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cloud
系统架构演变
单一应用
当网站流量很小时,只需一个应用,将所有功能都部署在一起,以减少部署节点和成本。此时,用于简 化增删改查工作量的数据访问框架(ORM)是影响项目开发的关键。
- 无法针对不同模块进行针对性优化
- 无法水平扩展(负载均衡可以解决)
- 单点容错率低,并发能力差(负载均衡可以解决)
垂直拆分
当访问量逐渐增大,单一应用无法满足需求,此时为了应对更高的并发和业务需求,我们根据业务功能 对系统进行拆分
优点:
- 系统拆分实现了流量分担,解决了并发问题
- 可以针对不同模块进行优化
- 方便水平扩展,负载均衡,容错率提高
缺点:
- 系统间相互独立,会有很多重复开发工作,影响开发效率
分布式服务
当垂直应用越来越多,应用之间交互不可避免,将核心业务抽取出来,作为独立的服务,逐渐形成稳定 的服务中心,使前端应用能更快速的响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此时,用于提高业务复用及整合的分布式调 用是关键。
优点:
- 将基础服务进行了抽取,系统间相互调用,提高了代码复用和开发效率
缺点:
- 系统间耦合度变高,调用关系错综复杂,难以维护
SOA服务治理
当服务越来越多,容量的评估,小服务资源的浪费等问题逐渐显现,此时需增加一个调度中心基于访问 压力实时管理集群容量,提高集群利用率。此时,用于提高机器利用率的资源调度和治理中心(SOA)是 关键
以前出现了什么问题?
- 服务越来越多,需要管理每个服务的地址
- 调用关系错综复杂,难以理清依赖关系
- 服务过多,服务状态难以管理,无法根据服务情况动态管理
- 服务治理要做什么?
- 服务注册中心,实现服务自动注册和发现,无需人为记录服务地址
- 服务自动订阅,服务列表自动推送,服务调用透明化,无需关心依赖关系
- 动态监控服务状态监控报告,人为控制服务状态
- 缺点:
- 服务间会有依赖关系,一旦某个环节出错会影响较大 服务关系复杂,运维、测试部署困难,不符合DevOps思想
,微服务架构
前面说的SOA,英文翻译过来是面向服务。微服务,似乎也是服务,都是对系统进行拆分。因此两者非 常容易混淆,但其实缺有一些差别:
- 单一职责:微服务中每一个服务都对应唯一的业务能力,做到单一职责
- 微:微服务的服务拆分粒度很小,例如一个用户管理就可以作为一个服务。每个服务虽小,但“五 脏俱全”。
- 面向服务:面向服务是说每个服务都要对外暴露服务接口API。并不关心服务的技术实现,做到与 平台和语言无关,也不限定用什么技术实现,只要提供Rest的接口即可。
- 自治:自治是说服务间互相独立,互不干扰
- 团队独立:每个服务都是一个独立的开发团队,人数不能过多。
- 技术独立:因为是面向服务,提供Rest接口,使用什么技术没有别人干涉
- 前后端分离:采用前后端分离开发,提供统一Rest接口,后端不用再为PC、移动段开发不同 接口
- 数据库分离:每个服务都使用自己的数据源
- 部署独立,服务间虽然有调用,但要做到服务重启不影响其它服务。有利于持续集成和持续 交付。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组件,可复用,可替换,降低耦合,易维护
Service Mesh
远程调用方式
无论是微服务还是SOA,都面临着服务间的远程调用。那么服务间的远程调用方式有哪些呢? 常见的远程调用方式有以下几种: RPC:Remote Produce Call远程过程调用,类似的还有RMI。自定义数据格式,基于原生TCP通 信,速度快,效率高。早期的webservice,现在热门的dubbo,都是RPC的典型
Http:http其实是一种网络传输协议,基于TCP,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现在客户端浏览器与服 务端通信基本都是采用Http协议。也可以用来进行远程服务调用。缺点是消息封装臃肿。 现在热门的Rest风格,就可以通过http协议来实现。
RPC
RPC,即 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是一个计算机通信协议。 该协议允许运行于一台 计算机的程序调用另一台计算机的子程序,而程序员无需额外地为这个交互作用编程。说得通俗一点就 是:A计算机提供一个服务,B计算机可以像调用本地服务那样调用A计算机的服务。
通过上面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实现RPC主要是做到两点:
- 实现远程调用其他计算机的服务
- 要实现远程调用,肯定是通过网络传输数据。A程序提供服务,B程序通过网络将请求参数传 递给A,A本地执行后得到结果,再将结果返回给B程序。这里需要关注的有两点:
- 1)采用何种网络通讯协议? 现在比较流行的RPC框架,都会采用TCP作为底层传输协议
- 2)数据传输的格式怎样?
- 两个程序进行通讯,必须约定好数据传输格式。就好比两个人聊天,要用同一种语 言,否则无法沟通。所以,我们必须定义好请求和响应的格式。另外,数据在网路 中传输需要进行序列化,所以还需要约定统一的序列化的方式。
- 要实现远程调用,肯定是通过网络传输数据。A程序提供服务,B程序通过网络将请求参数传 递给A,A本地执行后得到结果,再将结果返回给B程序。这里需要关注的有两点:
- 像调用本地服务一样调用远程服务
- 如果仅仅是远程调用,还不算是RPC,因为RPC强调的是过程调用,调用的过程对用户而言 是应该是透明的,用户不应该关心调用的细节,可以像调用本地服务一样调用远程服务。所 以RPC一定要对调用的过程进行封装
Http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种应用层协议。规定了网络传输的请求格式、响应格式、资源定位和 操作的方式等。但是底层采用什么网络传输协议,并没有规定,不过现在都是采用TCP协议作为底层传 输协议。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Http与RPC的远程调用非常像,都是按照某种规定好的数据格式进 行网络通信,有请求,有响应。没错,在这点来看,两者非常相似,但是还是有一些细微差别。
- RPC并没有规定数据传输格式,这个格式可以任意指定,不同的RPC协议,数据格式不一定相同。
- Http中还定义了资源定位的路径,RPC中并不需要
- 重要的一点:RPC需要满足像调用本地服务一样调用远程服务,也就是对调用过程在API层面进 行封装。Http协议没有这样的要求,因此请求、响应等细节需要我们自己去实现。
- 优点:RPC方式更加透明,对用户更方便,更安全。Http方式更灵活,没有规定API和语言, 跨语言、跨平台
- 缺点:RPC方式需要在API层面进行封装,限制了开发的语言环境。Http方式比RPC慢。
如何选择
既然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远程调用,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 速度来看,RPC要比http更快,虽然底层都是TCP,但是http协议的信息往往比较臃肿,不过可以 采用gzip压缩。
- 难度来看,RPC实现较为复杂,http相对比较简单
- 灵活性来看,http更胜一筹,因为它不关心实现细节,跨平台、跨语言。
因此,两者都有不同的使用场景:
- 如果对效率要求更高,并且开发过程使用统一的技术栈,那么用RPC还是不错的。
- 如果需要更加灵活,跨语言、跨平台,显然http更合适
那么我们该怎么选择呢? 微服务,更加强调的是独立、自治、灵活。而RPC方式的限制较多,因此微服务框架中,一般都会采用 基于Http的Rest风格服务
Http客户端工具
既然微服务选择了Http,那么我们就需要考虑自己来实现对请求和响应的处理。不过开源世界已经有很 多的http客户端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做这些事情,例如:
- HttpClient
- OKHttp
- URLConnection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一款比较流行的客户端工具:HttpClient
介绍
HttpClient是Apache公司的产品,是Http Components下的一个组件。
- 基于标准、纯净的Java语言。实现了Http1.0和Http1.1
- 以可扩展的面向对象的结构实现了Http全部的方法(GET, POST, PUT, DELETE, HEAD, OPTIONS, and TRACE)
- 支持HTTPS协议。 通过Http代理建立透明的连接。
- 自动处理Set-Cookie中的Cookie。
使用
初始springcloud
微服务是一种架构方式,终肯定需要技术架构去实施。 微服务的实现方式很多,但是火的莫过于Spring Cloud了。为什么?
- 后台硬:作为Spring家族的一员,有整个Spring全家桶靠山,背景十分强大。
- 技术强:Spring 作为Java领域的前辈,可以说是功力深厚。有强力的技术团队支撑,一般人还真 比不了
- 群众基础好:可以说大多数程序员的成长都伴随着Spring框架,试问:现在有几家公司开发不用 Spring?SpringCloud与Spring的各个框架无缝整合,对大家来说一切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 道。
- 使用方便:相信大家都体会到了SpringBoot给我们开发带来的便利,而SpringCloud完全支持 SpringBoot的开发,用很少的配置就能完成微服务框架的搭建
SpringCloud是Spring旗下的项目之一,官网地址:http://projects.spring.io/spring-cloud/
Spring擅长的就是集成,把世界上好的框架拿过来,集成到自己的项目中。
SpringCloud也是一样,它将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些技术整合到一起,实现了诸如:配置管理,服务发 现,智能路由,负载均衡,熔断器,控制总线,集群状态等等功能。其主要涉及的组件包括: netflix(https://netflix.github.io/)
Eureka:注册中心
Zuul:服务网关
Ribbon:负载均衡
Feign:服务调用
Hystrix:熔断器
SpringCloud的版本命名比较特殊,因为它不是一个组件,而是许多组件的集合,它的命名是以A到Z的 为首字母的一些单词组成:
我们在项目中,会是以Finchley的版本。 其中包含的组件,也都有各自的版本,如下表:
微服务场景模拟
首先,我们需要模拟一个服务调用的场景。方便后面学习微服务架构
服务提供者
我们新建一个项目,对外提供查询用户的服务。
借助于Spring提供的快速搭建工具:
- New Module > Spring Initializr>选择Default
- 填写项目信息
- 添加web依赖
- 添加mybatis依赖
- 填写项目位置
编写代码
- 添加一个对外查询的接口
- controller
- service
- mapper
- 实体类
- 属性文件,采用yaml语法
- 准备数据库表
启动并测试:http://localhost:8081/user/16
服务调用者
与上面类似,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调用user-service的功能,因此不需要mybatis相关依 赖了。
编写代码
- 首先在启动类中注册 RestTemplate
- 然后编写UserDao,注意,这里不是调用mapper查数据库,而是通过RestTemplate远程查询userservice-demo中的接口
- 然后编写user-service,循环查询UserDAO信息
- 编写controller
启动测试:http://localhost:8080/consume?ids=16,17,18
Eureka注册中心
问题分析
在刚才的案例中,user-service对外提供服务,需要对外暴露自己的地址。而consumer(调用者)需要 记录服务提供者的地址。将来地址出现变更,还需要及时更新。这在服务较少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 但是在现在日益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一个项目肯定会拆分出十几,甚至数十个微服务。此时如果还人为 管理地址,不仅开发困难,将来测试、发布上线都会非常麻烦,这与DevOps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网约车
这就好比是 网约车出现以前,人们出门叫车只能叫出租车。一些私家车想做出租却没有资格,被称为黑 车。而很多人想要约车,但是无奈出租车太少,不方便。私家车很多却不敢拦,而且满大街的车,谁知 道哪个才是愿意载人的。一个想要,一个愿意给,就是缺少引子,缺乏管理啊。 此时滴滴这样的网约车平台出现了,所有想载客的私家车全部到滴滴注册,记录你的车型(服务类 型),身份信息(联系方式)。这样提供服务的私家车,在滴滴那里都能找到,一目了然。 此时要叫车的人,只需要打开APP,输入你的目的地,选择车型(服务类型),滴滴自动安排一个符合 需求的车到你面前,为你服务,完美!
Eureka做什么
Eureka就好比是滴滴,负责管理、记录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服务调用者无需自己寻找服务,而是把自己 的需求告诉Eureka,然后Eureka会把符合你需求的服务告诉你。 同时,服务提供方与Eureka之间通过 “心跳” 机制进行监控,当某个服务提供方出现问题,Eureka自然 会把它从服务列表中剔除。 这就实现了服务的自动注册、发现、状态监控。
- Eureka:就是服务注册中心(可以是一个集群),对外暴露自己的地址
- 提供者:启动后向Eureka注册自己信息(地址,提供什么服务)
- 消费者:向Eureka订阅服务,Eureka会将对应服务的所有提供者地址列表发送给消费者,并且定 期更新
- 心跳(续约):提供者定期通过http方式向Eureka刷新自己的状态
入门案例
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项目,启动一个EurekaServer:
依然使用spring提供的快速搭建工具:
- 选择依赖:New Modu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