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
原型模式
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是用于创建重复的对象,同时又能保证性能。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之一。
这种模式是实现了一个原型接口,该接口用于创建当前对象的克隆。当直接创建对象的代价比较大时,则采用这种模式。例如,一个对象需要在一个高代价的数据库操作之后被创建。我们可以缓存该对象,在下一个请求时返回它的克隆,在需要的时候更新数据库,以此来减少数据库调用。
概要
原型模式
意图:使用原型实例指定要创建对象的种类,并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主要解决:在运行时动态建立和删除原型。
何时使用
- 系统应独立于产品的创建、构成和表示。
- 需要在运行时指定实例化的类,例如通过动态加载。
- 避免创建与产品类层次平行的工厂类层次。
- 类的实例只能有几种不同状态组合,克隆原型比手工实例化更方便。
如何解决
通过已有的一个原型对象,快速生成与原型对象相同的实例。
关键代码
- 实现克隆操作:
- 在 Java 中,实现
Cloneable
接口,重写clone()
方法。 - 在 .NET 中,使用
Object
类的MemberwiseClone()
方法实现浅拷贝,或通过序列化实现深拷贝。
- 在 Java 中,实现
- 隔离类对象的使用者和具体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要求"易变类"拥有稳定的接口。
应用实例
- 细胞分裂
- Java 中的
Object.clone()
方法
优点
- 性能提高
- 避免构造函数的约束
缺点
- 配备克隆方法需要全面考虑类的功能,对已有类可能较难实现,特别是处理不支持串行化的间接对象或含有循环结构的引用时。
- 必须实现
Cloneable
接口。
使用场景
- 资源优化
- 类初始化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如数据、硬件资源)
- 性能和安全要求高的场景
- 通过
new
创建对象需要复杂的数据准备或访问权限时 - 一个对象需要多个修改者
- 对象需提供给其他对象访问并可能被各个调用者修改时
- 通常与工厂方法模式一起使用,通过
clone
创建对象,然后由工厂方法提供给调用者
注意事项
与直接实例化类创建新对象不同,原型模式通过拷贝现有对象生成新对象。浅拷贝通过实现 Cloneable
实现,深拷贝通过实现 Serializable
读取二进制流实现。
结构
原型模式包含以下几个主要角色:
-
原型接口(Prototype Interface):定义一个用于克隆自身的接口,通常包括一个
clone()
方法。 -
具体原型类(Concrete Prototype):实现原型接口的具体类,负责实际的克隆操作。这个类需要实现
clone()
方法,通常使用浅拷贝或深拷贝来复制自身。 -
客户端(Client):使用原型实例来创建新的对象。客户端调用原型对象的
clone()
方法来创建新的对象,而不是直接使用构造函数。
实现
我们将创建一个抽象类 Shape 和扩展了 Shape 类的实体类。下一步是定义类 ShapeCache,该类把 shape 对象存储在一个 Hashtable 中,并在请求的时候返回它们的克隆。
PrototypePatternDemo 类使用 ShapeCache 类来获取 Shape 对象。
步骤 1
创建一个实现了 Cloneable 接口的抽象类。
Shape.java
步骤 2
创建扩展了上面抽象类的实体类。
Rectangle.java
Square.java
Circle.java
步骤 3
创建一个类,从数据库获取实体类,并把它们存储在一个 Hashtable 中。
ShapeCache.java
步骤 4
PrototypePatternDemo 使用 ShapeCache 类来获取存储在 Hashtable 中的形状的克隆。
PrototypePatternDemo.java
步骤 5
执行程序,输出结果:
Shape : Circle Shape : Square Shape : Recta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