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的空洞
公司可重点关注某利基市场(市场细分策略),也可以追求更高的效率(低成本策略),或是试图变得与众不同(差异化策略)。一家本地的无麸咖啡馆关注的重点是特定的利基客户群,Costco超市则重点关注效率和低成本,而苹果则主要依靠自身的品牌设计和独特性。[插图]一些公司在供需方面有着不同的侧重,例如,亚马逊上供应端的后台基础设施十分高效,而需求端却十分在乎品牌的差异化。
Porter发现市场份额较大的公司(如苹果、Costco、亚马逊)通常是盈利的,但市场份额较小的公司(如咖啡馆)也是盈利的。问题出在那些既不大也不小的公司身上。他把这种现象定义为“中间的空洞”困境。这些公司由于规模过大,无法有效地采取利基策略,但其规模又没有大到可以展开成本或规模竞争的程度。公司必须利用差异化克服中等规模的限制,并最终实现企业的规模化和效率化。
规模化阶段的指标
在规模化阶段,你需要比较不同渠道、地域和营销活动内的高阶指标,如Backupify的第一关键指标,即客户获取回报。例如,你从某渠道获取来的客户是否要比亲自拉拢来的客户价值更低?通过直销或电话推销获得的客户,回本时间是否更长?海外营收是否会受税务拖累?
规模化阶段总结
❑ 在规模化阶段,你对自己的产品和市场已经有了清楚的了解。你的指标在这时应侧重于所处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以及你进入新市场的能力。
❑ 你开始关心薪酬、API流量、渠道关系以及竞争者。然而就在之前,这一切还都是干扰信号。
❑ 你要清楚自己是更注重效率还是差异化。在规模化阶段想要二者兼顾十分困难。如果你追求效率,就需节约成本;如果你追求差异化,则需扩大利润率。
❑ 随着公司的发展,你需要在同一时间关注不止一个指标。为不同的指标建立一个层级关系,以使策略、战术和执行与公司的长期目标相一致。我们称其为三个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