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 is cheap. Show me your code

秦风·起

一、

秋风萧瑟,晨光熹微。

 

长平关以南,丹水以东,整整三年坚守不出的赵军大营,在正面击退了秦军的一次进攻之后,终于主动发起了一次声势浩荡的进攻。

赵军统领赵括自领十万胡服步卒为中军方阵,另各设五万胡服骑兵为左右两翼,更有三十万主力大军伺机而动。这一次,赵军要将这三年来憋在心里的怨气,扬起眉头吐出来!

 

随着赵军的步步推进,秦军大营里也响起了嘹亮的号角声,黑色洪流奔涌而出,旌旗飘飘,铠甲森森。一面书有“王”字的黑色纛旗立于秦军中军深处,主将王龁立马于旗下,横眉冷眼,轻蔑的望着赵军。

 

稍作对峙,赵括终于按耐不住心中激荡,断然将手中令旗劈下。

鼓声号角声顿时响彻天际,两军訇然相接:

 

其声如霹雳,其势如山崩。

忽而喊杀声响遏行云,忽而嘶吼声悲痛莫名。

长矛冷凝,千军噤若寒蝉;投枪呼啸,万马奔腾如虎。

此处刀剑乱舞,热血与残肢横飞;那方流矢穿空,愿景共魂魄凋零。

何为猛士?慷慨赴死!何为铁汉?死不旋踵!

将士兮,且挥刀向敌,刀染血,血染尘,尘染双鬓,双鬓染热泪。

将士兮,且奋勇前行,抛头颅,洒热血,为国为君为妻儿。

将士兮,且勠力共进,试看明日之域中,必为我家之天下!

 

鏖战半日,赵军步步紧逼,秦军不敌,缓缓后撤。赵括立刻指挥后军掩杀,秦军艰难死战,眼看就要被赵军吞没。正在此时,秦军后阵烟尘大起,两支骑兵突然杀出,迎上企图侧面包抄的赵军。秦军步卒且战且退,竟摆脱了赵军的纠缠。

 

眼看王龁就要从自己眼皮子底下逃脱,赵括眉头一皱,飞身上马,领着一队骑兵扑向秦军阵中的“王”字大旗。赵军士卒见赵括一马当先,士气大振,呐喊着追了上去。

 

 

二、

赵军紧追不舍,好几次都快将秦军方阵冲散,可秦军总能在绝境处挣扎逃生。追至日暮,赵军体力不支,而秦军脚力不减,赵括只能眼睁睁看着“王”字大旗消失在烟尘之中。无奈之下,赵括只得命全军原地休整。

 

片刻之后,有斥候来报:西方山麓发现秦军大营。赵括立刻下令安营扎寨,并升帐议事。待众将到齐之后,赵括开口说道:“今日一战,秦军溃败而走,全赖诸位奋勇杀敌,稍后我便将今日战果报予我王。方才斥候回报,已探得秦军大营所在。我意明日强攻秦军大营,诸位以为如何?”

 

“上将军不可!”一名老都尉率先开口,“末将与秦军交锋数十载,素知秦军有战无退。今日秦军斗志不强,撤退数百里而无反攻。末将以为,秦军是想引我军聚拢在此,围而攻之。”

赵括面色一沉,没有立即反驳,淡淡的问道:“以老将军之意,我军应当如何?”

“立即退回丹水大营,以待战机。”

“荒唐!”赵括怒吼一声,“以待战机?战机就在眼前,何需再待?还说秦军有战无退,前日秦军来犯,最终不还是弃甲而亡?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我有五十万大军,王龁拿什么来围我?难道他有五百万之众?”

 

一番话说得老都尉满脸通红,默然无语。赵括不愿闹得太僵,又说道:“我知道诸位都是忠君体国之良材,也知道廉颇将军坚守不出是拒敌良策。可是诸位,我军已在此与秦军对峙了三年,秦国耗得起,我们耗不起啊。”

 

赵括说得诚恳,诸将并非不明事理之辈,立刻明白了赵王换将的真实原因,也明白了赵军当前的尴尬处境。于是向赵括抱拳行礼,齐声道:“愿听上将军差遣!”

 

次日,赵括倾全军之力猛攻秦军老马岭主营。但秦军防线构建在半山腰,居高临下,一旦赵军逼近,滚木礌石便如雨点般砸下来,赵军的几番猛攻都被击退。如此三日,赵军尺寸不得进,赵括再次聚将议事。忽然斥候总领传来急报:一支秦军铁骑插入长平背后河谷,切断了长平大军与石长城营垒的联系!

 

石长城营垒是赵国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赵军囤积粮草辎重之处。而且此次赵军倾巢而出,石长城营垒守备空虚,若秦军分兵强攻,则赵军危在旦夕。

 

形势危急,赵括立刻领全军掉头进攻,企图打通粮道。然而就在赵军强攻秦军主营的这三日,秦军已经在赵军背后修建了新的壁垒。赵军的突围没有立刻得手,之前不堪一击的秦军忽然变得悍不畏死,而秦军主营也派出大军追击。赵军腹背受敌,只得南撤。

 

“以五十万围我四十万,如此大手笔,绝不可能出自王龁之手!”赵军营帐之内,赵括怒不可遏,“一定是他,秦军主帅一定是白起!”

 

 

三、

就在赵国以赵括换下廉颇之后,秦王嬴稷意识到决战之机已至,便秘遣武安君白起赴长平统领全军,并封锁秦军换帅的消息,倾全国之力供应长平军粮。随后秦军从山路运送各种军械至长平战场,秘密组装,如此才能于三日之内在赵军背后打造一道铜墙铁壁。

 

从赵括率军出征到被困只花了三天,但秦军已经准备了三年。

 

这三年来,秦军将士每日每夜都在盼着和赵军交手,以洗刷当年阏与之战的耻辱。如今白起兵法破例,以五十万围四十万,众将斗志昂扬,争着要当先锋。

 

秦军主帐内,两鬓斑白的白起坐在帅位, 看着急不可耐的诸将,沉稳的说:“刚才前军传来捷报,我军已攻下石长城营垒,意味着赵军退路已绝。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警惕赵括临死反扑。”

“武安君下令吧,你怎么说咱们就怎么打!”

“四个字:围而不攻。若赵括冲阵,就把他打回去;若他坚守不出,我们就和他耗着,耗到他粮草不济,宰马为食,便是我军收官之时。”

 

这无疑是一个克敌良策,但围而不攻,战事拖延,就有可能发生别的变数。

于是王龁开口说道:“如今赵军已成笼中之鸟,只要我军发起总攻,必能一举而下。若只围不攻,赵国定会四处奔走,一旦从别处请得援军,恐有不利。”

白起点了点头,欣慰的说道:“王将军能考虑到战场外的变数,殊为不易。但邦交之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若我军不围赵军,或不曾攻下石长城,列国或许会派出援军。但我军既围赵军,且攻占石长城,则列国必不会来援。”

王龁深鞠一躬,抱拳说道:“王龁谨受教”。

 

白起又道:“此战之后,赵国再无可用之兵,我军一鼓作气,定能荡平赵国。正当此时,每一名秦军将士的生命都是宝贵的,若发起总攻,我军必然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诸将默然,武安君白起出身于行伍,真切的体验过士卒的艰辛,所以更能体恤将士。加之白起骑战步战精熟,阵前杀敌勇猛,战术战法高明,领军以来未尝一败,秦军上下无不敬佩。既然白起已经敲定战法,诸将更无多言,各自领命去了。

 

四、

赵括已经瘦得只剩皮包骨头,脸上有一道长长的刀疤——那是第三次突围时留下的。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反而损兵折将,于是赵括坚守不出,等待列国的援军。

刚开始赵括仍然踌躇满志,盘算着如果友军来援,应当从何处反击,不但能突出重围,还能大破秦军,反败为胜。可当他走过几遍营帐,看过几百个伤兵之后,他终于动摇了。

那些士兵形容枯槁,赵括用慷慨激昂的话语告诉他们援军将至,可回应他的,只有一双双或麻木或怨恨的眼神。从他们的眼神中,赵括读出了他们的心里话:“是你将我们带入这般田地!是你的刚愎自用造就了这一切!”

 

赵括终于明白父亲赵奢为何说他“轻言兵事”了。“将者,三军司命也”。他肩头担的不是个人荣辱,而是全军将士之存亡。若只想着施展自己的才能,只想着证明自己比别人更优秀,那才是真正的“纸上谈兵”。

可惜赵括领悟得太晚了,如果他能回到赵国,假以时日,他必能成为一代名将。但现在——被困四十五天之后,他面对着一具残缺的伤兵尸体,和几名埋头吃肉面色狰狞的士卒,赵括终于明白,他已经无法活着走出长平。

 

但兵娃子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和他陪葬。

 

于是他砍倒正在吃肉的士卒,面对还活着的二十万人,他用嘶哑的声音喊道:“弟兄们,我们...是人...”他忽然语塞,沉默良久,随后用坚定的语气下令:“不能再等死了!今晚杀掉所有的马,明日最后一次突围!”

 

 

五、

赵军被困的第四十六天,秦军主帐,王龁正在和白起讨论军情。

 

王龁说道:“武安君,据我观察,赵军应该撑不了几天了。”

白起若有所思,缓缓说道:“差不多是时候了。”

王龁惊喜回道:“可以发起总攻了么?!”

“如果今日赵军再无动静,明日我军便进军围剿。”

“赵括已经龟缩一个多月了,还能有动静么?”

 

白起看向王龁,说道:“从赵军最后一次突围开始,他们的军粮定会以一日一餐计。即使如此,在十天以前就应该已经断粮。王龁,在这十天之内,要如何做才能保证二十万大军不会哗变?”

王龁愕然,思索片刻后回道:“要么和士兵同吃同住,使将士拥戴,上下齐心。要么就是...找到了别的粮食...”

说到这里,王龁瞪大了双眼,不可置信的看着白起。

 

白起叹了口气,说道:“如果是前者,则赵括已踏上名将之路。如果是后者...”

忽然军司马冲进帐来:“禀报武安君,赵军结阵而出,直奔我军大营!”

白起和王龁对视了一眼,感慨道:“不愧是马服君之子,可惜了。”随后下令:“全军集结,决战赵军!”

 

待白起走上望楼,才知道所谓的“赵军结阵而出”,指的是清一色的赵军步卒,以整齐的队列压向秦军大营,至于“结阵”二字实在勉强。但最令人瞩目的是,赵括肩扛大刀,身穿轻甲,独自走在最前列。

 

秦军将士无不肃然,王龁看向白起:“是否打出武安君的旗号?”

白起摇了摇头:“不需要了。”他看着赳赳前行的赵括,对诸将说道:“当年马服君赵奢评价自己的儿子:‘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如今赵括置之死地,已知晓三军之重。若今日赵括不死,必为我大秦之宿敌。”

 

在距离秦军营垒一箭之地,赵括率领二十万步卒发起了最后的冲锋。秦军万箭齐发,许多赵军士兵应声而倒,但有更多的士兵踩着同伴的尸体冲向秦军。赵括依然冲在最前方,秦军弩箭好几次就要射中赵括,却总是被其他赵军士兵拼死挡住。

 

赵括死命的往前冲,突然发觉身旁的喊杀声越来越小,回头一看,原来身后的亲兵已经全部阵亡。后面冲锋的赵军将士前仆后继,但最终还是倒在秦军的箭雨下。再回头看向前方,秦军大营就在眼前,但铜浇铁铸的大营就像一头蛰伏的巨兽,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

 

赵括惨然一笑,再次迈开沉重的步伐,声嘶力竭的喊道:“赵国上将军赵括在此!白起、王龁还不出来受...”最后一个字还没有说出口,一支弩箭射进了赵括的胸膛。紧接着第二箭、第三箭...

 

直到赵国士兵举着盾牌跟上来的时候,赵括已经身中数箭,倒在血泊中。在一声声“上将军”的真诚呼唤中,赵括费力的睁开双眼,用最后一口气说道:“赵括对不起你们...投降...”

 

 

六、

赵军投降的第五天,白起独自坐在营帐之内,眉头紧锁。

秦国与赵国长达三年的对峙,终于以赵国的全面失败而告终。但随之而来的,是二十万赵军降卒。

 

这二十万人,首先需要一个营地来安置,并且要保证军粮的供给。虽然可以一日只提供一餐,但终究是二十万张嘴。为了打赢长平之战,秦国后勤已经是马力全开,而现在突然增加了二十万人的口粮,即使是秦国也不堪重负。

 

另外,这二十万人是万万不能编入秦军的,可若是放回赵国,那长平之战就是竹篮打水。若是打散之后纳入秦国户籍,也是后患无穷。所以在赵军投降的第二天,白起就遣人回咸阳,向秦王询问赵军降卒的安置之法。

 

终于在刚才,使者带回了秦王的指示:“战场之事,但由武安君定夺。”

白起明白了,这二十万人对于秦国只是负担,秦王没有别的安置之法。

只有一个字:杀!

杀降不祥,何况是二十万人!这千古骂名不能让秦王来背,只能“由武安君定夺”。

 

白起在帐中坐了许久,直到日落西斜,在似血的残阳里,白起命人吹响了升帐议事的号角。

看着默然不语的秦军将士,白起面无表情:“取消对赵军降卒的军粮限制,让他们放开肚子吃。”

营帐中鸦雀无声,诸将意识到,他们最担心的结局终于要来临了。

可没人站出来反驳,因为他们知道,但凡有别的办法,白起一定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是夜,长平山谷中燃起了熊熊大火,某个不知名的山坳被填平,二十万赵军降卒成为孤魂野鬼。

次日,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降卒”的消息不胫而走,山东列国无不惊骇失色、脊背发凉。

 

赵王更是惶惶不可终日,长平之战结束,赵国已无险可守,无兵可派。即使赵国能勉力集结几万兵力,可面对白起,他们还有多少人能举起手中的兵器?对于赵国而言,当下只能向列国求援,痛陈秦军之残暴。但秦军已经攻入国门,远水如何能解近渴?

如此担惊受怕了许多天,赵王没有等来白起北上,而是得到了秦军班师的消息。

 

白起愤然将秦王勒令班师的诏书仍在帅案之上,却一个字也没说。

 

 

尾声

长平之战后第二年,秦王命白起为将,再攻赵国。白起托病不出,秦王改派王陵领军。

次年,王陵攻邯郸,损兵折将,秦王再请白起。白起剖析形势,称“非破赵良机”。秦王怒,以王龁替王陵,再攻邯郸。

邯郸久攻不下,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大破秦军。

秦王三请白起,白起仍托病不出,秦王大怒,赐剑命其自刎。

白起长叹:“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

 

posted @ 2020-08-03 19:00  Wise.Wrong  阅读(498)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