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设计与分析——符号三角形问题(回溯法)
一、问题描述
下图所示的三角形中,有14个“+“和14个“-”。2个同号下面是+,两个异号下面是-。
在一般情况下,符号三角形的第一行有n个符号。符号三角形问题,要求对于给定的n,计算有多少个不同的符号三角形,使其所含的“+”和“-”相同。
二、算法分析
用n元组x[1:n]表示符号三角形的第一行的n个符号,当x[i]等于1时,表示符号三角形的第一行的第i个符号为“+”;当x[i]等于0时,表示符号三角形的第一行的第i个符号为“-”;1<=i<=n。由于x[i]是2值的。所以在用回溯法解符号三角形问题时,可以用一棵完全二叉树来表示其解空间。在符号三角形的第一行的前i个符号x[1:i]确定后,就确定了一个有i*(i+1)/2个符号组成的符号三角形。
(i*(i+1)/2来自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下一步确定x[i+1]的值后,只要在前面已确定的符号三角形的右边加一条边,就可以拓展为x[1:i+1]所对应的符号三角形。最终由x[1:n]所确定的符号三角形包含的“+”个数与“-”同为n(n+1)/4(n(n+1)/2的一半,也就是一半的符号)。因此,在回溯可将“+”、“-”个数均 不超过n(n+1)/4为约束条件。同时,对于给定的n当n(n+1)/2为奇数时,显然不存在“+”和“-”个数相同的符号三角形。
这里举一个第1行是4个字符的符号三角形的子集树
对于这道题只要确定第1行的n个符号其实最后画出的符号三角形一定是唯一的,在求第1行n个符号的时,每次确定一个符号时,由该字符与之前已有的字符能组合出一个符号三角形,该符号三角形为最终要求的符号三角形的子集,新确定的符号可以作为右边如图红色箭头那样,将路径上的符号得到。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Triangles { public static int n, half, count;// 第一行的符号个数n,当前“+”个数count, public static int[][] p;// 符号三角形矩阵 public static long sum;// 符合条件的符号三角形个数 public static long computs(int nn) { n = nn; count = 0; sum = 0; half = n * (n + 1) / 2; if (half % 2 == 1)// 无解的判断:n*(n+1)/2为奇数 { return 0; } half = half / 2; p = new int[n + 1][n + 1]; for (int i = 0; i < n; i++)// 数组初值 { for (int j = 0; j < n; j++) { p[i][j] = 0; } } backtrack(1); return sum; } public static void backtrack(int t) { if ((count > half) || (t * (t - 1) / 2 - count > half)) return;// 若符号统计未超过半数,并且另一种符号也未超过半数 if (t > n) { sum++; } // 当i>n时,算法搜索至叶节点,得到一个新的“+”个数与“—”个数相同的符号三角形,当前已找到的符号三角形数sum增1. else { for (int i = 0; i < 2; i++) { p[1][t] = i; count += i; for (int j = 2; j <= t; j++) { if (p[j - 1][t - j + 1] == p[j - 1][t - j + 2]) { p[j][t - j + 1] = 1; // 2个同号下面都是“+” } else { p[j][t - j + 1] = 0; // 2个异号下面都是“-” } count += p[j][t - j + 1]; } backtrack(t + 1); for (int j = 2; j <= t; j++) { // 回溯时取消上一次的赋值 count -= p[j][t - j + 1]; } count -= i;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第一行符号值:"); Scanner read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n = read.nextInt(); System.out.println("个数:" + computs(n)); } }
三、算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