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复用
参考
http://www.cnblogs.com/Eva-J/articles/8324837.html
IO多路复用
IO模型介绍
同步、异步、阻塞、非阻塞
限定环境Linux环境下的network IO。参考文献是Richard Stevens的“UNIX® Network Programming Volume 1, Third Edition: The Sockets Networking ”,6.2节“I/O Models ”。
Stevens在文章中一共比较了五种IO Model:
- blocking IO 阻塞IO
- nonblocking IO 非阻塞IO
- IO multiplexing IO多路复用
- signal driven IO 信号驱动IO
- asynchronous IO 异步IO
由signal driven IO(信号驱动IO)在实际中并不常用,所以主要介绍其余四种IO Model。
IO发生时涉及的对象和步骤。对于一个network IO (这里我们以read举例),它会涉及到两个系统对象,一个是调用这个IO的process (or thread),另一个就是系统内核(kernel)。当一个read操作发生时,该操作会经历两个阶段:
- 等待数据准备 (Waiting for the data to be ready)
- 将数据从内核拷贝到进程中(Copying the data from the kernel to the process)
阻塞IO(blocking IO)
在linux中,默认情况下所有的socket都是blocking。
wait,copy都是阻塞的。等待数据,数据来了,把数据从内核copy到进程。
所以,blocking IO的特点就是在IO执行的两个阶段(等待数据和拷贝数据两个阶段)都被block了。
非阻塞IO(non-blocking IO)
Linux下,可以通过设置socket使其变为non-blocking。
wait,轮询检查内核数据有没有准备好,可以执行其他操作,在这一步IO不是阻塞的。
copy,数据到了,copy到进程。copy过程是阻塞的。
所以,在非阻塞式IO中,用户进程其实是需要不断的主动询问kernel数据准备好了没有。
虽然但是非阻塞IO模型在等待数据部分不是阻塞的,但是绝不被推荐
优点
能够在IO的时间里把其他任务做了(后台有多个任务可以"同时"执行)。
缺点
- 循环主动轮询将将大幅度推高CPU占用率。
- 任务完成的响应延迟增大了,因为每过一段时间才去主动轮询一次,而任务可能在两次轮询之间的任意时间完成。这会导致整体数据吞吐量的降低。
非阻塞IO示例
#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server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server.bind(('127.0.0.1', 8866))
server.listen(10)
server.setblocking(False) # 设置socket的接口为非阻塞
del_list = []
conn_list = []
while True:
try:
conn, addr = server.accept()
conn_list.append(conn)
except BlockingIOError as e:
for conn in conn_list:
try:
res = conn.recv(1024)
if not res:
del_list.append(conn_list)
continue
conn.send(res.decode('utf-8').upper().encode('utf-8'))
except BlockingIOError:
pass
except ConnectionResetError:
del_list.append(conn)
for conn in del_list:
conn_list.remove(conn)
conn.close()
del_list = []
# 客户端
import socket
client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client.connect(('127.0.0.1', 8866))
while True:
msg = input('>>>')
if not msg:
continue
client.send(msg.encode('utf-8'))
res = client.recv(1024)
print(res.decode('utf-8'))
多路复用IO(IO multiplexing)
wait操作不阻塞,copy操作阻塞。
IO multiplexing这个词可能有点陌生,但是如果我说select/epoll,大概就都能明白了。有些地方也称这种IO方式为事件驱动IO(event driven IO)。我们都知道,select/epoll的好处就在于单个process就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网络连接的IO。它的基本原理就是select/epoll这个function会不断的轮询所负责的所有socket,当某个socket有数据到达了,就通知用户进程。
当用户进程调用了select,那么整个进程会被block,而同时,kernel会“监视”所有select负责的socket,当任何一个socket中的数据准备好了,select就会返回。这个时候用户进程再调用read操作,将数据从kernel拷贝到用户进程。
这个图和blocking IO的图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事实上还更差一些。因为这里需要使用两个系统调用(select和recvfrom),而blocking IO只调用了一个系统调用(recvfrom)。但是,用select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connection。
强调:
- 如果处理的连接数不是很高的话,使用select/epoll的web server不一定比使用multi-threading + blocking IO的web server性能更好,可能延迟还更大。select/epoll的优势并不是对于单个连接能处理得更快,而是在于能处理更多的连接。
- 在多路复用模型中,对于每一个socket,一般都设置成为non-blocking,但是,如上图所示,整个用户的process其实是一直被block的。只不过process是被select这个函数block,而不是被socket IO给block。
结论: select的优势在于可以处理多个连接,不适用于单个连接
改模型优点:
相比其他模型,使用select() 的事件驱动模型只用单线程(进程)执行,占用资源少,不消耗太多 CPU,同时能够为多客户端提供服务。如果试图建立一个简单的事件驱动的服务器程序,这个模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该模型的缺点:
首先select()接口并不是实现“事件驱动”的最好选择。因为当需要探测的句柄值较大时,select()接口本身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去轮询各个句柄。
很多操作系统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接口,如linux提供了epoll,BSD提供了kqueue,Solaris提供了/dev/poll,…。
如果需要实现更高效的服务器程序,类似epoll这样的接口更被推荐。遗憾的是不同的操作系统特供的epoll接口有很大差异,
所以使用类似于epoll的接口实现具有较好跨平台能力的服务器会比较困难。
其次,该模型将事件探测和事件响应夹杂在一起,一旦事件响应的执行体庞大,则对整个模型是灾难性的
select网络IO模型
#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import select
server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server.bind(('127.0.0.1', 8844))
server.listen(10)
server.setblocking(False) # 设置socket接口不阻塞
server.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 socket.SO_REUSEADDR, 1)
read_l = [server, ]
while True:
r_l, w_l, x_l = select.select(read_l, [], [])
print(r_l)
for ready_obj in r_l:
if ready_obj == server:
conn, addr = ready_obj.accept() # 此时的ready_obj等于server
read_l.append(conn)
else:
try:
res = ready_obj.recv(1024) # # 此时的ready_obj等于conn
if not res:
ready_obj.close()
r_l.remove(ready_obj)
continue
ready_obj.send(res.upper())
except ConnectionResetError:
ready_obj.close()
r_l.remove(ready_obj)
# 客户端
import socket
client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client.connect(('127.0.0.1', 8844))
while True:
msg = input('>>>')
if not msg:
continue
client.send(msg.encode('utf-8'))
res = client.recv(1024)
print(res.decode('utf-8'))
异步IO
wait,copy操作都不阻塞。
Linux下的asynchronous IO其实用得不多,从内核2.6版本才开始引入。
用户进程发起read操作之后,立刻就可以开始去做其它的事。而另一方面,从kernel的角度,当它受到一个asynchronous read之后,首先它会立刻返回,所以不会对用户进程产生任何block。然后,kernel会等待数据准备完成,然后将数据拷贝到用户内存,当这一切都完成之后,kernel会给用户进程发送一个signal,告诉它read操作完成了。
IO模型比较
blocking和non-blocking的区别
调用blocking IO会一直block住对应的进程直到操作完成,而non-blocking IO在kernel还准备数据的情况下会立刻返回。
synchronous IO和asynchronous IO的区别
两者的定义,Stevens给出的定义(其实是POSIX的定义)是这样子的:
A synchronous I/O operation causes the requesting process to be blocked until that I/O operationcompletes;
An asynchronous I/O operation does not cause the requesting process to be blocked;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synchronous IO做”IO operation”的时候会将process阻塞。按照这个定义,四个IO模型可以分为两大类,之前所述的blocking IO,non-blocking IO,IO multiplexing都属于synchronous IO这一类,而 asynchronous I/O后一类 。
经过上面的介绍,会发现non-blocking IO和asynchronous IO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在non-blocking IO中,虽然进程大部分时间都不会被block,但是它仍然要求进程去主动的check,并且当数据准备完成以后,也需要进程主动的再次调用recvfrom来将数据拷贝到用户内存。而asynchronous IO则完全不同。它就像是用户进程将整个IO操作交给了他人(kernel)完成,然后他人做完后发信号通知。在此期间,用户进程不需要去检查IO操作的状态,也不需要主动的去拷贝数据。
selectors模块
select,poll,epoll
这三种IO多路复用模型在不同的平台有着不同的支持,而epoll在windows下就不支持,好在我们有selectors模块,帮我们默认选择当前平台下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