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谱估计(转载)

功率谱估计就是通过信号的相关性估计出接受到信号的功率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实际用途有滤波,信号识别(分析出信号的频率),信号分离,系统辨识等。谱估计技术是现代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还包括空间谱估计,高阶谱估计等。维纳滤波、卡尔曼滤波,可用于自适应滤波,信号波形预测等(火控系统中的飞机航迹预判)。如果我在噪声中加入一个信号波形。要完全滤波出我加入的信号波形,能够做到吗?如果知道一些信息,利用一个参考信号波形,可利用自适应滤波做到(信号的初始部分稍有失真)。

 

功率谱估计是数字信号处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信号在频域中的各种特征,目的是根据有限数据在频域内提取被淹没在噪声中的有用信号。下面对谱估计的发展过程做简要回顾:
  英国科学家牛顿最早给出了“谱”的概念。后来,1822年,法国工程师傅立叶提出了著名的傅立叶谐波分析理论。该理论至今依然是进行信号分析和信号处理的理论基础。
  傅立叶级数提出后,首先在人们观测自然界中的周期现象时得到应用。19世纪末,Schuster提出用傅立叶级数的幅度平方作为函数中功率的度量,并将其命名为“周期图”(periodogram)。这是经典谱估计的最早提法,这种提法至今仍然被沿用,只不过现在是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来计算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用DFT的幅度平方作为信号中功率的度量。
  
周期图较差的方差性能促使人们研究另外的分析方法。1927年,Yule提出用线性回归方程来模拟一个时间序列。Yule的工作实际上成了现代谱估计中最重要的方法——参数模型法谱估计的基础。
  
Walker利用Yule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衰减正弦时间序列,得出Yule-Walker方程,可以说,Yule和Walker都是开拓自回归模型的先锋。
  1930年,著名控制理论专家Wiener在他的著作中首次精确定义了一个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并把谱分析建立在随机过程统计特征的基础上,即,“功率谱密度是随机过程二阶统计量自相关函数的傅立叶变换”,这就是Wiener—Khintchine定理。该定理把功率谱密度定义为频率的连续函数,而不再像以前定义为离散的谐波频率的函数。
  1949年,Tukey根据Wiener—Khintchine定理提出了对有限长数据进行谱估计的自相关法,即利用有限长数据估计自相关函数,再对该自相关函数球傅立叶变换,从而得到谱的估计。1958年, Blackman和Tukey在出版的有关经典谱估计的专著中讨论了自相关谱估计法,所以自相关法又叫BT法。周期图法和自相关法都可用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来实现,且物理概念明确,因而仍是目前较常用的谱估计方法。
  1948年,Bartlett首次提出了用自回归模型系数计算功率谱。自回归模型和线性预测都用到了1911年提出的Toeplitz矩阵结构,Levinson曾根据该矩阵的特点于1947年提出了解Yule-Walker的快速计算方法。这些工作为现代谱估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1965年,Cooley和Tukey提出的FFT算法,也促进了谱估计的迅速发展。
  现代谱估计主要是针对经典谱估计的分辨率差和方差性能不好的问题而提出的。现代谱估计从方法上大致可分为参数模型谱估计和非参数模型谱估计两种,前者有AR模型、MA模型、ARMA模型、PRONY指数模型等;后者有最小方差方法、多分量的MUSIC方法等。

 

ARMA谱估计

  线性系统可以用线性差分方程进行描述,这种差分模型就是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on----Moving Average,ARMA )。:任何一个有理式的功率谱密度都可以用一个ARMA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精确逼近。􀂋ARMA模型定义若离散随机过程{x(n)}服从线性差分方程x(n)+Ai*x(n-i)=e(n)+Bj*e(n-j)   式中i=1,2,...p;j=1,2,...q;e(n)是一离散白噪声,则称{x(n)}为ARMA过程,而上式称为ARMA模型。系数和分别称为自回归(AR)参数和滑动平均(MA)参数,而p和q分别叫做AR阶数和MA阶数。显然,ARMA模型描述的是一个时不变的线性系统。􀂋具有AR阶数p和MA阶数Q的ARMA过程常记作用ARMA(p,q)。
posted on 2016-04-25 17:50  liu168aad  阅读(108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