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而忙碌的建筑人生

  “生活值得期待,优雅而忙碌地活着”。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范家巧对我说,这是他特别喜欢的一句话,而这句话就出现在《何镜堂建筑人生》一书里。
  《何镜堂建筑人生》是一部以传记的形式记录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何镜堂的人生经历、创作理念、教育思想及其建筑作品,并展示了何院士丰富的建筑人生和为世人留下的经典建筑的书。何镜堂的恩师夏昌世曾告诉他:“建筑师应该是最懂得生活的人”,而何镜堂自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学建筑就是学做人。”这是该书非常令人欢喜的一个切入点,着重描绘了何镜堂如何做人如何懂得生活取舍的细节。
  比如,从20多岁开始,他就患了高血压,文革结束后,为了控制高血压,他积极参加“高血压学习班”,好多人受不了退出了这个班,但他却坚持了下来。“从不抱怨生活,也不怜悯自己”,这既锻炼了自己的耐力,也磨炼了自己的毅力。当人们问何镜堂如何能保持一生的乐观心态?他回答:“输得起。”他认为,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没有一百分的建筑,因此自己敢于竞争,哪怕是跟学生和年轻人,“输了就总结经验,没有埋怨”。寥寥数语,一语中的地揭示了生活之所以美好的秘密。另外,他在任何场合,衣着都很得体,不见得有多贵,但他主张穿衣也是功能第一位的。的确,得体,是一种尊重,这不仅让他人快乐,也让自己更快乐。 
  最有意思的是讲到时不时要一天飞转三个城市的何镜堂如何善于管理自己。由于年轻时患有高血压,影响了多个脏器的功能,他一日三餐要吃很多药。书中写到他有个“宝盒”,里面装着备有含21个小格的药盒,每过三周,他会抽小半天时间,把他的药盒好好整理一遍,将所有的药丸按早中晚排好,接下来的21天里,就不用为此伤脑筋了。细节决定品质,也正因为何院士这样张弛有道,生活才能过得既忙碌又优雅。
  本书除了描绘何镜堂的细节生活,还用大量篇幅描写了45岁才开始真正建筑人生的何镜堂的众多现代建筑理念。我尤其对其谈到的“创新建筑”印象非常深刻。何镜堂认为“好的城市是生长出来的,同样好的建筑也是生长出来的。”城市要有根,而这个根就是传统文化。所以,每开始一项设计,何镜堂最主要做的事情就是研究提炼该地域独特的文化特质,在传统中寻根,发觉有益的“基因”,再与现代科技、文化结合,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域建筑现代化。所以他强调“建筑师向前走,也要向后看”。
  不过,现在这个社会上,很多建筑师却只向前走,不向后看。不少建筑师存在那么一种错误的导向,认为建筑设计主要是建筑造型的设计,而建筑创新就是建筑形式的标新立异,只要与众不同,就是创新建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许多设计刻意去追求形式,追求造型的奇、特、怪,造型与功能脱节。由此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许多城市建筑往往丢掉了城市的整体特色,追求自身的个性而忽视城市的整体协调,其结果就使整个城市的肌理和空间序列受到了破坏,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逐渐消失,城市也变得杂乱无章。何镜堂指出:“许多传统城市区域、历史地段经过改造更新后完全变了样,切断了原有居民的社会生活网络,建筑形式变成虚假的舞台布景。”
  何镜堂的这段话,对我们现在城市中的旧城改造具有警醒的现实意义:建筑与保护,是既对立也统一的,但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历史价值得以保存,却要全部拆掉呢?城市,不是要让人生活得更美好吗?而一座座没有地域特色文化的新建筑,真能具有让原有的居民生活得更美好的功能吗?会否多半也只是一种面子工程的布景罢了? 

posted @ 2012-11-19 22:21  wenllsz  阅读(24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