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返乡时,春运又开始了!
在新华网上看新闻,才感觉到年关近了,春运又开始了。看着长长的车厢和密集的人流,一直以为这种不会再出现的现象,现在仍然在一次次的出现。(图片来自新华网)
十多年前,一个穷学生,却每年都要有这么两次类似的机会,以少数人才有的方式,体会火车旅行的魅力。当时的火车速度不如现在的快,条件也很差,但是这些都是次要的,甚至于感觉不到,因为人多,把这一切都给盖了,都顺利的上车就已经很不错了,还能要求些什么?!
同一地区的同学,早上早早的从老家赶到火车站,再搭伴儿买票后一路同行,每个人都带着一个大包,一般是化肥袋子那种料儿的,特别大,有的干脆就是化肥袋子,家庭条件好点的就可以用上帆布的或者是行李箱了。几个人凑齐后,所有的行李都放在一起,由一个人看管,别人去买票。这在当时的车站绝对是一景儿,只要一看有一大堆的各色包裹,再有一个学生模样的看着,一般都是。买票的人一般情况下都能买到票,除非运气特别不好,那就只能赶明天了,但有一个问题是:票买了,车能不能上还是一个问题。
我们来的早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车早,车是夜间的,0:04分开车,买完票后的时间就是干呆着,东西太多没地儿放,放到小件寄存又得花钱。夏天的时候,在候车室外的广场上,天一黑就有人抱着一些凉席,挨个儿铺开后对外出租;卡拉OK刚刚唱响,就有人在广场上占据了一个角落,5毛钱一首,在我们无聊的时候,就在广场上转个圈儿,但夜间别人收摊后,我们就无处可去了,只以找个能坐下的地方,看着挪动的表针。
该上车了,所有坐同一班次车的人都在那个小小的铁牌后排起了长队,在检票前慢慢的向检票的蠕动。等检过了票,我们一伙儿的人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小跑的人群中紧紧跟随,奔向某一个站台。车辆进站后,上车的人已经乱了套,在这个时候,车厢里的人已经塞的满满的,车门已经不再打开。我们就着急的从一节车厢门再转到下一节,同时也在着急的寻找在车上的同学,他们是我们的希望。在上学的四年中,几乎每次返校我都是从车窗进去的。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第二学期,经过了第一学期的半年相处后,同学之间已经渐渐熟悉,但却并不是那种特别熟悉,在我拿着行李顺着车厢奔跑的时候,一个声音在叫我,往上一寻找,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女面孔,告诉我:你先把行李拿上来!我连一点儿也没有犹豫,直接就将行李从车窗塞了进去,但人就进不去了。我又接着往下跑,终于在一节车厢的车窗里挤了进来,只是我进来后,脚都是悬着的,人太多,挤的都没地儿落了,再后进的人,想立起来都困难。车厢里面全是人,行李架上都有人,这绝对是超载了。再后来的印象就淡了,到哪里人少了,到哪里开始有座了,都想不起来了。上车后,随着车辆的运行,人们渐渐安静下来,我开始想我的行李了,那个人是谁?我的行李是不是安全?先不想了,反正那个人知道我的名字,也就是说,至少我们是一个学校的,等人少到能走动的时候,我再去看看。后来事实证明,我的行李是安全的,那位女同胞的我们班的邵同学。
学校所在的位置是火车的终点站,所以回家的时候并不愁,一般是学校包车厢,在几个车厢内都是学生,还能有座,这种上不去车的情况是我们返校的时候才会发生,在火车上我站的最远的是8个小时,才混到座位,实在站不住的时候,坐到了补票的台子上,后来让乘警给撵了下来训了几句,其实我也挺冤的,我最看好的火车接头的地方已经被人占了,厕所门是开着的,里面也有人,你让我上哪儿?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一上火车的时候,就先在火车接头的地方先占好地方,再到车厢里转,就算是没有坐的地方,但只要这个门不开,我还怕啥?我可是准备了不少了的报纸。
如今已经毕业十多年了,但挤火车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现在感觉幸福多了,家离车站只是出租车的起步价,车是晚上的,提前买到卧铺后,在检票开始再从家里出发,到车站人已经不多了,检票上车后开始睡觉,早上醒来再稍一活动就该下车了,再坐上来接的车,就到家了。
看着依然存在的现象,我不能评判什么,因为中国的春节本身就是人的一种迁徙,在一个特定的日子里,同时向各个方向流动。我并不怀念挤火车的那个日子,但是我却在怀念火车上的我的同学,我知道那个时刻已经不再存在,在我上车后能碰到同学的概率基本为零。
回家的路,好难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