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农带你读《史记》
之前很多园友讨论过读书的话题,我平常除了工作需要读写技术类书籍外,其他时间读的最多也许就是历史类的书了,非常高兴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讨论关于读书的话题。
我要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史记》,在我们的普遍观点中好像历史类的书籍都是讲的王侯将相,乍感觉离我们很遥远,跟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好像关联不大,其实不然。
羹颉侯
读《史记》其实也是在读生活,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
据《史记 楚元王世家》记载,刘邦年轻时不是太循规蹈矩,年轻时,在秦朝老犯事,秦警察经常抓他,所以他老得躲。大哥死得早,大嫂一个人也不容易,一旦政府来找,刘邦就逃,还总带游手好闲的朋友去大哥家蹭饭,所以大嫂不高兴。看着刘邦老蹭饭,大嫂就想了一个办法,差不多的时候,她就用铲子使劲铲锅边,一听就是没饭了。朋友一听没饭了,就都走了,刘邦进去一看,还有饭,这样刘邦就恨大嫂。刘邦当了皇帝后,封了小弟弟为楚王,大哥的儿子刘邦一直不封。一年后,刘邦父亲看不下去了,亲自请刘邦谈话。刘邦说:“某非敢忘封之也,为其母非长者。”意思是我不是忘,而是他娘不是一个忠厚的人,后来封了羹颉侯,“羹颉”就是锅铲子蹭锅的声音。
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历史虽然讲的是王侯将相的故事,但是背后也是映射着我们寻常百姓的生活,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包括皇帝的家也是。而从《史记》很多地方都可以感悟到一种家的文化和氛围。
陈平为相
既然说史,当然少不了要聊一些启智的故事了,那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个人。
《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陈丞相就是西汉开国著名的谋士陈平,陈平家里很穷,我们一般形容家里穷用“家徒四壁”,陈平家里呢只有三壁,第四壁是靠着城墙盖的,这样一个身份背景能从一个平头百姓做到汉朝丞相,可以说靠的只有智慧与谋略。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平先投奔陈胜,不被重用;投奔项羽,兵败后害怕被杀,又投奔刘邦。他经过黄河,坐上一艘渡船。船工见其仪表堂堂,怀疑他身藏金银财宝,打算谋财害命。陈平从船工充满杀意的眼神中觉察到危险,便以帮助船工划船为借口,不动声色地解开衣服,裸露上身。船工见其身上确实没有金银财宝,便打消了杀人之念。可以说,是陈平的“急智”救了他一命。
《史记·陈丞相世家》还记载了陈平其他一些重大智谋,即所谓的“六出奇计定天下”,如离间项羽和亚父范增;乔装诱敌,助刘邦摆脱荥阳之困;献“美人图”助被匈奴围困白登山七天的刘邦解围,等等。从这持续不绝的出彩表现可以看出陈平的智慧与眼力。这也正是他在秦末无数英才中脱颖而出,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原因吧。
《史记》中向陈平这样足智多谋的人物很多,为《史记》增添了很多文艺色彩,从他们身上可以领悟到,凡事善于分析因果、规律、灵活变通,很多时候可以出奇制胜。
六世余烈
开头提到历史类书籍说的大都是王侯将相,那必然要说说著名的君王,聊聊千秋大业,《史记》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秦皇汉武,就拿秦始皇来说,大家都知道他统一中国,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开启了新篇章,实际上这些都离不开之前几代君王的努力奋斗作为基础,我们读中学有一篇文章叫《过秦论》,里面有一段文字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这里说的就是秦始皇在前面六代国君的功业基础上继往开来,统一天下,独霸九州。
而前面几位君王,从秦孝公开始实行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开始变得强大,秦国强大后,六国开始有危机感,就使用合纵之术来压制秦国。第二世秦惠文王,他在位时通过使用连横策略,打破六国合纵局面。第三世秦武王,他爱好健身,尤其喜欢举重,但非常可惜在位三年因为举重发生意外砸死了,虽然在位短短三年,但他建立奇功,拿下韩国的益阳,打开了韩国的西大门,秦军可以兵出函谷关直达洛阳。第四世秦昭襄王,他先打败了韩魏联军,然后又发动长平之战重创赵国,六国兵力元气大伤。第五世秦孝文王,因为他父亲太能活了,他上位时也已经老的快不行了,当上王位才3天就驾鹤西去了。第六世秦庄襄王,就是被吕不韦从赵国救回的人质异人,虽然在位也只有三年,重用吕不韦建立东郡,而东郡这个地方是六国合纵的必经要道。这六代君王对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这一切都造就了秦国的不断强大,形成了秦统一六国的大趋势。
所以说,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先使自身足够的强大,这是打破困境的唯一出路。在此基础上才有机会去做出一些璀璨的、耀眼的、永垂青史的事情来。
总结
读《史记》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史为鉴,可以少走弯路。
很多史学观点,大可用以治国,小至学会如何做人。
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因此也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正在看本人博客的这位童鞋,我看你气度不凡,谈吐间隐隐有王者之气,日后必有一番作为!旁边有“推荐”二字,你就顺手把它点了吧,相得准,我分文不收;相不准,你也好回来找我!
希望能和在读此文的朋友们碰撞一些激情的火花,此公众号会不定时推送一些属于我们程序员的有用信息与优质内容,欢迎关注交流!
出处:http://www.cnblogs.com/wenyang-rio/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