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计算简介
一、网格计算发展背景
计算机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复杂科学计算,而这一领域的主宰就是超级计算机,比如我国的“银河”、“曙光”等超级计算机,还有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以超级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它虽然是一个处理能力强大的“巨无霸”,但它造价极高,通常只有一些国家级的部门(如航天、气象和军工等部门)才有能力配置这样的设备。随着人们越来越需要数据处理能力更强大的计算机,人们开始寻找一种造价低廉而数据处理能力超强的计算模式,最终科学家们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网格计算。
二、网格计算的定义
网格计算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伴随着互联网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专门针对复杂的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这种计算模式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组织成一台“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就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的“一堆网格”,所以这种计算方式就“网格计算”。为了进行一项计算,网格计算首先把要计算的数据分割若干“小片”,然后将这些小片分给分布的每台计算机。每台计算机执行它所分配的任务片段,待任务计算结束后将计算结果返回给计算任务的总控节点。
三、网格计算的应用前景
可以说,网格计算是超级计算机和集群计算机的延伸。其核心还是试图去解决一个巨大的单一的计算问题,这就限制了它的应用场景。事实上,在非科研领域,只有有限的用户需要用到巨型的计算资源。网格计算在2000年之后一度变得很火热,各大IT企业也都进行了许多投入和尝试,但是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最终,网格计算在学术取得了很多进展,包括一些标准和软件平台被开发出来,但是在商业领域却没有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