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380

C

link

我们找到第\(k-1\)个段的结尾和第\(k\)个段的开头和结尾,当输出到第\(k-1\)个段的结尾时,输出第\(k\)个段,也就是第\(k\)个段的开头到结尾个\(1\),当输出到第\(k\)个段的开头时,直接跳到第\(k\)个段的结尾。
那么怎么找第\(k-1\)个段的结尾和第\(k\)个段的开头和结尾呢?遍历一遍字符串,当找到一个前面不是\(1\)\(1\)时,当前段编号加\(1\);当找到一个\(1\)时,当前这段的结尾往后挪一个;当找到一个\(0\)的时候,把开头移到当前加\(1\),结尾移到当前,解释一下,因为当前是\(0\),所以只有当前加\(1\)有可能是\(1\),而到后面的\(1\)时会把结尾往后移动一个,所以结尾要提前往前一个,要不然已经是\(l=r\),即\(l\)\(l\),有一个了,如果再在第一个往后移动一个就会多\(1\)个。

点击查看代码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k;
char s[500005];
int qr,dl,dr;

signed main(){
	
	cin >> n >> k >> s+1;
	
	
	int lx = 1,rx = 0,op = 0;
	for(int i = 1;i <= n&&op <= k;++ i){
		if(s[i] == '1'){
			if(s[i-1] != '1') op++;
			rx++;
			if(op == k-1) qr = rx;
			if(op == k) dl = lx,dr = rx;
		}
		else if(s[i] == '0'){
			lx = i+1;
			rx = i;
		}
	}
	
	for(int i = 1;i <= n;++ i){
		if(i == dl){
			i = dr;
			continue;
		}
		cout << s[i];
		if(i == qr){
			for(int j = dl;j <= dr;++ j)
				cout << 1;
		}
	}
	
	return 0;
	
}

D

link

找规律,发现找不出来规律。。。那么就开始分析吧。
我们可以发现,每次长度都会变成原来的两倍,那么如果我们对半砍,如果在一半的后面就给它对应到前一半的对应位置,记一次翻转,直到对应到\(1\)\(2\)的位置。好像不是很好理解是不是,但其实就是这样了,那么我们看一个图,重讲一遍。

我们知道,这一个序列是同时变动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序列认为是一个字符,把\(k\)\(n\)取余,就是序列的第几个位置,把\(k\)除以\(n\)上取整就是在第几个序列,那么图片中每一个\(0\)就是代表了一个序列,红色代表原序列,绿色代表翻转了的序列。
假设我们要找的位置时在四号三角形的那个序列里的,那么它一定三号三角形那个序列翻转后得到的,那么三号序列就是二号三角形那个序列翻转后得到的,直到第二个(一号)序列。这样是翻转了三次,加上它是第二个本来就翻转了一次,一共是四次,但是翻转四次和没翻转没有区别,所以就是原序列的那个位置,如果是奇数次翻转,那么就是原序列的那个位置转换一下大小写即可。
这时已经对上面的简洁的描述有了一定的理解,我们继续理解一下为什么是在一半的后面。如果是在五号序列的话,那么我们会直接到二号序列,在第二次对半砍的时候并不会有变化,那么如果我们仍然记了一次翻转,就会多翻转一次。
那么大部分需要理解的内容就结束了,那么怎么实现对半砍呢?我们可以发现每次对半砍完长度都是除以\(2\)了,那么我们只需要找到这个数(假设为\(x\))满足条件的\(y\)\(2^y \leq x \leq 2^{y+1}\),那么我们就可以从\(2^y\)开始砍(这里对砍的定义是把这个位置化成小于这个长度的一个位置)。
那么我们现在解决了从多长开始砍,那么具体怎么砍呢?我们只要判断当前位置是否大于当前要砍的长度,如果不大于就行了,如果大于就减去这个长度,翻转次数加\(1\)即可。再将长度除以\(2\),再继续砍。
最后判断一下翻转次数的奇偶性,翻一下即可。

点击查看代码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int long long

using namespace std;

char s[200005];
int q,n;
int w[200005],cn;

char bian(int x){
	if(x >= 'a'&&x <= 'z') return x-'a'+'A';
	else return x-'A'+'a';
}

signed main(){
	
	cin >> s+1 >> q;
	n = strlen(s+1);
	while(q--){
		cn = 0;
		int k;
		cin >> k;
		int g = (k+n-1)/n;
		int gk = k%n;
		if(gk == 0) gk = n;
		int t = g,a = 1;
		while(t){
			w[++cn] = a;
			t >>= 1;
			a *= 2;
		}
		int c = 0;
		for(int i = cn;i > 1;-- i){
			if(g > w[i]){
				g -= w[i],c++;
			}
		}
		if(g == 2)c++;
		c %= 2;
		if(c == 1) cout << bian(s[gk]) << " ";
		else cout << s[gk] << " ";
	}
	
	return 0;
	
}

E

link

一个我认为挺神奇的做法。
用并查集维护几个信息:\(f_i\),代表\(i\)的父亲;\(l_i\),代表\(i\)所在颜色块的左端点;\(r_i\),代表\(i\)所在颜色块的右端点。
其他再记录几个信息:\(col_i\),代表\(i\)的颜色;\(cnt_i\),代表颜色\(i\)的个数。
那么初始化都是很好做的。
为了方便,我们使一个点的正确左右端点存储在它的终极祖先(也就是\(find(x)\)的结果)中,也就是说,这个点本身的左右端点(\(l_i\)\(r_i\)),不一定是正确的,可能会比原来的小(补充一下:不会比原来的大,因为我们如果要改变颜色,是这个点左右的一个颜色块一起改变,不会说一个颜色块内的一部分颜色改变,颜色块缩小,只会和这个颜色块的外部一样颜色合并起来,颜色块变大),而这个点的终极祖先的左右端点(\(l_{find(i)}\)\(r_{find(i)}\))一定是正确的。
对于操作\(2\),直接输出\(cnt_c\)即可。
操作\(1\)稍微有点复杂,但也比较好理解。
首先,我们让\(x\)成为\(x\)的终极祖先(因为各种信息\(x\)的终极祖先都有)。
其次,我们把原来颜色的个数减少颜色块长度个,要改变到的颜色的个数加上颜色块长度个,把\(x\)的颜色改变一下。
然后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颜色块和左右颜色是否变得相同了,如果颜色一样了,就合并到一起。
那么如何合并呢?首先,肯定要把一个的父亲赋成另一个,然后我们把那个在上面那个(终极祖先)的左右端点改变一下(左端点赋成两个左端点靠前的那个,右端点赋成两个右端点靠后的那个)。

点击查看代码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q;
int f[500005];
int cnt[500005];
int col[500005];
int l[500005];
int r[500005];

int find(int x){
	if(x == f[x]) return x;
	else return f[x] = find(f[x]);
}

void merge(int x,int y){
	x = find(x),y = find(y);
	f[x] = y;
	l[y] = min(l[y],l[x]);
	r[y] = max(r[y],r[x]);
}

signed main(){
	
	cin >> n >> q;
	
	for(int i = 1;i <= n;++ i)
		f[i] = col[i] = l[i] = r[i]= i,cnt[i] = 1;
	
	while(q--){
		int op;
		cin >> op;
		if(op == 1){
			int x,c;
			cin >> x >> c;
			x = find(x);
			cnt[c] += r[x]-l[x]+1;
			cnt[col[x]] -= r[x]-l[x]+1;
			col[x] = c;
			if(l[x] > 1&&c == col[find(l[x]-1)])
				merge(l[x]-1,x);
			if(r[x] < n&&c == col[find(r[x]+1)])
				merge(r[x]+1,x);
		}
		else{
			int c;
			cin >> c;
			cout << cnt[c] << endl;
		}
	}
	
	return 0;
	
} 
posted @ 2024-11-16 21:38  校牌杀手  阅读(2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