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智能HUD

车载智能HUD

从 HUD 到行车记录仪再到后视镜,最近有不少团队都发布了自己的车载智能硬件。

什么是 HUD?

HUD 全称抬头数字显示仪 (Heads Up Display),又叫平视显示系统,简称HUD。可以把重要的信息,映射在玻璃上,使驾驶员不必低头就能看清重要的信息,最早出现在军用战斗机。目前,一些高端豪华汽车上已经出现 HUD,也有一批后装的硬件厂商开始相关研发。

HUD的三种主流方案

 

 

 AIoT

成熟且性价比超高的蓝牙语音模组方案,搭配100+模块功能的语音助理APP,快速赋能硬件智能化升级。

前装方案

3D显示3D渲染的光学显示方案,搭配乐驾独家的畸变矫正算法,定制更适合前装的WHUD和ARHUD方案。

后装产品

车载智能HUD、OBD、车载智能中控、行车记录仪等后装产品面面俱到。

 

 

 目前主流的 HUD大多采用后装的形式。原因也简单,前装 HUD主要还是出现在某些高端车型上,而一些中低端车型以及存量车都没有这样的配置,因此后装产品市场很大。

当然,能实现 HUD 功能的产品早就出现在了宝马系列车。连接 OBD 之后,就能够读取车辆的信息,显示固定的一些数据。不过这些产品功能比较单一,又不能连接手机进行功能的扩展,也就不能称为智能硬件。

要使用这些产品,你首先需要在挡风玻璃上贴一层镀膜,然后利用强光把显示的数据打亮,投射到玻璃就能当做 HUD 进行使用。为了投射之后看起来是正向,正面看上去这些数据和字母都是反的。

这其实不能算是真的 HUD,最近一些手机软件也出现了这类功能。

而且由于玻璃本身的厚度,还有可能出现重影,导致看不清,实际体验也不会很好。这也是我说真正的 HUD 投射必须是的虚像的原因。

这类产品本身设计大多都很不美观,完全破坏了我对 HUD 的想象(这段属于个人吐槽)。

 

 

 智能 HUD

当然,我们今天要盘点的肯定不是刚才的那些伪 HUD,而是现在一些主打智能化,能够连接手机进行功能扩展的产品。

这类智能 HUD 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悬挂式和仪表台式,两种方式各有优劣。

悬挂式优势在于适配性强,直接安装在遮阳板上。不过缺点也明显,安装以后遮阳板功能就告别你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后装遮阳板,但成本相对就很高了。而且当你目视前方,由于距离眼部很近,总会觉得眼前有东西挡着,还挺别扭的(不习惯戴眼镜的都知道)。

仪表台式:优势在于可视角度略低于视线的平视,对驾驶干扰较小,同时安装成本也很低。但是缺陷是,仪表台受到阳光直射的时间较长,散热问题很难解决,而用于成像的光机本身就是发热大户。因为仪表台的形状角度不同,可能出现适配问题。而由于挡风玻璃的角度不同,也存在空间不够的可能。

有必要普及的是,HUD 目前价格普遍较高,基本都在千元以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采用的 DLP 光机成本很高,而光机直接影响成像效果,而成像是 HUD 的核心技术。有一些采用激光投影方案的,成本就更高了。

这类 HUD 的成像原理其实不复杂,就是利用光机把图像投射到反射膜,然后在反射到经过特殊镀膜的透明材质,形成虚像,就是人眼最后看到的图像。光机质量和成像效果成正比,当然发热也是成正比的。下面以悬挂式作为例子,原理是相同的。

 

 

 由于投射的透明材质曲率及材质,目前主流的产品投射普遍在 1~2m,这和人眼的视觉最舒服的距离 2m 以上还有一些差距。同时,投射的面积也会影响到观感,既要能看清内容,又不能过度影响视线,找到这个平衡点还是很重要的。

由于基本上 HUD 都安装在 OBD 接口上(供电和车辆数据读取),因此显示车况车速的功能都是有的。

在系统层面,这些 HUD 基本上都是采用 Andorid 系统,然后根据 HUD 的交互进行相应的软件调整。硬件基本都是手机规格的,可以说是把手机的外壳换了一个形式。为了方便连接手机,蓝牙模块,WiFi 也都是有的。

因此,这些产品在功能上重复程度很高,基本都是以导航为核心基础,然而辅助以通信(微信、电话)和娱乐(在线音频)功能。而一些附加行车记录仪的产品例如 CarPlus、Halo 等,由于安装位置角度的问题,我认为体验并不是很好。

大家的产品逻辑相差不大,差异化更多还是表现在交互体验。目前主要的交互有三种形式,语音、收拾、按键,其中以语音较为主流。不过对于按钮和手势作为辅助的侧重点不同,显示团队对于交互逻辑的思考,具体优劣还要经过实际体验才能得出结论。

 

posted @ 2020-05-11 20:13  吴建明wujianming  阅读(116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