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首页上《博士后和民工的区别》这篇文章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風語者·疾風随后发表了《驳"博士后和民工的区别"》,老赵也《很喜欢博士后和小工的故事,于是就编下去了》,Aaron用自己马大哈眼神看出来疾风和老赵对于那种只顾眼前的小工做法有些意见。Aaron仔细瞅了瞅,发现那个那个小工的做法跟自己现在使的杀鸡刀很相似,但是Aaron一心想着以后可以使上杀牛刀,所以跳出来为自己的“草根的实用主义”辩护一下。
一句话概括一下那个故事:一个乡镇企业的小工用风扇解决了联合利华几个博士后用高科技解决的筛选空肥皂盒子的问题。对于这个故事,Aaron的意见就是乡镇企业就应该用小工的方法,联合利华就应该用博士后的方案。
Aaron说那家小公司用小工的方法是合适的,联合利华用博士后的方法也是合适的,但是换过来之后就不一定合适了:乡镇小企业用博士后的方式是小题大作,说不定它一个月的利润还不够那几个博士后的薪水;反过来如果是联合利华用小工的方式就不合适了,毕竟博士后的方法更加准确,出错的概率也小,Aaron想联合利华如果卖出去一个空盒子造成的舆论什么乱七八糟的损失应该不止这几十万吧。
这个故事提醒了Aaron——Aaron一直信奉实用主义,个人认为实用主义就是够用就好+不断进步。一口气是吃不下一个大胖子的,我们在起步的时候只能做到够用就好。老赵说他很不喜欢“咱面向初学者,能实现就好了,不多说,看代码”,这是可以理解的,这是老赵所处的环境(包括自身能力这个因素)造成的。可是,大家应该想到,这些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这段“能实现”的代码还是很有用的,一个初学者如果看到这些能实现的代码是很高兴的。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一种可以写出并让他看到Hello world的代码才是最让人兴奋的,毕竟他“会”了,这比先教他一大堆关于编程思想扥等来得更容易激发初学者的兴趣。
Aaron当前从事测试工作,很多业内同仁都了解,测试在中国起步晚,发展也落后开发一个节拍。不过近年来很多小公司都开始引入测试人员,Aaron自己也是处于这种环境,唯一的区别是我们一开始就将开发与测试并行发展了。Aaron在自己的实践中发现最好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因此Aaron开始极力宣扬自己“草根的实用主义”。在Aaron开始接触测试的时候,网络上面关于测试的资料并不太多,而且形式内容大概都是模板之类的东西,或者某一个知名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技巧,当然那个时侯也有了一些相关的经典书籍,如Aaron一直推崇的Ron Patton《软件测试》。遗憾的是,Aaron发现自己看了那么多的测试计划模板却还是找不到测试的重点,做了一堆计划却总是赶不上变化,后来Aaron开始将那些经典的东西拆开来,一步一步实践,做一个够用就好的测试计划,在自己完全无法掌控进度安排的时候把Test Scheduler部分直接踢出了测试计划文档,总之“够用就好”。
讲到这里很多人一定以为Aaron是来驳"驳‘博士后和民工的区别’"的,那大家应该耐心地继续看下去。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Aaron在够用就好后面还“+不断进步”,这一点很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老赵不喜欢“咱面向初学者,能实现就好了,不多说,看代码”可能有点怒其不争的味道,毕竟这些人是有带坏风气的嫌疑的。Aaron发现,自己在坚持“够用就好”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于是Aaron就想着是不是应该搞一些其他的东西,这个时候Aaron就开始琢磨以前剔除的部分,然后一点点再把它们加进来——这就是所谓的不断进步。
Aaron这样做是有自己的理由的:小工的做法固然简单省事适合那家乡镇企业,但是如果“一不小心”那家企业变成了联合利华,这个时侯再用小工的做法就不妥了。先进技术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但是先进技术一定比自己的方法做得更好。杀鸡不用牛刀,杀牛亦不能用剪刀,或者应该说“杀牛更不能用剪刀”,这就意味着自己在准备杀的时候要考虑到现在是在对付一直鸡,将来就不一定了,所以我们得慢慢去学会杀小牛用小牛刀,大牛用大牛刀,等到某一天一头牛终于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候,咱刷刷刷拿出个牛刀跟当年杀鸡一样痛痛快快的解决掉。
PS:刚才看了老赵的《有些话不知道怎么说才好》,终于理解为什么老赵那么不喜欢别人贴代码了,大家都可以去看看,对于Aaron在文中可能出现的对老赵的误解,Aaron表示抱歉~为了不给首页添乱子,Aaron还是将文章从首页上撤下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