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世界》学习笔记(一)
《CSS世界》,张鑫旭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12月第一版。
1.P9二维码链接文章的demo值得一看,可以实现有关“某些区域颜色始终保持一致”的效果。
P9二维码所链接文章的一个demo里,图标用i标签+背景图的形式实现。我在模仿知乎、简书网站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图标实现和你的不一样。比如回到顶部的按键,知乎是用button+svg,简书则是i标签+content属性生成图片。我自己用的是a+img实现。
我想知道这些实现有什么区别么?从语义上考量我感觉知乎的更好,因为这个功能就是按键。
鑫大回复:知乎意义好,兼容性不好。知乎放弃了IE8用户。如果图标是按钮,a标签具有键盘可访问性,同时兼容性好(尺寸控制上),同时设置role=”button”具有按钮语义。i标签用在装饰图形上。
role的值不是随便取的,参考:http://www.w3.org/TR/2014/REC-wai-aria-implementation-20140320/#mapping_role
为什么role值不能依开发者自取?
一.role的作用是增强“语义”。这里的“语义”更多的是为了以后的兼容。比如某些浏览器无法支持input<button>,我们只好写<a role="button">让这个通过图像和a标签形成的按键兼容现在和未来——当浏览器支持button后,role的值就会让浏览器把这个标签当作按键渲染了。
二.role的作用不是“解释”。比如你引入一个div,是为了统一某个界面的样式,你不能给这个div加上诸如“bodyStyle”这样的role值,这就是在“解释”了,这是注释的作用。如果允许role随开发者自定,难免会发生这种情况。
当然,如果某种标签在标准中不存在,而开发者需要,可以考虑自己开发后提交标准组织,通过后自然就有相应的role值出现了,哈哈。
关于vh、vw,参考这篇文章:
1.显示器分辨率和显示器尺寸并无直接关系——所以兼容布局考虑的不是尺寸而是分辨率(你的单位是px,是分辨率而不是“英寸”)
2.1024x768=“一条水平线上有1024个像素点,共768条线”
3.视区宽度=innerwidth;浏览器宽度=outerwidth;显示器宽度=screenwidth
4.弹框图片不超出浏览器窗口;纯CSS实现弹框的水平与垂直居中效果(没有JS计算与定位)
2.P11
1.焦点元素=a、button;非焦点元素=没设置tabindex属性的div、span——————这意味着二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之所以有互相转化的需要,是因为在一些浏览器里面,非焦点元素对伪类“:active”置若罔闻。
3.P14的链接文章。
为什么浮动元素会使父元素(高度)塌陷?
在文档流中,若父元素未设置高度,那么父元素的高度默认是被子元素撑开的,即子元素多高,父元素就有多高。但是当子元素设置浮动之后,子元素就会完全脱离文档流,父元素还在文档流中,此时父元素的高度就没有子元素撑起(子元素无法撑起父元素的高度),从而导致父元素的高度塌陷。简单来说,就是包含含有浮动的元素的上一级的高度变为0了,下面的元素会上去,这样会导致页面布局混乱。
————引用自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27671651?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额外知道一些东西:没有设置高度的元素,默认是auto,宽度同理。auto是怎么个自动法?是根据元素的内部元素的高宽自适应的,对于具体的元素又不同,比如P14链接文章里的div,其高度是根据内部元素所定,所以当内部元素脱离文档流后就会变成高度=0,但是由于div是块级元素,默认是占满一行,所以可以看到其宽度是铺满的,既然是在元素浮动后也是如此。
刚开始我没看懂P14文章的原因有二,其一已经在上面解释了,其二就是为什么在后面加个空元素(还得是块级的)就可以解决塌陷问题?
当添加了最后一个冗余元素(未设置clear:both)时;父元素和此冗余元素的高度都为0,并且三个浮动的元素都浮在了它们的上方盖住了它们(可以把它们看成PS中的图层)。现在,给这个冗余元素添加clear:both(clear属性介绍),它便要躲开这三个浮动元素,因此,一直往下跑,直到没有被浮动元素盖住才停下来。而父元素看到这个子元素跑开了,自然想要包裹住它。
————引自文章:http://m.blog.csdn.net/sjinsa/article/details/70932804
百度了好几篇,这一篇的这一段我感觉是比较靠谱的,结合鑫大在书里提到的“正是由于块级元素具有换行特性,因此理论上它都可以配合clear属性来清楚浮动带来的影响”,可以知道为什么后面加的元素还必须是块级元素才能解决塌陷问题——塌陷的父元素是一个块级元素,要想出现“父元素看到这个子元素抛开了,自然想包裹住它”这个效果,就必须要换行,如果不换行,或者换个说法后面加的的内联元素,其在文档流中与父元素是“同一水平面”的(按鑫大的说法,是“木头”不是“水”),无法影响父元素高度;而只有加了clear:both,才能让这个块元素跑到浮动元素的下面,从而让父元素的高度超过图片。
IE浏览器不支持伪元素display值为list-item的原因和为什么设置display:list-item会出现项目符号:p15
4.width:auto
1.width默认值是auto
2.width:auto时,有至少四种宽度表现:
一:fill-available,充分利用可用空间;二:fit-content,收缩与包裹;三:min-content,收缩到最小;max-content,超出容器限制。
3.P18
外部尺寸的块级元素一旦设置了宽度,流动性就消失了——所谓流动性指,margin/border/padding和content内容区域自动分配水平空间的机制。
4.
有包裹性(P20)的元素:display:inline-block;table元素;绝对定位、浮动。———————应用:不需要担心某个元素内容太多而破坏布局,比如:
某个模块的文字内容是动态的,可能是几个字,希望字少的时候居中显示,字超过一行巨作显示(实现见P21或者自己写的Demo:动态文字居中)
5.关于首选最小宽度
在CSS世界中,图片和文字的权重要远大于布局,因此,CSS的设计者显然是不会让图文在width:auto时宽度变成0的,此时的表现就是“首选最小宽度”。具体规则见P22
设置width:0,借用首选最小宽度可以实现单竖显示文字的效果(P22);HTML实现凹凸效果(P23或者自己写的Demo:凹凸效果)
类似图片这样的替换元素的最小宽度就是该元素内容本身的宽度。
6.content:url()、background(背景图)、<img>的区别。
伪元素的content属性很强大,可以写入各种字符串和部分多媒体文件。但是伪元素的内容只存在于CSS渲染树中,并不存在于真实的DOM中(譬如::before和::after伪元素,用于在CSS渲染中向元素的头部或尾部插入内容,它们不受文档约束,也不影响文档本身,只影响最终样式。这些添加的内容不会出现在DOM中,仅仅是在CSS渲染层中加入。事实上, 伪元素可以被浏览器渲染,但本身并不是DOM元素。它不存在于文档中,所以JS无法直接操作它。 而jQuery的选择器都是基于DOM元素的,因此也并不能直接操作伪元素。)。所以为了SEO优化和HTML的语义化,不要在伪元素中包含与文档相关的内容————基于这个原因,属于内容的图片要用img标签添加。
对于装饰用的图片,最好用伪元素配合background加入——伪元素+content:url()有一个弊端,这样加入的图片是没有办法改变宽高的,必须提前设置好。而通过伪元素+background背景图的形式加入的图片,可以用background-size调整尺寸(其实还是有办法通过JS控制伪元素的属性的,用背景图属性加入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修改background-size来动态改变图片大小了)
参考文章:
http://blog.jobbole.com/49173/
https://segmentfault.com/q/1010000009215970
http://www.jb51.net/article/81984.htm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CSS/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