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推荐性课程设置如何导致你的失败

遵循推荐性课程设置如何导致你的失败

在上科大 CS 的培养方案中,有 59 分的专业课程学分。然而,不合理的规划思路将导致你大学三年的努力几乎白费,低开低走,步步落后,最后落得凄惨下场。只有充分利用制度和资源,避开险恶的雷区,拥抱变化抓住机会,及时纠正方向,才能避免你的失败。本文先阐述关于大学生涯的基本事实,回顾了与目标不相容的推荐性课程设置,总结了一种最佳实践,分析了培养计划中的课程组成成分,最后就个人经历做总结与反思,然后总结本文。

英文版本请见:https://profetia.github.io/u/posts/2024-08-31-rethink-the-recommended-study-plan/

大学只有三年

本科生的出路有这三类:国内保研、国外深造、就业。不幸的是,这三者的评价方式和时机决定了你只有大一到大三做的事情 matter,因为大四时你的出路已经确定了。具体来说,国内保研,学院在大三结束后宣布推免名单,大四用于休息;国外深造,大三结束后你的申请材料就固定了,大四用于提交申请和面试;就业,大三下学期开始就得开始找offer,大四用于去心仪的企业上班。

毕业生就业事务流程指南 (这个流程相对较迟)

这些事实决定了大一到大三的重要性,只有这段时间充分发展才对你的最终出路有作用。

与目标不相容的推荐方案

现行方案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弯路 荒废 硬实力 出路确定 闲着

以上是对以下的推荐性课程设置的总结,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规划极不合理:过晚接触本专业核心课程、在大一到大三急于完成通识教育、缺少课外发展空间。

开课学期

课程分布图

学分(不含英语)

一(1

线性代数(4

数分I/高数I5/4

信息科技导论(4

中华文明通论(3

英语(2

游泳或田径(1

习思想(2

化学(2)(大二结束前修读完成)

&

形势与政策(2

&

思政选修课程群(2

&

创意与艺术课程群(2

&

创新创业课程群(2)

&

任选课程(9

18

一(2

离散数学(4

数分II/高数II5/4

计算机编程(4

思想道德与法治(2

经济学导论(3

游泳或田径(1

哲学导论(2

20

一(3

暑学期课程

0

暑假

社会实践(1

1

二(1

算法与数据结构(4

信号与系统/电路基础(4+1

物理I4

生物(2

英语(2

体育专项I1+英语(2

mzd思想概论-理论课(2

18

二(2

计算机体系结构I4+2

面向信息科学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

跨学科选修(3

中国近现代史(2

人文写作课程组(3

体育专项II1+英语(2

 

 

19

二(3

暑学期课程

 

暑假

产业实践(1

1

三(1

人工智能/操作系统(4

专业方向必修(4

专业方向必修(4

跨学院选修(2

文明经典导读 (2

专业选修课(2

体育兴趣I(1)

19

三(2

专业方向必修(3

专业选修课(4

专业选修课(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世界文明通论/科技文明通论(2

 

体育兴趣II(1)

17

三(3

暑学期课程

 

 

四(1

专业选修课(4

 

 

 

毕业论文(6

 

康体适能

4

四(2

 

 

 

 

 

6

学分小计

 

19

123

如上文所述,上述推荐性课程设置的主要弊端有:过晚接触本专业核心课程、在大一到大三急于完成通识教育、缺少课外发展空间。下文分别阐释。

  1. 过晚接触本专业核心课程。在推荐性课程设置中,到了大三才集中开始专业训练。然而,大三结束时,却马上要开始凭本事谋寻出路了。而此时,你才刚刚结束专业课程的扫盲教育,实际上还是一张白纸。越早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越好(当然不要太早),是因为在专业学习中,很容易建立先发优势。例如,你大一完成了操作系统课程,会因此在大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取得巨大优势;而你在后续专业课程中的优秀表现,又会让帮助你获得更多机会,例如竞赛、实习和科研。本人就是因为在大一修读完《编译原理》,大二修读完《计算理论》,才有机会大二进入宋富老师课题组,大三才有机会跟随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姐科研。再例如我的ACM队友,在大一修读完《编译原理》,在大二又完成了《操作系统》等课程后,有机会在大二结束前就找到了量化投行里的工作,尔后他又进入腾讯公司和某国际投资巨头。如此例子数不甚数。所谓一步快步步快,而这份课表会让人输在起跑线上。

  2. 在大一到大三急于完成通识教育。在推荐性课程设置中,大三前就完成了所有通识教育。我十分赞成通识教育和全人教育的理念,一个人的长期发展不能缺少通识教育,我也从许多通识课程中受益良多。然而,通识教育的影响是长期的、间接的、潜移默化的,所以早修晚修的区别不大。但是对于专业课程,由于大三结束时就要寻找出路的现实需求存在,早点开始学习会给自己很大的优势。推荐性课程设置中,大一大二的通识课程占用了一半以上的时间,挤占你发展专业能力的精力;过急完成通识课程除了挤占时间之外,还会降低你的绩点。因为通识课程的给分优秀率往往低于专业课程,而且评分考核标准也相对不透明。但是,现行推荐性课程设置将太多通识课放在了大三前,而这样既影响成绩,也妨碍个人发展。并且大四的安排过于空闲,而这个时间恰恰适合完成通识教育:没有升学/就业的压力,可以大胆选择喜欢的课程;有了一定的实践经历和社会阅历,更能产生共鸣;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不会轻易动摇信念。

  3. 缺少课外发展空间。对于想谋求更好出路的同学,修读课程只是提高自己技能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修课是为了提升实力从而抓住更好的机会,而不是单纯为了学分本身。而现行的推荐性课程设置,将完成学分作为了全部目的,全然没有提供寻求课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它占满大一,挤占课外参加 ICPC 、开源项目等活动的时间;占满大二,挤占发展专业核心能力的时间;占满大三,挤占科研和实习的时间;而大四,却又过于清闲。事实上,这份课程设置不够谦抑,试图防止学生在大四前闲下来,忽略了课外发展和训练的重要性,从而显得十分不合理。

本章总结:

现行方案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弯路 荒废 硬实力 出路确定 闲着

以上剖析了现行推荐性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之处:过晚接触本专业核心课程、在大一到大三急于完成通识教育、缺少课外发展空间。下文将根据众多优秀同学的实践经验,分享一套选课的方案,并且分享我个人课程修读的实际历程,对应等第以及事后反思。

最佳实践

看到了大量成功和失败案例,结合身边人的实践和大量的真实数据,我将这些经验总结为以下的最佳实践:

总结来说,这样的规划可以被总结为:

最优实践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容错率 硬实力 实力套现 出路确定 完成通识
  1. 最值得注意的是,区别是文科和社会科学课程移至最后一年。实践表明,第四年是最不重要的一年。大四时提升专业能力,不会改变你短期的结果。这种方法可以让您在前三年专注于您的领域,并且对您的 GPA 也有好处。

  2. 大一的学分应当减少到最低限度,只留下必修的,那些很容易获得高分的。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您在大一时保持高 GPA,并为以后的学习提供缓冲和容错。请注意,在大一时可以一门你感兴趣领域的选修课。这是为了帮助您提前一步开始您的职业生涯,专为高级学生设计。如果您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没有信心,可以与《物理》交换。

  3. 大二,用你研究领域的核心课程取代了文科和社会科学课程,这样你就可以尽快开始你的职业生涯。总学分也会减少,因为此时许多学生将开始参与研究项目和实习。

  4. 大三是你在专业上成熟并“套现”出来的一年。您将学习您研究领域的其余核心课程,同时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研究项目或实习上。

  5. 最后,大四。您带着满意的offer完成剩余的通识课程教育。

课程成分分析

以上仅供参考。给分好代表 A-letter 率高,由实际数据得来,但由于精力有限,相对顺序不一定完全准确,位置不一定完全反应实际情况。评价课程不仅仅只看这两个维度,我只是按照这两个维度做了一个投影。但能反映一些情况。一些二级结论本文不展开了。

关于课程的情况,推荐在 https://coursebench.geekpie.club/ 中获得需要的信息。

放一些我的 insight

  1. 课程成绩在各种申请中,是一种类似阈值的存在,超过一定的数值之后便没有更多提升的意义。
  2. 超过自身能力选课是危险的,例如选课超出能力 10%,不仅仅是绩点下降 10% 那么简单,而是成绩下降到减少了 10% 工作量为止。
  3. 纸面上的成绩是选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

个人经历与反思

学年度 学期 门数 获得学分数 平均绩点
2023-2024学年 门数:11 总学分:35 年平均绩点: 3.87
2023-2024 2 6 18 3.87
2023-2024 1 5 17 3.88
2022-2023学年 门数:18 总学分:48 年平均绩点: 3.68
2022-2023 2 9 22 3.58
2022-2023 1 9 26 3.78
2021-2022学年 门数:15 总学分:46 年平均绩点: 3.85
2021-2022 2 8 25 3.84
2021-2022 1 7 21 3.86
在校汇总 44 129 3.79
ABCDEFGHIJK
1
开课学期课程分布图学分(不含英语)
2
一(1线性代数(A-数学分析 I (A-)信息科技导论(A设计思维(A)英语(P)学年绩点:3.8516
3
一(2离散数学(A)数学分析II (A-)计算机编程(A+编译原理(A)经济学导论(A-)思想道德与法治(A田径(A)23
4
一(3
5
暑假社会实践(1
6
二(1算法与数据结构(A+)面向信息科学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机器学习引论(A)计算理论(A)中华文明通论(B+游泳I(A)+英语(B+)学年绩点:3.6824
7
二(2计算机体系结构I(A-/A+)人工智能(A-)信号与系统(B+/A+)法治与社会(B+《爱弥尔》精读(B+科技文明通论(B+游泳II(B+)+英语(A-)20
8
二(3
9
暑假产业实践(1
10
三(1操作系统(A+)计算机网络(A+)并行计算(A+)亲密关系心理学 (A)现代生命科学导论C(B+)学年绩点:3.8718
11
三(2算法设计与分析(A+)计算机辅助验证(A+)计算科学与工程(A)古典音乐赏析 (A)投资与金融市场 (B+)18
12
三(3
13
四(1数值最优化 (4)基础信息论(4)论证与写作(3)mzd思想概论-理论课(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预计绩点:3.317
14
四(2软件工程 (4)(4)普通化学(3+1)普通物理(3+1)中国近代史纲要(2)20
15
学分小计156

我的规划策略大致按照了上述的最佳实践的思路,但是仍然有不足之处:

  1. 大二选了太多课。不仅学年均绩为 3.68 (其他两年3.8+),而且事实上的确的耽误了我在大二进行的比赛和科研。学了经济学导论的同学会明白,当你选的课的数量多于你能承受的范围 10% 时,并不是你的成绩下降 10% 那么简单,而是成绩下降到减少了 10% 的工作量。往往人的时间弹性不是特别强,因此超工作量选课是很危险的行为。
  2. 大四上的课太少了。我确定的出路是出国深造,大四相对清闲,应该大二的部分通识课 offload 到大四上。

结语

选择进入上科大,意味着 only you speak for yourself。对于起点高和眼界高的学生,上科大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源,难得的自由、以及拿到好机会的很多有利因素。但这个学校无法(也并不想)为"后进"的学生提供上升渠道。而对于中下的学生,一直信奉的上升渠道如"高保研率"最终结局是从上科大保研到上科大,以及“高出国率”实际上得从家庭拿出一笔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本的钱。很多人入学时会有一种幻想,似乎老老实实在这学习就能完成那些令人神往的事迹。可惜在这里,循规蹈矩便是走下坡路,寻求稳健会发现无路可去。如果追寻上升空间,必须要开始思考如何不走寻常路。因为这里不向你提供的稳定的“龙门”,但向你提供(只向少数人开放的)优质机会。上科大是一座巨大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剧院,成为台下观众和台上主演只在一念之间。不想旁观,只有发展。

没有所谓的龙门,敢跳、爱跳,会跳的鲤鱼,就是龙。

遵循推荐性课程设置如何导致你的失败 by Lei Huang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posted @ 2024-09-01 01:01  谁是鸽王  阅读(50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