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微积分读本07第五章--可导性
继续https://www.cnblogs.com/webor2006/p/16557028.html往下学习,上一次已经对于函数的连续性进行了详细的学习,而对于函数图像还差另一个特性,在上次开篇也说过:
所以现在就来看看函数能够具有的另一种光滑性----可导性。
可导性:
其中“导”字一出来,对于学过高数的小伙伴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导数”,是的,这实质上意味着函数是有导数的。所以之后会花不少的篇幅在求导上面,比如:
所以说这个性质是非常的重要。引用书本的一句话:“发展微积分的最初灵感之一来自试图去理解运动物体的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所以说接下来先从“理解运动物体的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出发开始研究。其中关于微积分是啥可能都忘得差不多了,百科先提前回顾一下,之后它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平均速率:
说实话,书本上的我看了几遍,还是一知半解,下面还是试着理解一下,因为它是基础,理解不透会影响后面的学习,如果理解有问题可以评论区帮忙指点~~书本问了一个问题“在高速公路上给一辆汽车拍照,曝光时间非常短,所以这么短的时间你都无法分辨那辆车是不是在动【注意这个加粗的条件】,那此时问你拍照时汽车的运行速度有多快?”,此时你可能第一时间想到了速率公式了:
但是!!!照片无法告诉你距离(因为上面加粗的条件是曝光时间非常短,你感受不到那辆车有动)和时间(因为是一瞬间,非常快) ,所以,此时你是无法回答出这个问题对吧。
但是!!!如果告诉我们,拍照之后的一分钟汽车行驶了一英里呢?此时就可以根据上面的速度公式算出来速度是60英里/小时【因为一小时是60分钟】,但是你无法保证汽车在那一分钟里的速度是一样的,因为期间汽车会多次加速和减速的,所以,这个速率前面应该得加一个修饰词“平均”,也就是平均速率。
那如果再告诉你一个条件:“在第一个10秒钟,汽车行驶了0.25英里”,10秒钟明显比1分钟要快很多,这时候在第一个10秒钟的平均速度是不是就可以算出来1.5英里/分钟或者90英里/小时对吧,同样这也只能是平均速率,哪怕是在0.0001秒期间汽车也足以可以改变速率的,有点取极限的意思对吧,权限情况下,其速率就跟真实的速率是无限接近的。
说白了其实还是说极限的情况,而非一个精确的值,跟我们之前所学的极限是息息相关的。
对于平均速率很容易理解成平均速度,但是这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哟,下面就来看一下速度的概念。
位移和速度:
比如汽车在一条长直的高速路上行驶,不过这条公路上的里程标志牌有点奇怪:
其中有个0标志,它的左侧是负数,而右侧是正数。
位移:
假设汽车始于2英里处并直接驶向5英里处,很明显汽车行驶的距离是3英里;而如果它始于2英里但向左行驶到了-1英里处,距离也是3英里,很明显这两种情况下的距离都是一样长的,要想区别它们的不同,很明显用距离是满足不了的,于是乎需要使用位移来代替距离,位移的公式是:
位移 = 终点位置 - 初始位置
还是刚才的两个场景,看一下它们的位移有啥不一样:
汽车从位置2驶到位置5,位移是5 - 2 = 3英里。但如果是从位置2驶到位置-1,位移是(-1) - 2 = -3英里,所以位移跟距离的区别是:位移可以为负的,如果位移是负的,汽车将终止于它初台位置的左侧。
其实距离跟位移还有另一个重要区别,位移仅仅涉及终点和初始位置,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情况是无关紧要的,举例说明一下:
如果汽车从2走到11,然后又返回到5,距离是9(11- 2) + 6(11 - 5) = 15,但是总位移还是只有3英里(5 - 3);
如果汽车从2走到-4,然后又返回到2,位移实际上是0英里(2 - 2),而距离是((2-(-4)) + (2 - (-4))),
而如果汽车只向一个方向行驶,没有后退的话,距离就是位移的绝对值。
速度:
还记得上面速率的公式么?回忆一下:
而如果用位移来代替距离,此时就会得到平均速度,也就是:
速度可以是负的,而速率必定是非负的【因为距离是位移的绝对值,是>=0的】。
如果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汽车有一个负的平均速度,那么它终止于初始位置的左侧;而如果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平均速度是0,那么汽车终止于它的初始位置,注意:这种情况下汽车或许有一个很高的平均速率,尽管它的平均速度为0。
一般而言,如果汽车沿着一个方向行驶,那么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绝对值。 记住:速率一定是非负的,而速度是可以为负的。
瞬时速度:
概述:
接下来再来探讨在上面这块的问题:
其实也就是研究一下“在给定的瞬间,如何测量汽车的速度” 这个问题,基本思想就是:在始于拍照时刻并变得越来越小【有多少呢,其实这里就会用到极限的知识了】的时间段上,求汽车的平均速度,这块的概述感觉比较抽象,需要慢慢一点点来理解,下面用符号来表达一下此思想。
令t是我们关心的时刻,假如全程始于下午两点,其中0表示开始时间,如果拍照时间是下午两点零三分,那么此时的t=180秒。而接下来假设u是t之后最近的时刻【也就是汽车从t时刻行驶到了u时刻】,此时就可以用它:
其中注意它不是字母u哟:
它表示汽车在始于时间t终止于时间u的时间段上的平均速度!
咱们现在让u无限靠近t,此时又是轮到极限全场的地方了,也就是可以用如下式子来表达:
也就是表示u时刻是无限靠近t时刻,但是u>t的,而其实u也可以在t之前,所以此时就可以用双侧极限来替换右极限了:
理解这个式子的关键是:
它表示“汽车在始于时间t终止于时间u的时间段上的平均速度”。
公式:
接下来从另一个形式来看一下上述的这个公式的变体:假设你知道在高速路上汽车在任意时刻的准确位置,比如在时刻t,汽车的位置是f(t),所以我们可以令:
f(t) = 汽车在时刻t的位置。
此时咱们就可以准确地计算平均速度:
了,如下:
其中分母表示所涉及时间段的长度,好,此时咱们就可以求时刻t的瞬时速度了,也就是来求极限:
将
代入,于是就有:
而很明显如果直接用u=t来作替换求极限的话,会得到0/0的不定式,肯定不行,所以需要做一下变化,可以令h = u - t ,由于u非常接近t,当u -> t时,h -> 0,所以上述式子可以进行相应的替换,h = u - t可以变换为u = t + h,于是就有:
实践:
好,下面举一个实际求解瞬时速度的例子:
假设处于静止状态的汽车从7英里标志处向右开始加速,并设此时刻t = 0小时,而汽车在时刻t的位置好像是:
暂且不用管为啥是这么一个式子,接下来让我们设:
,看能否可以求出汽车在任意时刻t的速度?
所以此时就可以使用上述的这个瞬时速度公式了:
如下:
而:
所以式了可以进一步化简为:
此时已经将分母成功消除,就非常好了,接下来求极限就直接将h = 0代入既可求出极限值:
根据这个结果就可以推断出汽车的速度情况是:
1、在时刻0,汽车的速度是30 x 0 = 0英里/小时,汽车是处于静止状态的。
2、半小时后,在时刻t = 1/2(30分钟/60分钟),它的速度是30 x 1/2 = 15英里/ 小时;
3、一小时后,速度是30英里/小时。
也就是在时刻t的速度是30t,它告诉我们,汽车行驶得越来越快,每小时速度增加30英里/小时,也就是说,汽车以30英里每二次方小时加速。其中“英里每二次方小时”是加速度的描述,关于这块貌似有点不太好理解,百科一下:
速度的图像阐释:
接下来则用图像来阐释一下速度,如图:
也就是假设f(t)代表汽车在时刻t的位置,如果想要在特定时刻t的瞬时速度,需要选取一个靠近t的时刻u,然后过(f, f(t))和(u, f(u))两点的直线的斜率为:
它刚好是上节中我们所阐述的平均速度的公式:
所以就有了在t到u时间段上平均速度的图像阐释:在位置和时间的图像上,它就是连接点(t, f(t))和(u, f(u))的直线的斜率。
下面咱们试着给瞬时速度找一个类似的阐释,也就是需要取u趋于t时的极限,其变化过程大概是如下三个图的样子:
是不是可以看到这些直线好像是越来越接近点(t, f(t))处的切线,而由于瞬时速度就是这些直线在u -> t时的极限,于是瞬时速度就等于通过点(t, f(t))的切线的斜率,所以接下来就需要对切线有一个了解了。
切线:
切线这块比较好理解,简单过一下,比如如下图:
很明显虚线是刚好过曲线上的(x, f(x)),它就是切线,切线与曲线有两个交点,这个也不影响它是切线的事实,再看另一个图:
很明显这里你找不到该函数的切线,因为角是直的,不管你怎么画,都不能在那里同时顾及两边的图像。
那如果通过(x, f(x))的切线存在,你该如何找到它呢?为了描述一条直线,只需要提供两个信息:
1、直线上的一点;
2、该直线的斜率;
此时就可以使用点斜式来求直线方程了【直线点斜式方程公式:y-y₀=k(x-x₀)其中(x₀,y₀)为坐标系上过直线的一点的坐标,k为该直线的斜率】。
而目前我们已知直线要通过点(x, f(x))了,所以我们只需要求出斜率切线就可以找到了,为了求解斜率,还是需要使用上节中求瞬时速度的那个例子:
我们由选取一个靠近于x的数z开始,很明显这条虚线的斜率是:
而当点z越来越接近x时,此时通过(x, f(x))的切线斜率就为:
此时很明显这个极限不能直接当z=x代入,因为分母为0了,此时还是用之前所学的套路进行变化,设h = z - x,当z -> x时,有h -> 0,所以式子就可以变为:
另外要注意:只有当极限确实存在的时候才有上面的式子!!!
导函数:
概述:
接下来就要开始接触导数的概念了,说实话这块不是很好理解,但又必须得理解,不然之后的学习就跟听天书一样。
首先从下面这张图开始:
这些虚的直线都有不同的斜率对吧,也就是切线的斜率取决于你选取的点x的值,换言之,通过(x, f(x))的切线的斜率是x的一个函数,此函数被称为f的导数,记作:
它表示f关于变量x求导得到函数f'
根据上一节结尾的公式,如果极限存在的话,有:
在这种情况下,f在x点可导。如果对于某个特定的x,极限不存在,那么x的值就没有在导函数f'的定义域里,既f在x点不可导,有很多原因会导致极限不存在,比如说y = |x|:
因为是个尖角,找不到一个切线;再比如说x没有在f的定义域中,很明显就不可能画出点(x, f(x)),更不用说是画切线了。
接下来再来回忆一下瞬时速度的定义:
其中f(t)是汽车在时刻t的位置,而等号右边的表达式正好如上述的这个式了是一样的:
只是用x代替了t,也就是说:如果:
是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那么:
其速度正好是位置关于时间的导数,有木有发现,导数其实还是求极限,所以说,学好极限是基础。
实践:
下面来看一个求导的例子,如果:
那么f'(x)对它求导是什么呢?那如何计算呢?套公式呗:
如下:
所以:
的导数是由:
给出,这就意味着y = x^2在点(x, x^2)的切线的斜率就是2x,下面用图来表示一下:
在x = -1处的切线的斜率看起来的确是-2,刚好与公式:
是一致的,为啥呢?这里就涉及到切线方程的斜率的求解了,网上搜了一下:
对于图中这个(-1, 1)的点,由于它的导数方程是:
所以此切线的斜率就是把横坐标点-1代入导数方程,于是就等于2 * (-1) = -2,所以对于导数它的意义貌似利用它,可以很方便的得知在函数图上的点对应切线的斜率。
所以其它两个切线的斜率都是相应的x坐标的两倍。
作为极限比的导数:
这块的东西也是比较抽象,需要慢慢一点点来理解。
Δx表示法:x中的变化
在上面介绍的导函数公式中:
必须要求出量f(x + h)的值,那这个量是什么呢?如果y = f(x),将x变成x + h ,f(x + h)其实只是一个新的y值,量h代表对x作了多少改变,而对于这种改变,可以用Δx来表示,其中的Δ表示“在...中的变化”,因此Δx就表示在x中的变化【注意:Δx不要把它看成是Δ和x的乘积哟】,所以接下来可以用Δx来替换上述导函数式子中的h,就有:
Δy/Δx形式:
概述:
好,接下来要对分子进行一波转换了:
其实也就是把它可以转换成Δy形式,下面具体来看一下如何转换:
1、由(x, y)开始,其中y = f(x);
2、选择一个新的x值,我们将它称之为x新,y的值相应的也变成了y新,也就是f(x新)。
3、任意量的改变量正好是新值减去旧值,所以会有如下两个方程,这方程是转换的关键:
Δx = x新 - x
Δy = y新 - y
第一个方程变形一下就有:x新 = x + Δx
第二个方程变形就有:Δy = y新 - y = f(x新) - f(x) = f(x + Δx) - f(x)
4、是不是“Δy = f(x + Δx) - f(x)”刚好就是导函数的分子?所以式子又可以表示为:
理解:
对于这个公式,其实是表示x中的一个小的变化产生了大约f'(x)倍的y中的变化,如何来理解呢?这里还是用上面举过的这个函数为例:
它的导函数为:
f'(x) = 2x,接下来看一下当x = 6时的情况,f'(x) = 12,如果取等式y = f(x) = 6^2 = 36,此时如果将6作一点点改变,其y = f(x)的结果则会基于原来y中的结果36再加上f'(x) = 12倍于此的量,还是有点懵对吧,下面将6作如下一点点的改变:
1、将x = 6产生一个小变化,也就是将0.01加到6上面,其y的变化就会产生f'(x)倍【12倍】的y中的变化,也就是将【12 x 0.01】加到原来y = 36的上面,也就是(6.01)^2大概是(36 + 0.12 = 36.12),但是其实结果应该是36.1201,是不是36.12跟实示的结果差不多接近?
为啥通过“x中的一个小的变化产生了大约f'(x)倍的y中的变化”规则来计算的结果跟实际结果有一些偏差呢?原因是f'(x)并不是真正地等于Δy和Δx的比值,它只是表示当Δx趋于0时该比值的极限,这其实意味着离6越近,其结果就越靠近真实的值,下面再来将这个小变化值缩小。
2、将x = 6产生一个小变化,也就是将0.0004加到6上面,y的值应该是有12倍于此的改变,也就是0.0004 x 12 = 0.0048,所以可以猜测(6.0004)^2 = 36 + 0.0048 = 36.0048,而真实答案应该是36.00480016,是不是当离6足够近的时候,其结果也越接近真实情况?
3、接下来改变一下x值,如x = 13,f'(x) = 26,y = f(x) = 13^2 = 169,如果让x=13产生一个小变化,也就是将0.0002加到13上面,y的值应该是有26倍于此的改变,也就是0.0002 x 26 = 0.0052,所以可以猜测(13.0002)^2 = 169 + 0.0052 = 169.0052,而真实答案应该是36.00520004,超级接近。
关于这块的思想在之后13章的学习中还会用到:
等到时再来回顾。
dx表示法:x中十分微小的变化
概述:
再来看看这个式子:
右边的表达式的含义是当x中的变化非常小时,y中的变化与x中的变化的比值的极限,那假设x小得其中的变化几乎注意不到呢?此时我们就不用Δx来表示“x中的变化”了,而是用dx来表示“x中的十分微小的变化”,同样的对于y也可以用这种表示方法,也就是Δx的变化量要比dx的大,接下来就可以用一种不同且更加方便的方法来表达导数了,如下:
如果y = f(x),它的导函数式子为:
,此时就可以用一个更加简便的方式来表达这个式子,也就是用:
来代替f'(x)
实践:
例一:
那么它的导数就可以用如下式子表示:
而如果用y = x^2来代替y,又有如下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二:
在上面我们学习瞬时速度用过一个例子:如果汽车在时刻t的位置是:
那么它的速度是30t,而根据之前所学,其速度就是导函数f'(t)对吧,回忆一下:
所以:
而如果我们决定把位置称为p,从而有:
便可以写成:
并非所有的量都是用x和y来表达的。
总结:
量:
是y关于x的导数,如果:y = f(x),那么:
跟f'(x)是一回事,最后需要谨记:
量
它根本不是一个分数,而它是当Δx->0时分数
的极限。
线性函数的导数:
概述:
接下来看一下简单的例子,例子虽简单,但是道出来的结论还是挺重要的, 假设f函数是线性的,这就意味着对于某个m和b,有:f(x) = mx + b,这其实是初等数学的知识:
那f'(x)会是什么呢?套导函数的公式:
于是就有:
也就是说不管x取何值,f'(x) = m,也就是线性函数的导数是常数。
为啥呢?书本上也有说,简单挼一下:
对于f'(x)其实它度量的是曲线y = f(x)在点(x, f(x))处的切线的斜率,而对于线性函数y = mx + b,它的斜率为m,y轴截距为b的一条直线,很明显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切线就是这条直线本身对吧,也就意味着不管x取何值,f'(x)的值就应该是m,因为曲线y = mx + b有固定的斜率m。
常数函数:
另外再说一下,如果f是常数函数,f(x) = b,其斜率总是0,因数常数函数可以表示为f(x) = 0x + b,其中斜率就可以看到是0对吧,而且对于所有的x,f'(x) = 0。
总结:
这里对其有两个总结,需要记住,在之外的求导中会经常用到:
1、线性函数的导数是常数;
2、常数函数的导数恒为0;
二阶导数和更高阶导数:
二阶导数:
对于一个函数f,它的导数为f',而它其实也是一个新的函数,那么还可以对它再次求导,也就是导数的导数,称为二阶导,可以记作f''。
还是拿之前我们用过的函数举例:
它的导数为:
接下来我们对此结果再次求导,所以可以设:
而由于这是一个线性函数,其斜率为2,所以它的导数就是2,如下:
所以f的二阶导数是常数函数2,也就证明了对于所有的x,f''(x) = 2。
而在上面我们学过,对于f'(x)还有一个可以代替的式子:
所以同样的,对于二阶导也有类似的记号:
如果y = f(x),那么可以用:
代替f''(x),而对于y = f(x) = x^2,就有:
更高阶导数:
除了二阶,还可以有更高阶,比如三阶导,它可以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写出:
而第二种表式方法更加方便,因为如果四阶的话就可以这样写:
而不用这样比较不方便的表示:
而用这种形式也可以表示低阶,比如二阶:
没有取导数,用它也可以表示函数本身:
所以,比较通用的表示方式就是:任何导数都可以写成:
其中n为整数。
何时导数不存在?
绝对值函数,这个在之前学习切线时就举过例子:
从极限角度:
因为它有一个尖点,是无法画出它的切线的【也就是过(0,0)这点是无法顾及两边的图像的】,所以在x=0处导数也是不存在的,下面使用导数公式来证明一下这个结论:
而我们感兴趣的是x=0会发生什么,因为将其代入上述式子中就有:
这个极限我们之前https://www.cnblogs.com/webor2006/p/16524711.html就看过:
极限不存在,也就意味着f'(0)的值无定义,既0没有在f'的定义域中。
根据双侧极限的思想,分为左极限和右极限,只有左右极限都相等的情况下,双侧权限才存在。
同样的,可以将导数分为右导数和左导数,定义长这样:
如果导数存在,那么左右导数必存在且相等。
从斜率角度:
而从斜率的角度也可以推出该函数的导数是不存在的:
1、当从原点出发沿着该曲线向右移动时,它的斜率是1,因为x>0,所以f(x) = x,而它是一次函数,可以写成f(x) = 1 x,很明显斜率是1;
2、当从原点出发沿着该曲线向左移动时,它的斜率是-1,因为x<0,所以f(x) = -x,而它是一次函数,可以写成f(x) = -1 x,很明显斜率是-1;
由于左斜率不等于右斜率,所以在x=0处导数不存在。
总结:
对于绝对值函数它是一个连续函数,为啥?这里得回到上一次学习函数的连续性上了,对于函数的连续性需要满足如下三点要求,回忆一下:
关于这块的东东如果不太清楚的,可以参考它https://www.cnblogs.com/webor2006/p/16557028.html,
也就是目前我们知道存在不可导的连续函数【绝对值函数是连续的,但是在x=0处不可导】对吧,那么反过来:“会存在不连续的可导函数么?”,答案在下面就来阐述,不存在。
可导性和连续性:
概述:
对于第5章研究的两个重要的性质是:连续性和可导性,现在是时候将这俩概念联系在一起了,有这么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
如果一个函数f在x上可导,那么它在x上连续。
比如在之后的第7章将要证明,sin(x)作为x的函数是可导的,它将自动暗示它在x处也是连续的,同样的结论也适用于其他的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除了在它们的垂直渐近线处)。
证明:【了解,你不可能记住这个证明过程的~~】
那如何来证明上面这么重要的一个结论呢?核心就是要证明:
要证明f在x上连续,根据连续函数的定义,就需要证明:
而我们将式子变换一下,令h = u -x,这种情况下u = h + x,并且当u -> x,h -> 0【因为h = u -x】,所以上述等式又可以变化成:
那么,接下来如果能证明等号两边都存在且相等,那么就可以得证了。
1、已知函数f在x上可导,这就意味着f'(x)存在,因此根据导函数的定义:
其中上式中包含了f(x),很显然它是一定存在的,不然上式子就无从谈起了,所以等号右边的f(x)已经知道它存在了。
2、接下来就要证明等号左边的极限存在且等于右边的f(x)了,这里得从另一个极限开始了:
它可以分成两个因子:
很明显f'(x)是要存在的,不然上述式子肯定是有问题的。
3、接下来重点是要证明这个式子左右相等对吧:
此时还是需要用这个极限:
此时可以消去因子h就为:
它的极限上面也算了,等于0:
所以就可以得到:
而f(x)的值根据不依赖于极限,所以可以将它提出来就有:
所以就可以有:
所以就得证了:可导函数必连续,但是也要记得!!!连续函数并不总是可导哟【比如绝对值函数,它是连续函数,但是在x=0处是不可导的】~~
总结:
至此,通过两篇将第5章的内容给挼完了,知识点还是相当多的,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不管怎样,这章是非常重要的一章,得要多消化,最后对于下面这个结论一定需要记住:
“可导函数必连续,但是连续函数并不总是可导的【比如绝对值函数,它是连续函数,但是在x=0处是不可导的】”
下一章则是求解微分问题,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