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辰超:“去哪儿”的大生意
2
005年,庄辰超决定做一个机票比价的搜索网站“去哪儿”时,很少有人看好,去哪儿要搜索的仅仅是几百家机票代理商提供的不同航线和价格,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模式本身也极容易被复制。开张时,业内朋友甚至都劝庄辰超别干了。
但如今“去哪儿”已经成了一个大生意。今年6月底,百度向“去哪儿”投资3.06亿美元,成为第一大机构股东,这也是百度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战略投资。
专注细节
根据艾瑞的监测数据,“去哪儿”月独立访问量今年3月超过了5000万人次,甚至略高于携程。中国民航每天出票量为70万张左右,在线销售量为十几万张,通过“去哪儿”预订的机票达到7万张。
赢得用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专注――不断改善细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庄辰超称自己每天有四成的时间用来看用户投诉邮件,再据此考虑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对于机票,消费者最介意两件事:一,买到假票;二,“去哪儿”上标示了一个低价,但到供应商那儿却买不到。
“去哪儿”开始审核供应商机票售卖牌照,牌照覆盖率从几年前的30%上升到了如今的100%。
但有些改进需要供应商配合,比如及时在网站上去掉已经售光的低价票。最开始,“去哪儿”只是提改进建议:比如消费者链接过去应该直接是订票页面;呼叫中心应根据手机号辨识致电者中谁的航班即将起飞,优先接听;缩短订票的步骤。
机票业务负责人彭笑玫发现,不少代理商没有技术能力建网站。去年,“去哪儿”自己开发了一套订票系统“担保通”,免费供代理商使用。低价票可出票率已经从几年前的70%上升到如今的95%。如今,合作的机票代理商数量从百来家增加到几百家。
去年底,“去哪儿”推出了“赔计划”,用户如果在“去哪儿”上订到假票、加价票,或付款后不能出票,“去哪儿”会负责向用户赔偿。
作为机票搜索引擎,“去哪儿”要提供足够多、价格足够低的搜索结果来吸引个人消费者使用自己,因此,代理商们被搜索到原本是理所当然之事,无需为此付费。仅依靠banner和文字链广告,“去哪儿”获得的收入不足以实现赢利。2009年,“去哪儿”决定,除了每条航线最低价的那个机票代理商以及航空公司的官方网站,不愿意为每个点击付费的机票代理商,将不会出现在“去哪儿”搜索结果中。这一年,“去哪儿”实现了季度盈利。
寻找自己的机会
旅客出行,买票和住宿是最基础的两项需求。
2008年时,“去哪儿”最早的付费客户是每天房价在1000元以上的三家洲际酒店。这些酒店有做形象广告的预算,此外,由于携程按佣金抽成,一个2000元的订单,意味着酒店要向携程付四五百元,而“去哪儿”按点击付费要便宜得多。
酒店预订业的老大携程的商旅客人多,它推荐最多的酒店也集中在350到400元这个范围内。而用“去哪儿”的用户中对价格敏感的自主旅行客更多,“去哪儿”上250元以下的酒店卖得最好。
不少未被搜索到的低价酒店希望付费后进入“去哪儿”的搜索结果。“去哪儿”2010年推出了“酒店直通车”服务,消费者通过网站上公布的预订电话就能联系到酒店。而这套电话系统要经过“去哪儿”的后台,“去哪儿”得以按此计费。如今,“去哪儿”上有报价(付费客户)的酒店有3万多家,而艺龙有2万家,携程只有1.77万家。
“去哪儿”在酒店业务上也注重细节的改进,比如提供地图,地图上还包括交通枢纽、景点、餐饮等标签。但酒店与机票最大的不同,是不那么标准化,除了价格和地点外,房间和服务难以量化、变数更多。
这意味着点评极其重要。“去哪儿”最初的做法,是在全网搜索对酒店的点评,也正因如此,“去哪儿”的点评量是最多的。但有业内人士诟病说,因为“去哪儿”的点评并非消费才能评论,因此真实性不如携程有保证。
无论如何,去年底时“去哪儿”的每日酒店订单量达到1万间夜,和从机票上获得的收入差不多。
从今年1月开始,“去哪儿”开始做团购,主要是团酒店。在门店价、官网价、代理商报价体系之外,给出别处所未有的新低价格。到今年6月时,每天能卖出5000间夜。
对于“去哪儿”来说,酒店是下一个大生意。全国有30万家酒店,“去哪儿”目前覆盖的不过是30%。对于庄辰超及其团队来说,更大的挑战是如何像淘宝那样建立起一个规模庞大的评价体系,以让消费者找到适合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