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区位码(2) - 分析
在没有 Uncode 的时代, 用 256 个 ACSII 只是方便了英文, 其他文字怎么办?
那时是各自为政的, 譬如中文就有: GB2312-80(国内简体)、Big5(台湾繁体)、HKSCS(香港繁体), 但它们互不兼容.
GB2312(1980年) 后来升级到 GBK(1995年), 现在电脑上使用的是 GB18030(2000年), 这个系列是向后兼容的.
区位码的概念是在 GB2312 时提出的, GB2312 是一个 94*94 的二维表, 行就是 "区"、列就是 "位", 譬如 "万" 字在 45 区 82 位, 所以 "万" 字的区位码是: 4582.
00-09 区(682个): 是符号、数字、英文字符...制表符等;
10-15 区: 空白, 留待扩展;
16-55 区(3755个): 常用汉字(也有叫一级汉字), 按拼音排序;
56-87 区(3008个): 非常用汉字(也有叫二级汉字), 这是按部首排序的;
88-94 区: 空白, 留待扩展.
还有两个概念: 国际码、内码.
先转一下话题: 打开记事本输入 "万" 字, 保存(编码选择 ANSI); 然后用二进制编辑器(譬如: UltraEdit) 打开, 会看到:
CD F2, 这就是 "万" 字的内码!
那什么又是国际码呢?
咱们的 GB2312 用一个二维表表示了咱们需要的字符, 其他文字可能也是如此; 为了区别, 所以有国际组织规定把咱们的 "区" 和 "位" 分别加上 32(十六进制表示: $20; 二进制表示: 00100000) 作为国际码(那其他文字应该加另外一个不同的数字).
这样我们可以算出(45+32, 82+32):
"万" 字的国际码是 77 114($4D72)
不过这还不能在计算机上使用, 因为这样会和早已通用的 ASCII 码混淆(导致乱码), 譬如: 77 是 ASCII 的 "M", 114 是 ASCII 的 "r".
所以又有规定把每个字节的最高位都从 0 换成 1(这之前它们都是 0), 或者说把每个字节(区和位)都再加上 128(十六进制的: $80; 二进制的: 10000000), 从而得到 "机内码",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 "内码".
总结一下: 从区位码, 区和位分别 +32 得到国际码, 再分别 +128 得到内码;
简化一下: 区位码的区和位分别 +160 即可得到内码, 用十六进制表示: 区位码 + $A0A0 = 内码.
验证一下前面从记事本输入得到的 CD F2:
45 + 160 = 205; (205 就是 十六进制的 $CD)
82 + 160 = 242; (242 就是 十六进制的 $F2)
这样, 内码的两个字节的最高位就都是 1 了, 另外 ASCII 的(0-254)最高位都是 0, 所以有人也使用这个特点来区别汉字.
虽然 Window 2000 开始, 系统已经使用 Uncode 编码了, 其实咱们现在还是使用的这种双字节内码, 这是系统根据我们选择的字符集自动转换的.
此时再看前面的函数 http://www.cnblogs.com/del/archive/2008/11/19/1336444.html 应该不会有困难了.
posted on 2018-12-18 16:36 liuweijie 阅读(1029) 评论(0) 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