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建设从扁鹊三兄弟,到程咬金的三板斧
2020-08-02 21:21 微言晓意 阅读(388) 评论(0) 编辑 收藏 举报在《如果身处企业高管的位子,你会关心哪些安全问题?》的文章结尾,我提出「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已经过时了,应该多多提倡「程咬金三板斧」的思路。
相信很多安全从业者,尤其是安全顾问,都接触过「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其核心的内容是:
扁鹊大哥推行「七分养、三分治」,在病人发病前就将疾病治好了,因此没有人觉得大哥医术高明;二哥善于在病发初期将疾病治好,别人往往觉得因为疾病不严重才容易医治;而扁鹊只能在疾病症状较严重时才能判断用药将疾病治好,但却因为经常是救人于危难,却成为了天下闻名的“神医”。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明显,那就是在安全建设上要学习扁鹊大哥的思路,不要等到出了严重安全问题在「医治」,而要从一开始做好全方位的防御措施,防患于未然。这个道理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在网络安全2.0的今天,这个思路就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挑战了。
第一个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就是全方位的安全投入产出比问题
在安全投入调查中,IT安全占IT市场的比例这一数据,全球平均是3.74%,美国则达到了4.78%,而中国则只有1.84%。这说明什么?在国内安全投入还远远不够,平时都信誓旦旦的重视安全,真到砍预算的时候,安全预算还是首当其冲。
在安全行业发展早期,市场上的产品就那么几种类型,而且都是安全合规必需的标配,所以基本不用考虑该不该上,重点只是先上后上、上谁家产品的问题。但现在安全细分领域产品层出不穷,如果安全建设还强调大而全的思路一股脑儿把所有产品都上一遍,那结果就是钱花了不老少,但由于重点不突出、刚需不明确,造成建设效果体现不出来。
第二个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就是防御再好也不可能一辈子不中招
强调「七分养、三分治」的思路没有错,但问题是这样做就足够了吗?当然是不够,而且是远远的不够。原因很简单,防护做的再好,也有存在纰漏的地方,而且一般是先有威胁才会有对应的防护措施,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时间差呢。
简单来说,不管多好的防护都会被攻破的,平时采用扁鹊大哥的思路,并不代表扁鹊二哥、扁鹊的能力就不需要了。在网络安全2.0的今天,对发病初期的迹象检测,以及具有针对性的快速处置是对「七分养、三分治」的有效补充。
第三个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就是只注重防守在安全对抗中太被动了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必败的份儿了。
扁鹊三兄弟里面,扁鹊大哥强调「平时调养」是偏重知己,扁鹊自己擅长「临危救急」是偏重知彼,扁鹊二哥是有点折中,但优点是「反应快速」。如果把扁鹊三兄弟像葫芦娃一样进行合体,不正是网络安全2.0所强调的基础防护、实时监测、深度分析的主动防御体系吗?
为什么说程咬金三板斧战略是新防御体系需要的
扯了半天扁鹊三兄弟,这和程咬金三板斧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就是以前安全强调防护,需要自己健壮;现在安全强调对抗,需要自己勇敢。这里所谓的「勇敢」,绝不是横冲直撞的「鲁莽」,而是在自己强大实力的基础上,寻找敌人的破绽与弱点,从而达到一招(或几招)制敌的效果。
很多人受影视作品影响,想到程咬金就联想到只会简单几招,和秦琼这样的高手相比实力弱了很多。其实不然,出道就获得了「混世魔王」的称号,明显也是个不太好惹的主儿,并且能够成为唐朝开国大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说明其具有一等一的高手实力。
在高手如云的动荡年代,使用「三板斧」的战术身经百战,可见对「三板斧」也不能小瞧。不如我们先来看看这三招到底是什么:
第一斧:劈脑袋-用斧头从上往下砍,无论对方攻击不攻击他,程因为只会这三斧子,所以大发拼命,而对方往往方寸大乱。
第二斧:鬼剔牙-在对方横武器招架时,收斧头,献斧纂,攻击对方面部,由于速度快,对方一般都使用铁板桥躲避。
第三斧:掏耳朵-在二马错蹬时,回身横扫,由于对方前招为铁板桥,刚起身,很难躲闪,所以这三斧子很厉害。
这三招,看似简单,但是很实用;看似随意,其实目的性很强;看似莽撞,招招都奔着要害。这个战术,能够给安全工作的启发,我看到了这么几点。
第一:对敌态度不再只是被动防守,而是要具有能够对抗的勇气和能力,很多时候还要通过进攻,来弥补防守;(主动防御)
第二:既然是生死一瞬间的对抗,不能在漫无目的进攻,一定要知道敌人的关键弱点与要害,并且有自己一招制敌的核心能力;(深度分析)
第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整个过程不拖泥带水,不但出招动作要快,临场反应、处置也要快,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实时检测)
最后说明一下,讲故事是咨询顾问所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只要故事能够讲的圆、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达到了目的,对于故事的出处、细节等等就不在此纠缠了,否则本末倒置就成了研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