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bo&wechat

    

2017年 6月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34卷第 3期
Jun.2017 JournalofChongq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4 NO.3
doi:10.3969/j.issn.16720598.2017.03.012
微博与微信的用户行为影响因素比较
李红霞a,b
,陈均明c
,尼 珍a
(重庆工商大学 a.管理学院;b.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动态研究咨政中心;c.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 400067)
摘 要:微博与微信作为当今发展速度最快的社交网络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即时通信软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微博微信的用户作为问卷的调查对象,其中主要
的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通过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相关文献的
理论与前人得出的结论,分析微博与微信的用户在哪些因素的影响下增强了其使用意愿,验证
两款软件在用户使用行为中存在的区别。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微博与微信的主要区别在于
社会交流方式、娱乐方式、商业活动、获取新鲜事物等各类不同因素的用户需求。因此,未来微
博与微信的发展渠道应主要依据用户实际需求着手完善,从而既满足用户需求又使社交软件
得到一定改善。
关键词:微博;微信;用户行为;社交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98(2017)03007713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在信息与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时
代,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移动
即时通信软件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
远的影响,尤其是微博与微信作为目前最为热门的
社交网络软件,其带来的方便引起了广大用户的关
注和使用。因此,本文通过关注用户在微博微信的
使用行为,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用户在哪些影响
因素下接受使用微博与微信这两款社交软件的应
用?(2)用户在接受使用微博微信后如何产生继续
使用的意愿行为?(3)用户在两款社交软件应用中
所反映的需求性的偏好有哪些?
(二)研究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标:第一,通过回收有效的调查
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用收集到的数据来呈现微博微
信用户使用的具体情况。第二,阅读与本论文相关
的文献以及对前人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深入
的分析,结合微博微信各自所具备的特点与功能,
提出在社交网络的环境下影响用户对微博微信接
受使用的因素及概念模型。第三,用问卷采集到的
数据对概念模型所提出的相关假设进行合理的验
证。利用研究得出的结论,微博微信的运营商可以
根据用户所反映的实际需求来完善各自社交软件
所具备的功能与特点,从而使社交网络媒体引入的
用户逐渐增多,运营商从中得到更多的利益,同时
77
 [收稿日期]201605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01080);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系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成渝经济区城市
群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基金项目;重庆市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动态研究咨政中心开放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李红霞(1976—),女,四川大竹人;在读博士,重庆工商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信息管理研究。
陈均明(1971—),男,四川泸州人;讲师,主要从事决策和模式识别研究。
微博微信的用户也能从中得到更多方便,使之达到
一个互利双赢的效果。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文主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以更
深入地了解微博与微信两者各自具备的特点以及
功能作为此次研究的基础,对所提出的问题采用规
范性研究和实证性分析的方法,分别进一步以定量
的方法对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的用户使用行为进
行比较与分析。
实证调查法:由于本文属于实证性研究,需要
阅读与借鉴前人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作为本研
究的基础以及需要许多相关的调查数据为支撑,结
合微博与微信的特色和功能来设计调查问卷,并确保
问卷在语句表达以及理论问题上没有失误,然后通过
问卷网站问卷星在互联网上进行发放,其中发放问卷
主要对象为在校大学生的微博微信用户群体。进而
回收问卷调查并开始采集样本数据的工作。
统计分析法:本文利用问卷调查采集到的数据
对各个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内容
(一)概念界定
微博,是一款随时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
息分享、信息获取、信息传播的即时通信软件,当
前,微博作为新兴的移动网络平台,新用户数量一
直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根据第 39次《CNNIC中国
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 2016年 12月,
我国微信、微博等在内的在线服务用户规模达到了
2.39亿,占总体网民的 32.7%。
2007年微博开始在中国内地推出,随着其在功
能上的不断更新完善,微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微
博使用门槛低,操作简单方便,获取消息的速度快。
微博具备的功能与特点归纳如下:
分享信息、获取信息。微博所具备的基本功能
就是信息的分享与获取,用户可以通过 PC电脑端、
手机、pad移动端等通信设备,使用微博的“关注”功
能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名人、小百科、有创意的工
作室、新周刊、新闻发布等,从而获取大量的信息。
分享信息的功能则是用户通过微博的“发布”功能,
分享一些自己的日常生活、图片、视频等,以文本输
入 140个字以内的信息与用户之间通过评论、转发
等进行互动交流 [1]

社会互动性。微博作为当下主要的新媒体社
交网络软件,社会的互动性为微博的核心功能,充
分地展现了其社会服务功能。微博用户通过关注
自己朋友、家人、亲戚以及一些感兴趣的明星、公众
号来查看他们分享的状态,利用评论、转发的功能
可与亲朋好友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在关注名人的
同时还可以认识许多与自己兴趣相同的新网友。
微信,自 2011年被腾讯公司推出开始,其功能
的丰富性与简单的操作性吸引了许多用户的眼球,
在几年的时间里微信已经覆盖了 90%以上的智能
手机,其功能主要有即时语音聊天、朋友圈,此外,
还可以通过查找“附近的人”“摇一摇”等的功能来
寻找新的好友,认识更多的人,从而扩大自己的社
交范围。日常生活中用户可以在朋友圈中分享自
己的生活状态、资料的链接、歌曲、图片、视频等,同
时能查看好友所分享的东西,微信的关注公众平
台、钱包等功能进一步满足微信用户的多样化需
求,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备的社交软件之一
(谢耘耕,2011)[2]

截至 2017年 3月,每月活跃的微信用户数已经
达到 8.89亿以上,其中微信用户覆盖超过 200个国
家,其发布的语言种类超过 20多种,建立的公众号
截至目前的数额已超过 800万,通过微信付款的用
户达到 4.75亿[1]

与其他传统社交软件相比,微信具有信息传播
迅速,操作简便,灵活的特性,通过网络可以免费发
送语音消息、图片以及简讯等的功能。微信的具体
特点及功能归纳如下:
零资费、智能性。微信是一款在网络条件下零
资费、跨平台沟通的即时通信软件,正好满足了用
户所需的低成本通信。其中,微信最具特色的功能
是用户可以发送即时语音短信、文字、各种趣味表
情、图片以及视频与自己的好友进行互动分享,也
可支持建群多个好友之间互动交流,支持绑定 QQ、
微博账号、手机通讯录来添加新好友从而扩大用户
的朋友圈。其应用具备的灵活性、智能性、少资费
等使人们的通信方式得到了功能性的改善给用户
的通信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詹恂,2013)[5]

传播的精准度与 LBC功能。鉴于微信具有位
置服务功能以及用户行为分析精准推送等功能,可
78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34卷
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传播特性,其信息传播对
象明确,信息的接收与传送的效率也相对于传统的
通信软件要明显的高。同时,有很多商家利用 LBC
的微信功能为自己创造新的营销渠道,通过自己的
人脉把二维码传播到更多的微信群,推销自己的特
色商品,设定专属自己的品牌二维码,进而用户就
可以在网络上营销。此外,微信用户还可以关注公
众平台、订阅号来获取更多的信息与新的知识。
(二)微博微信的研究现状
从微博的出现至今,其具备的功能与迅速的发
展引来了广大用户的关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
开始专注这方面的研究。王娟(2010)[5]总结了用
户使用微博的 3类动机;周庆山、俞治朕(2013)[6]
认为微博用户逐渐增多,其中女性用户占的比例更
大,高学历的用户相对较多;彭希羡(2012)[7]认为
微博用户的需求程度对其感知有用性有比较明显
的正向的影响,而微博用户的使用意愿程度则正向
影响其用户的使用行为。
微信作为在我国最受欢迎的社交软件之一,也
是我国首次推向国际的一款社交软件产品,相继有
很多 研 究 人 员 对 这 方 面 进 行 了 研 究。许 建 涛
(2013)[8]
认为微信是以腾讯 QQ为基础进而通过功
能改善而发展起来的,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方面的功
能也做了一定的改善和优化,获得广大用户的关
注;姚洒、雷蕾(2014)[9]认为在微信的网络营销方
面应按用户个人的爱好来增强用户的自由体验,提
高其推销产品的质量,而不能强制性地推销产品;
陈雅静(2012)[10]
认为微信目前已经拥有广泛的用
户,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营销场合就必定可以持续
地快速发展,并通过模型分析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趋势。
(三)研究内容
在信息媒体化时代,微博与微信成为当下最受
广大用户喜爱和依赖的主要社交媒体工具。本文
主要以阅读相关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媒体使用的
文献作为基础,进一步以整合科技接受理论和使用
模型为前提,并结合微博与微信二者具备的特点与
功能,提出微博微信在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方面
的相关假设,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确定微博微信用
户的哪些行为受到使用感知的影响,进而反映出各
类即时通信软件在用户需求方面的区别以及不同
社交软件产品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使得这类社交软
件带来的用户满足服务得到进一步的推行和使用。
本文主要对用户使用行为产生的因素进行研究,根
据微博微信各自具备的特点并结合其他因素分析
进而补充了用户对娱乐方式的期望以及商业活动
方式的期望。
三、实证研究设计
(一)概念模型的建立与假设
(1)模型建立的原理
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基础,可以促
进我们对模型所设立的相关因素有更为全面的理
解,由于微博、微信的发展基础都包含在管理信息
系统与设计的知识范围内,因此本文以技术接受模
型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与微博、微信两个社交软
件各自具备的功能与特点相结合,进一步地研究用
户在微博微信的使用行为中的影响因素,其中该模
型中的变量依据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为准,进而研
究各个影响因素对用户使用社交网络产品的影响
程度(王莉,2012)[11]

(2)影响因素的确定
微博与微信对用户使用行为影响的因素较多,
本次问卷所设计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与微博、微信
的功能与特点相结合并以前人的研究结果为基础。
现将微博、微信用户使用的影响因素归纳如下:
信息绩效期望在本样本当中是指微博与微信
的用户在使用其软件的过程中给自己所带来的新
知识的效率更高。本次问卷当中设计了 4个题目。
表 1 信息获取绩效期望
题目选项 文献来源
用户在最快的时间里得到相关的
新闻信息
用户在使用其社交软件期间可以
了解到多用户感兴趣的热门消息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分享个人的日
常生活或有趣的事情
用户能够从中获取很多新知识
金兼斌
等(2004)[13]
社交互动能力的期望是指微博与微信的用户
可以通过这两个社交网络媒体提高社交能力。在
79
第 3期 李红霞,等:微博与微信的用户行为影响因素比较
本问卷当中设计了 3个问题。
表 2 社交互动能力期望
题目选项 文献来源
用户使用两款社交软件在社交能力上得到
帮助,使得用户的社交范围变得更广泛
用户在利用其通信设备的功能后增强了与
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
用户可以从中关注到自己感兴趣的社会名
流、知名人物等,进一步地了解其生活状态
陆奇
(2011)[14]
商业活动绩效期望是指用户可以通过微博与
微信推广自己所特有的产品。本问卷当中设计了 2
个问题。
表 3 商业活动期望
题目选项 文献来源
用户利用两款社交软件在线推广自己
所特有的产品给其他用户
用户由自己推广的产品受到其他用户
的关注而引来更多的产品使用顾客
王时杰等
(2014)[15]
娱乐方式需求。微博与微信的用户可以利用
碎片化的时间从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同时缓
解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上的压力。在本问卷中共设
计了 2个问题。
表 4 娱乐方式需求
题目选项 文献来源
用户使用两款社交产品可以把
碎片化的时间利用好
用户通过两款社交产品的使用
进而缓解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金兼斌
等(2004)[13]
追求个性的需求。用户通过其社交网络媒体
进而展现自己所特有的性格以及独特的个性。本
问卷中设计了 2个相关的问题。
表 5 用户个性需求
题目选项 文献来源
用户使用两款社交软件通过其
功能让自己显得更加的独特
用户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表
达自己的看法
陈赛(2008)[16]
用户的使用意愿。用户通过在一定时间内使
用该软件后产生满足感而愿意继续使用的心理。
本问卷中共设计了 2个相关的问题。
表 6 用户意愿行为
题目选项 文献来源
用户继续使用两款社交软件
如果两款社交软件的功能继续
有改善,用户愿意继续使用
王娟(2010)[17]
(3)概念模型结构
根据微博与微信两款社交软件各自所具备的
特点与功能,以 Venkatesh等人(2003)提出的技术
接受模型作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相关文献的
阅读与理论的基础,把用户的具体特征作为研究的
变量,进一步确定用户对微博、微信使用的影响因
素,综合各个相关因素与用户的基本特征,总结出
的概念模型如下图:
图 1 微博微信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
概念模型结构
80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34卷
(4)理论假设的提出
依据整合技术接受理论的基础与提出的概念
模型相结合,各个用户对两款社交软件使用的意愿
提出如下几个假设:
假设 1:用户的使用意愿受社交媒体信息接受
期望的显著影响。
假设 2:用户的使用意愿受两款社交软件互动
交流期望的显著影响。
假设 3:用户的使用意愿受两款社交软件商业
活动期望的显著影响。
假设 4:用户的使用意愿受两款社交软件娱乐
方式需求的显著影响。
假设 5:用户在两款社交软件的使用中对追求
个性方面受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 6:用户的使用意愿受到其用户使用行为
的显著影响。
(二)问卷调查
(1)问卷设计
此次的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以在校大学生为主,
其次是社会上的工作人员,由于回收问卷的精准数
据决定着该问卷的质量是否达标,所以通过大量阅
读相关文献,并且从前人得出的结论来收集跟文章
内容相关联的量表,同时根据本文的核心内容确定
影响因素,之后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以及研究对象
来进行有效、科学、正确、合理的设计该问卷调查,
设计该问卷调查的依据主要有:第一、明确围绕核
心问题。根据调查的目标,通过与实际情况相结
合,问卷的逻辑规律性要强。第二、容易理解。问
卷调查的语言要结合调查对象的理解能力,尽量避
免专业性的术语,所设计问题的用词要合理贴切。
第三、时间的限制。问卷的答题时间尽量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短时间的问卷调查更有利于调查对象的
配合。
(2)问卷结构
此次问卷调查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调查对
象的个体和属性特征:年龄、性别、学历、职业。(通
过调查用户的个体特征所获得的数据作为第二部
分调查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依据)。
二、对用户在两款社交软件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影
响因素进行调查(影响因素主要通过分析用户在日
常生活中所使用通信软件的规律、倾向、爱好以及
前人已研究出的影响因素来设计合理的问题,每个
题目的选项分为四个,调查对象根据自身的使用情
况来选择合理的答案。)
(3)问卷发放
本次问卷通过问卷星线上发放,实际回收有效
的问卷总共有 124份,其中地域主要分布在西藏、重
庆、陕西、北京、江西等地。
四、样本数据统计分析
本问卷的主要地域分布如下图:
图 2 地域分布图
81
第 3期 李红霞,等:微博与微信的用户行为影响因素比较
(一)微信样本的基本特征
在回收的 66份有效问卷当中,对微信的基本特
征统计描述如下:
表 7 微信用户的基本特征
变量 题目选项 频数 百分比
性别
男 20 30.3%
女 46 69.7%
年龄
80后 5 7.58%
90后 59 89.39%
00后 1 1.52%
其他 1 1.52%
学历
高中毕业及以下 1 1.52%
本科/专科 62 93.94%
硕士 1 1.52%
博士 2 3.03%
职业
在校学生 55 83.33%
公司一般职员 1 1.52%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8 12.12%
公司管理人员 1 1.52%
由图可知,此样本的男女占比分别为 30.3%和
69.7%,女生的比重更大些。用户的年龄阶段主要
集中在 90后这一代,占整个样本的 89.39%,说明年
轻用户相对比重更大。用户的学历也多数在专本
科以上,占整个样本的 93.94%,同时高中及以下的
用户也占 1.52%,可见随着移动社交媒体技术的不
断进步与更新,用户的范围也随之变得更加广泛。
在用户的职业方面,本次调查对象以在校大学生为
主,其占比达 83.33%,其次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
12.12%。
(二)微博样本的基本特征
对回收到的 5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其结果
如下:
表 8 微博用户的基本特征
变量 题目选项 频数 百分比
性别
男 26 44.83%
女 32 55.17%
年龄
80后 6 10.34%
90后 48 82.76%
00后 2 3.45%
其他 2 3.45%
学历
高中及以下 3 5.17%
本科/专科 52 89.66%
硕士 1 1.72%
博士 2 3.45%
职业
在校学生 42 72.41%
公司职员 3 5.17%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10 17.24%
公司管理人员 1 1.72%
其他 2 3.45%
由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样本中的男女比例
分别为 55.17%,44.83%,相比微信用户使用的差距
较小。样本中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 90后,占整个样
本的 82.76%,其他年龄段的用户相对较少。微博主
要的用户集中在年轻一代。用户的学历大部分在
专/本科这一区域内,占整个样本的 89.66%。用户
的职业分布最广的为在校学生和机关事业单位人
员,分别占整个样本的 72.14%、17.24%,在此样本中
其他行业的用户相对较少。
(三)微信用户使用行为属性
表 9 微信用户使用行为属性
统计变量 题目选项 频数 百分比
是否 使 用 微 信
这款社交软件
是 65 98.48%
否 1 1.52%
使用 微 信 的 累
计时间
6个月以内 1 1.52%
半年到一年 4 6.06%
一年到两年 7 10.61%
两年以上 54 81.82%
82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34卷
续表
统计变量 题目选项 频数 百分比
微信 交 流 的 主
要 对 象 (多 选
题)
家人 42 63.64%
朋友 59 89.39%
同事 23 34.85%
其他 23 34.85%
由上表可知,微信用户占整个样本的 98.48%,
调查对象几乎都在使用微信这款社交软件,且大部
分用户使用微信的累计时间为两年以上,其占比为
81.82%。由数据得知,用户使用微信与朋友交流占比
最高,为 89.39%,家 人、同 事、其 他 占 比 分 别 为
6364%、34.85%、34.85%。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加强与
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因此,微信逐渐成为人们日常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类社交网络产品。
(四)微博用户使用行为属性
表 10 微博用户使用行为属性
统计变量 题目选项 频数 百分比
是否使用
微博
是 50 86.21%
否 8 13.79%
微博使用累
计时间
6个月以内 14 24.14%
半年到一年 12 20.69%
一到两年 16 27.59%
两年以上 16 27.59%
用户登录微
博的方式
PC电脑端 1 1.72%
手机、pad移动端 57 98.28%
登录微博后
一般做的事
情 (此 题 为
多选题)
与他人互动沟通 20 34.48%
浏览资讯、获取信息 39 67.24%
参与热门话题以及讨论 24 41.38%
写 微 博、发 表 自 己 的
观点
25 43.1%
其他 4 6.9%
由上表统计结果得知,在此次样本中微博用户
的使用率相比微信较少,占比为 86.21%,而微信占
比为 98.48%。用户使用的累计时间在本样本中分
了四个时间层次,其中微博用户的累计时间在四个
层次的时间段当中占的比重都相近,四个时间的层
次分别为 6个月以内、半年到一年、一到两年、两年
以上,其占比为 2414%、20.69%、27.59%、27.59%。
而微信的使用累计时间在两年以上的用户已占整个
样本的 8182%。两个问卷相比较,用户使用的社交
软件以微信为主,其中 98.28%的用户通过使用手机
或 pad移动端登陆微博,主要为浏览信息和获取信
息,占整个样本的 67.24%。对两个即时通信软件在
用户使用行为属性进行比较,大多数用户更满足于微
信这一款社交软件,微信更受广大用户的欢迎。
五、数据质量的检验与分析
(一)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也称为可靠性分析,用其研究结果来
证明该样本的有效性,cronbacha系数为最有名的
检测样本信度的方法,此次样本的信度分析主要通
过利用统计数据分析软件 SPSS进行数据的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其 cronbacha系数值要达到 0.6以
上,最为标准的为大于 0.7[6]

相关因素对微博用户和微信用户的信度分析
见表 11和表 12。
表 11 相关因素对微博用户的信度分析
统计变量 题目数量 cronbacha系数
信息绩效 4 0.725
社交绩效 3 0.832
商业绩效 2 0.743
娱乐性 3 0.882
个性化 3 0.846
使用意愿 2 0.785
表 12 相关因素对微信用户的信度分析
统计变量 题目数量 cronbacha系数
信息绩效 4 0.745
社交绩效 3 0.855
商业绩效 2 0.846
娱乐性 3 0.872
个性化 3 0.769
使用意愿 2 0.883
83
第 3期 李红霞,等:微博与微信的用户行为影响因素比较
通过上表的统计分析可知,微博与微信两个样
本的各个变量可信度均在 0.7以上,说明该表具有
较高的可信度,符合该调查结果评定的标准。
(二)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是指衡量所设计问卷结果达到一定
的效率,反映出整个样本需要衡量的理念,通过合
理的方法测量准确的结果。一般效度分析法分为 3
种不同的理论方法,本文主要采取因子分析法检验
问卷的效度。统计分析见表 13:
表 13 微博与微信的效度分析
因素变量 微博 微信
使用它能了解当下最热门的话题 0.725 0.834
使用它能获取到很多新的知识 0.832 0.812
使用它能够跟朋友加深友谊 0.856 0.879
使用它能够帮助我扩大社交圈 0.786 0.713
使用它我能即时分享状态 0.825 0.891
操作很简便 0.846 0.832
使用它能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时尚 0.723 0.743
使用它能够帮助我打发无聊的时
间,充分利用碎片时间
0.836 0.826
能够关注更多的社会名流 0.726 0.712
为自己推广的产品吸引更多的用户 0.751 0.763
检验统计值 0.912 0.934
由统计分析可知,检验统计值均大于 0.900,说
明各个变量能够较好地测量出相对应的选项变量。
通过样本所收集的数据在信、效度的分析下其结果
都为良好,变量调查的结果与理论设计相符合,达
到了问卷所研究的最初目标。
(三)微博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本样本主要对微博微信用户的使用行为影响
因素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表 14。
由表 14可以看出,各个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
的系数都大于 0.01,因此各个因素都呈现出显著性
的影响,因此假设 1—假设 7初步显示为有效性。
表 14 微博用户的相关分析
用户
使用
意愿
信息
获取
绩效
社会
交流
绩效
商业
活动
绩效
娱乐
方式
需求
用户
个性化
需求
使用
意愿
需求
用户
促成
因素
Pearson
系数 .425 .236 .421 .213 .279 .375 .361
显著性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四)微博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用户的个体特征设为该分析的控制变量,确定
信息获取的期望与微博用户使用意愿存在的关系,
其回归分析如下表:
表 15 信息获取期望的回归分析
未标准化系数 标准系数
B的
估计值 标准误
Bata
分布
t值 显著性
常数 5.423 .802 .012 5.237 .000
性别 .024 .075 .204 .255 .743
年龄 .036 .046 .031 .435 .402
职业 .112 .043 .032 .466 .714
学历 .095 .083 .034 .437 .402
信息获
取绩效 .451 .041 .458 9.451 .000
由表 15看出,信息绩效的 t值大于 9,其显著性
小于 0.01,因此信息获取绩效的影响对微博用户个
人使用意愿有显著性的影响,与用户所具备的个体
特征没有相应的关系,则假设 1为成立。
表 16 社交互动功能的回归分析
未标准化系数 标准
系数
B的
估计值 标准误
Bata
分布
t值 显著性
常数 6.925 .764 10.112 .000
性别 .103 .126 .035 .736 .356
年龄 -.006 .146 -.035 -.345 .624
职业 -.007 .024 -.042 -.466 .542
学历 .105 .048 .045 .437 .862
社会交
流绩效 .266 .052 .304 4.451 .000
84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34卷
由表 16可以看出,社交绩效的 t值大于 4,显著
性小于 0.01,影响因素与用户的特征无关联,因此,
微博的用户与社会交流绩效有显著性的影响。故假
设 2成立。
表 17 商业活动绩效的回归分析
未标准化
系数
标准
系数
B的
估计值 标准误
Bata
分布
t值 显著性
常数 6.425 .964 7.112 .000
性别 .037 .126 .015 .501 .576
年龄 .067 .141 -.075 1.045 .224
职业 .056 .028 .045 .737 .652
学历 .047 .024 .032 .466 .342
商业活动
绩效 .352 .054 .314 6.451 .000
由表 17看出 t值大于 6,显著性小于 0.01,各个
用户个体特征与该影响因素无关,商业活动期望对
微博用户使用意愿程度有显著性的影响。则假设 3
成立。
表 18 娱乐休闲需求的回归分析
未标准化
系数
标准
系数
B的
估计值 标准误
Bata
分布
t值 显著性
常数 6.825 .764 7.112 .000
性别 .037 .046 .015 .501 .476
年龄 .037 .041 .045 .645 .324
职业 .045 .078 .055 .227 .452
学历 .087 .124 .032 .466 .442
娱乐休
闲需求 .252 .044 .314 5.461 .000
表 18中,t值大于 5,显著性小于 0.01,用户个
体特征与该娱乐需求因素无关联,因此,用户娱乐
方式需求的因素对微博用户的使用意愿有明显的
影响作用,故假设 4成立。
表 19 用户独特需求的回归分析
未标准化系数 标准
系数
B的
估计值 标准误
Bata
分布
t值 显著性
常数 6.825 .864 6.912 .000
性别 .047 .146 .044 .701 .076
年龄 .037 .153 -.045 -.545 .424
职业 .045 .028 .045 .427 .482
学历 .012 .024 -.032 -.166 .312
用户个
性追求 .252 .034 .214 4.451 .000
由表 19分析结果可知,t值大于 4,显著性小于
0.01,用户个体特征与用户娱乐休闲需求因素无关
联,因此用户的个性需求对微博用户使用的意愿有
显著性的作用,故假设 5成立。
表 20 使用意愿的回归分析
未标准化系数 标准
系数
B的
估计值 标准误
Bata
分布
t值 显著性
常数 6.357 .824 6.851 .000
性别 .142 .112 .043 .824 .345
年龄 -.092 .169 -.056 -.588 .531
职业 .067 .064 .032 .415 .471
学历 -.006 .036 -.005 -.026 .887
用户使
用意愿 .287 .041 .325 5.516 .000
85
第 3期 李红霞,等:微博与微信的用户行为影响因素比较
由表 20可知,t值大于 5,显著性的值小于
001,且用户的个体特征与该因素无关联,因此用户
的使用行为影响因素与意愿成正向相关。故假设 6
成立。
(五)微信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表 21 微信用户的相关分析
用户
使用
意愿
信息
获取
绩效
社会
交流
绩效
商业
活动
绩效
娱乐
方式
需求
用户
个性化
需求
使用
意愿
需求
用户
促成
因素
Pearson
系数 .236 .467 .264 .453 .314 .323 .106
显著性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由表 21可以看出,其中显著性都小于 0.01,因
此微信用户使用行为与上述影响因素为正相关。
故假设 1—假设 7初步显示为有效性。
(六)微信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表 22 信息获取绩效的回归分析
未标准化系数 标准
系数
B的
估计值 标准误
Bata
分布
t值 显著性
常数 7.521 .824 10.851 .000
性别 .132 .124 .023 .864 .241
年龄 -.023 .142 -.042 -.228 .654
职业 .113 .246 .062 .471 .854
学历 -.041 .042 -.036 -.526 .524
信息获
取绩效 .234 .056 .261 4.816 .000
由表 22分析结果可知,t值大于 4,显著性小于
0.01,与用户的个体特征无关联,因此信息获取绩效
的影响对微信用户个人使用意愿有显著性的影响,
故假设 1成立。
表 23 社会互动期望的回归分析
未标准化系数 标准
系数
B的
估计值 标准误
Bata
分布
t值 显著性
常数 5.236 .904 6.234 .000
性别 .036 .084 .021 .279 .749
年龄 .042 .562 .204 .324 .541
职业 .117 .024 .036 .534 .728
学历 .102 .046 .206 .528 .337
社会活动
期望 .426 .042 .446 8.824 .000
由表 23分析结果可知,t值大于 8,显著性小于
0.01,用户的个体特征与该因素无关联,微信的用户
与社会活动绩效有显著性的影响。故假设 2成立。
表 24 商业活动绩效的回归分析
未标准化系数 标准
系数
B的
估计值 标准误
Bata
分布
t值 显著性
常数 6.526 .945 6.119 .000
性别 .034 .176 .032 .495 .623
年龄 .072 .138 .084 1.324 .236
职业 .012 .034 .034 .521 .314
学历 .042 .304 .042 .874 .665
商业活动
绩效 .323 .052 .342 5.824 .000
由表 24分析结果可知,t值大于 5,显著性小于
0.01,用户的个体特征与其因素无关联,因此用户的
商业活动需求与微信用户使用行为的意愿为正向
相关。故假设 3成立。
86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34卷
表 25 用户娱乐方式需求的回归分析
未标准化系数 标准
系数
B的
估计值 标准误
Bata
分布
t值 显著性
常数 5.236 .871 6.214 .000
性别 .526 .152 .013 .273 .712
年龄 .123 .164 .052 .624 .534
职业 .014 .045 .032 .224 .456
学历 .134 .025 .054 .451 .516
娱乐方
式需求 .445 .043 .465 8.624 .000
由表 25分析结果可知,t值大于 8,显著性小于
0.01,该因素与用户个体特征无关联,因此用户的娱
乐需求与微信用户使用行为的意愿为正向相关。
故假设 4成立。
表 26 用户独特需求的回归分析
未标准化系数 标准
系数
B的
估计值 标准误
Bata
分布
t值 显著性
常数 7.442 .924 7.214 .000
性别 .042 .152 .048 .689 .408
年龄 -.004 .025 -.055 -.104 .374
职业 .023 .036 .052 .326 .523
学历 -.006 .023 -.045 -.102 .532
用户个
性追求 .213 .042 .251 3.624 .000
由表 26分析结果可知,t值大于 3,显著性小于
0.01,因此用户的个性需求与微信用户使用行为的
意愿为正向相关。假设 5成立。
表 27 用户使用意愿的回归分析
未标准化系数 标准
系数
B的
估计值 标准误
Bata
分布
t值 显著性
常数 6.357 .824 6.851 .000
性别 .142 .112 .043 .824 .345
年龄 -.092 .169 -.056 -.588 .531
职业 .067 .064 .032 .415 .471
学历 -.006 .036 -.005 -.026 .887
用户使
用意愿 .287 .047 .325 5.516 .000
由表 27分析结果可知,t值大于 5,显著性小于
0.01,因此用户的个性需求与微信用户使用行为的
意愿为正向相关,故假设 6成立。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微信
用户更容易接受软件提供的社交互动、网络营销、
娱乐方式等方面的服务,而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用
户个性化需求等方面的行为因素对其没有显著的
影响。微博的广大用户在信息绩效需求这方面的
影响因素更大,相对而言,用户通过微博的社交互
动和个性化需求等方面的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无显
著影响。以下为具体的各个因素对微博微信用户
的使用意愿的影响分析。
绩效期望,在本次问卷样本的回归分析当中,
微博微信两款软件的用户的使用行为影响都为正
向,因此可以说明这两款即时通信软件的用户信赖
于从中获取丰富的新消息与新知识,由此用户对微
博、微信的使用意愿和感知度更加强烈。其中微博
的用户使用行为意愿对信息获取这方面的期望更
加强烈,而微信的用户则相对较弱。两者存在差别
的主要因素在于微博的媒体属性强,其各个用户之
间的关系主要依个人的兴趣爱好建立而来,信息的
传播着重放在广大用户都能接收的范围内而且传
播方向的单一性,使得微博存在着薄弱的用户之间
87
第 3期 李红霞,等:微博与微信的用户行为影响因素比较
的关系;而微信则在信息传播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限
制,传播广度远远低于微博。
社会互动绩效的需求,在本次问卷的数据分析
当中,微博微信用户的使用意愿都有显著的正向影
响,从而可以看出两款社交软件的用户都能够接受
从中提供的社交功能,由回归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微信在社交互动绩效方面具有较强的用户使用意
愿,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所提供的社交功能使得自己
的社交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使自己与亲朋好友之间
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但是与微信相对比,微博在
回归分析当中,对社交绩效的期望较弱,因为微博
用户之间关系为单向,主要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进
行互动交流,因此微博用户相对于微信用户的社交
期望显得较弱。
用户对网络营销的期望,由对收集的数据进行
相关分析得知,微博微信两款软件的用户都对网络
营销方面具有较强的使用意愿,可以看出,用户通
过微博与微信的网络渠道推销用户个人的产品而
带来盈利,成为当下最为时尚、方便、备受欢迎的互
联网营销方法。其中微信主要以在一定的范围空
间内用户之间的互动为重点来进行商业活动,其消
息传达的效率要大于微博,而微博则注重传播这一
特性,两者相对比,通过微信的商业活动更为活跃。
由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微博与微信用户的
使用影响在娱乐需求方面为正向,由此可以看出很
多用户利用平常生活中琐碎的时间来获取用户个
人所感兴趣的新知识、新消息等,用户还可以与好
友互动交流,进而释放生活中的压力,缓解疲劳的
情绪,提高做事的效率。两款社交软件相比,用户
对微信使用的影响更为显著,因为微信在一定的范
围内(建群:家庭群、朋友群、同学群、工作群等)可
以与自己的亲朋好友之间进行亲密的交流,分享趣
味的事情,进而用户的心情变得更加愉悦,达到娱
乐的效果,而用户使用微信的意愿变得强烈。相对
的,微博没有一定的朋友圈,只是从中获取用户个
人感兴趣的有关人或物的相关状态,因此,比较微
博、微信的娱乐方式可知,微信更符合用户的使用
意愿。对各类数据统计的分析显示,用户的个性化
需求在微博与微信都显现出正相关的影响,由此表
明两类软件的用户都对个性化有极大的需求,在朋
友圈中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以及从中获取新消息
和新知识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个性与时尚。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知,两类产品的使用因素
都对用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微博用户的使用意
愿主要偏向大量信息的获取,而微信用户的使用意
愿主要集中在社会交流和互动功能以及媒体所提
供的服务上。网络营销在当下发展迅速,用户对这
一方面的需求也逐渐变大,未来在微博微信的软件
更新方面,应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
软件的功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中心 CNNIC.第 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
况统计报告[R].2017.
[2]谢耘耕,徐颖.微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
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4):7580.
[3]百 度 百 科 [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
5117297/15145056.htm/微信.
[4]360百科[EB/OL].http://baike.so.com/doc/5329667
5564841.html.
[5]王娟.微博客用户的使用动机与行为———基于技术接受
模型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0.
[6]周庆山,俞治朕.我国大学生微博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
分析[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3(2):3952.
[7]彭希羡,冯祝斌,孙霄凌,等.微博用户持续使用意向
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
(11):7885.
[8]许建涛.浅析微信对 00的继承与发展[J].新闻世界,
2013(6):134135.
[9]姚洒,雷蕾.“以正合、以奇胜”———微信营销传播策略
浅析[J].中国外资月刊,2014(2):129130.
[10]陈雅静.微信,还能红多久?———以经济学 SWOT理论
分析微信[J].新闻知识,2012(6):8384.
[11]王莉.基于 UTAUT模型的 3G业务用户接受影响因素
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
[12]曹金燕,曹克亮.新媒体即时通讯工具比较研究———
以微博、微信为例[J].求知导刊,2015(11):3132.
[13]金兼斌.博客———个人网络出版的理想、现实与未来
[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4):5361.
[14]陆奇.移动社交网络对青年受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研
88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34卷
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15]王时杰.关于微信营销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信息与
电脑,2014(1):111113.
[16]陈鑫,郭均鹏.基于 UTAUT理论的 ERP技术采纳建模
与实证研究[J].科技资讯,2008(31):4849.
[17]王娟.微博客用户的使用动机与行为———基于技术接
受模型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0.
[18]祝阳,王欢.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态度的实证研究
[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5.
[19]YuanY,YangCM.TheResearchonMechanism and
StructureandCharacteristicsofMicroblogUsersInforma
tionCommunication[J].LibraryTribune,2010.
[20]LiuY.ReviewofChina’sMicroblogCommunication
Studiesin2013[J].ChineseJournalofJournalism&Com
munication,2014.
[21]ChenS.ResearchontheMicroblogPublicWelfareCom
municationonthePerspectiveofHarmoniousSociety[J].
Applied Mechanics & Materials, 2014: 687691,
36283631.
(责任编校:杨 睿)
ComparisonofMicroblogandWechatUserBehaviorFactors
LIHongxiaa,b
,CHENJunmingc
,NiZhena
(a.SchoolofAdministration;b.ConsultationCenterforNetOpinionsandIdeologicalResearchofUniversities;
c.SchoolofMathematicsandStatistics,Chongq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Chongqing400067,China)
Abstract:MicroblogandWechat,astoday’sthemostrapidlydevelopedsocialcommunicationnetworkproducts,becomethein
dispensablecommunicationsoftwareofhumanbeings.Byusingquestionnaireonmicroblogandwechatusers,mainlyoncollege
students,bystatisticallyanalyzingthedataofthequestionnaire,basedonthepreviouslyrelatedconclusionsintheliteraturesandtheo
ries,thispaperanalyzesthefactorsaffectingtheusingwillingofmicroblogandwechatusers,andteststhedifferenceintheusers’
applicationoftwokindsofsoftware.Comparisonandanalysisresultsshowthatthemaindifferenceofmicroblogandwechatliesinthe
users’demandofdifferentfactorssuchassocialcommunicationmethod,entertainmentmethod,businessactivity,newinformationac
quirementandsoon.Thus,futuremicroblogandwechatdevelopmentchannelwillmainlydependonusers’practicaldemandtobe
perfectedsothattheusers’demandwillbesatisfiedandthatsocialcommunicationsoftwarewillbeimproved.
Keywords:microblog;wechat;userbehavior;socialcommunicationmedia
89
第 3期 李红霞,等:微博与微信的用户行为影响因素比较

posted @ 2019-04-02 19:08  welogs  阅读(22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