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智能推安全智能底座
现在的智能汽车,一般都有智舱和智驾两个控制器。量产车型还要分成高、中、低等不同的配置,进而导致控制器的配置不同。
比如高配车型用顶级芯片,能实现城区领航辅助。中配中端芯片,实现高速领航。低配用入门芯片,具备LCC和主动安全功能。
三个配置芯片不同,就意味着需要开发三个控制器,配套的底软和应用程序也得写三次,还得做三次验证适配。
对深陷内卷泥潭的车企来说,这种费时费力费成本的做法,显然需要升级一下。
控制器本质就是一台电脑,如果能像组装电脑那样,把基础的硬件和软件统一好,再根据需求灵活更换硬件,以此来更改性能,从而匹配不同的应用,岂不是非常方便?
在2025上海车展上,汽车芯片公司黑芝麻智能,就推出了一个类似的开发理念,官方名字叫做“安全智能底座”。
一、智能汽车“安全智能底座”方案亮相
在今年上海车展开幕首日,黑芝麻智能发布了这个“安全智能底座”(以下简称底座)。
硬件架构方面,非常像组装电脑——主板上标配一颗C1200家族的芯片,可以是1236或者1296。
C1200系列芯片(如下图)内部集成了A78AE、G78等CPU、CPU核心,黑芝麻智能自研的ISP和NPU,此外还有DSP和MCU,可以同时驱动液晶仪表、中控车机和中阶辅助驾驶方案。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如果只有一颗C1200芯片的控制器,那就可以看作是一台标配的电脑,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基本的智舱和智驾的功能。
如果高配车型想要更强大的座舱和智驾功能,比如想在车机上玩3A游戏,同时还要实现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那这个时候,在“标配电脑”的基础上,通过标准接口,再增加一个算力更强的座舱和智驾芯片即可(如下面架构图)。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在活动现场,英特尔第一个宣布接入安全智能底座。其基于X86架构的高性能座舱芯片与车载独立显卡都可以接入底座。
智驾领域,黑芝麻智能推荐额外接入一颗A2000芯片,以满足高级辅助驾驶的系统。黑芝麻智能的专家告诉我,这个底座是开放平台,想接入高通8295加英伟达Orin X也可以。
算力增加后,开发团队基于新增的芯片开发高级功能即可,无需再重新开发底软,以及仪表、LCC/AEB等基础软件应用,提升了软件开发效率,降低了成本。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落地方面,英特尔和黑芝麻智能宣布了这个“安全智能底座”的第一个成果——双方将在今年二季度发布基于安全智能底座的融合解决方案,并为量产做好准备。
参考设计出来后,各大控制器Tier1公司就可以快速以“安全智能底座”的理念开发出车载计算平台,灵活配置算力资源。
二、安全是跨越融合的基础
C1200系列芯片是这个“安全智能底座”的基石,因此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舱驾融合,或者是中央计算的芯片,想要实现“一芯多用”,一般有两种做法。
一是通过Hypervisor将硬件虚拟化,然后在软件层面调度不同的计算资源。硬件虚拟化的开发比较困难,并且有时候也面临调度失败导致的死机等问题。
二是在硬件层面对资源进行隔离划分,能最大程度的提升安全性。
以C1296为例,其内部的物理电路分成了大、小两个域,大域有8个A78的CPU和多个G78的GPU。小域则是2个A78+1个G78。
对于像是仪表、电子后视镜等至关重要,功能安全等级要求极高的应用,软件直接放在小域上。
这种硬件级的功能安全域隔离设计,让C1200家族的芯片可以满足ASIL-D级的功能安全标准,不管是单颗做舱驾融合,还是做“安全底座”,都可以使用。
C1200家族于2023年4月发布。到了2025年上海车展,黑芝麻智能也公布了一些最新的量产进展。
活动现场,黑芝麻智能与东风汽车、均联智行一起宣布,基于C1296芯片开发的舱驾一体化平台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将率先搭载于东风汽车旗下多款新车型。
三、用技术创新寻找新的机遇
在国内的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头部玩家已经取得了绝对领先的优势,马太效应加剧,强者愈强。对黑芝麻智能来说,想要追上头部玩家,或者说需要获得新的发展动能,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
战略层面,黑芝麻智能在几年前就意识到了要差异化、错位竞争,所以在2023年就推出了C1200系列的跨越融合芯片。时至今日,目前主要的竞争产品也就是高通的8775,英伟达等玩家并未推出类似的产品,是绝对的蓝海市场。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为了让战略真正落地,黑芝麻智能在产品层面进一步强化了安全性——C1200芯片家族采用硬件级多域隔离设计,将关键功能模块在电路级进行划分。这种架构不仅满足ASIL-D级的功能安全标准,也为“多芯片协同”提供了稳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黑芝麻智能又进一步推出“安全智能底座”这一平台方案。它不仅能帮助车企解决多配置重复开发的难题,实现“一次开发、多车适配”,还可以为旧车型留下升级空间,真正意义上延长了整车的生命周期。
另外,据说C1200和A2000系列芯片,在成本上也颇具优势。
以A2000系列芯片为例。该芯片分为A2000 Lite、A2000、A2000 Pro三个版本,虽然具体参数没有公布。但据说AI算力分别相当于1颗、2颗、4颗目前最热门的行业旗舰芯片的性能。
价格方面,A2000价格有望是目前热门的行业旗舰芯片50%~70%之间,性价比同样比较明显。
汽车芯片对安全、技术和生态的要求都很高,这不是一个能快速指数级发展的赛道。
对于身处其中的玩家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深耕芯片技术,用心打磨工具链,一点一点完善自己的开发者生态,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做起。
虽然黑芝麻智能在智驾芯片的赛道上还不是特别显眼,但显然他们并没有放弃创新的步伐。先后推出了C1200系列的跨域融合芯片,瞄准高算力的第二代智驾芯片A2000系列,以及控制器开发的新范式“安全智能底座”。
汽车行业“长坡厚雪”,不妨给各个玩家多一些时间——毕竟一旦有新一轮技术迭代,就有可能为后来者打开一道机会之门。
参考文献链接
人工智能芯片与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