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算法

概述

  • 爬山算法是一种基于局部择优进行转移的近似算法。

  • 具体来讲,它尝试利用深度优先搜索的反馈信息,来将搜索过程从盲目的变为启发性的,从而获得效率上的提高(和正确性上的降低)。

  • 说人话就是,尽管我们不知道最优状态,但我们根据当前的信息,尽可能地判断出可达的所有状态(可能很宽泛)中,哪个期望意义下(可能是长线)最优,然后转移过去。

实现原理

  • 假设我们要对某个多峰函数求最值(单峰用啥模拟算法?),我们把函数类比为山脉,当前的状态类比为爬山者所在的位置。

  • 初始的时候随机生成多个初始状态,即向山脉中随机空投复数个伞兵。

    • 怎么随机是个大学问...万一正态分布的表现比均匀随机好呢?

    • 之所以要多个,是因为爬山算法在状态数少的时候表现超差...(本来就是三大近似算法中最差的一个啦拜托,不要再自废武功了)。

  • 每轮我们依次枚举所有状态,从它们出发去尝试扩展出下一轮的状态,即伞兵尝试爬山。

    • 注意,这个扩展的结果不一定“相邻”。不妨将我们扩展的对象状态和当前状态的差异性称为步长 \(step\),则一般在开始时给 \(step\) 取充分大的值,然后每轮 \(\times \Delta\)

    • 一般来讲,\(\Delta\in [0.985,0.999]\)(经验结论,唯像模型)。

    • 原则上每个状态只能扩展出一个状态,否则又会退化成搜索的指数复杂度。

    • 决定哪个状态被扩展出就很重要了。一般使用状态评估函数来决策。

  • 然后将生成的状态去重,缩短步长,进行下一轮。

  • 足够轮数之后,枚举所有状态,取最优者为解。

例题

  • 大部分情况下,能爬的一定能退,而爬的表现并不如退。

  • 不过如果数据在某种意义上单调/单峰,那么爬山算法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此时只需要一个初始状态。

P1337 [JSOI2004] 平衡点

  • 题意:求 \(n\) 力平衡的平衡点,这里的每个力是一个大小固定、终点固定的矢量。

  • 数据范围:\(n\leqslant 10^3,-10^4\leqslant x_i,y_i\leqslant 10^4,F_i\leqslant 10^3\)

  • 观察到平衡点一定是唯一的,而且越靠近它一定越平衡。

  • 于是想到使用爬山算法,每次算出合力后向合力方向转移,直到 \(step<eps\)

  • 算合力显然可以正交分解。

  • 不过事实上,如果记平衡点为 \((x,y)\),显然当其中一者固定时合力 \(F\) 是关于另一者的单谷函数,且严格,即无平台。

  • 所以可以三分套三分。不过那种难写的东西...哈。

  • 放一下爬山的代码吧。

const ld eps=5e-4,delta=0.990;
ld X=0.01,Y=0.01,step=2e4;
ld dx,dy,dis;
ld fx,fy,F;
il void work(){
	while(step>eps){
		fx=fy=0;
		For(i,1,n){
			dx=a[i].x-X;
			dy=a[i].y-Y;
			dis=sqrtl(dx*dx+dy*dy);
			fx+=a[i].w*dx/dis;
			fy+=a[i].w*dy/dis;
		}
		F=sqrtl(fx*fx+fy*fy);
		X+=step*fx/F;
		Y+=step*fy/F;
		step*=delta;
	}
	printf("%.3Lf %.3Lf",X,Y);
	return;
}
posted @ 2023-01-15 10:29  未欣  阅读(22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