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6 Pyhton基础之文件操作(五)
能调用方法的一定是对象
1.对文件操作流程
- 打开文件,得到文件句柄并赋值给一个变量
- 通过句柄对文件进行操作
- 关闭文件
1 #-*-codeing-*-:UTF-8 2 #author:Weina Pang 3 #date:2018/5/30 4 #time:15:50 5 #IDE:PyCharm 6 f=open('古诗','r',encoding='utf8') 7 data=f.read() 8 print(data) 9 f.close()
2.打开文件
f=open('a.txt','r')的过程分析
-
- 由应用程序向操作系统发起系统调用open(...)
- 操作系统打开该文件,并返回一个文件句柄给应用程序
- 应用程序将句柄赋给变量f
打开文件的模式有:
-
- r, 只读模式(默认)。
- w,只写模式。【不可读;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删除内容;】
- a,追加模式。【可读; 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只追加内容;】
"+" 表示可以同时读写某个文件
-
- r+,可读写文件。【可读;可写;可追加】
- w+,写读
- a+,同a
"U"表示在读取时,可以将 \r \n \r\n自动转换成 \n (与 r 或 r+ 模式同使用)
-
- rU
- r+U
"b"表示处理二进制文件(如:FTP发送上传ISO镜像文件,linux可忽略,windows处理二进制文件时需标注)
-
- rb
- wb
- ab
- 强调!!!
-
#强调第一点: 打开一个文件包含两部分资源:操作系统级打开的文件+应用程序的变量。在操作完毕一个文件时,必须把与该文件的这两部分资源一个不落地回收,回收方法为: 1、f.close() #回收操作系统级打开的文件 2、del f #回收应用程序级的变量 其中del f一定要发生在f.close()之后,否则就会导致操作系统打开的文件还没有关闭,白白占用资源, 而python自动的垃圾回收机制决定了我们无需考虑del f,这就要求我们,在操作完毕文件后,一定要记住f.close() 虽然我这么说,但是很多同学还是会很不要脸地忘记f.close(),对于这些不长脑子的同学,我们推荐傻瓜式操作方式:使用with关键字来帮我们管理上下文 with open('a.txt','w') as f: pass with open('a.txt','r') as read_f,open('b.txt','w') as write_f: data=read_f.read() write_f.write(data)
#强调第二点: f=open(...)是由操作系统打开文件,那么如果我们没有为open指定编码,那么打开文件的默认编码很明显是操作系统说了算了,操作系统会用自己的默认编码去打开文件,在windows下是gbk,在linux下是utf-8。 这就用到了上节课讲的字符编码的知识:若要保证不乱码,文件以什么方式存的,就要以什么方式打开。 f=open('a.txt','r',encoding='utf-8'
3.文件的操作方法
1 #掌握 2 f.read() #读取所有内容,光标移动到文件末尾 3 f.readline() #读取一行内容,光标移动到第二行首部 4 f.readlines() #读取每一行内容,存放于列表中 5 6 f.write('1111\n222\n') #针对文本模式的写,需要自己写换行符 7 f.write('1111\n222\n'.encode('utf-8')) #针对b模式的写,需要自己写换行符 8 f.writelines(['333\n','444\n']) #文件模式 9 f.writelines([bytes('333\n',encoding='utf-8'),'444\n'.encode('utf-8')]) #b模式 10 11 #了解 12 f.readable() #文件是否可读 13 f.writable() #文件是否可读 14 f.closed #文件是否关闭 15 f.encoding #如果文件打开模式为b,则没有该属性 16 f.flush() #立刻将文件内容从内存刷到硬盘 17 f.name
注:
1.f.readlines()是将文件中的内容存储在列表中,列表的内容会存在内存中,当文件很大时,这将导致所占内存很大或不足
for i in f.readlines: print(i)
因此,可以通过for内部将f对象做成一个占内存比较小的迭代器,就像哆啦A梦的肚子一样,里面其实装了很多东西,
你用啥取啥到内存,用完之后会被删除,这样就不会占多余的内存:
for i in f: print(i)
2.f.tell() #查询光标停留的位置,按字节数计算,一个汉字算3个字节
3.f.seek(数字) #调整光标的位置到所指定的位置
(常用,比如在传文件的时候,突然断了,需要断点续传,就要调整光标的位置,从中断的地方传)
4.f.flush() #可以立刻将内存中的内容刷到硬盘中(可以生成一个进度条)
1 import sys,time 2 for i in range(30): 3 sys.stdout.write('*') 4 sys.stdout.flush() #终端显示 5 time.sleep(1) #延时
5.f.truncate() #a模式下截断
4.文件的修改
文件的数据是存放于硬盘上的,因而只存在覆盖、不存在修改这么一说,我们平时看到的修改文件,都是模拟出来的效果,具体的说有两种实现方式:
方式一:将硬盘存放的该文件的内容全部加载到内存,在内存中是可以修改的,修改完毕后,再由内存覆盖到硬盘(word,vim,nodpad++等编辑器)
import os
with open('a.txt') as read_f,open('.a.txt.swap','w') as write_f:
data=read_f.read() #全部读入内存,如果文件很大,会很卡
data=data.replace('alex','SB') #在内存中完成修改
write_f.write(data) #一次性写入新文件
os.remove('a.txt')
os.rename('.a.txt.swap','a.txt')
方式二:将硬盘存放的该文件的内容一行一行地读入内存,修改完毕就写入新文件,最后用新文件覆盖源文件
1 import os 2 3 with open('a.txt') as read_f,open('.a.txt.swap','w') as write_f: 4 for line in read_f: 5 line=line.replace('alex','SB') 6 write_f.write(line) 7 8 os.remove('a.txt') 9 os.rename('.a.txt.swap','a.txt'
方式三:
1 num=0 2 with open('古诗','r',encoding='utf8') as f_read,open('古诗1','',encoding='utf8') as f_write: 3 for i in f_read: 4 num += 1 5 if num==3: 6 i=''.join([i.strip(),'oooo\n']) 7 f_write.write(i) 8 f_write.close() 9 f_read.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