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图中的测距表数据计算
仪表进*图的*面图与剖面图之间,通常会安排一张测距表,用来在最后进*(下降)阶段,供飞行员检查飞行高度使用。
测距表中的下降梯度通常与下滑道角度保持一致,3°下滑角对应的下降梯度为5.24%,航图中标注为5.2%。
测距表覆盖的范围是从FAF开始,到运行标准中公布的最低下降高度(MDA)为止。在进入决断高或最低下降高(MDH)之后,不再使用测距表,而应当通过目视参考判断高度。
测距表的显示顺序与进*方向保持一致,因此有降序排列,有升序排列两种。
测距表在计算时按照下面的公式来进行:
高度=入口标高+RDH+(DME距离-导航台至入口的距离)*下降梯度
前图中2nm位置处的高度为1242米,假定DME台与GP合装,位于入口后300米,入口标高为1048.6米,RDH15米,下降梯度5.24%。计算过程如下:
1048.6+15+(2*1852-300)*0.0524 = 1242米
测距表中增加高度控制点时,情况就会变得复杂。过去航图中标注SDF(Step Down Fix梯级下降定位点)用来表示高度控制点,现在实施连续下降(CDFA),航图中不再标注SDF,过高度控制点时进行高度检查的理念还是一样的。
在PBN进*程序中,高度控制点的表示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航路点来命名,可以在数据库中直接看到这个位置点。
第二种方式是以距离数据来表示高度控制点,如下图的形式(D2.2位置点),这种方式下,最后进*航段整体的数据连续性相对较好,缺点是需要飞行员去监控位置点。
目前第二种方式的航图已经很少看到了,以航路点命名高度点的方式成为主流。这种方式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最后进*航段被拆分的很零碎,测距表中航段普遍偏短。
下图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下滑角3.2°,下降梯度tan3.2°=5.6%):
跑道入口编号RW32,测距表中的进*方向是从右向左的,中间的数字刚好是2nm,小于2nm的位置已经低于MDA了,于是测距表只公布到入口前2nm。
如果用3nm位置点做高度控制点,可以是下面的样子,看起来会相对简单一些。
《风标设计2025》中已实现了测距表的计算功能,软件界面如下:
软件中考虑了测距表的表格显示范围,并且使用FAF、MDA高度来对显示范围进行控制。软件中还提供了两个SDF点的设置,以及进*方向的调整。
如果是以航路点来设置高度控制点,那么在“基准位置”栏输入航路点至入口的距离(米制单位),再次计算,可以得到FAF与航路点之间的测距结果,如下图所示:
测距表中的英尺数据按照10英尺取整四舍五入,软件中英尺换算系数为1米=3.2808英尺。
关于测距表的话题就聊这么多,感谢关注,下次再会。
软件的下载地址在:https://gitee.com/WindSpiral/WsTools
航图功能目前在测试期,可以免费使用至24年年底。欢迎业务交流,欢迎项目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