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纳税标准——个人所得税
级数 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例1: 某人缴完四金后工资为800元,还没超过1600,不用缴税
例2: 某人缴完四金后工资为1800元,应纳税部分=1800-1600=200,属于第一级,
您的月收入:10000 按照累进税率,计算如下:
--------------------------------------------------------------------------------
(1) 1600元-2100元部分(500)[5%] 纳税25元
--------------------------------------------------------------------------------
(2) 2100元-3600元部分(1500)[10%] 纳税150元
--------------------------------------------------------------------------------
(3) 3600元-6600元部分(3000)[15%] 纳税450元
--------------------------------------------------------------------------------
(4) 6600元-10000元部分(3400)[20%] 纳税680元
------------------------------------------------------------------------------
以1600元作为起征点取代过去800元的新《个人所得税法》已施行。
二是单位给予的5种补助费用,即个人取得的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市内交通费、书报费和洗理费;
三是退休职工的工资和两院院士津贴等特殊津贴。
其中的书报费和洗理费等几种补贴,一定要在北京市财政规定的费用标准之内才能免税,如果单位超额发放、超出的部分一样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其实计算个税非常简单。一是要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即所有收入减除上述三类免税项目再减除1600元;计算出应纳税部分后,查看下表,这个数额属于应该按照哪级缴税标准,如为2999元,即在第3级,要按照15%的标准计算,计算结果再减除(速算扣除数),得到的即为应缴纳税额。
■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薪金收入-各项免税项目-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