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车和自杀问题

  今天要上班,像往常那样按时起了床,不过人不是机器,总不是那么精确,于是莫名其妙拖拉了几分钟。从我家坐公交车到公司,平均起来要四十五分钟,当然已经包括通常的塞车时间在内,所以迟了几分钟本不是什么大事,却料不到坐上车没多久就塞了起来。

  我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平时塞车都是在进入市区繁华地带交通要道的,而这里很少塞车的,今天怎这么不走运,不过想到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拍了一下翅膀,尚且可以造成几千里外的一场龙卷风,我的遭遇其实也没什么。我满怀希望的,耐心的等待着,认为只要顺利过了这一关,我的座驾肯定可以秒行百米,在八点半前把我送到公司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座驾只是像乌龟一样往前挪动着,我从等待到忍耐,从忍耐再到无奈,算了吧,今天恐怕是载跟斗了,这里都可以塞我十几分钟,待会到了市中心又塞十几分钟,肯定是要迟到了。等待着、忍耐着、无奈着,终于车流开始前进了,过了这个关口,没想到前面特别顺畅,有一段路平时要塞上十几分钟,今天竟一点都不耽搁,可能老天可怜我刚才经历的磨难,所以让我先苦后甜吧。八点二十五分,我抵达了公司,跟平时也差不了几分钟。

  我琢磨着坐车途中的所思所想,得出一个结论:人比较容易在逆境中过于悲观,而在顺境中过于乐观。在时间还充裕的时候,刚面对塞车,我显得很乐观,没想到事情出乎意料的坏,在情况不妙的时候,在无奈中我几乎绝望,却没想到事情突然出乎意料的好。我想人大概都有一种惯性思维,我们对情况的预期通常都会滞后于真实的变化,我们以为现在的情况会持续下去,通常只有等到情况已经开始改变了,我们才会改变预期,然后自以为是预言家,因为情况确实改变了。

  上网浏览各种新闻,总会看到一些年轻的生命因为感情或者学业问题而永远离开我们,我一直认为:每一个人作出任何的决定总有他的理由,并且这种理由对他而言应该是相当充分的。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选择从楼顶跳了下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必然是因为他那一刻认为活下去的痛苦要大于死亡的痛苦。我想死亡的痛苦主要有两方面:赴死前精神的痛苦及死亡过程中肉体的痛苦。对于后者,这里不作太多探讨,因为通常自杀者都会选择一种肉体痛苦较小的就义方法的。精神的痛苦我想也有两方面:对死亡本身的恐惧,及因为责任和义务产生的对活着的人的愧疚。我始终觉得:死亡的痛苦是极大的。一个人在决定自杀前的那一刻必然是痛苦的,这种痛苦也有两方面:当前现实的痛苦,及对未来痛苦的预期。

  假设上面提的小伙子现在很痛苦,已经走到楼顶的边沿了,很快就可以结束生的痛苦而去拥抱死亡了。此刻突然风卷云涌,远处一团七色彩云飞了过来,上面站着个毛茸茸的家伙在装酷,他对呆掉了的小伙子说:“我是佛祖派来的使者,是想告诉你,主非常理解你此刻的痛苦,只要你等到明天,我会回来找你,可以满足你的任何一个愿望,阿门。”说完就变成一只苍蝇飞走了。小伙子慢慢回过神来,发现一根大猴毛在面前随风飘荡着,又捏了一下自己的脸,发觉并非梦境,心里想:“等到明天又有何难,只要是真的,此刻的痛苦算得了啥。”然后他就回家睡觉去了。

  我虚构上面这个故事的目的在于说明一点:一个人决定自杀不会仅因为此刻的痛苦,更多的是因为他觉得现在很痛苦,明天也会这样痛苦,一直到未来某个不确定的时间都这样痛苦。是对未来痛苦的预期让一个人走向自杀之路的。只是这种预期是否合乎现实呢?一个人在逆境中通常会过于悲观,他对未来痛苦的预期会滞后于真实情况的改变,这种改变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导致痛苦的客观因素变化了、消失了;二是客观因素没有改变,但这个人习惯了,他习惯了痛苦,所以不再痛苦了。

  其实人生就跟坐车一样,我们被人从起点推上了车,却不被告知终点在哪里。我想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起点和终点,而在于这段莫名其妙的旅程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创造出了什么,领悟到什么。旅程中会遇上交通堵塞,也许很快可以继续前行,也许会很久,不要中途放弃旅程选择下车,我们要学会等待,学会忍耐,学会无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智慧,品味幸福是美好的,品味痛苦则更回味无穷。快乐的时候不要忘却苦难,痛苦的时候要期待幸福。

posted on 2016-03-31 00:38  若谷怀风  阅读(17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