大全》和《暗时间》。代码大全里面有一段话我一直印象深刻,大致讲的是:软件开发其中的一个难点在于一个功能可以有很多实现方式。这点深有体会,经常在写代码的时候觉得这样实现也可以,另外一种实现也可以,但是写出来的代码就是有种说不出的晦涩。因此需要方法论、准则可以指导我进行判断,甚至寻找最优的实现思路。从这点引申出去,代码大全列出了一些设计的准则和评定这些准则的标准。通过读书,思考,写代码。发现自己的编码水平进步了不小。
《暗时间》是一本讲思维的书,思维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指导我们学习,做决策。同样思维本身也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我们的思维也是存在很多弱点的。比如遇到问题时我们第一反应想出的解决办法往往不是最优的,因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处理面对的事情越来越多,因此会形成很多思维定势以帮助我们能迅速面对问题,作出反映。前几天在家,要洗澡时不知热水器还有没有热水,由于热水器之前是老妈开的,于是就不加思索的问老妈还有没有热水。老妈说你自己不会开下水龙头,有没有热水不就知道了。对呀,为什么我不自己开下水龙头呢?或者看下温度指标不就知道了。这其实就是思维定势造成的,在家里依赖思想形成习惯了,找东西前都先问下老妈放在那里;自己在家买东西时经常不会先看下本子上记着多少,都是先打电话问老爸;自己在外面饭点时间到就自己炒菜,在家基本上不下厨。在家形成的依赖习惯造成这一结果。但是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都是基本自己用google加英文搜索搞定,不喜欢请教别人。而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其实就是觉得依赖身边亲人是无可厚非,但是依赖不熟的人就不好了。但是依赖身边的亲人就是好的吗?这就是思维上的弱点。
另外一个例子是工作中,和Mobile组的人合作开发,我们Team提供Server端的api,在联调时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就是需要删除测试用户重新注册,由于Mobile组的人不熟悉sql以及数据库表结构。于是就需要经常在群里喊,需要帮忙删除某个电话号码的用户,于是我们Team的人就需要帮忙删除。反反复复......后来自己觉得这样太烦了,就建议我们提供一个内部的api让他们调用删除用户,在这个api里面删除这个用户关联的所有外键信息。一个简单的api减少了工作时间的浪费,为什么一开始遇到问题就没想到,而是重复的在群里喊,我们去删除。同样是思维定势在作怪,Mobile组的人喊删除,我们第一时间反映直接去数据库删除,因为自己想删测试数据也是这样做的,这样比较方便。但是现在是其他组的人合作,这样需要沟通的成本,已经不适合了。
读过书,和会读书相差很远,自己也还是停留的会读书的初级阶段,读书时,带着兴趣疑问去读,读过之后多思考,有所得。想起另外一个问题,把书换成电影,看什么电影?怎么去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