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工案例分析之必应词典

阅读完了《构建之法》的第8章和第12章,结合自己的调查把调研分析的结果展示如下:

一、调研评测:

  很显然,我使用的方法是深入面谈和人类学调查的方式,能和高大上的人类学调查扯上关系也是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位需要学习英语的用户。

其实我所调查的同学和我都是出于相似的需求,我们都需要阅读英文的论文,平时会有大量的生词,而且为了保持英语的阅读能力,平时还是要有意无意地强化一下英语单词的识记。这个便算得上是我的背景和需求了。

 

我和我的同学都使用了必应词典,我们用的都是手机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根据自己的使用体验列出如下的几点:

  应当说词典的查词功能还是很不错的,我们需要查询的专业词汇都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反馈,而且词典的界面给人很清新的感觉,用《构建之法》里面的话来讲就算是给用户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了吧。(晒图如下)

  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发现了软件有几个基本的功能模块,下面就关于这几个基本的功能模块来谈一谈我对这个软件的体验和感受吧

(1)、生词本(包括我的生词本和系统生词本两个部分组成,有添加和同步的功能,根据英语的功用的不同比如托福、雅思、GRE、以及英语4、6级等,将系统单词本分成几个大的方向,每个单词有释义例句搭配这三个部分,从单词的分类上来看还是很人性化的,看来是对于市场主流的英语学习的用户有着全面的把握的,但是一个比较大的bug是第三个模块--搭配这一项在点击之后是没有任何内容的,前两个释义例句都有很好的内容与之匹配,但是到了搭配这里就没有了任何的内容反馈,整个界面空空如也)


2、背单词:用户可以自己定制自己的要学习的新单词的个数以及要复习的单词的个数,重复的次数很合理,相应的提示也很人性化,有个bug是,国外生活词汇部分偶尔加载出来的不是英语,而是汉语,这种情况似乎并不是传统的英语学习软件的套路,即便是软件的创新,也很难让人理解为什么好好的英文背单词变成了从汉语到英语的联想了。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是向生词本里添加生词是不方便的,对比于有道词典的“+”符号的提示,必应词典的添加生词到生词本的功能似乎并不人性化,其实我至今都没和小伙伴们搞清楚那个添加生词的功能到底要怎么实现。。。

 

3、接下来的长句翻译和语音翻译部分都不错,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或者说可能我们对这部分的功能并不是十分的感兴趣吧。

5、单词挑战:很有趣的一个模块,主要是英语方面的综合的知识,包括英语俚语和常用的短语搭配的考察,在这一部分我似乎感受到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试题的宽泛和有趣,题目不落窠臼,确实可以让人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6、必应电台:其实说实话,这一部分的功能对于想要练习英语听力的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像我这样的学了好多年的哑巴英语的人来讲,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功能,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是非常兴奋找到了这样一个好的练习英语听力的软件的,因为与音频对应的有完整的文本对照,但是这种愉悦只是持续了一分钟,因为语音和文字一开始是同步的,后来就不同步了,随着音频的播放,文字只能显示当初的一屏,不能动态加载了,开始我以为是没有下载的缘故,后来下载了也是一样的加载不出来,所以我觉得也许这个又是一个bug

7、我爱说英语:这个功能模块是练习口语的好东西,但是由于同样不是很感兴趣就没有深入地挖掘更多的特性了

8、摇一摇:主要的功能就是随机出现某些模块用于英语的练习,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本来提起摇一摇我们还以为是像微信一样的用于社交的功能,在读完了第12章之后,我也勉强地把这种体验叫做“认知阻力”吧。

所以综上所述,我只能说我对这个软件抱有中立的态度,不会主动推荐,但也不会阻挠别人使用。

 

二、分析:

  按照书中的公式来计算Y = X + X ÷ N 或者为Y = X - X ÷ N ,其实这个时间是不好估计的,因为实在是不知道这群开发人员是否有过相似的开发经历,所以这个N是不好确定的,但是如果要确定X的话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给出3个月。

  如果要说优点的话那么产品的用户体验其实还是挺好的,而且正如上面所说的那样,产品是有亮点的。如果要说缺点的话就是有的功能和预期的不一致,或者说有的功能预设了但是没有实现,而且说实话,那个“搭配”的bug其实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完全是可以删掉的,因为对比于绝大部分的相似的软件来讲这个功能并不是必须的。

 

三、建议和规划:

市场上比较主流的有沪江英语和有道词典这些英语的学习软件,他们的特性大部分和必应词典是相近的,而且相应的模块的功能都是很相似的,但是就像《构建之法》里面所描述的那样,功能模块的具备不是目的,如何组合使用是很大的问题(这是茶壶模型告诉我们的)。所以增强用户的体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能在此之外略具新意个人觉得就可以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了,能让不同的功能组合成符合用户的使用连续性特征的软件是软件开发团队要做到的。

 

如果有5个人,那么我会分配一个项目经理,一个测试人员,一个美工,和两个开发人员。

16周的时间安排如下:

第1周:调研用户需求;

第2-3周:书写设计规格说明说;

第4-9周:开发相应功能至代码完成;

第10-13周:基本模块的测试;

第14-16周:后续的相关的发布事宜(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觉得有提前量总是好的)

posted @ 2015-10-03 21:21  whenever  阅读(261)  评论(6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