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学习的习惯

      之前曾面试过许多软件工程师,我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周末都做什么?有一个同学回答周末到处玩耍,此人资质还算不错了。可惜没有积极学习的习惯,在后面工作中,他只是满足平日工作8小时内,没有在下班后继续学习钻研技术。怎么破,请参考文章提及。说明之前在面试是判断是正确的。真是遗憾,也许是兴趣点不在IT技术,但如果兴趣不在技术上,又何必来做IT技术工作呢,因为你不喜欢他,你只是完成任务。我们之前早就知道,我们一定要做自己感兴趣喜欢的工作,如果你还没有找你的兴趣点,赶快找到吧。有的同学回答会看看技术书,我继续问到看什么书?作者是谁?你都学到了什么?又基于这个点,继续深挖询问相关的技术点。一方面,可以评估归纳能力,抓重点的能力。一流的学习者,在看书的时候,常常会根据自己的重点,和知识框架去决定自己的阅读。一般的学习者,常常是根据书籍的进度走。导致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评估语言表达能力。一块技术点儿,如何把它简洁扼要的表达清楚。又如,“如何用一句话,说清楚你的商业模式?” 第三,考察对方,触类旁通的能力,以及相关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我们从来不是完全从头的去学习新的知识,而是通过与已有事物的关联,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触类旁通的能力,又是学习的关键技能。而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准备的。主要是看平时的积累,对技术的思考。

     连续问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个技术点连续问为什么?这种方法来源于面试…平时使用要看人。太直了,会惹不少人不高兴。如 为什么使用微服务,为什么需要decoupled的设计. 这个方法的重点,是考察对方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好奇心。这个方法的重点,是考察对方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好奇心。对于这类的提问,人们会有几种反应:“没什么为什么,就是这样的啊。”这种人,你可以重新礼貌的提出问题。如果他们还是这种观点,甚至觉得不耐烦…你懂的。一些人会开始思考,尽管缺乏头绪。很少的人听到这类问题会兴奋,很好的信号!甚至你会从他们听到令你吃惊的观点。爱问为什么的人通常是出色的学习者,看一下小孩子就知道了。又如思考方法5W1H分析法,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WHY)、对象(WHAT)、地点(WHERE)、时间(WHEN)、人员(WHO)、方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关于学习能力

     一是开放性。一个人开放不开放,是比较容易判断的,比如能不能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愿不愿意接触新知识,以及愿不愿意提问题和分享自己的知识见解。也就是说,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够进的来,就是外界的东西能够进到心里去,另一方面是能够出的去,把内心的东西,不管是问题还是知识传递给周围的人。开放性可以说是前提,如果是锁在套子里的人,显然是不可能有好的学习能力的。

     二是悟性。悟性这个词比较抽象,一个人悟性好,你能感觉得到,但很难说一个人为啥悟性更好。悟性受影响比较大的是智商,而智商包括抽象能力、记忆力和联想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些能力凑在一起就体现了性能的差异,同样的输入材料,输出的效率是不同的,不管是速度还是质量,都是不一样的。悟性好,就像机器学习迭代效率高,少几轮迭代就到了最优解。而悟性差了,就要不断的给材料,不断的去试错,才能到达最优解,甚至总是达不到最有状态。

      三是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的多经历的多了,自然遇到类似的问题,比葫芦画瓢,就可以做的像模像样。世间的问题类型是有限种类的,总是类似的场景重复出现,有了比较多的实践经验,有更多的方法,那就更容易掌握一门新知识、新技能。

如何学习

     实际上我们看别人怎么学习的,就知道此人潜力有多少,关键就是你到底会不会学习。再看看行业内牛人与专家怎么学习的。同时引用”如何学习一门技能”的脑图:

如何高效学习

<<如何高效学习>>(Learn More Study Less) from 斯科特·扬 的摘要:

* 如果只用一种方式了解某样事物,你就不会真正了解它。了解事物真正含义的秘密取决于如何将其与我们所了解的其他事物相联系。
* 其实我们每个人早就掌握了站在外面看知识的本领,这就是「比喻」。
* 深入了解规则,所以也能打破它。
* 整体性学习在于创造信息的网络,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相互关联,那些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使你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
* 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就是绘制一份优秀的地图,就是建造一座设计良好的城市。所以建立知识结构时,你的目标就是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聪明的人会很自然地这么做,每学习一个新概念,都会自动地与其他知识相联系。
* 强有力的结构来自概念之间不断的联系,一次完成一个想法,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 获取信息而不理解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学习。
* 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仅仅是理解阶段的学习。
* 大多数人到了理解阶段就止步不前了,而聪明的人知道要超越它,方能高人一等。
* 整体性学习过程对信息的理解有三个层次,层次越高,对信息的理解越深入。首先是理解阶段,其次是拓展阶段,最后是应用阶段。
* 当你遇到比较难的课程时,首先尝试将其分解为更小的问题、缩小范围,搞清楚你真正不能理解的地方,你才可以深入阅读,跨过障碍。
* 一名整体性学习者对前面提到的公式会怎么做?先去获取,然后理解公式本来的意思,接着开始拓展它。他会问:公式是怎么来的?公式中的每个成分代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公式中的什么成分可以做些改变?这种改变会导致结果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他公式与这个公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 整体性学习的一个附加的好处是它强迫你以不同的视角看待学科、课程和问题。任何知识都可以从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图像、有趣的故事。
* 要想超出知识本身,光有热情还不够,你要寻找各种应用知识的途径(即使现在讨厌它),知识因“用”而获得新的意义。
* 快速阅读与整体性学习一样,是一项技能。这表示如果不反复练习,仅仅阅读本书毫无用处。
* 计算机科学是寻找问题的有用途径,纠错、算法都是可以借鉴到其他地方的有用思想。
* 重复练习同类问题是一种缓慢的学习方式。模型纠错是必要的,但如果你需要反反复复做同样类型的问题,你可能需要在拓展或理解阶段做更多的工作。如果你觉得不太理解某个主题,试试返回去做做拓展工作。

Retention of Learning

clipboard

       如上金字塔,简单的说,学太多知识,则如果不用留存不多。

默得(ASPIRE)学习方法

  • 情绪:

设定一个 极极 的 学习 心情,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 并采取主动的态度;

  • 理解:

在读一个单元时, 记下任何 你不明白的内容;  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学, 一组练习一组练习地做;

  • 回忆:

学完一个单元後, 用自己的话复述你所学过的东西 ;

  • 领会:

返回到你原先不明白的地方, 重新琢磨那段内容;如果你仍然不明白的话, 向外部资源讨教 (例如,其它书藉或行业专家);

  • 引伸:

在这一阶段,就所学的材料问 三类问题 :

    • 如果我能和作者对话, 我会问什么问题, 或者, 我会作什么评论 ?
    • 我怎么才能把这些内容用於我感兴趣的地方?
    • 我怎么能够把这些知识阐述得生动, 明白易懂?
  • 复习:

复习一遍学过的内容, 你采用了什么方法帮助你理解并/或记住这些知识。

------------------------------------------------------------------

今天先到这儿,希望对您技术领导力, 企业管理,系统架构设计与评估,团队管理, 项目管理, 产品管理,团队建设 有参考作用 ,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领导人怎样带领好团队
构建创业公司突击小团队
国际化环境下系统架构演化
微服务架构设计
视频直播平台的系统架构演化
微服务与Docker介绍
Docker与CI持续集成/CD
互联网电商购物车架构演变案例
互联网业务场景下消息队列架构
互联网高效研发团队管理演进之一
消息系统架构设计演进
互联网电商搜索架构演化之一
企业信息化与软件工程的迷思
企业项目化管理介绍
软件项目成功之要素
人际沟通风格介绍一
精益IT组织与分享式领导
学习型组织与企业
企业创新文化与等级观念
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
初创公司人才招聘与管理
人才公司环境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团队文化与知识共享
高效能的团队建设
项目管理沟通计划
构建高效的研发与自动化运维
某大型电商云平台实践
互联网数据库架构设计思路
IT基础架构规划方案一(网络系统规划)
餐饮行业解决方案之客户分析流程
餐饮行业解决方案之采购战略制定与实施流程
餐饮行业解决方案之业务设计流程
供应链需求调研CheckList
企业应用之性能实时度量系统演变

如有想了解更多软件设计与架构, 系统IT,企业信息化, 团队管理 资讯,请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

MegadotnetMicroMsg_thumb1_thumb1_thu[2]

作者:Petter Liu
出处:http://www.cnblogs.com/wintersun/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该文章也同时发布在我的独立博客中-Petter Liu Blog。

posted on 2018-08-05 10:15  PetterLiu  阅读(100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