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外包现状对比

中国软件外包现状对比

软件外包这事情搞了 10 年以上了,觉得有发言权。

2010 年还是学生的时候 5000 块帮学院做了网站,2012 年毕业做自由职业,接小单从几千到一两万的居多,后来和好哥们儿搞工作室接开发的活也差不多。

2012-2014 年创业了做了一个产品,中间为了养活团队,也陆续有做外包,“深圳湾”的项目就是当时的团队做的,第一版记得 5 万块左右。

2015 年开始做 英选 的外包服务品牌,主要做创新创业产品和企业系统的开发。5 年下来公司服务的客户超过 200 个,全 5 星评价占 90%,平均项目金额 10 万,最高的 40 万。

2019 年还收了 码市,现在两个平台一起每个月提交并匹配的项目超过 400 个,平均项目金额是 1.2 万。

至今所积累的软件外包合作经验和能力,在全国不敢说最牛逼,绝对是最丰富的之一。

所以,下面所说的内容,不管是需求方找外包公司,还是找个人,或者是服务商找客户,若细品,都应该有点价值。


英选会面试和签约开发力量,所以深度接触(仅指真实项目合作,如果算面试考核就太多了)过的个人开发者超过 300 个,外包公司超过 50 个。

将市场上的外包力量分了六类。

第一类:亏本做买卖

有些外包公司或个人会因为是大品牌主、资源丰富,因为要做案例、期待长期合作或建立合作基础,愿意极低的价格全新做。甚至可能主营业务就不在于此,例如卖硬件的做软件,玩票的兼职个人。

当然很想找到这一类,但是作为普通需求方,对这类是可遇不可求,就算遇到了也不可持续。

第二类:复用代码开发

不少的需求都可以用直接现成系统,二次开发,或是从以前代码复制粘贴的方式来实现,成本控制的同时,可能保持还不错的质量水平。

如果为了迎合短期目标,没有长期打算,完全可以选择。不过要理解但凡有升级迭代,得准备好抛弃原来做出来的东西(甚至数据)。

如果是这种需求,不用找外包公司,去 码市 找个人就好了。

第三类:廉价外包公司

这类外包公司会通过招聘大量很便宜的人,用低成本提供劣质、无保障的服务。工程师大多来自半途转行,培训班,低至两三千块的工资,让公司的价格非常有竞争力。

这类服务项目的失败概率很高,外包的坏印象主要也是来自于这个群体,能躲得开尽量躲……

第四类:品质外包公司

这类团队普遍成员素质较高,重视产品质量、项目管理。便宜的服务里面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质量好坏,而在于服务质量的不稳定,项目成功率无法保障。

要做到这种保障,服务商就必须通过更优秀的团队,更规范的流程,以及更先进的技术来保障,成本因此会大幅提升。

如果是想认真做个有价值,可持续的产品,必须选择英选这一类。

第五类:SaaS,或者传统软件产品公司

软件产品公司也会提供外包定制服务,如果要的东西产品解决方案较大程度满足,但是想要做一些改动,最合适的方案就是来做了。

像是有赞,微盟这种小程序平台的定制,或者很多 CRM、ERP 的针对性业务调整。只不过通常报价,时薪会比较高,很多会在 300 元以上。

当这些软件的核心功能比较好用,改动量比较小的前提下,还是非常靠谱的。

第六类:精品服务/咨询公司

这类公司通常有品牌意识,知道自己擅长的是什么,能将核心能力发挥到位。例如擅长产品体验的 eico,擅长设计的洛可可,还有数据、AI、图形处理等等各种技术领域。

在具体的技术实现上,可能并不会自己去执行。例如有做人脸识别设备的厂家,帮公安局做营业厅人流监控的方案和设备提供,但具体的系统开发由 英选 负责。或者科大讯飞,也给很多大企业和企事业单位做语音识别方面的定制系统。

这类项目强调的是对某个方面能力的深度需求,当有这种类型的需求,自然就知道自己需要这样的服务商了。

好了,现在可以知道大多数的需求应该都要落在:

  • 第二类——不考虑质量的,找个人怎么简单怎么来;
  • 第四类——考虑质量和未来迭代的,找靠谱的外包公司。

问题来了,现在信息是不透明的,怎么知道这个张三和这个深圳本地的外包公司,是真的靠谱?

如果不想自己的产品有太多bug的代码,那要好好选外包商了

如何选择第二类服务商?

个人合作的失败率高,大多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需求认知和边界的问题。

如果需求描述足够清晰,沟通充分,约定清楚交付什么,怎么交付,验收的标准,一般不会有人愿意拿自己的时间浪费着玩。

同时控制预付款风险,避免跑路。可以选择 码市 这样的平台,通过平台托管款项。

如何选择第四类服务商?

如果在这个市场看得足够多,会发现能想到的大多数识别方式都不可靠。

  • 公司规模:对于第三类来说,充胖子根本不用打肿脸。

客户会因为这类公司大几十个人的规模而源源不断,如果把这些低端人力当成营销费用,ROI 比做百度 SEM 还高。

  • 案例:自宣传的材料可以非常低成本伪造、夸大。

很多公司都说自己“服务”过移动,电信,即使真的做过一两个 H5 页面,能证明能力?

  • Leader 层:跟创始人聊了几次觉得很不错,但 CEO 不会自己给写代码,真正干活的人到底是谁,没法控制,但人是项目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 服务承诺:可以瞎给,不一定执行。

大多数商务销售只管拉单,哪管给服务团队带来多少坑。个人通常缺少理性判断,前面啥都行,后边越做越懵。

如果不是专业人士,真正有效的识别方法只有品牌。

对于需求方,真正应该关注的是这些问题:

  • 周围有多少人知道?
  • 业内专业人士怎么评价?
  • 公司做了多久,有没有法律纠纷?
  • 网络上有多少对报道、评价和信息?
  • 有没有博客,有没有原创的观点?
  • 有没有自己的项目管理标准和流程?
  • 客户是怎么评价?

绝大多数外包公司和个人,对于品牌的价值认知是缺乏的,品牌所带来的作用被严重低估。

  1. 品牌能够极大降低交易成本;
  2. 有品牌就能够跟普通外包商拉开差距,形成“靠谱”的感觉;
  3. 做品牌就得先做定位,客户能快速认知到和外包商的匹配程度,适不适合。

英选 就是第四类服务商,因为品牌的需求推动做了很多重要的服务设计。

目标客户是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客户的需求场景是做与原有业务结合的探索性产品,或者尝试开拓新的业务,或者开发管理系统和工具去填补业务过程中的效率洼地。

这类客户在意项目质量,需要接手代码或者有长期迭代的打算。

所以去搭建质量体系,搞 DevOps 研发流程,只认证前 10% 的自由职业开发者,做语音面试,技术考核来保障团队素质。

最后,给点更实际的建议

  • 选择有风险意识的合作伙伴

有风险意识的家伙,其实不一定能把东西做得很出彩,但是能很大程度避免失败,预防项目过程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果跟沟通的合作伙伴总是提出担忧,疑虑,谨慎,也有意识提示风险(丑话说在前头),不要因此反感对方,未来项目的顺利比当下获得这个客户更加重要,这是一种优势。

  • 选择能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

沟通的过程不要再问一些无聊的,假设性的形式问题了,例如会不会做好项目啊,怎么保证做好的项目之类的……鸟用都没有。

可以把产品逻辑,合作细节甚至潜在的业务困难都提出来,看看对方是否具备发现问题,思考方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眼中只关注什么时候签单,或者总把焦点放在价格上,而缺少对细节的关注,就务必要谨慎了。

  • 是甲方,但不要指望一劳永逸

虽然是甲方,但付了钱就等交好货,仅仅是美好想象。合作过的客户中,最终产品质量最好的,肯定是“把手弄脏”的人。

学习,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一起努力,才有可能做好一个项目。沟通原型,讨论交互,确认设计,包括测试细节,做完一个软件项目,成为半个互联网产品专家不是夸张。

  • 好质量来自于『龟毛又机车』的甲方

优秀的人也需要被要求,才能交出好东西,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是甲方的“义务”,要求持续,而且集中地思考和反馈。

一个好的产品,来自于项目团队的“吹毛求疵”,这种氛围需要来带。一旦让大家意识到『不够好的东西在甲方那边过不了』,离好产品的距离就近了很多了。

  • 好产品来自于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而不是技术

对于绝大多数新产品来说,技术(指代码、语言或框架等)都不是难点,也不是重点。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产品的逻辑思考上,功能设计上,商业模式设计上,产品会更加好用,也更容易成功。

外包市场稂莠不齐,高赞答案也从外包分类的角度给出了独到的见解。这几年也接触过不少外包公司,对靠谱外包也有一些理解。

从两个方面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什么是靠谱的外包公司以及如何挑选靠的外包公司。

一、什么是靠谱的外包公司?

传统外包通常给人一种不靠谱的原因,原因是软件外包属于非标服务,在最开始是很难将工作内容完全商定清楚。其根本原因在于行业壁垒,以及信息不对称,需求方阐述的通常是业务需求,而开发人员直面的是开发需求。

除此之外,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不靠谱的外包公司,团队成员普遍专业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较差。通过失真的包装打造品牌形象,采取低价的手段获取客户。对于不了解行业的需求方,可能会被蒙骗。

对于需求方而言,外包的意义在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减少项目成本。

但重点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解决项目需求,而非本末倒置一味追求减少成本。如果将整个外包行业认为同等风险的情况下,需求方大概率会选择低价试错,往往会深陷泥潭。

之前的回答,也有提到一个外包项目是否靠谱其实取决于需求方、服务方、平台方三方共同的努力。

单纯将外包是否靠谱,归结于外包公司其实是不理性的。但本次重点围绕在外包公司这一方。

面对需求方,会以解决问题为基本出发点,首先了解需求方想做什么业务,挖掘需求方的真实核心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经验,给需求方提供合适的技术方案。
面对团队自身,能够注重项目管理,培养服务意识,有意识地积累和维护团队口碑。

一般而言,商业组织的本质是提供解决方案。靠谱的商业组织通常拥有两个特质,专业和真诚。

对于外包团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能够明确自身的能力边界。

2.能够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3.能够自觉为客户控制成本。

一言蔽之,能够站在需求方的角度解决业务发展中碰到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外包公司,需求方的评价自然是极佳。

二、如何挑选好的外包公司?

一个好的外包公司并不是可遇不可求的。

通常建议非专业出身的需求方,选择一个靠谱的外包平台对接外包公司。

任何品牌介绍,成功案例都比不过真实的用户口碑以及合理的机制来得到实在。

在外包平台,需求方可以看到外包团队过往的评价,打分,成功案例,接单次数。具体每个平台提供的信息都不同。

反复提到,对于需求方而言,外包的意义在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减少项目成本。需求方通常只关注实实在在付出的价格,但容易忽略寻找外包公司的时间成本,以及解决纠纷的风险成本。

一个靠谱的外包平台,可以过合理的机制为需求方筛选,匹配专业靠谱的服务方。并且在项目全程负责监督和推进,保障项目能够顺利交付。

靠谱的平台,在知乎相关问题可以搜索到,在此不做推荐。

通过熟人,专业人士推荐等途径也可以找到合适的外包公司,在信息透明的情况下不失为是一种好选择。

无论用何种方式,最重要的是明确自身需求,判断是否合适。

千万别选外包公司,别选外包公司,外包公司!

外包公司分为俩种:

技术外包与人力外包。

相比较,前者比后者要好,这个好体现在待遇,编制,认同感,职位升迁等。

举个栗子,华为同样有外包业务,以前所在的某国企(证券行业)就聘请了华为的技术外包人员。一边卖给服务器,一边派人员过来维护以及负责指导。

和一位小哥比较熟,说华为的真牛逼,好羡慕。说这样出来做外包的都是里面比较次的,话里行间透露着淡淡无奈。

这位小哥已经很不错了,公司还有人力外包。公司在陆家嘴有俩层办公楼,人力外包的员工都在5楼,和技术外包员工在24楼。说没有歧视,自己都不信。由好几个外包公司组成,罗盘,普元等等。

开需求评审会议的时候,组长或者经验久的人都要来这层来。因为是甲方,付钱聘用外包公司,所以boss一般都比较强硬,这个功能必须要实现!这个功能下周就要。组长也很无奈,硬着头皮接受,估计回去就要压榨组的员工。

和人力外包的一个哥们比较熟,叫蔷哥,说蔷哥是组技术担当,工资一定很高吧? 蔷哥说没有,比不上,就7k一个月。 说这tm,公司给乙方一个月人头费3万,然后才拿这么点?这边好多人技术不如都十几k。说出口就后悔了,感觉伤到了自尊。

后来蔷哥离职了,当然也有在中间怂恿,去了花旗银行(年薪达到知乎水平,还没到)。

所以能选择一定不要去外包公司,尤其是人力外包,就像资本论里面描述的资本家,如何残忍的那样。

还有最后普及一下:甲方与外包公司之间的协议,有一条明确规定,甲方不准主动挖乙方员工。

这就是当时和boss推荐蔷哥时候知道的。

喜欢抽象建模型的思考,有助于找到事务背后的本质,这篇文章会从行业的高度再分析一番。

经常听说,找创业伙伴和谈恋爱一样。英选倡导无边界组织[1],鼓励企业大胆尝试外包和自由职业者,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尝试了各种形式的大量外部合作,对这点的认知尤甚。

要找到优秀的合作伙伴很困难,无论是个人、团队或者公司,两方能碰上并舒适地合作非常难得。谈恋爱一样,门当户对就是提高匹配度很重要的做法之一。

一、客户分级:先确定自己是哪一类客户

外包行业很大,查了一些资料,但从国内 IT 服务外包来说,比较可信的市场规模数据在 5000 亿人民币左右。如果涵盖软件行业和海外客户服务,这个数字更会大很多。

将其中产生了服务外包的客户根据规模、项目规模和特征,进行了简单的划分,方便你对号入座,对于后边的分析会有很大帮助。

 

  • 头部机构:业务稳定、增长放缓的大型企业,或地级以上政府单位
  • 成长机构:收入及规模快速增长的创新企业,或县级以上政府单位
  • 创业企业:有资金能力的创业企业
  • 小微个人:小微企业及个人

不同类型的客户,不仅付费能力,关注点也会不同。

为了建立更直观的感受,还为不同级别的客户尝试建立了画像。(作为分析的工具,这不能 100% 覆盖所有企业,也不能排除一些特例)

 

 

 确定了你属于那一类,继续再看看市场上的服务力量,也尝试给分类。

再看看市场上的服务力量

本文最精华的部分来了,也是最需要解释的(优秀的设计师朋友可以帮梳理下表达)。

 

 

 头部服务力量

大型外包公司

先来看看国内的老大哥们,是整个外包市场里面最主要的服务力量,对于整体市场规模的贡献极大。

图中标注蓝色,就意味着是对应市场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灰色则代表是参与者,但不占主要的市场份额。

为了给大家更直观的感受,补齐对于规模的认知缺口,一个个查了公开材料,全都是(或曾经是)上市企业,按照人数规模做了排序,确实都是非常恐怖的存在。

  • 中软国际:2000年成立,港股0354,员工人数75000+
  • 软通动力:2005年成立,2010年上市纽交所,2014年退市,员工人数75000+
  • 文思海辉:前身是1995成立的文思、1996成立的海辉两个公司,2007年上市,2013年黑石对其私有化在2016年卖给了海航,2020年海航将其又卖给了中国电子,员工人数35000+
  • 博彦软件:1995年成立,深交002649,主要服务微软测试,内容审核,员工人数25000+
  • 东软集团:1991年成立,上交600718,员工人数20000+
  • 中科软科技:1996年成立,上交603927,主要服务保险行业,员工人数17000+

除了这些老大哥之外,其实也还有大量几百人、几千人的外包公司,对于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客户量级来说,也是很大的体量了。从模式上也较为接近,基本都是以人力劳务派遣为主、软件咨询占比是比较少的。

大型互联网公司

这个版块大家更加熟悉,大家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各样的互联网产品大多都来自于这些公司。

凭借顶级的技术和互联网洞察能力,也会给政府做大量与民生、基建息息相关的信息化项目外包,从而提升自己在政府关系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头部的服务力量所服务的客户基本都是政府信息化,或是其国内外大型企业。离普罗大众比较远,就不做过多解释了。

中部服务力量

这个版块是整个市场里面最主要的生态构成部分,是腰部企业的聚集地。

一方面,大多数是创业成长起来的,通常是有能力、有愿景,奔着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在规范流程、团队实力方面,都会有不错的表现。

另外一方面,在腰部能扎根下来,虽然不一定能继续成长壮大最后变成头部企业或上市,但比起早期草根创业者或小团队,起码想要死掉也没那么容易。

中小型外包公司

这个领域其实有很多选择,但是找了一圈,基本都不怎么做品牌和传播(除了投百度广告),实在太少公开材料,有比较高的识别风险。

英选

作为中高端全流程软件外包服务品牌,至今服务了接近400个客户,知名客户包括腾讯、德勤咨询、海康威视、少数派、深圳国际家居展等等,来自一线互联网公司、8 年工作经验以上的核心认证开发者超过 50 人,签约认证开发者超过 200 人。

齿轮易创

齿轮易创通过轻量的产品技术咨询和敏捷的软件研发,为企业提供定制化软件解决方案的一站式落地服务。

B端互联网产品公司

市场上还有大量的中小型的互联网产品公司,其中 SaaS、PaaS 等平台由于客户存在定制化需求,也会“被迫”接受不少的定制外包业务。从软件领域,列举一些代表性企业:

企业客户放弃 SaaS 的原因中竟有 23.5% 是因为 SaaS 企业的定制化服务能力欠缺[3],这点还是让觉得很震惊的。你们不知道英选针对这类需求,也有提供类似OEM的深度合作业务吗。

 

除了之外,还有行业的上下游以及细分领域企业,例如工业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广告和咨询公司。

洛可可

洛可可设计成立16年来,坚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行业整体创新解决方案,以市场与技术的迭代更新为导向,业务深入智能机器人、消费零售、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文化创意、公共事业等领域。 并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创新服务,包含产品策略与研究、工业设计、结构设计、品牌设计、文创设计、交互设计、服务设计、研发与供应链管理的完整闭环解决方案。

官网的知名客户包括:菜鸟快递、海底捞、小仙炖燕窝、蔚来汽车

eico

EICO成立于2004年,为200多名国际与本地客户的300余个产品提供了创新易用的设计方案,有效提升了产品体验和客户品牌价值,并引领市场不断树立新的体验标杆。

官网放的知名客户包括:摩拜、人人贷、亚马逊中国、丁香园。(感觉官网应该很久没更新,标杆客户里前三个都已经失败了……)

底部服务力量

这类是大家直观上最容易接触的,随着服务主体越来越偏于个人(或几个人的小团队),门槛极低,鱼龙混杂,识别难度非常高。基本不需要期待有什么规范流程,合作的失败率高。

微型外包团队

在预算有限又希望尽可能做好的情况下,靠谱的小团队是相较于个人开发者更好的选择——小团队会更有分工意识,分工的产生会让整体项目风险明显下降,例如产品经理、前端工程师、后端工程师,甚至测试工程师和项目经理。

虽然这类团队没有什么品牌化基础,但因为团队规模小,从业人员的平均专业化程度反而会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的规范化程度会下降以及随时可能解散的风险。

团队的专业程度和项目执行规范化程度,二者综合影响了最终的项目成果。

自由职业者及兼职工程师

个人的性价比是最高的,英选作为无边际组织的典型,在技术、设计、运营各类重复性工作上其实是经常使用的。

但与个人合作的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专业能力,例如在合作前能确保需求描述足够清晰,沟通充分,约定清楚交付什么、怎么交付、验收的标准,不会有人愿意拿自己的时间浪费着玩。

玩票性质的大牛可以给你好东西,但是合作非常不稳定;普通的开发者是缺少真正的质量概念的,而你如果不是真正专业的客户,预期控制更是难上加难。兼职相比全职自由职业,价格更低、但是时间风险更大,这些最终都会导向「质量不过关」的结果。

以上两类容易失败,但原因大多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 需求边界以及合作规范,所以需要平台来承担相应的职能。

国内知名软件外包平台

「码市」:平台的注册开发者超过22万,特色是通过智能匹配系统快速连接开发者与需求方,提高软件交付的效率,保障需求方和开发者权益,帮助软件开发行业实现高效的资源匹配。

「程序员客栈」:中国领先的技术新人力、技术开发交易平台,陆续推出了自由远程工作、线上开发、驻场招聘猎头等业务产品,为程序员提供各式工作机会。

「云队友」:面向企业的远程人才雇佣平台,解决企业灵活用人需求。支持企业按照时薪雇佣远程人才,为企业提供人才匹配,工作管理,薪酬结算等服务,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不同的平台各有侧重,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选择。

  • 码市是非常专注在软件技术需求的快速匹配对接,项目发布简单高效,高质量项目发布后一下子就会有很多报名,托管款项后由平台提供纠纷保障;
  • 程序员客栈则提供了相对公开的开发者简历,跟看菜单一样浏览各式各样的开发者,在找人方面更具有主动性;
  • 云队友则是覆盖互联网产品、文案等常见工种,提供的服务更加广泛,除了项目制外,还提供了按时薪付费的结算工具。

总结

OK,最后根据客户分级,以及服务力量的分级,来匹配一下项目规模(金额)范围。

 

参考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5132687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5201179/answer/1101644904

 

posted @ 2021-07-22 06:22  吴建明wujianming  阅读(3067)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