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习前端JAVASCRIPT — 1、JavaScript基础
一、定义:javascript是一种弱类型、动态类型、解释型的脚本语言。
弱类型:类型检查不严格,偏向于容忍隐式类型转换。
强类型:类型检查严格,偏向于不容忍隐式类型转换。
动态类型:运行的时候执行类型检查。
静态类型:编译的时候就知道每个变量的类型。
解释型:程序不需要编译,程序在运行的时候才翻译成机器语言,每执行一次都要翻译一次,因此效率比较低,但是跨平台性好。
编译型:程序在执行之前需要一个专门的翻译过程,把程序编译为机器语言的文件,运行时直接使用编译的结果就行了。
标记语言:标记语言的存在就是用来被读取(浏览)的,而其本身是没有行为能力的,在标记语言里你会看到<和>这些尖括号,这是用来写出“层次”和”属性”的,换句话说,它是被动的。并不具备与访问者互动的能力。
编程语言:它是具有逻辑性和行为能力,这是主动的。说通俗一点,它是有思想的。
脚本语言:它介于标记语言和编程语言之间,脚本语言不需要编译,可以直接用,由解释器来负责解释。
二、JS由来及其发展史
1)Netsape发明了javascript。
1994年,网景公司(Netscape)发布了Navigator浏览器0.9版。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成熟的网络浏览器,轰动一时。但是这个版本的浏览器只能用来浏览,不具备与访问者互动的能力。比如,网页上有一栏用户名需要填写,浏览器无法判断用户是否真的填写了,只有让服务器去判断。如果没有填写就返回错误,要求用户重新填写。太浪费时间和服务器资源了。更何况在那个用调制解调器上网的年代
2)JS之父Brendan Eich(布兰登 · 艾奇)
网景公司急需一种网页脚本语言,使得浏览器可以与网页互动。当时工程师Brendan Eich就是负责开发这种新语言。
3)为什么叫JavaScript
1995年Sun公司将Oak语言改名为Java,正式向市场推出。Sun公司大肆宣传,允诺这种语言可以”一次编译,到处运行”。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市场的主宰。
网景公司动了心,决定与Sun公司结成联盟。它不仅允许JAVA程序以applet(小程序)的形式,直接在浏览器中运行。甚至还考虑直接将Java作为脚本语言嵌入网页,只是因为这样使
HTML网页过于复杂,后来才不得不放弃。
总之,因为Sun公司完全介入网页脚本语言的决策。Js后来就是网景公司和Sun两家公司一起携手推向市场的,这种语言被命名为java+script不是偶然的。
4)JS和JAVA语言没有任何关系
JS之父并不喜欢JAVA,为了应付公司安排的任务,他只用了十天就把JS设计出来了。因为设计时间太短,语言的一些细节考虑的并不太严谨。
设计思路:
1:借鉴C语言的基本语法。
2:借鉴JAVA语言的数据类型和内存管理。
3:借鉴Scheme语言,将函数提升到”第一等公民的地位”。
4:借鉴Self语言,使用基于原型(prototype)的继承机制。
所以,JS实际是两种语言风格的混合产物:(简化的)函数式编程+(简化的)面向对象编程。
5)JS标准化---ECMAScript
因为javascript1.0的成功,netscape在navigator 3.0中发布1.1版。此时微软决定进军浏览器,在IE3.0种搭载了javascript的克隆版,叫JScript。在微软进来以后,有三种不同的javascript版本存在,即navigator3.0的javascript、IE的JScript、以及Cenvi中的ScriptEase。
由于javascript没有一个标准来统一其语法和特性,3种不同版本的恰恰突出了这个问题,这个语言的标准化显然势在必行。
1997年,javascript1.1作为一个草案提交给欧洲计算机制造协会(ECMA)。最后定义为ECMAScript的全新脚本语言。从此,浏览器开始努力将ECMAScript作为Javascript的基础。
三、JS组成
四、文件引入
<script>标签用于定义客户端脚本。它既可以包含脚本语句,也可以通过src属性指定外部脚本文件。
属性:
language:用来指定<script>标签中的脚本类型,即javascript。已废弃,大多数浏览器已经忽略它了,所以不要在使用。
type:它也是用来指定<script>标签中的脚本类型,即text/javascript。它也是type的默认值,所以可以忽略指定。
src:指定外部的脚本文件。如果指定该属性,script标签包含的JS脚本不会执行。
不可以使用单标签,即<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1) 引入外部文件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文件"></script>
2.存放在HTML的<head>或<body>中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Js代码内容
</script>
- HTML的head中
- HTML的body代码块底部(推荐)
3) 为什么要放在<body>代码块底部?
- HTML代码从上到下执行,先加载CSS,避免html出现无样式状态;
- 将JavaScript代码块放在<body>最后,可以让网页尽快的呈现给用户,减少浏览者的等待时间,避免因为JS代码块阻塞网页的呈现。
五、js注释
注释可用于提高代码的可读性。Javascript不会执行注释,用户也不会看到注释,注释只是方便开发者更好的理解JS代码。
单行注释:以//开头。
// 这是一行单行注释
多行注释:以/*开头,以*/结尾。
/* 第一行注释 第二行注释 */
文档注释:以/**开头,以*/结尾。
/** 这是文档的注释 */
重要注释:以/*!开头,以*/结尾
/*! 这是非常重要的注释 */
六、js变量
变量是存储信息的容器,用var关键词来声明(创建)变量。
1)变量定义(声明):
先定义后赋值:
var age; //var 是关键字,age是变量名
age = 20; //20是数据 “=”是赋值
定义的同时赋值: var age=20;
一条语句中声明多个变量,该语句以var开头,并使用英文逗号分隔。
var x= '加数', y= '加数',z='和';
2)变量的分类
全局变量:在所有的函数外部定义的变量和函数内部不使用var关键字则为全局变量
局部变量:在函数内部定义的变量且必须以var开头申明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 全局变量
name = 'xiaoming';
function func(){
// 局部变量
var age = 18;
// 全局变量
sex = "man"
}
</script>
var a = 5;
var b = 6;
var c = 12;
//在此之前定义的三个变量都是全局变量(页面关闭后被删除)
function sum() {
var c = a + b;//局部变量(生存周期:函数执行完毕后被删除)
console.log(c);//在此输出的是局部变量,则输出结果:11
}
sum();
console.log(c); //在此输出的变量是全局变量,则输出的结果:12
var a = 5;//全局变量
(function () {
var a = 7;//局部变量,作用域为此函数代码块内
sum();
})();
function sum() {
console.log(a + 4);//a的值是全局变量的值,故输出的结果为9
}
注:1, 变量也可以不定义,但强烈不推荐。 2, 变量必须先赋值再使用
七、变量命名规则及常用命名法
1)变量命名规则:以字母、数字、下划线和$组成,但是不能以数字开头。且JS语句和JS变量都是严格区分大小写。不能用拼音来命名。
2)变量常用命名法推荐西班牙命名法,以 小写字母b,f,i,s开头表示类型,后接大写开头的有意义的单词。
驼峰命名法(Camel):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小写,后面的单词首字母大写。
帕斯卡命名法(Pascal):所有单词的首字母大写。
匈牙利命名法(Hungarian):在变量名最前面添加相应小写字母来标识变量的类型,后面的单词首字母大写。
// 驼峰命名法 //
var haveGoodGoods = '有好货';
// 帕斯卡命名法
var HaveGoodGoods;
// 匈牙利命名法
var sHaveGoodGoods = '有好货';
3)尽量使用有意义的单词作为变量名(语义化),也尽量不要与HTML、CSS中的关键字冲突。
保留关键字列表
八、数据类型
- 基本数据类型:字符串类型(string)、数值类型(number)、布尔类型(boolean)、undefined、null。
1)字符串类型:必须要由成对的单引号或双引号包起来。内容可以是任意文本,只要不包含包围字符串的引号就可以。如果一定要包含,则用反斜杠转义。
// 字符串类型
var data = 'this is a string';
//字符串包含引号转义
var data = '"this is a str\'ing';
\0 空字节 \n 换行 \t 制表 \b 空格 \r 回车 \f 进纸 \\ 斜杠 \' 单引号 \" 双引号
2)数值类型:可以带小数点,也可以不带小数点。
var number = 123;
var number = 123.4;
var number = '123.4';
转换:
parseInt(..) 将某值转换成整数,不成功则NaN
parseFloat(..) 将某值转换成浮点数,不成功则NaN
特殊值:
NaN,非数字。可以使用 isNaN(num) 来判断,切记不能用if(typeof(num)==NaN)。
Infinity,无穷大。可以使用 isFinite(num) 来判断。
3)布尔类型:只有两个值:true,false。
// 布尔类型 true 和 false
var bool = true;
4)undefined:表示变量未定义。
5)null:用来表示尚未存在的对象。
- 引用数据类型:对象(object),函数(function)。
1)定义对象(冒号前面的字符串称为键,冒号后面的是值)
var person = {name: '小明', age: 20}; //name键 小明值
2)定义数组
var arr = ['小白', '男', 20];
3)定义函数(此处数据类型不进行深究)
// 普通函数(声明式创建函数)
function func(arg){
return true;
}
// 匿名函数 (表达式创建函数)
var func = function(arg){
return "nick";
}
// 自执行函数
(function(arg){
console.log(arg);
})('nick')
// 通过构造函数的方式创建函数
// 构造函数:出现在new运算符后的函数,称为构造函数
var funcName = new Function ();
document.write(typeof func); //typeof来查看变量的类型
// 执行函数
func();
九、运算符
- 算术运算符:+、-、*、/、%(取余)、++(递增)、--(递减)
+运算符:可用于把字符串变量连接起来。
var a=1+"5" //结果为15(字符串)
//当用/运算符的时候,Math.round的用法(四舍五入)。
var a = 9 ,b = 7;
// Math.round:四舍五入到整数位 表达式Math.round(9/7)=1,如果想四舍五入到某小数位则先乘后除
var c = Math.round(9 / 7 * 100) / 100;
document.write(c);
parseInt:将字符串转换成整数,从字符串左侧依次查找数值,直到碰到非数值的字符结束
parseFloat:将字符串转换成浮点数(带有小数点的数值)。
NaN:not a number (NaN类型是Number,可用typeof来查看相关类型)
var a = '0.128.6.7px';
var b = parseInt(a); //b=0
var b = parseFloat(a); //b=0.128
document.write(b);
var a = 10.4, b = 7;
//var c = a% b ;
/*按照正常算法3.4,但是js定义的变量都是弱类型,精度相对来说较低出来的结果大概是
3.400000000000000000004,结果接近我们处理的方式如下:*/
var c = a * 10 % b / 10;
document.write(c);
// ++ (自增) => 前自增(++a)、后自增(a++)
var a = 5;
// a的前自增:变量本身先自增1,然后再将结果赋予当前位置
// a的后自增:变量的值先赋予当前位置,然后变量本身再自增1
var b = 4 + a++;
document.write(a); // 6
document.write(b); // 9
--a和a--原理同++a和a++
var a = 4, b = 3; var c = (a++ + ++b + b-- + --a) % 5; //表达式对应值:4+4+4+4 /*对应位置a、b的值: 先4参与运算后加a=5、 先加++b在运算b=4、 先4参与后减b=3、 先减--4后运算a=4 */ document.write(a); //4 document.write(b); //3 document.write(c); //1
赋值运算符:=、+=、-=、*=、/=、%=
var a = 4, b = 5;
a += b; // a = a + b;
a %= b; // a = a % b;
document.write(a);
document.write(b);
- 关系(比较)运算符:>、<、>=、<=、==、===、!=、!==
===与==的区别:
对于string和number等基本类型,不同类型之间比较:
1、==比较会将变量隐式转换成同一类型的值进行比较。
2、===如果类型不同,其结果就是不等。
如果是array和object等引用类型,==和===没有区别.如果两个的变量是同一个对象就为true,否则为false。
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进行比较,==会将引用类型转换成基本类型,再进行值比较。而===因为类型不同,结果为false。
// == 和 ===
// 基本数据类型
var a = 5, b = '5';
document.write(a == b); //true
document.write(a === b);//fasle
// 引用数据类型:看两侧的变量是否为同一个对象,是则true,不是则false
var a = {}, b = {};
document.write(a == b); //false a、b不同的对象直接返回false
document.write(a === b); //false a、b不同的对象直接返回false
- 逻辑运算符:&&、||、!
- 三目运算符(简化代码):? :
// 三目运算符:condition ? if_true : if_false;
var c = 5 > 4 ? '恩' : '哦'; alert(c); //c=恩
十、运算符的优先级(自上而下递减 ,水平同级)
1》.(对象、类的属性或字段访问) [](数组下表) ()(函数调用) :(三目表达式的分组—表达式的分组)
2》++、--、!、delete(删除对象的某个属性及属性值)、new(创建构造函数和创建对象)、typeof
3》*、/、%
4》+、-、+ 加、减、字符串连接
5》关系运算符、instanceof(判断某个对象是否是某个类的一个实例)
6》逻辑运算符
7》赋值运算符
()作用:可以表达式分组、改变运算符的优先级、函数调用。
例:a=!6<7 => true
推理:a=(!6)<7 => a=false<7 => a=0<7 => true
十一、强制转换
强制转换主要指使用Number、String和Boolean三个构造函数,手动将各种类型的值,转换成数字、字符串或者布尔值。
1>Number强制转换
参数为原始类型值的转换规则:
原始类型的值主要是字符串、布尔值、undefined和null,它们都能被Number转成数值或NaN。
NaN:not a number,当数学计算得不到数字结果时,该值就是NaN(Number类型)。
isNaN:判断变量是否为NaN。
Number(324) | 值:324 | 字符串如果可以被解析为数值,则转换为相应的数值 |
Number('324abc') | 值:NaN | 字符串:如果不可以被解析为数值,返回NaN |
Number('') | 值:0 | 空字符串转为0 |
Number(true) 、Number(false) | 值:1、0 | 布尔值:true 转成1,false 转成0 |
Number(undefined) | 值:NaN | undefined:转成 NaN |
Number(null) | 值:0 | null:转成0 |
Number函数将字符串转为数值,要比parseInt函数严格很多。基本上,只要有一个字符无法转成数值,整个字符串就会被转为NaN。
参数为对象的转换规则:简单的规则是,Number方法的参数是对象时,将返回NaN。
Number({a: 1}) // NaN
Number([1, 2, 3]) // NaN
实际上,Number背后的真正规则复杂得多,内部处理步骤如下:
1:调用对象自身的valueOf方法。如果返回原始类型的值,则直接对该值使用Number函数,不再进行后续步骤。
2:如果valueOf方法返回的还是对象,则改为调用对象自身的toString方法。如果返回原始类型的值,则对该值使用Number函数,不再进行后续步骤。
3:如果toString方法返回的是对象,就报错。
2>String强制转换
参数为原始类型值的转换规则:
-
- 数值:转为相应的字符串。
- 字符串:转换后还是原来的值。
- 布尔值:true转为"true",false转为"false"。
- undefined:转为"undefined"。
- null:转为"null"。
参数为对象的转换规则:String方法的参数如果是对象,返回一个类型字符串;如果是数组,返回该数组的字符串形式。
String内部处理步骤如下:
1:先调用对象自身的toString方法。如果返回原始类型的值,则对该值使用String函数,不再进行以下步骤。
2:如果toString方法返回的是对象,再调用valueOf方法。如果返回原始类型的值,则对该值使用String函数,不再进行以下步骤。
3:如果valueOf方法返回的是对象,就报错。
3>Boolean强制转换
参数为原始类型值的转换规则:转换规则相对简单:除了以下六个值的转换结果为false,其他的值全部为true。
undefined、null、-0、0或+0、NaN、''(空字符串)
参数为对象的转换规则:所有对象(包括空对象)的转换结果都是true。
十二、自动转换
(自动转换具有不确定性,而且不易除错,建议在预期为布尔值、数值、字符串的地方,全部使用Boolean、Number和String函数进行显式转换。)
自动转换的规则:预期什么类型的值,就调用该类型的转换函数。比如,某个位置预期为字符串,就调用String函数进行转换。如果该位置可能是字符串,也可能是数值,那么默认转为数值。
1:自动转换为布尔值:当JavaScript遇到预期为布尔值的地方(比如if语句的条件部分),就会将非布尔值的参数自动转换为布尔值。系统内部会自动调用Boolean函数。
if ( !undefined && !null && !0 && !NaN && !'' )
{ console.log('true'); } // true
// 写法一 expression ? true : false
// 写法二 !! expression
2:自动转换为字符串:当JavaScript遇到预期为字符串的地方,就会将非字符串的数据自动转为字符串。系统内部会自动调用String函数。字符串的自动转换,主要发生在加法运算时。当一个值为字符串,另一个值为非字符串,则后者转为字符串。(+号的拼接字符串的作用)
'5' + 1 // '51' | '5' + true // "5true" | '5' + false // "5false" | '5' + {} // "5[object Object]" |
'5' + [] // "5" | '5' + function (){} // "5function (){}" | '5' + undefined // "5undefined“ | '5' + null // "5null" |
3:自动转换为数值:当JavaScript遇到预期为数值的地方,就会将参数值自动转换为数值。系统内部会自动调用Number函数。
自动转换为数值举例 | |||
'5' - '2' =3 | '5' * '2'=10 | false - 1=-1 | true - 1= 0 |
'5' * [] = 0 | '1' - 1 = 0 | false / '5' = 0 | 'abc' - 1 = NaN |
4.除加法运算符有可能把运算子转为字符串,其他运算符都会把运算子自动转成数值。
+'abc' // NaN -'abc' // NaN +true // 1 -false // 0
特殊:(具体原因通过度娘寻根问底)
null == undefined // true
null == false // false
undefined == false // false
var str;
//undefined
console.log("只定义未初始化的str类型"+typeof(str)+"只定义未初始化的str值"+str)
var strone="";
//string
console.log("初始化为\"\"的str类型"+typeof(strone)+"初始化为\"\"的str值"+strone)
var strtwo=new String();
//无值相当于"";
if(""==strtwo)
console.log("初始化为new String()的str类型"+typeof(strtwo)+"初始化为new String()的str值"+strtwo)
var strthree=null;
//object
console.log("初始化为null的str类型"+typeof(strthree)+"初始化为null的str值"+strthree)
var strfour={};
//object
console.log("初始化为{}的str类型"+typeof(strfour)+"初始化为{}的str值"+strfour)
十三、三大结构
1.顺序结构
2.选择结构
3.循环结构(当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
十四、JavaScript语句
(一)选择语句
1)if语句
(1)单一选择结构:if(){}
var x=5,y=8; if(y>x) {
alert("x>y");
}
(2)二路选择结构:if(){}else{}
// 判断:如果第一个值大于第二个值则alert(OK!)
var x=5,y=8;
if(y> x){
document.write('OK!');
}
else{
document.write('NOT OK!');
}
(3)三目运算符:?: (condition ? if_true : if_false;)
var x=5,y=8; alert(x> y? 'OK!' : 'NOT OK!')
(4)多路选择结构:if(){}else if(){}else if(){}else{}
多路选择结构流程图:
//此处给出主要代码为例
if(sScore >= 0 && sScore < 60) { alert('不及格,平常干啥啦!'); } else if(sScore >= 60 && sScore < 70) { alert('刚刚及格,继续努力!'); } else if(sScore >= 70 && sScore < 80) { alert('一般,再接再厉!'); } else if(sScore >= 80 && sScore < 90) { alert('良好,稳住,你可以的!'); } else if(sScore >= 90 && sScore < 100) { alert('优秀,戒骄戒躁,争取满分!'); } else if(sScore == 100) { alert('劳逸结合,注意身体!'); } else { alert('分数非法!'); }
2)switch语句(考虑多路选择的案例转换为switch实现,提示:case后的是具体的情况,多路选择是以表达式的方式进行判断,即点和面的关系。如:80-90范围这个面通过除以10,然后通过parseInt进行取整。(面转成点))
语法:switch(condition){case :break;default:}
break具体讲解:阻止代码向下一个case运行。防止case穿透(穿透性用的好还是挺6的,有时间后续补充案例:给定依据具体日期得出这是本年的第多少天的案例)。
default具体讲解:匹配不存在时做的事情。
switch:严格检查类型(形似===的检查),如果不统一,条件不成立(比如说数字的字符串和case后的Number后的数字无法匹配,需转成相同的类型)
// 判定
switch(iWeekday){
//利用穿透性
case 0:
case 7:
alert('星期天');
break;
case 1:
alert('星期一');
break;
case 2:
alert('星期二');
break;
case 3:
alert('星期三');
break;
case 4:
alert('星期四');
break;
case 5:
alert('星期五');
break;
case 6:
alert('星期六');
break;
default:
alert('非法数据!');
}
(二)循环语句
1)for循环语句
// for循环语法
/*
for(var i = 0; i < 10; i++){
code...
}
*/
for(var a = 4; a < 10; a++) {
document.write(a);
}
// for循环的嵌套
for(var i = 0; i < 5; i++) {
for(var j = 0; j < 5; j++) {
document.write(i*j + '、');
}
document.write('<br>');
}
/*
第1步:声明变量i = 0;
第2步:判断条件i < 4,条件成立执行第三步,不成立则退出循环
第3步:执行代码块。
第4步:执行i++
第5步:判断条件,i < 4,条件成立执行第6步,不成立则退出循环
第6步:执行代码块。
第7步:执行i++
第8步:判断条件,i < 4,条件成立执行第9步,不成立则退出循环
*/
for(var i = 0; i < 4; i++) {
document.write(i);
}
2)for in语句(可以遍历数组和对象,经常用于遍历对象)
遍历数组
var names = ["nick", "jenny"];
for(var index in names){
console.log(index);
console.log(names[index]);
}
遍历对象
var obj = {name: '张三', age: 24, hobby: ['打篮球', '搏击', '打乒乓球']};
for(var attr in obj) {
console.log(obj[attr]);
}
3)while循环语句
/*
while语法
while(condition){
code...
}
*/
var a = 4;
while(a < 10) {
document.write(a);
a++;
}
4)do-while语句
/*
do...while语法
do{
code...
}while(condition);
*/
var a = 4;
do{
document.write(a);
a++;
}
while(a < 10);
// while和do...while的区别:执行的顺序不一样
//do...while至少会执行一次代码块,while有可能一次都不执行。
(三)Label语句
//label语句 跳出双重循环 例:条件 i=5 j=5 时 跳出嵌套的双重for循环 num=55;
var num = 0;
outPoint:
for (var i=0;i<10;i++) {
for (var j=0;j<10;j++) {
if (i==5 && j==5) {
break outPoint;
}
num++;
}
}
console.log(num); //控制台输出
(四)异常处理
try {
//这段代码从上往下运行,其中任何一个语句抛出异常该代码块就结束运行
}
catch (e) {
// 如果try代码块中抛出了异常,catch代码块中的代码就会被执行。
//e是一个局部变量,用来指向Error对象或者其他抛出的对象
}
finally {
//无论上述代码怎么,finally代码块始终会执行
}
补充:break和continue的区别
// break和continue
for(var i = 0; i < 10; i++) {
if(i === 5) {
break;
}
document.write(i);
}
for(var i = 0; i < 10; i++) {
if(i === 5) {
continue;
}
document.write(i);
}
// 区别:break终止循环,continue跳过当前循环。
// 共同点:都不会执行后面的代码。
十五、函数
函数的概念:函数就是把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代码抽象出来,使之成为程序中的一个独立实体,起个名字(函数名)。可以在同一个程序或其他程序中多次重复使用(通过函数名调用)。
注:编写好的函数代码只有通过调用才会执行,不调用的时候不会执行(自执行函数特例)。
函数的作用(好处):
1,使程序变得更简短而清晰
2,有利于程序维护
3,可以提高程序开发的效率 ,
4,提高了代码的重用性(复用性)
1>函数的创建方式
// 函数声明式的方式创建函数
function funcName() {}
// 函数表达式的方式创建函数
var funcName = function () {};
// 通过构造函数的方式创建函数
// 构造函数:出现在new运算符后的函数,称为构造函数
var funcName = new Function ();
函数声明式和函数表达式的区别
// 函数声明式的方式必须指定函数名
function sum() {
alert(1);
}
sum();
// 函数表达式的方式可以没有名字
(function () {
alert(1);
})();
2>函数的调用方式
//创建函数
function hello() {
document.write('hello ');
document.write('world ');
}
// 方式1:手动调用
hello();
// 方式2:事件驱动的方式
var oBox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
oBox.onclick = function () {
hello();
};
3>函数的参数(形参和实参)
1.手动传递的形参和实参
//函数定义时,定义的变量为形参:a,b function sum(a, b) { alert(a + b); }
//函数调用时,传递的参数值为实参:4,8 sum(4, 8);
补充:对象中,冒号前面的数据可以称为键、下标、或者key,冒号后面的值称为值或者value
2.JS解析器内置定义的arguments (在函数内部的内置的对象参数,无需自定义可直接使用)
arguments 值类型(对象类型),包含的是实参的个数和数据
function sum(a, b) {
// 通过下标的方式获取某一个值
console.log(arguments[0]);
// 通过遍历的方式获取所有的值(下标0起始)
for(var i = 0; i < arguments.length; i++) {
console.log(arguments[i]);//分别控制台打印5,3,8
}
a++;
//a和arguments[0]和指向相同结果可想而知,相同为6
console.log(arguments[0]);//6
console.log(a);//6 } //手动调用函数 sum(5, 3, 8);
3.return(返回函数执行的结果)
// return关键词
function sum(a, b) {
var c = a + b;
return c;/*!return只能返回参数只能有一个。return a,b,c 最终返回的结果是c的结果,不会报错*/
/*!return 后面的代码不会执行*/
alert('hello world!');//永远不会被执行
// 函数默认返回的值是undefined
}
var d = sum(4, 7);
console.log(d);
十六、js的解析顺序
第一步:加载第一个script代码块
第二步:语法检查
第三步:预解析(将var声明的变量和声明式创建的函数放到代码的最前面)
第四步:开始正式执行代码,从上往下。
第五步:加载第二个script代码块。
sum();
var sum = function () {
console.log(a + 8);
}
alert(a); //undefined
alert(b); //报错
var a = 5;
//代码预解析时,先将a和sum变量放到代码最前方,然后创建代码 var a,sum;然后自上而下执行代码
//预编译的代码结构:
//var a,sum;
//sum();
//var sum = function () {
// console.log(a + 8);
//}
//alert(a); //undefined
//alert(b); //报错
//a = 5;
十七、对象
由若干个键值对组成的无序集合。每个属性存放一个原始值,对象或函数
属性:用属性值来描述他的状态
行为:用来改变队形的行为方法
1>对象申明
var obj = {
name: 'jimmy',
introduce: function () {
console.log('我叫jimmy!');
}
};
// 通过Object构造函数创建对象
// var obj = new Object();
// 通过自定义的构造函数创建对象
// function Animal() {}
// var dog = new Animal();
// console.log(dog);
2>对象的操作
创建对象:
var bird = {feather: '羽毛', 'color': 'white', "type": '鸟类'};
var dog = {};
<1>对象调用
console.log(bird.feather);
console.log(bird["feather"]);
<2>对象增加
方式1:通过.的方式
dog.name = '旺财';
dog.wagTails = function () {
console.log('旺财正在摇尾巴!');
};
// dog.wagTails();//调用
方式2:通过[]的方式
dog["name"] = '大黄';
dog['tongues'] = function () {
alert('大黄正在吐舌头!');
}
//dog.tongues();
//console.log(dog);
<3>对象修改
bird.feather = 'wing';
bird.color = 'pink';
<4>对象删除
delete bird.feather;
<5>对象清空
bird = {};
<6>对象销毁
// JS的垃圾回收机制:JS引擎检测内存,如果某个对象没有被变量引用,那么就会直接回收该对象
var obj = {size: 100000000};
obj = null;
十八、值传递和址传递(引用传递)
- 值传递:如果变量的值是基本数据类型,那么传递值的时候采用的是值传递(把值复制一份给另外一个变量)。
- 址传递:如果变量的值是引用数据类型,那么传递值的时候采用的是址传递(把地址复制一份给另外一个变量)。
- 相关联想函数指针(地址)
- 值类型和引用类型内存存储的位置分为栈(小区域少量数据)和堆(大片区域大量数据)
//值类型(值相同,重新开辟内存空间)
var a= 10;
var b = a;
a = 0;
console.log(b);//10
//引用类型(地址相同,一起变)
var a = {num: 10};
var b = a;
a.num = 0;
console.log(b.num);//0
var a = {
name: '张三'
};
var b = {
name: a
};
var c = b;
var d = {
name: '李四'
};
c.name = d;
console.log(b.name.name);//张三
十九、常用函数类型
1>回调函数(指针:通过函数名称的方式执行的函数)
*function sum(a, b, fn) {
var c = a + b;
if(c > 9) {
fn();
}
console.log(c);
}
sum(7, 5, function () {
alert(1);
});
2>递归函数(自身调用自身的函数)
/*
递归函数调用分析:
{
var num = 1;
num++; // 2
if(num < 5) {
{
var num = 2;
num++; // 3
if(num < 5) {
{
var num = 3;
num++; // 4
if(num < 5) {
{
var num = 4;
num++; // 5
if(num < 5) {
print(num);
}
console.log(num); // 5
}
}
console.log(num);
}
}
console.log(num);
}
}
console.log(num);
}
*/
function print(num) {
num++;
if(num < 5) {
print(num);
}
console.log(num);
}
print(1);
3>匿名函数
(function () {})();
4>构造函数
function Person() {
alert(1);
}
var obj = new Person();
console.log(obj);
二十、数组
定义:数组是一个可以存储一组或一系列相关数据的容器。
为什么要使用数组?
1:为了解决大量相关数据的存储和使用的问题。
2:模拟真实的世界(班级、军队)。
1>数组的操作
1)创建数组
(1)构造函数的方式:var a=new Array();
(2)隐式声明的方式:var b=[];
2)数组的赋值
构造函数函数的方式
(1)直接赋值:var a=new Array(数据1,数据2,…);
注:var a=new Array(数值) 如果括号中只有一个元素,并且这个元素是数值类型的,那么他就是指定数组的长度。 并且它的值都是undefined。
数组的属性:length 属性(获取整个数组的长度)。
(2)先声明后赋值:var a=new Array(); a[0]=1; a[1]=2; a[2]=3;
隐式声明赋值
(1)直接赋值: var a=[1,2,3,4];
(2)声明以后再赋值: var a=[]; a[0]=1; a[1]=2; a[2]=3;
注:JS数组可以存储任何类型的值。eg: arr[3] = function () {};
3)访问数组
通过数组的(中括号)下标访问。
arr[0-(length-1)] //数组下标从0开始,他的最大值,是length-1。
arr['name'] //关联数组 通过下表字符串进行访问
4) 修改数据:arr[3] = '修改的数据';
5)删除数据:delete arr[1];
6)遍历数组
1:for循环。
for(var i = 0; i < arr.length; i++) {
console.log(arr[i]);
}
2:while循环。
var i = 0;
while(i < arr.length) {
console.log(arr[i]);
i++;
}
3:for in循环。(遍历数组不常用)
数组的遍历。
for(var attr in arr){
//attr 数组的下标
console.log(arr[attr])
}
对象属性的遍历。
// 使用for in 遍历对象
var obj = {name: '小明', age: 24, hobby: ['打篮球', '搏击', '打乒乓球']};
for(var attr in obj) {
console.log(obj[attr]);
}
2>数组分类
1:按照下标的类型
1.下标是数字的类型叫做(索引数组)
var arr = ['1', '2' , '3'];
2.下标是字符串类型叫做(关联数组),必须通过对象模拟的形式才能实现,一般不用。
var arr = [];
arr['name'] = '张三';
arr['age'] = '28';
2:按照维度来分类
1.一维数组常用的数组就是一维数组
2.二维数组,通过对象模拟的形式才能实现。
声明二维数组:
var arr=[[1,2,3],[4,5,6]]; alert(arr[1][1]); //值5
3>数组的属性
(1)length: 设置或返回数组元素的数目。(可读可写)
length属性控制数组的读:console.log(arr.length-1);
length属性控制数组的写:arr.length = 6;
(2)constructor:返回构造函数的引用。(输出constructor的返回值:Array)
4>数组的方法(加粗常用)
前五个对原始对象的操作
1. arr.push(数组元素1,数组元素2,........) 向数组的末尾加入新元素 | 返回值:新数组的长度
eg:arr.push('追加元素1','追加元素2');
2.arr.unshift(数组元素1,数组元素2,........) 向数组的开头加入新元素 | 返回值是新数组的长度。
eg:arr.unshift(开头新元素1,开头新元素2)
3. arr.pop() 删除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 | 返回值是删除的元素。
var first = arr.pop();
4. arr.shift() 删除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 返回删除的元素。
var first = arr.shift();
5.万能的添加删除函数 arr.splice(index,数量,添加的元素.....) 注:前俩个元素必须有
(1)index 从何处开始添加或删除,必须是数值类型(数组的下标)
(2)数量 规定了删除的个数,如果是0,则不删除。
(3)需要添加的元素,可以当作替换的元素。
(4)如果有删除的元素,以数组的方式返回删除的元素。
// 添加元素
arr.splice(2, 0, '王五');
// 修改元素
arr.splice(1, 1, '王五');
//修改与添加
arr.splice(1, 1, '王五','李四');
// 删除元素
var del = arr.splice(1, 1);
6.arr.join([分隔符]) 把数组元素按照指定分隔符组合成一个字符串,如果没有指定分隔符,默认是用“,”分割 | 返回结果就是组合成的字符串。
var param = {
q: '棉衣',
commend: 'all',
search_type: 'item'
};
var aParam = [];
for(var attr in param) {
aParam.push(attr + '=' + param[attr]);
}
console.log(aParam.join('&')); //以字符&分割连接数组
//结果:q=棉衣&commend=all&search_type=item
7.arr.slice() 数组的分割。从截取指定的开始位置,到结束位置(不包括)的元素。如果不指定结束位置,则从指定的开始位置,取到结尾(数组的下标)。
支持负数(-1开头) 返回的是新数组。 不改动原来的数组。正数和负数都是向右查找
var arr = ['宋江', '卢俊义', '武松', '杨雄', '石秀', '鲁智深'];
var newArr = arr.slice();相当于拷贝数组
var newArr = arr.slice(2);//不指定结束为止,默认为截取到最后
var newArr = arr.slice(2, 5);//结果为下标为2、3、4的数组元素,不包含为指定结尾下标数的元素
var newArr = arr.slice(-2, -1); //从末尾开始计数分割 只能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截取,即不支持arr.slice(-1, -2) 结果:'石秀'
8. arr.concat() 连接两个或更多的数组,并返回新数组,对原数组没有任何影响。
eg:arr1.concat(arr2) //将数组arr1和arr2连接成新数组返回
9.arr.reverse() 数组翻转方法。改变原数组
arr.reverse(arr) //将数组翻转
10.arr.sort() 对数组进行排序,如果没有参数,则按照字母的编码进行排序,如果要按照其他的顺序来排序,要提供一个函数。
回调函数会提供两个参数(a,b)。
a<b a在b前。
a=b 顺序按照原样输出。
a>b b在a前。
eg:
['d', 'c', 'b', 'a'].sort() // ['a', 'b', 'c', 'd']
[4, 3, 2, 1].sort() // [1, 2, 3, 4]
[11, 101].sort() // [101, 11]
[10111, 1101, 111].sort() // [10111, 1101, 111]
如果想让sort方法按照自定义方式排序,可以传入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表示按照自定义方法进行排序。该函数本身接受两个参数,表示进行比较的两个元素。如果返回值大于0,表示第一个元素排在第二个元素后面;其他情况下,都是第一个元素排在第二个元素前面。
返回值正直交换 零、负值不交换 负值降序 正值升序
[10111, 1101, 111].sort(function (a, b) {
return a - b; //回调函数
}) //输出结果: [111, 1101, 10111]
[ { name: "张三", age: 30 }, { name: "李四", age: 24 }, { name: "王五", age: 28 } ].sort(function (o1, o2) {
return o1.age - o2.age;
}) // [ { name: "李四", age: 24 }, { name: "王五", age: 28 }, { name: "张三", age: 30 } ]
二十一、排序
1>冒泡排序
// 冒泡排序:从前往后对相邻的两个数依次进行比较和调整,让较大的数往下沉,较小的往上冒
var arr = [23, 34, 11, 22, 19, 18];
/*
冒泡排序的思路分析:
第1轮 第1步:[23, 34, 11, 22, 19, 18]
第1轮 第2步:[23, 11, 34, 22, 19, 18]
第1轮 第3步:[23, 11, 22, 34, 19, 18]
第1轮 第4步:[23, 11, 22, 19, 34, 18]
第1轮 第5步:[23, 11, 22, 19, 18, 34]
第2轮 第1步:[11, 23, 22, 19, 18, 34]
第2轮 第2步:[11, 22, 23, 19, 18, 34]
第2轮 第3步:[11, 22, 19, 23, 18, 34]
第2轮 第4步:[11, 22, 19, 18, 23, 34]
第3轮 第1步:[11, 22, 19, 18, 23, 34]
第3轮 第2步:[11, 19, 22, 18, 23, 34]
第3轮 第3步:[11, 19, 18, 22, 23, 34]
第4轮 第1步:[11, 19, 18, 22, 23, 34]
第4轮 第2步:[11, 18, 19, 22, 23, 34]
第5轮 第1步:[11, 18, 19, 22, 23, 34]
*/
for(var i = 1; i < arr.length; i++) {
// 内层for循环确定每轮的步数
for(var j = 0; j < arr.length - i; j++) {
// 两两比较
if(arr[j] > arr[j + 1]) {
var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2>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两两比较,找到最大值(或者最小值)之后,将其放在正确的位置,其他数的位置不变。
/*
选择排序的思路分析:
第1轮 第1步:var iMinK = 0;
第1轮 第2步:23 和 34比较,什么也不做
第1轮 第3步:23 和 11比较,iMinK = 2
第1轮 第4步:11 和 22比较,什么也不做
第1轮 第5步:11 和 19比较,什么也不做
第1轮 第6步:11 和 18比较,什么也不做
第1轮 第7步:下标0和下标2进行位置交换 [11, 34, 23, 22, 19, 18]
第2轮 第1步:var iMinK = 1;
第2轮 第2步:34 和 23比较,iMinK = 2
第2轮 第3步:23 和 22比较,iMinK = 3
第2轮 第4步:22 和 19比较,iMinK = 4
第2轮 第5步:19 和 18比较,iMinK = 5
第2轮 第6步:下标1和下标5进行位置交换 [11, 18, 23, 22, 19, 34]
*/
// 外层for循环确定轮数
for(var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 记录最小值的下标
var iMinK = i;
for(var j = i + 1; j < arr.length; j++) {
if(arr[iMinK] > arr[j]) {
iMinK = j;
}
}
// 交换数据
if(iMinK !== i) {
var temp = arr[i];
arr[i] = arr[iMinK];
arr[iMinK] = temp;
}
}
3>插入排序
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假设前面的数已经是排好顺序的,现在要把第n个数插到前面的有序数中,使得这n个数也是排好顺序的。如此反复循环,直到全部排好顺序。 /* 插入排序的思路分析: 第1轮 第1步:[23, 34, 11, 22, 19, 18] 第2轮 第1步:[23, 11, 34, 22, 19, 18] 第2轮 第2步:[11, 23, 34, 22, 19, 18] 第3轮 第1步:[11, 23, 22, 34, 19, 18] 第3轮 第2步:[11, 22, 23, 34, 19, 18] 第3轮 第3步:[11, 22, 23, 34, 19, 18] 第4轮 第1步:[11, 22, 23, 19, 34, 18] 第4轮 第2步:[11, 22, 19, 23, 34, 18] 第4轮 第3步:[11, 19, 22, 23, 34, 18] 第4轮 第4步:[11, 19, 22, 23, 34, 18] 第5轮 第1步:[11, 19, 22, 23, 18, 34] 第5轮 第2步:[11, 19, 22, 18, 23, 34] 第5轮 第3步:[11, 19, 18, 22, 23, 34] 第5轮 第4步:[11, 18, 19, 22, 23, 34] 第5轮 第5步:[11, 18, 19, 22, 23, 34] */
for(var i = 1; i < arr.length; i++) {
// 内层的for循环
for(var j = i; j > 0; j--) {
if(arr[j] < arr[j - 1]) {
var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else {
break;
}
}
}
4>快速排序
//选择一个基准元素,通常选择第一个元素或者最后一个元素。 //通过一趟扫描,将待排序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比基准元素小,一部分大于等于基准元素。 //此时基准元素在其排好序后的正确位置,然后在用同样的方法递归的排序划分的两部分。 /* 排序数组:23, 35, 34, 11, 22, 19, 18 快速排序的思路分析: 第一步:base = 23 , arr = [35, 34, 11, 22, 19, 18] 第二步:left = [], right = [] 第三步:[11, 22, 19, 18] 23 [35, 34] 第四步: [] 11 [22, 19, 18] 23 [34] 35 [] 第五步:[] 11 [19, 18] 22 [] 23 [34] 35 [] 第六步:[11, 18, 19, 22, 23, 34, 35] */ /* if(arr.length <= 1) { return arr; } var iBase = arr.shift(); var left = [], right = []; for(var i = 0; i < arr.length; i++) { if(arr[i] < iBase) { left.push(arr[i]); } else { right.push(arr[i]); } } left: [11, 22, 19, 18] iBase: 23 , right: [35, 34] 从上开始正推返回表达式:return quickSort(left即[11,22,19, 18]).concat(iBase=23, quickSort(right即[35,34])); 从下开始逆推返回值:return [11, 18, 19, 22].concat(23, [35,34]);//合并后的数组:[11,18,19,22,23,34,35] -------------------------------------------我是单次递归分割线----------------------------------------------- if(arr.length <= 1) { return arr; } var iBase = arr.shift(); var left = [], right = []; for(var i = 0; i < arr.length; i++) { if(arr[i] < iBase) { left.push(arr[i]); } else { right.push(arr[i]); } } left: [] iBase: 11 right: [22, 19, 18] 从上开始正推返回表达式:return quickSort(left即[]).concat(iBase=11, quickSort(right即[22,19,18])); 从下开始逆推返回值:return [].concat(11, [18, 19, 22]); //合并后的数组:[11, 18, 19, 22] -------------------------------------------我是单次递归分割线----------------------------------------------- if(arr.length <= 1) { return arr; } var iBase = arr.shift(); var left = [], right = []; for(var i = 0; i < arr.length; i++) { if(arr[i] < iBase) { left.push(arr[i]); } else { right.push(arr[i]); } } left: [19, 18] iBase: 22 right: [] 从上开始正推返回表达式:return quickSort(left即[19, 18]).concat(iBase=22, quickSort(right即[])); 从下开始逆推返回值:return [18, 19].concat(22, []); //合并后的数组: [18, 19, 22] -------------------------------------------我是单次递归分割线----------------------------------------------- if(arr.length <= 1) { return arr; } var iBase = arr.shift(); var left = [], right = []; for(var i = 0; i < arr.length; i++) { if(arr[i] < iBase) { left.push(arr[i]); } else { right.push(arr[i]); } } left: [18] iBase: 19, right: [] 从上开始正推返回表达式:return quickSort(left即[18]).concat(iBase=19, quickSort(right即[])); 从下开始逆推返回值:return [18].concat(19, []); //合并后的数组: [18, 19] */
var arr = [23, 35, 34, 11, 22, 19, 18, 18];
function quickSort(arr) {
if(arr.length <= 1) {
return arr;
}
var iBase = arr.shift();
var left = [], right = [];
for(var i = 0; i < arr.length; i++) {
if(arr[i] < iBase) {
left.push(arr[i]);
} else {
right.push(arr[i]);
}
}
return quickSort(left).concat(iBase, quickSort(right));
}
var newArr = quickSort(arr);
console.log(newArr);
附录:
进制间的转换(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1>10进制转换为16进制:(10).tostring(16)
2>8转16:(012).tostring(16)
3>16转10:(0x).tostring(10)
4>10转2:(111111).tostring(2)
5>16转8:(0x16).tostring(8)
6>parseInt(10,2)
7>parseInt(12,16)
8>parseInt(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