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绩效和职业道德》及《一个程序猿的生命周期》有感
今天阅读了课本最后一章《人、绩效和职业道德》以及博客园博文《一个程序猿的生命周期》两篇文章,有感而发,因此写下这篇读后感来说一下自己的感悟。
首先,编程不同于其他工作,它需要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以及较长的周期,而且做足事前准备以及在工作中不断回过头来寻找错误也是非常重要的事。编
程是一项团队工作,当然不排除有工作狂人单独完成任务,但大部分的开发仍需要团队成员通力合作,因此合适的分工尤为重要。而为了保证开发效率及开发质量,
绩效评比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受限于各种因素,一个人表现出来的不一定是他真实的一面,也许有人因为编写的代码错误较多而每天都在电脑前努力工作,而有的人则因技术水平较高而
不必每天如此“努力”;有的人因负责项目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忙的焦头烂额,有的人因为负责的方面比较轻松而无所事事。在一个不懂技术,只负责管理的领导面前,
前一种人似乎才是榜样,后一种人则需要向前一种人学习,但是在一个技术员出身的领导面前则并不是这样,因此什么样的人来进行考核而是很重要的。
在我看来,一个科班出身的领导更能与技术员达成一致,并且更能理解技术员的苦衷。而那些管理学出身的人更适合去领导其他部门工作,技术部门不同于营销、
售后等部门,他需要时间的沉淀,就像中国的工业,厚积才能薄发,一味的说大话、讲空话只能适得其反。无论客户提出什么要求都答应,最终只能葬送自己,没有
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有多大胃吃多少饭,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其次,对技术员的要求也不能放松,一个能够理解客户要求的技术员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一个毕业后就坐办公室的程序员不一定能理解客户的一些看似荒唐无
理的要求,而一个跑过现场的程序员则知道客户为什么会提出这样打的要求。在我看来,无论一个程序员其能力多么出众,只有跑过外勤、做过现场,他才能成为一
个能够理解市场需求的程序员,而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埋头苦干的程序员,就犹如闭门造车,编出来的程序也许简单、精巧,但一定符合市场和客户的需要吗?
其次,程序员的工作状况也不容乐观,电视经常有程序员因工作劳累而猝死的报道。虽然程序员工资很高,但是习以为常的加班拖垮了程序员的身体,本来编程
就是一项费脑力的劳动,这种劳动不跟体力劳动一样,休息一天就可缓解。它对人身体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脑细胞死亡了,可没有新的在长出来。但是我们目前信
息产业蓬勃发展,因此看来这种工作状态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总之,既然走上了编程这条路,就不要害怕,用兴趣来编程,将会使编程变得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