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likecs.com/show-203271133.html声纹识别之xvector
TDNN
时延神经网络(TDNN)来自1989年的论文《Phoneme recognition using time-delay neural networks》。原文中主要使用TDNN来识别音素,在识别"B", "D", "G"三个浊音中得到98.5%的准确率,高于HMM的93.7%。
普通神经网络识别音素
在讲TDNN之前先说说一般的神经网络的是怎样识别音素的吧。假设要识别三个辅音"B", "D", "G",那么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神经网络:
其中输入0-12代表每一帧的特征向量(如13维MFCC特征)。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了,即使在同一个因素"B"中,比如"B"包含20帧,那么第1帧与第15帧的MFCC特征也可能不一样。这个模型合理吗?事实上,"B"包含的20帧MFCC特征虽然有可能不一样,但变化不会太大,对于因素还是有一定区分度的,也就是说这个模型凑合凑合还能用,但效果不会非常好。GMM模型可以用这种模型来解释。
时延神经网络(TDNN)
上述模型只用了一帧特征,那么如果我们考虑更多帧,那么效果会不会好呢?
那么我们设计一个包含多帧的神经网络,如下图我们考虑延时为2,则连续的3帧都会被考虑。其中隐含层起到特征抽取的作用,输入层每一个矩形内共有13个小黑点,代表该帧的13维MFCC特征。假设有10个隐含层,那么连接的权重数目为3*13*10=390。
应该是帧1的每个小黑点分别连接了隐含层的每个小圆圈,同样帧2/帧3…
帧1乘以权重矩阵1,隐含层得到10个输出值
帧2乘以权重矩阵2,隐含层得到10个输出值
帧3乘以权重矩阵3,隐含层得到10个输出值
隐含层3次输出的10个值分别相加得到最终的隐含层输出10个值
为了结构紧凑显示,我们将其重绘下图:
上两图是等价的。其中每条彩色线代表13*10=130个权重值。三条彩色线为390个权重。也有资料称之为滤波器。
好,如果时间滚滚向前,我们不断地对语音帧使用滤波器,我们可以得到下图:
这就是延时神经网络的精髓了!其中绿色的线权值相同,红色的线权值相同,蓝色的线权值相同。相当于把滤波器延时。输入与隐层共390个权值变量待确定。
每个隐层矩形内包含10个节点,那么每条棕色的线包含10个权值,假设输出层与隐层的延时为4,则接收5个隐层矩形内(图中只画了3个)的数据,输出层3个(B/D/G),那么隐层与输出层合计权值为10*5*3=150。权值非常少!所以便于训练。
下面就不难理解文献上的图了。思想与上文一样,不过文章多用了一层隐层(多隐层有更强的特征提取和抽象能力)
介绍一下他的做法。Input Layer为语谱图,黑块为大值,灰块为小值。输入层纵向为经过mel滤波器的16个特征(没用MFCC),横向为帧。Input Layer 的延时为2,映射到Hidden Layer 1的关系为16*3 -> 8,权值个数为384。Hidden Layer 1 的延时为4,映射到Hidden Layer 2的关系为8*5 -> 3,权值个数为120。Hidden Layer 2 的延时为8,映射到输出层的关系为3*9 -> 3,权值个数为81。合计权值为384+120+81=585。输出的三个单元分别代表"B", "D", "G"的得分。
TDNN优点
(1)网络是多层的,每层对特征有较强的抽象能力。
(2)有能力表达语音特征在时间上的关系。
(3)具有时间不变性。
(4)学习过程中不要求对所学的标记进行精确的时间定为。
(5)通过共享权值,方便学习。
参考
https://www.jianshu.com/p/0207536ebc6c
x-vector
Architecture
xvector的网络结构如下表所示:
上面的大图中总共4种颜色的竖条,如下图所示,暂认为依次是:橘黄色/深蓝色/浅黄色/淡蓝色。
橘黄色竖条表示mfcc帧,其维度为24(根据论文所知),此处暂且画了20帧,statistics pooling层以下的帧数是根据mfcc实际帧数计算得到,。根据frame1-3的input x output中的output可知:
深蓝色竖条大小为512
浅黄色竖条大小为512
淡蓝色竖条大小为512
一层一层分分析,从下往上看,
frame1:
输入端5条直线分别连接5帧,5*24=120,所以input x output=120 x 512;
context=5表示一个深蓝色竖条对应5个橘黄色竖条;
每一次stride=1,表示红色虚线框的内容每次向右移动1个橘黄色竖条的距离间隔;
frame2如下:
输入端3条直线分别连接3帧,3*512=1536,但不同之处是相邻之间间隔一帧,所以input x output=1536 x 512;
context=9表示一个浅黄色竖条对应了9个最底层的橘黄色竖条(看上面的大图);
同样stride=1;
frame3如下:
输入端3条直线分别连接3帧,3*512=1536,但不同之处是相邻之间间隔两帧,所以input x output=1536 x 512;
context=15表示一个淡蓝色竖条对应了15个最底层的橘黄色竖条,大图中虚线框所示;同样stride=1;
frame4:输入端只连接1帧,input x output=512 x 512;
frame5:输入端只连接1帧,input x output=512 x 1500;
statistics pooling:求T个输入帧的均值和方差,input x output=1500T x 3000,此处T表示灰色竖条的个数,均值维度为1500,标准差维度1500,cat组合过后即输出3000维的黑色竖条,且数量只有一帧;
segment6:input x output=3000 x 512;
segment7:input x output=512 x 512;
softmax: input x output=512 x N,N表示实际的speaker数量