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比亚迪亮眼成绩杂谈
新能源汽车比亚迪亮眼成绩杂谈
领跑新能源市场,比亚迪到底凭什么?
8月初到,各大车企纷纷晒出上个月的销量成绩单,以此来展示过去一个月所取得的成果。通过各自的成绩单来看,多数品牌能以同比、环比增长的可喜表现示人,甚至部分车企还创造了史上最好单月交付成绩。其中最亮眼的无疑是比亚迪,以262,161辆的销量一骑绝尘,同比增长61.3%,创造历史最好单月成绩。一路走来,近些年的比亚迪仿佛开了挂,不仅去年的全球总销量超越特斯拉,在今年每月销量榜也都占据了头把交椅。作为国产汽车的代表,比亚迪从油车转变至新能源的一步棋无疑是走对了,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比亚迪的发展史后会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豪赌与运气,比亚迪的成功从一开始便已注定。
艰辛的开端
比亚迪集团一开始只是一家电池制造商。2003年,比亚迪集团收购秦川汽车,创立了比亚迪汽车公司,标志着它正式进军汽车市场。2005年,比亚迪推出了首款汽车——F3,凭借高性价比和节能环保的优势,F3迅速成为了市场的热销车型。2008年,比亚迪成功研发了全球首款双模电动汽车F3DM,它的推出使得比亚迪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投入量产的企业。
然而由于是跨界造车,比亚迪从一开始便不受资本市场的青睐,虽然王传福本人是技术出身,并十分喜欢钻研技术,在宣布进军造车行业之后更是恶补汽车领域知识,成为整个比亚迪公司中最懂汽车的人。但是理论与实际还是存在着差距,当时的王传福还是低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核心技术的突破难度。以电池为例,当时国内尚无对单体电池的完整评估体系,更毋庸再提数百个串联的电池组。与此同时,当时行业内的普遍看法为国内动力电池的质量远远未达到量产的水平。除此之外,在车辆底盘、车用芯片等领域,国内的产品更是无法与欧洲、美国抗衡,可以说王传福当时面临的局面与境况是非常差的。
但牛人之所以牛,并不是做大多数人看好的事,而是将大多数人不看好的事给做成。当时国内汽车行业遇到的种种困难被王传福形容为“对手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产业恐吓”,“汽车说穿了不过就是‘一堆钢铁’”。正是凭着这股强大的自信与对于技术的执著追求,王传福早在2008年便敏锐地察觉到了国家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光伏+电动车+储能”一定是未来的口号,并始终将其作为比亚迪的研发之本。现在看来,这个决断是非常准确与前沿的,也成为了比亚迪得以迅速崛起的信念根基。
老牌厂商的崛起之路
新能源汽车作为近几年才逐渐火热的领域,话语权似乎应该掌握在造车新势力手中才对。因为对于新兴行业,由于涉足新领域新技术,初创企业往往具有先发优势,而不像老牌厂商往往积重难返,例如手机界的诺基亚,汽车界的欧洲豪华品牌等等。然而比亚迪仿佛不走寻常路,作为一家拥有20年经历的老牌厂商,他们为何能乘上新能源的东风,一路崛起呢?事实上,新能源行业并不是近几年才提出的新名词,早在多年之前国家便有意向新能源政策倾斜,比亚迪正是敏锐地抓住了机遇,并通过自身技术放大先发优势,牢牢地掌握住了主动权。在笔者看来,比亚迪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以下三点:
首先,有将全供应链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垂直整合优势。垂直供应链体系是比亚迪的特色,将自给率下降,逐渐加大开放力度。通过自建供应链,自主研发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覆盖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产自销全部环节,比亚迪打造了垂直供应链体系。通过全面的产业链布局,形成显著的协同效应。公司新能源车型丰富,终端需求旺盛,从而带动了中游关键零部件的市场份额。公司在产业链的中游和上游的布局,又可以为公司销量的快速增长提供供应链方面的支撑,并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终端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其次,重视技术,积累了深厚的研发功底。例如在2020年发布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直击整个行业的电池安全软肋。作为一种采用长方形单体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刀片电池相比传统圆柱形或方形电池,具有更高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同时也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与此同时,其可以有效避免热失控、热穿孔等危险情况发生,即使被钉刺或压碎也不会起火或爆炸。除了电池之外,比亚迪还推出了易四方技术平台,拥有四电机独立控制、极限防滑控制、车身稳定性控制三大核心控制技术,可实现车辆原地掉头、高速爆胎控制、应急浮水等场景化能力,刷新了人们对中国汽车品牌的认知。正是这种从上而下对于技术的重视与较真,才使得比亚迪在如今能够一次又一次刷新消费者的认知,提升了民族品牌的核心价值。
最后,领导者王传福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早在2008年,王传福便提出了“光伏+电动车+储能”的公司方向,并在去年彻底停止了燃油车的生产,全力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如此,比亚迪抓住了国内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风口,在战略、技术和决策上下正确的判断,同时发挥一贯稳扎稳打的风格。可以说,比亚迪算是国内车企当中很早布局新能源的一家,由此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技术,而这些前期的技术积累今日终于迎来收获的时刻。
竞争激烈,如何锁住优势
比亚迪之所以能够成功与其稳扎稳打的风格分不开。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各家厂商虎视眈眈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想要稳稳地一枝独秀非常具有挑战性,但比亚迪到目前为止都完成得非常好。拿汽车芯片来说,在国内,IGBT芯片领域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比亚迪早在2011年就开始研发IGBT芯片,并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通过收购宁波中纬和持续的创新投入,打造了一条自主设计、自主生产IGBT芯片的产业链。这一系列措施为比亚迪在汽车芯片行业的突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2020年全球芯片供应短缺的情况下,比亚迪依靠IDM芯片生产能力,成功避免了芯片短缺对汽车生产的影响。在近期,比亚迪更是宣布公司生产的IGBT芯片已运用在各产品线,除品牌自用外,已经开始外销。对于技术国产化的道路,比亚迪一直在努力,也从未停止。
除了铸就以研发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护城河,比亚迪也通过布局海外市场,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一方面,比亚迪积极推动原料供应的国际化合作。例如,比亚迪与印尼当地镍矿生产商合作,确保获得足够的镍等关键原材料用于电池生产。比亚迪还与其他国际供应商合作,确保稳定的原料供应链,并降低供应风险。另一方面,比亚迪还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于海外设立了多个物流中心和仓储设施,以支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运输和储存。比亚迪设立垂直一体化供应链,整合产业上下游,高度的资源整合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但繁荣之下,比亚迪所面临的风险挑战也是存在的。拿智能驾驶来说,目前各家厂商都大力发展自家的城市NOA技术,然而比亚迪在智能算法领域缺少核心的竞争力。虽然目前的辅助驾驶还未能形成规模,但假如未来某一天自动驾驶真正到来,比亚迪很可能会因为在智能算法领域?的积累不足而掉队。
2023年注定是比亚迪腾飞的一年,也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崛起的一年,比亚迪为国产车的发展壮大开了个好头,以此为榜样,相信国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注重用户的产品体验,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一路走来,比亚迪的发展历程值得无数后来者参考借鉴,也将引领国产汽车行业重新走向巅峰。
王传福现场哽咽落泪,比亚迪500万辆新能源下线!
王传福:相信中国汽车能出现令人尊敬的世界品牌。
“很多人说我们造新能源汽车就是在烧钱,比亚迪也一度将活下去作为主要目标,这条路虽然难走,但是比亚迪走了二十年,这是比亚迪造车的故事,也是中国品牌造车的缩影。”在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现场,王传福几度哽咽。车东西8月9日消息,就在今晚,比亚迪正式下线了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也是全球首个达成这一成就的车企。第500万辆车正是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腾势汽车今年的重磅产品N7,而这一辆车的主人则是得到品牌创始人罗振宇。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左)和得到品牌创始人罗振宇(右)
虽然比亚迪是全球首个达成这一成就的车企,但是这其中的艰辛也非常多。2008年,比亚迪第一辆新能源汽车F3DM在深圳上市,2021年5月19日,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2022年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而在今天,比亚迪再次刷新了这个数字——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从1到100万辆,比亚迪花了13年,从100万辆到300万辆,比亚迪花了18个月,而从300万辆到500辆,比亚迪只花了9个月。去年,比亚迪销量达到186万辆,超越一汽大众177.9万辆,成功拿下中国汽车市场上的销量冠军。同时,比亚迪也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
▲比亚迪汽车销量
回顾比亚迪的造车历史,可以发现,比亚迪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从成立之初便开始研发电动汽车,入局时间之久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十分少见;二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上比较完整,从电池到电机,再到激光雷达、AI芯片、自动驾驶算法,比亚迪几乎完成了全覆盖;三是坚持技术研发,比亚迪在混动、三电技术方面持续投入,不断迭代升级。
王传福数度落泪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
谈及比亚迪的一路发展,王传福数次落泪。今天是比亚迪造车的第二十年,2003年,比亚迪收购了秦川汽车,正式进入到汽车行业,当时整个资本市场都在质疑比亚迪的决策,股价直接降低了20%。2004年,比亚迪一次展示了三款新能源汽车,而当时车展上展示的都是燃油车。不过,比亚迪仍然很坚定在做新能源汽车,2002年便开始在动力电池方面进行布局,2003年开始混动技术的研发,从开始入局汽车研发之时,比亚迪就将研发作为了重中之重,在之后的很多年里面,比亚迪在研发上投入的资金甚至比当年的净利润还多,甚至有些年份投入的研发资金甚至是利润的三倍以上。
▲下线仪式现场
经过20年的发展,比亚迪目前已经有了9万多名研发工程师,今年又有3.8万名应届毕业生加入比亚迪,目前比亚迪有11个研究院,平均每个工作日可以完成15项专利授权。在比亚迪销量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混动技术的作用非常大,比亚迪在2008年推出了第一代插混车型,2013年推出第二代混动技术,2018年推出第三代混动技术。此后,比亚迪的插混车型开始逐步在市场增加,现在说来虽然轻松,但个中艰辛只有当事人才清楚,因此王传福也会在演讲中几次哽咽。正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坚持,比亚迪才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企业。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产销占到全球新能源汽车的60%,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70%,而中国前6大动力电池供应商占全球电池装车量的63%。
▲下线仪式现场
虽然这场活动是为了庆祝比亚迪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但王传福并没有仅仅把目光放在比亚迪身上,而是多次强调中国汽车。这点在整个活动上也处处可见,在发布会外场,最先可以看到多辆汽车陈列在比亚迪总部园区,但其中有个小细节是,比亚迪的车辆摆放在了两边,中间都是友商的新能源车型,背后则是一串大字: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发布会外场
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占比首次达到50%,而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53%,这也说明了在新能源汽车的变革浪潮中,中国品牌也有可能创造新的辉煌。谈到这里,王传福亮出了一张logo墙,其中既有国内传统汽车品牌,也有新造车公司,他认为中国汽车一定会产生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发布会现场
造车20年 比亚迪成就新纪录
比亚迪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就,与其入局以来便坚持在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技术研发息息相关。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后开始入局造车,比亚迪汽车成立之初,王传福便对外表示:“我造车是因为看好电动车在未来的发展,而我所掌握的磷酸铁电池将会在12年后独霸江湖。我高兴,我任性!”
▲发布会现场
2004年,比亚迪DM系统技术启动研发,从2008年推出第一款DM车型以来。DM 混动技术至今已经经历了先后4轮迭代。2008年,比亚迪第一辆新能源汽车F3DM在深圳上市,同时也是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比亚迪F3DM
F3DM搭载第一代DM混动系统,通过双电机与单速减速器的结构搭配1.0升自吸三缸发动机,实现了纯电、增程、混动三种驱动方式,并取得了纯电百公里电耗16kWh/100km、综合工况油耗2.7L/100km的成绩。
随后,比亚迪加速DM混动系统研发,2013年推出的第二代DM系统确定了离散式混动的路线,通过1.5T发动机+大功率电机的配合,在秦DM上达到了217kW的综合输出以及5.9s的百公里加速。而第三代DM系统补足了二代系统耗电量高和低电量下耗油高、动力弱的不足,还升级了扭矩控制系统,于2018年推出。
2020年,比亚迪推出了DM-p+DM-i(双模 DM 技术双平台),也就是第四代DM混动技术,DM- i 主打“超低油耗”,是对DM1的延续;DM-p 主打“超强动力”,是对DM3的传承。2021年,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而第100辆新能源汽车正是全球首款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纯电车型汉EV。
▲比亚迪汉EV
而这也与比亚迪在电池方面的技术研发相关。2020年3月29日,比亚迪正式发布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在成组时可以跳过“模组”,大幅提高了体积利用率,最终达成在同样的空间内装入更多电芯的设计目标。相较传统电池包,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也就是说续航里程可提升50%以上,达到了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2022年。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海豹全球首搭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量产车型,而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则是比亚迪e平台3.0的核心技术。
▲比亚迪海豹
2009年,比亚迪正式推出首款纯电平台,并命名为e平台。e平台采用模块化和平台化方向,并重点聚焦三电技术,在高压架构、电机以及电池等方面进行突破。2010年,由e平台打造的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在深圳投入运营,e平台跨出了自己的第一步。2016年,在第一代打下的基础之下,e平台迎来了2.0时代,实现了纯电动车关键技术的平台化。在随后的2018年北京车展,e平台2.0又提出了“33111”概念。2021年9月8日,比亚迪正式发布e平台3.0,基于e平台3.0打造的车型可以实现续航1000公里,百公里加速2.9秒,低温续航提升20%,充电5分钟续航150公里。而在今天,作为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腾势N7全球首搭比亚迪自研的云辇-A底盘悬架系统,打破了系统间壁垒,让驱动、制动、转向、悬架融合协作,可以实现车辆动力学11自由度多维姿态制御。
▲腾势N7
另外,e平台3.0腾势升级版可高度集成整车平台架构,包含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iTAC智能扭矩控制、SUV专属四驱高性能架构、智能域控制架构等,从原来的电池三明治结构进化为整车三明治结构。15年时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完成了从1到500万辆的跨越。而我们也可以发现,每一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能源汽车的下线都搭载了一项新的技术,也正是这些技术在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的瓶颈,让新能源汽车走向更安全更舒适更普及。
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引领全球
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不仅意味着比亚迪迈入发展新阶段,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白热化阶段,这是中国汽车的一次加速超越。无论是传统车企一汽、广汽、上汽等,亦或是新造车势力蔚来、小鹏、理想等,都在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kevKKSlxDr495YYDp1oaAQ
https://mp.weixin.qq.com/s/kGpBR71leOuHxnUwFPXx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