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借鉴 & KPI式设计

  1. 别人(某成功案例)是这么做的,我们也就这么做吧

  刚来组里一会就目睹了需求讨论会上的一场争执,大概就是某产品经理在解释需求解释到后面有些说不通了就说“xxx App是这么做的我觉得我们也可以这样做”,结果被老大批了一顿,说自己的产品需要有自己的场景,如果还没有理解别人为什么那么做就不要盲目地把别人的功能借鉴到自己的产品上。这让我联想起以前看到的关于为什么微信不像Line一样做“已读”“未读”标识,Line做“已读”展示是为了减少人们的等待时间,看到“已读”就知道对方已经看到了自己想表达的话,而如果“已读”后不回的话至少大概能揣测出聊天对象的一个心理状况,微信考虑到某些用户隐私场景,比如“已读”后不回可能会引起上下级、情侣间的猜疑等等,所以没有加入“已读”展示功能,但是用了“正在输入”的方式曲线救国,并且从实际体验效果来看微信的做法更赞,当发送方看到接收方“正在输入”时就知道对方“已读”信息并且正在尝试给予答复,能够很好地避免了隐私问题。以后在产品上的需要像上述这样多深入考虑。

  2. KPI式设计

  其实老早之前就想吐槽下新浪微博的“KPI式设计”了,新浪微博移动App在“我的”页面几经改版几乎是面目全非,从本来的直接展示自己的微博到压缩为3条再到1条最后变成了一个小的Tab,与此同时像“我的相册”一类的本来都没人关注的内容入口反而和“我的微博”入口一样大小了。就当是微博产品经理想提升下相册的PV吧,但把它放在这样一个醒目的位置UGC部分却没有做针对相册的专有UGC甚至是优化,让相册内容变成其实就是我的原创微博的附图,然后系统将他们分成几个默认相册,不能更改也不能自主上传,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完全没看懂,是UGC Tab和个人Tab的产品经理没有沟通好么?只是觉得要想看自己的微博变得麻烦了不少。

  另外想说的就是新浪微博的“抢红包”,过个年的确新浪微博的红包数量不少,纯看数字貌似是微信红包的几倍几十倍,好像很火的样子,但其实认真看这里面用户到底获得了什么,某大V企业V给几百万粉丝派发了一大堆红包,用户挨个主页去抢往往只能抢到一个个位数甚至更可怜的小数点,给人的挫败感很强同时满足感也弱,远不比微信红包上基于熟人链的红包派送(红包流向还是主动的)。另外为了把微博红包的KPI炒得更高一些,甚至在过年期间“我的”主页几乎被“我要抢红包”模块填满,进入其它用户的主页更是除了红包内容外就再难找到别人发过的微博,基本上就是强行把用户看他人主页微博的流量“强抢”到了微博红包上,典型的牺牲用户体验刷KPI,只为了年前能有个好看的数字安心过个好年。

  前两天看到知乎上讨论关于“为什么有许多软件总是请求用户开机自动启动”的问题,有人提到了活跃KPI的例子,虽然可能片面了(毕竟开机自启动在及时推送的问题上还是有好处的),但是后来每次N4一杀几百M进程都觉得心里有点不舒服。

posted @ 2014-03-21 20:58  Linfeng Wu  阅读(36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