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读懂PBN飞越转弯衔接DF航段计算


飞越转弯衔接TF航段时,转弯外边界与旁切转弯相似,只是在拐角位置直接以风螺旋绘制外边界,大部分切点可以精确计算得到。

飞越转弯衔接DF航段时,转弯外边界全部由风螺旋和它的切线构成,又会有哪些神奇的事情发生呢?上一张转大弯的图来看看。

 

 

 当飞越点后接一个大角度转弯时,从转弯最早点、最晚点分别可以画出三条风螺旋:ws1、ws2、ws3,这三条风螺旋的公切线分别是线段bc与线段de。

和之前的讨论一样,图中a”点是a点按照0.5倍的保护区半宽外扩后的风螺旋与直线的交点,它不是a点的直接外扩点。在计算时可以采用迭代计算的方法进行求解。

b点与c点是风螺旋ws1与ws2的公切线点,它们的sita值就等于90°+DA。

d点与e点是风螺旋ws2与ws3的公切线点,它们的sita值就等于180°+DA。

按照8168 DF转弯外边界的绘制方法,f点是从航路点WS930向风螺旋ws3做切线(通过迭代运算得到),再将该切线外扩15°得到的切点。假如最晚标称航迹与风螺旋的切点对应sita角,则外扩15°后的切点,可通过sita-15°计算得到。

当航路点位于图中B区、D区时,外扩15°的切线将与前一段风螺旋相切。举例来说,D区的范围是公切线de的延长线,再加上15°的夹角范围。当航路点位于D区时,由航路点向风螺旋线ws3绘制的切线位于D区内,外扩15°的切线必与风螺旋ws2相切。同样的原理,当航路点位于B区时,最晚标称航迹与ws2相切,外扩15°的切线必与风螺旋ws1相切。

航路点位于B区时的示意图:

 

当航路点位于B区或D区时,sita角在前后两段风螺旋中是“共用”的,比如最晚切线位于D区ws3 192°位置,则外扩15°后的切线就位于ws2 177°位置。从计算方法来说,并不会增加计算的复杂度,仍旧是精确计算的关系。

航路点位于A、C、E区时,绘制的切线及外扩15°线均与同一条风螺旋相切,结构上相对简单。

DOC8168规范中未能明确指出B区与D区的位置,在保护区的理解中带来很多不便,通过采用风螺旋精确计算方法,可以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今天就写到里这了,下次再见!

 

一张图读懂PBN旁切转弯计算

一张图读懂PBN飞越转弯衔接TF/CF航段计算

风螺旋切线计算的回顾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posted @ 2019-01-05 20:01  刘崇军  阅读(123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