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转载)深度学习基础(5)——循环神经网络

原文地址:https://zybuluo.com/hanbingtao/note/541458

转载在此的目的是自己做个笔记,日后好复习,如侵权请联系我!!

  在全连接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中。他们都只能单独的去处理一个个的输入,前一个输入和后一个输入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但是,某些任务需要能够更好的处理序列的信息,即前面的输入和后面的输入是有关系的。比如,当我们在理解一句话意思时,孤立的理解这句话的每个词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处理这些词连接起来的整个序列;当我们处理视频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只单独的去分析每一帧,而要分析这些帧连接起来的整个序列。这时,就需要用到深度学习领域中另一类非常重要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种类很多,也比较绕脑子。不过读者不用担心,本文将一如既往的对复杂的东西剥茧抽丝,帮助您理解RNNs以及它的训练算法,并动手实现一个循环神经网络。

语言模型

  RNN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最先被用起来的,比如,RNN可以为语言模型来建模。那么,什么是语言模型呢?

我们可以和电脑玩一个游戏,我们写出一个句子前面的一些词,然后,让电脑帮我们写下接下来的一个词。比如下面这句:

我昨天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了____。

   我们给电脑展示了这些话前面这些词,然后,让电脑写下接下来的一个词。在这个例子中,接下来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我』,而不太可能是『小明』,甚至是『吃饭』。

  语言模型就是这样的东西:给定一个一句话前面的部分,预测接下来最有可能的一个词是什么。

  语言模型是对一种语言的特征进行建模,它有很多很多用处。比如在语音转文本(STT)的应用中,声学模型输出的结果,往往是若干个可能的候选词,这时候就需要语言模型来从这些候选词中选择一个最可能的。当然,它同样也可以用在图像到文本的识别中(OCR)。

  使用RNN之前,语言模型主要是采用N-Gram。N可以是一个自然数,比如2或者3。它的含义是,假设一个词出现的概率只与前面N个词相关。我们以2-Gram为例。首先,对前面的一句话进行切词:

我 昨天 上学 迟到 了 ,老师 批评 了 ____。

   如果用2-Gram进行建模,那么电脑在预测的时候,只会看到前面的『了』,然后,电脑会在语料库中,搜索『了』后面最可能的一个词。不管最后电脑选的是不是『我』,我们都知道这个模型是不靠谱的,因为『了』前面说了那么一大堆实际上是没有用到的。如果是3-Gram模型呢,会搜索『批评了』后面最可能的词,感觉上比2-Gram靠谱了不少,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句话最关键的信息『我』,远在9个词之前!

  现在读者可能会想,可以提升继续提升N的值呀,比如4-Gram、5-Gram.......。实际上,这个想法是没有实用性的。因为我们想处理任意长度的句子,N设为多少都不合适;另外,模型的大小和N的关系是指数级的,4-Gram模型就会占用海量的存储空间。

  所以,该轮到RNN出场了,RNN理论上可以往前看(往后看)任意多个词。

循环神经网络是啥

  循环神经网络种类繁多,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基本循环神经网络开始吧。

基本循环神经网络

  下图是一个简单的循环神经网络,它由输入层,一个隐藏层和一个输出层组成:

  纳尼?!相信第一次看到这个玩意的读者内心和我一样是崩溃的。因为循环神经网络实在是太难画出来了,网上所有大神们都不得不用了这种抽象艺术手法。不过,静下心来仔细看看的话,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如果把上面有W的那个带箭头的圈去掉,它就变成了最普通的全连接神经网络。x是一个向量,它表示输入层的值(这里面没有画出来表示神经元节点的圆圈);s是一个向量,它表示隐藏层的值(这里隐藏层面画了一个节点,你也可以想象这一层其实是多个节点,节点数与向量s的维度相同);U是输入层到隐藏层的权重矩阵;o也是一个向量,它表示输出层的值;V是隐藏层到输出层的权重矩阵。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W是什么。循环神经网络隐藏层的值s不仅仅取决于当前这次的输入x,还取决于上一次隐藏层的值s。权重矩阵 W就是隐藏层上一次的值作为这一次的输入的权重。

  如果我们把上面的图展开,循环神经网络也可以画成下面这个样子:

 现在看上去就比较清楚了,这个网络在t时刻接收到输入Xt之后,隐藏层的值是St,输出值是Ot。关键一点是,St的值不仅仅取决于Xt,还取决于St-1。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循环神经网络的计算方法:

 

  式1输出层的计算公式,输出层是一个全连接层,也就是它的每个节点都和隐藏层的每个节点相连。V是输出层的权重矩阵,g是激活函数。式2是隐藏层的计算公式,它是循环层。U是输入x的权重矩阵,W是上一次的值St-1作为这一次的输入的权重矩阵,f是激活函数

  从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循环层全连接层的区别就是循环层多了一个权重矩阵 W。

  如果反复把式2带入到式1,我们将得到:

 

   从上面可以看出,循环神经网络的输出值,是受前面历次输入值Ot,是受前面历次输入值XtXt-1Xt-2Xt-3....影响的,这就是为什么循环神经网络可以往前看任意多个输入值的原因。

 双向循环神经网络

  对于语言模型来说,很多时候光看前面的词是不够的,比如下面这句话:

我的手机坏了,我打算____一部新手机。

   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只看横线前面的词,手机坏了,那么我是打算修一修?换一部新的?还是大哭一场?这些都是无法确定的。但是如果我们也看到了横线后面的词是《一部新手机》,那么横线上的词填《买》的概率就大的多了。

  所以基本循环神经网络是无法对此进行建模的,因此我们需要双向循环神经网络,如下图所示:

 

   当遇到这种从未来穿越回来的场景时,难免处于懵逼的状态。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用屡试不爽的老办法:先分析一个特殊场景,然后再总结一般规律。我们先考虑上图中Y2的计算。

 深度循环神经网络

  前面我们介绍的循环神经网络只有一个隐藏层,我们当然也可以堆叠两个以上的隐藏层,这样就得到了深度循环神经网络。如下图所示:

 

循环神经网络的训练

循环神经网络的训练算法:BPTT

BPTT算法是针对循环层的训练算法,它的基本原理和BP算法是一样的,也包含同样的三个步骤:

  1. 前向计算每个神经元的输出值;
  2. 反向计算每个神经元的误差项值,它是误差函数E对神经元j的加权输入Netj的偏导数;
  3. 计算每个权重的梯度。

最后再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更新权重。

循环层如下图所示:

 

 前向计算

  使用前面的式2对循环层进行前向计算:

  注意:上面的St,Xt,St-1都是向量,用黑体字母表示;而U,V是矩阵,用大写字母表示,向量的下标表示时刻,例如,St表示在t时刻向量s的值。

  我们假设输入向量x的维度是m,输出向量s的维度是n,则矩阵U的维度是n*m,矩阵W的维度是n*n。下面是上式展开成矩阵的样子,看起来更直观一些:

  在这里我们用手写体字母表示向量的一个元素,它的下标表示它是这个向量的第几个元素,它的上标表示第几个时刻。例如,Sjt表示向量s的第j个元素在t时刻的值。Uji表示输入层第i个神经元到循环层第j个神经元的权重。Wji表示循环层第t-1时刻的第i个神经元到循环层第t个时刻的第j个神经元的权重。

误差项的计算

  循环层将误差项反向传递到上一层网络,与普通的全连接层是完全一样的。

 

权重梯度的计算

  现在我们终于来到了BPTT算法的最后一步:计算每个权重的梯度。

  首先,我们计算误差函数E对权重矩阵W的梯度:

  上图展示了我们到目前为止,在前两步中已经计算得到的量,包括每个时刻t循环层的输出值St以及误差项。

   全连接网络的权重梯度计算算法:只要知道了任意一个时刻的误差项,以及上一个时刻循环层的输出值St-1,就可以按照下面的公示求出权重矩阵在t时刻的梯度:

  我们下面可以简单推导以下式5:

我们知道:

 

RNN的梯度爆炸和消失问题

  不幸的是,实践中前面介绍的几种RNNs并不能很好地处理较长的序列。一个主要的原因是RNN在训练中很容易发生梯度爆炸和梯度消失,这导致训练时梯度不能再较长序列中一直传递下去,从而使RNN无法捕获到长距离的影响。

  为什么RNN会产生梯度爆炸和消失问题呢?我们接下来将详细分析一下原因,我们根据公式3可得:

  上公式的beta定义为矩阵的模的上界。因为上式是一个指数函数,如果t-k很大的话(也就是向前看很远的时候),会导致对应的误差项的值增长或缩小的非常快,这样就乎导致相应的梯度爆炸或者梯度消失问题(取决于beta大于1还是小于1)。

  通常来说,梯度爆炸更容易处理一些。因为梯度爆炸的时候,我们的程序会受到NaN错误。我们也可以设定一个梯度阈值,当梯度超过这个阈值的时候可以直接截取。

梯度消失更难检测,而且也更难处理一些。总的来说,我们有三种方法应对梯度消失问题:

  • 1:合理的初始化权重值,初始化权重,使每个神经元尽可能不要取极大或极小值,以躲开梯度消失的区域。
  • 2:使用relu代替sigmoid和tanh作为激活函数。
  • 3:使用其他结构的RNNs,比如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和Gated Recurrent Unit(GRU),这就是最流行的做法。

RNN的应用举例——基于RNN的语言模型

  现在我们介绍一下基于RNN语言模型。我们首先把词一次输入到循环神经网络中,每输入一个词,循环神经网络就输出截止到目前为止,下一个可能的词,例如:当我们输入

我 昨天 上学 迟到 了

   神经网络的输出如下图所示:

  其中s和e是两个特殊的词,分布表示一个序列的开始和结束。

向量化

 

我们知道,神经网络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向量,为了让语言模型能够被神经网络处理,我们必须把词表达为向量的形式,这样神经网络才能处理它。

神经网络的输入是,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步骤对输入进行向量化

  1. 建立一个包含所有词的词典,每个词在词典里面有一个唯一的编号。
  2. 任意一个词都可以用一个N维的one-hot向量来表示。其中,N是词典中包含的词的个数。假设一个词在词典中的编号是i,v是表示这个词的向量,Vj是向量的第j个元素,则:

  上面这个公式的含义,可以用下面的图来直观的表达:

  使用这种向量化方法,我们就得到了一个高维、稀疏的向量(稀疏是指绝大部分元素的值都是0)。处理这样的向量会导致我们的神经网络有很多的参数,带来庞大的计算量。因此,往往会需要使用一些降维方法,将高维的稀疏向量转变为低维的稠密向量。不过这个话题我们就不再这篇文章中讨论了。

  语言模型要求的输出是下一个最可能的词,我们可以让循环神经网络计算计算词典中每个词是下一个词的概率,这样,概率最大的词就是下一个最可能的词。因此,神经网络的输出向量也是一个N维向量,向量中的每个元素对应着词典中相应的词是下一个词的概率。如下图所示:

Softmax层

   前面提到,语言模型是对下一个词出现的概率进行建模。那么,怎样让神经网络输出概率呢?方法就是用softmax层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层。

我们先来看一下softmax函数的定义:

 

这个公式看起来可能很晕,我们举个例子,Softmax层如下图所示:

我们来看看输出向量y的特征:

  • 1:每一项为取值0-1之间的正数;
  • 2:所有项的总数之和是1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特征和概率的特征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看做是概率。对于语言模型来说,我们可以认为模型预测下一个词是词典中第一个词的概率是0.03,是词典中第二个词的概率是0.09,以此类推。

语言模型的训练

  可以使用监督学习的方法对语言模型进行训练,首先,需要准备训练数据集。接下来,我们介绍怎么样把预料:

我 昨天 上学 迟到 了

   转化为语言模型的训练数据集。

首先,我们获取输入-标签对:

  然后,使用前面介绍过的向量化方法,对输入x和标签y进行向量化。这里面有意思的是,对标签y进行向量化,其结果也是一个one-hot向量。例如,我们对标签『我』进行向量化,得到的向量中,只有第2019个元素的值是1,其他位置的元素的值都是0。它的含义就是下一个词是『我』的概率是1,是其它词的概率都是0。

  最后,我们使用交叉熵误差函数作为优化目标,对模型进行优化。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大量的语料来对模型进行训练,获取训练数据和训练的方法都是相同的。

 交叉熵误差

  一般来说,当神经网络的输出层是Softmax层时,对应的误差函数E通常选择交叉熵误差函数,其定义如下:

  

  我们当然可以选择其他函数作为我们的误差函数,比如最小平方误差函数(MSE),不过对概率进行建模时选择交叉熵误差函数更make sense。

RNN的实现

  代码请参考GitHub: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cnn import element_wise_op
from activators import ReluActivator, IdentityActivator


class RecurrentLayer(object):
    def __init__(self, input_width, state_width,
                 activator, learning_rate):
        self.input_width = input_width
        self.state_width = state_width
        self.activator = activator
        self.learning_rate = learning_rate
        self.times = 0       # 当前时刻初始化为t0
        self.state_list = [] # 保存各个时刻的state
        self.state_list.append(np.zeros(
            (state_width, 1)))           # 初始化s0
        self.U = np.random.uniform(-1e-4, 1e-4,
            (state_width, input_width))  # 初始化U
        self.W = np.random.uniform(-1e-4, 1e-4,
            (state_width, state_width))  # 初始化W

    def forward(self, input_array):
        '''
        根据『式2』进行前向计算
        '''
        self.times += 1
        state = (np.dot(self.U, input_array) +
                 np.dot(self.W, self.state_list[-1]))
        element_wise_op(state, self.activator.forward)
        self.state_list.append(state)

    def backward(self, sensitivity_array, 
                 activator):
        '''
        实现BPTT算法
        '''
        self.calc_delta(sensitivity_array, activator)
        self.calc_gradient()

    def update(self):
        '''
        按照梯度下降,更新权重
        '''
        self.W -= self.learning_rate * self.gradient

    def calc_delta(self, sensitivity_array, activator):
        self.delta_list = []  # 用来保存各个时刻的误差项
        for i in range(self.times):
            self.delta_list.append(np.zeros(
                (self.state_width, 1)))
        self.delta_list.append(sensitivity_array)
        # 迭代计算每个时刻的误差项
        for k in range(self.times - 1, 0, -1):
            self.calc_delta_k(k, activator)

    def calc_delta_k(self, k, activator):
        '''
        根据k+1时刻的delta计算k时刻的delta
        '''
        state = self.state_list[k+1].copy()
        element_wise_op(self.state_list[k+1],
                    activator.backward)
        self.delta_list[k] = np.dot(
            np.dot(self.delta_list[k+1].T, self.W),
            np.diag(state[:,0])).T

    def calc_gradient(self):
        self.gradient_list = [] # 保存各个时刻的权重梯度
        for t in range(self.times + 1):
            self.gradient_list.append(np.zeros(
                (self.state_width, self.state_width)))
        for t in range(self.times, 0, -1):
            self.calc_gradient_t(t)
        # 实际的梯度是各个时刻梯度之和
        self.gradient = reduce(
            lambda a, b: a + b, self.gradient_list,
            self.gradient_list[0]) # [0]被初始化为0且没有被修改过

    def calc_gradient_t(self, t):
        '''
        计算每个时刻t权重的梯度
        '''
        gradient = np.dot(self.delta_list[t],
            self.state_list[t-1].T)
        self.gradient_list[t] = gradient

    def reset_state(self):
        self.times = 0       # 当前时刻初始化为t0
        self.state_list = [] # 保存各个时刻的state
        self.state_list.append(np.zeros(
            (self.state_width, 1)))      # 初始化s0


def data_set():
    x = [np.array([[1], [2], [3]]),
         np.array([[2], [3], [4]])]
    d = np.array([[1], [2]])
    return x, d


def gradient_check():
    '''
    梯度检查
    '''
    # 设计一个误差函数,取所有节点输出项之和
    error_function = lambda o: o.sum()
    
    rl = RecurrentLayer(3, 2, IdentityActivator(), 1e-3)

    # 计算forward值
    x, d = data_set()
    rl.forward(x[0])
    rl.forward(x[1])
    
    # 求取sensitivity map
    sensitivity_array = np.ones(rl.state_list[-1].shape,
                                dtype=np.float64)
    # 计算梯度
    rl.backward(sensitivity_array, IdentityActivator())
    
    # 检查梯度
    epsilon = 10e-4
    for i in range(rl.W.shape[0]):
        for j in range(rl.W.shape[1]):
            rl.W[i,j] += epsilon
            rl.reset_state()
            rl.forward(x[0])
            rl.forward(x[1])
            err1 = error_function(rl.state_list[-1])
            rl.W[i,j] -= 2*epsilon
            rl.reset_state()
            rl.forward(x[0])
            rl.forward(x[1])
            err2 = error_function(rl.state_list[-1])
            expect_grad = (err1 - err2) / (2 * epsilon)
            rl.W[i,j] += epsilon
            print 'weights(%d,%d): expected - actural %f - %f' % (
                i, j, expect_grad, rl.gradient[i,j])


def test():
    l = RecurrentLayer(3, 2, ReluActivator(), 1e-3)
    x, d = data_set()
    l.forward(x[0])
    l.forward(x[1])
    l.backward(d, ReluActivator())
    return l

   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们来动手实现一个RNN层,下面我们先把他们导出来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cnn import ReluActivator, IdentityActivator, element_wise_op

   我们用RecurrentLayer类来实现一个循环层。下面的代码是初始化一个循环层,可以在构造函数中设置卷积层的超参数。我们注意到,循环层有两个权重数组,U和W。

 

class RecurrentLayer(object):
    def __init__(self, input_width, state_width,
                 activator, learning_rate):
        self.input_width = input_width
        self.state_width = state_width
        self.activator = activator
        self.learning_rate = learning_rate
        self.times = 0       # 当前时刻初始化为t0
        self.state_list = [] # 保存各个时刻的state
        self.state_list.append(np.zeros(
            (state_width, 1)))           # 初始化s0
        self.U = np.random.uniform(-1e-4, 1e-4,
            (state_width, input_width))  # 初始化U
        self.W = np.random.uniform(-1e-4, 1e-4,
            (state_width, state_width))  # 初始化W

   在forward方法中,实现循环层的前向计算,这部分简单:

def forward(self, input_array):
        '''
        根据『式2』进行前向计算
        '''
        self.times += 1
        state = (np.dot(self.U, input_array) +
                 np.dot(self.W, self.state_list[-1]))
        element_wise_op(state, self.activator.forward)
        self.state_list.append(state)

   我们backWord方法中,实现BPTT算法。

def backward(self, sensitivity_array, 
                 activator):
        '''
        实现BPTT算法
        '''
        self.calc_delta(sensitivity_array, activator)
        self.calc_gradient()
    def calc_delta(self, sensitivity_array, activator):
        self.delta_list = []  # 用来保存各个时刻的误差项
        for i in range(self.times):
            self.delta_list.append(np.zeros(
                (self.state_width, 1)))
        self.delta_list.append(sensitivity_array)
        # 迭代计算每个时刻的误差项
        for k in range(self.times - 1, 0, -1):
            self.calc_delta_k(k, activator)
    def calc_delta_k(self, k, activator):
        '''
        根据k+1时刻的delta计算k时刻的delta
        '''
        state = self.state_list[k+1].copy()
        element_wise_op(self.state_list[k+1],
                    activator.backward)
        self.delta_list[k] = np.dot(
            np.dot(self.delta_list[k+1].T, self.W),
            np.diag(state[:,0])).T
    def calc_gradient(self):
        self.gradient_list = [] # 保存各个时刻的权重梯度
        for t in range(self.times + 1):
            self.gradient_list.append(np.zeros(
                (self.state_width, self.state_width)))
        for t in range(self.times, 0, -1):
            self.calc_gradient_t(t)
        # 实际的梯度是各个时刻梯度之和
        self.gradient = reduce(
            lambda a, b: a + b, self.gradient_list,
            self.gradient_list[0]) # [0]被初始化为0且没有被修改过
    def calc_gradient_t(self, t):
        '''
        计算每个时刻t权重的梯度
        '''
        gradient = np.dot(self.delta_list[t],
            self.state_list[t-1].T)
        self.gradient_list[t] = gradient

   有意思的是:BPTT算法虽然数学推导的过程很麻烦,但是写成代码却不复杂

  在update方法中,实现梯度下降算法。

def update(self):
        '''
        按照梯度下降,更新权重
        '''
        self.W -= self.learning_rate * self.gradient

 

  上面的代码不包含权重U的更新。这部分实际上和全连接神经网络是一样的,留给感兴趣的读者自己来完成吧。

  循环层是一个带状态的层,每次forword都会改变循环层的内部状态,这给梯度检查带来了麻烦。因此,我们需要一个reset_state方法,来重置循环层的内部状态。

 

 def reset_state(self):
        self.times = 0       # 当前时刻初始化为t0
        self.state_list = [] # 保存各个时刻的state
        self.state_list.append(np.zeros(
            (self.state_width, 1)))      # 初始化s0

   最后是梯度检查的代码。

def gradient_check():
    '''
    梯度检查
    '''
    # 设计一个误差函数,取所有节点输出项之和
    error_function = lambda o: o.sum()
    rl = RecurrentLayer(3, 2, IdentityActivator(), 1e-3)
    # 计算forward值
    x, d = data_set()
    rl.forward(x[0])
    rl.forward(x[1])
    # 求取sensitivity map
    sensitivity_array = np.ones(rl.state_list[-1].shape,
                                dtype=np.float64)
    # 计算梯度
    rl.backward(sensitivity_array, IdentityActivator())
    # 检查梯度
    epsilon = 10e-4
    for i in range(rl.W.shape[0]):
        for j in range(rl.W.shape[1]):
            rl.W[i,j] += epsilon
            rl.reset_state()
            rl.forward(x[0])
            rl.forward(x[1])
            err1 = error_function(rl.state_list[-1])
            rl.W[i,j] -= 2*epsilon
            rl.reset_state()
            rl.forward(x[0])
            rl.forward(x[1])
            err2 = error_function(rl.state_list[-1])
            expect_grad = (err1 - err2) / (2 * epsilon)
            rl.W[i,j] += epsilon
            print 'weights(%d,%d): expected - actural %f - %f' % (
                i, j, expect_grad, rl.gradient[i,j])

   需要注意,每次计算error之前,都要调用reset_state方法重置循环层的内部状态。下面是梯度检查的结果,没问题!

 

 小节

  至此,我们学完了基本的循环神经网络、它的训练算法:BPTT,以及在语言模型上的应用。RNN比较烧脑,相信拿下前几篇文章的读者们搞定这篇文章也不在话下吧!然而,循环神经网络这个话题并没有完结。我们在前面说到过,基本的循环神经网络存在梯度爆炸和梯度消失问题,并不能真正的处理好长距离的依赖(虽然有一些技巧可以减轻这些问题)。事实上,真正得到广泛的应用的是循环神经网络的一个变体:长短时记忆网络。它内部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可以很好的处理长距离的依赖。

 

posted @ 2018-11-13 15:06  战争热诚  阅读(197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